糖尿病痘痘(糖尿病痘痘和普通痘痘区别)
长痘痘也可能是糖尿病信号
女孩子步入青春期后,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乳房开始发育,初潮来临,脸上出现青春痘……在人们看来,这些符合正常的人体规律。然而,有关专家指出,某些青春期异常特征有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环境的改变与身体的血糖代谢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女生脸泛油光要防糖尿病
有这样一群女孩深受青春痘的困扰,还有的面部总是油光光的,油脂分泌异常旺盛。专家提醒,若脸上的青春痘比较严重或久治不愈,要考虑做胰岛素的测试,因为除了雄性激素分泌增多会引起青春痘之外,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异常会造成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导致青春痘的滋生。若测试结果为胰岛素作用异常,这样的女孩以后得糖尿病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对于这样的女孩,专家建议饮食上少吃高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少喝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多吃蔬菜、水果,多饮白开水,少喝饮料。坚持多做一些室内的大幅度运动,以加快血液循环,促使体内的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使皮肤在不断的出汗过程中保持毛孔通畅,随后及时加以清洗。此外,还要定期查血糖,以防疾病在你不经意时出现。
中年长痘痘小心糖尿病
专家介绍,中年人长青春痘,反复化脓、治不好,看似是“面子问题”,其实往往是由高血糖引起的。由于血糖偏高,会使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导致脸上的青春痘久治不愈。还有许多患者因全身皮肤出现无名瘙痒前来就诊,医生检查多次也没发现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也不像皮肤病。这时,就要考虑患者的症状可能与糖尿病有关,因为糖尿病的合并症可损伤神经引发瘙痒。
专家表示,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首先要确定患者的血糖状况,然后根据患者个人的血糖情况进行降糖治疗,待其血糖正常后,“青春痘”等症状自然就会消失。
来源:39健康网
糖友这些区域长痘,不要用手去抠
案例:糖友刘女士最近因为一个痘痘进了趟重症监护室,起因是嘴唇上方长了一颗米粒大小的痘痘,她按照往常挤黑头那样,随手就把那个痘痘直接挤掉了,然而没想到的是不久后,刘女士的嘴唇开始红肿,然后左脸愈发肿胀,甚至连左眼皮也无法抬起,第二天更是起了高烧,被老公送往医院后,医生直接把刘女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
这些部位长痘不要抠
面部三角区
脸上被称为三角区的位置通常有两个,分别为倒三角的T区,和正三角的危险三角区。
T区主要指额头以及两侧眉棱骨形成的一条长线状,再加上鼻梁形成向下的区域,整体呈倒三角形状。因为形状很像大写的T,所以又称为T区。这个部位由于分布有大量的皮脂腺、汗腺,所以很容易出油,形成皮脂溢出的症状,诱发皮脂腺炎或者痤疮。因此日常应做好清洁工作,防止诱发炎症,但切忌一天多次清洁,避免清洁过度。
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整体呈正三角形状。这个区域属于危险区域,此处血管丰富,最重要的是此区域有较多血管通向大脑,如果在危险三角区挤压疖肿或脓头粉刺,可能会将大量细菌的脓液传到脑部,发生脑膜炎或脑脓肿。因此要注意,对面部危险三角区的脓点,切勿搔抓、挤压及挑刺。
头皮
很多朋友有时候会感觉自己头皮发痒,然后仔细看头皮,会发现有一些红色的小疙瘩,有的鼓起来变成脓包,有的已经开始结痂了,摸上去有点痛。这时候很多朋友会忍不住想去扣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用手抠,如果不小心抠破了的话就会导致外界的一些细菌趁虚而入,导致出现皮肤感染,甚至会造成头皮形成斑秃。
指(趾)端
指(趾)端黏液囊肿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手指或足趾末节背面或侧面,一般为单发。发病前可有外伤史,但常被患者忽视。皮损发生在甲小皮近端的紧张皮肤上,开始有黏液沉积,稍稍高起,表而光滑。以后明显隆起,呈表面光滑的半球状囊肿,绿豆至黄豆粒大,不痛不痒。如果看到这种囊肿,不要试图自己去戳破它,否则可能会导致感染。如果囊肿使你感觉到困扰,可前往医院咨询皮肤科医生。医生可以通过手术等方法来消除囊肿。
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在足部或者下肢出现一种并发症,即糖尿病大泡病,临床表现是足部或者是下肢出现透明的水泡,里面的液体是无色透明,大疱病经常双侧对称。对于糖尿病大泡病的病人,水泡不是太大,可以等自己慢慢吸收做好保护。如果糖尿病大泡病的水泡比较大这种情况一般需要穿刺,把水泡中的水放出来,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建议到医院进行处理。
颈部和背部
除了面部三角区,对于糖友来说还应小心颈部和背部出现疖子,因为它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痈,痈就是多头的疖子,可能会感染到它的内部,使内部形成一个大的窦道,形成一个大的脓腔,这样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因为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等情况,导致患者皮肤的感染迟迟不愈合。
这些区域长了痘痘该怎么应对?
面部区域
保持面部清洁,每天认真擦洗面部(早晚各一次),洗后擦些护肤霜类,可保护面部皮肤湿润清洁。养成手不摸脸的好习惯,以防指甲触破皮肤发炎形成疖肿。
使用棉织、柔软毛巾并经常煮沸消毒,毛巾在每季度要换一次,以防棉质变粗发硬,损害面部皮肤,面具面盆清洁卫生,经常用热水烫洗或消毒,以防细菌感染。不使用公共场所或他人的面盆面具(消毒后可使用),在公共场所用流水洗脸。
面部长了疖肿要及早治疗,防止扩大化脓。疖肿过大的,脓汁较多要及时去医院处理,以防处理不当造成感染。面部长了疖肿如已发炎并在疖肿内有脓汁,千万不可用手挤压(特别是鼻根部至两个口角间连线),否则疖肿内的脓汁和细菌容易进人血中或脑内,造成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膜炎。
头皮
头皮长痘是常见的一种头部皮肤因各种原因出现的丘疹,伴肿、热、痛,皮疹周围皮肤发红、偶伴瘙痒。常见的原因有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
毛囊炎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开口被堵住导致油脂不能排出从而毛囊里的皮脂感染发炎所致的皮损。基础治疗主要是调节饮食结构,生活作息规范,避免熬夜、辛辣刺激的食物,刺激皮脂腺分泌,加重病情的发展。口服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油脂分泌的药物、促进排便的药物、用抗感染的药物等。外用药物可以服用抗菌止痒的药物。
脂溢性皮炎,也是由皮脂腺油脂分泌过多,伴有红色的皮疹,也可表现为头皮部油脂分泌过多,头皮发油,头部鳞屑增加。基础治疗应少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刺激油脂分泌。外用洗剂清洗头部。口服药物B族维生素,情况严重者可口服激素便于迅速控制病情。
头皮长痘,不宜找非医学专业人员挤压,以免伤口发生感染细菌,造成颅内感染。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具体方案依据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颈部
建议到医院找医生面诊,做一个真菌涂片和培养检查,明确原因。日常要爱护颈部周围的皮肤,尽量避免一些毛糙衣物、肥皂等刺激,以免加重疼痛症状。注意改善饮食,不吃油腻的高热量食物,不吃辛辣食物,注意清洁卫生。如果真菌阳性,则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果阴性,按照细菌性感染对症处理。
背部
很多人都会在夏季有背部长痘痘的情况,这是因为背部皮肤更容易出汗出油,且该部位不太方便清洁,所以更容易让细菌堵塞于毛孔当中,进而出现粉刺和痤疮的情况。所以,如果背部发生痘痘,那么一定要做好及时清洁护理工作,平时要保持背部的干燥,避免细菌繁殖速度过快。经常容易背部长痘痘的人群,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例如动物肝脏、酵母、瘦肉、胡萝卜、葡萄、紫菜等等。
糖友容易长痤疮,控制血糖是关键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多发于15~30岁青年男女,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多为对称性分布,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各型皮损包括毛囊口处的粉刺、炎性丘疹、脓疱以及结节、囊肿及癜痕等。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及皮脂分泌增加相关。除此之外,还与细菌感染、皮脂腺角化异常、炎症等原因相关。
皮损初起多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如白头粉刺(闭合性粉刺)及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皮损加重后可形成炎症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见图1);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有波动感,甚至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和癜痕。本病一般自觉症状轻微,炎症明显时可有疼痛。痤疮病程慢性,时轻时重,多数患者病情至中年期逐渐缓解,部分可遗留红色印记和色素沉着、肥厚性或萎缩性瘢痕。
图1
痤疮的分级和类型
痤疮根据皮损的性质,不考虑皮损的数量,可分为4级。
1级(轻度):仅有粉刺。
2级(轻至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
3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
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痤疮除上述1 ~4 级表现外,尚有许多特殊类型。
聚合性痤疮属较严重类型,表现为严重结节、囊肿、窦道及瘢痕,好发于男性青年;暴发性痤疮指少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突然出现多发炎症性毛囊性丘疹、脓疱、溃疡、血痂,皮疹融合成片,并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状。
化学诱导性痤疮包括药物、非药物因素。药物性痤疮的相关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精神类药物、卤素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等,以炎性皮损为主要表现;非药物因素包括矿物油类、卤素化合物、化妆品、香烟等,以粉刺多见。
另外,对于女性朋友来说,还有几种特殊长痤疮的情况。一种是月经前长痤疮。女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和卵巢,正常情况下,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保持着相对平衡,但月经周期的排卵前期,血液中雄激素会升高,这就是部分女性每次来月经前会长痤疮的原因。
另一种是当卵巢发生多囊性改变后,它所分泌的雌激素、黄体酮、雄激素都随之增多。而雄激素主要包括雄烯二酮和睾酮,游离睾酮的增加对皮脂腺的分泌有高度促进作用。这就是多囊引发痤疮的重要原因。另外,很多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还可能伴发糖尿病(详见天地链接)。
糖尿病患者容易得痤疮吗?
糖尿病本身就是内分泌失调以及代谢性疾病。患者的内分泌失调跟血糖代谢和痤疮都有关系。如果患者的雄性激素异常分泌,就会使人长痤疮。而糖尿病病人因为胰岛素分泌异常,容易导致患者内分泌紊乱,这也可能导致痤疮的发生。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首先要确定患者的血糖状况,然后根据患者个人的血糖情况进行降糖治疗,待其血糖正常后,痤疮等症状会有所好转。
痤疮的日常预防
日常皮肤清洁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混合物,但又不能过分清洗,注意控油保湿,外用温和滋润乳。高温天气下避免暴晒,如夏天需户外活动应该采取防晒措施,如果不注重防晒,反而经常涂抹油性乳液或粉底霜等,那么可能提高痤疮的发生率。
避免摩擦或者压迫皮肤,忌用手挤压、搔抓皮损。压迫可能导致皮脂腺皮脂排出受阻导致发生痤疮,因此经常长痘的皮肤尽量避免长时间手持电话,避免长期间戴头盔、穿紧身衣领或背带等。
饮食方面要适当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高升糖指数食物及牛奶的摄入,高糖饮食、奶制品等会诱发痤疮或使痤疮恶化,所以少吃甜食和牛奶,可以喝酸奶。虽然目前研究证明油腻饮食(例如鹅肝、动物脂肪)等不会使痤疮变得更严重,但为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考虑,还是建议要少吃高脂类食物。
外在居住环境方面,应保持床单被褥干净,以防痤疮患者因为皮肤屏障受损合并螨虫感染诱发皮炎。
其他方面,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熬夜,避免心理压力过大,运动完后及时地清洗身体等都需要患者自身注意。
天地链接:多囊卵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关系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表现为多毛、痤疮、月经异常、不孕等,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除此之外,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子宫内膜癌等远期并发症的机会比正常人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可影响各年龄段的女性:青春期、生育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痤疮、多毛、不孕等。中老年人则易出现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等。
知识库:玫瑰痤疮和痤疮不一样
玫瑰痤疮和普通痤疮,虽然病名中都有痤疮,但是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疾病。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常见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黑、白头的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周边单位,表现为皮肤潮红以及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过去老百姓所说的酒糟鼻就是该病的一种表现。该病较为常见,多为女性,但男性患者一般症状较重(特别是鼻赘型和眼型)。玫瑰痤疮的病因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有遗传因素、神经血管功能紊乱、皮肤屏障功能损伤、免疫性炎症反应,当然也有很多加重因素,如毛囊虫感染,日晒、经常喝酒、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高温及寒冷刺激、情绪、内分泌障碍等均可促使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