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2型糖尿病皮肤瘙痒(2型糖尿病皮肤有什么症状)

中医赵义红主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皮肤瘙痒,最全症型,直接告诉你怎么治

糖尿病皮肤瘙痒,咋用中药治?

糖尿病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以皮肤瘙痒为主,或伴有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及继发湿疹样和苔藓样变等,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在西医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限性瘙痒和全身性瘙痒。局限性皮肤瘙痒常属于中医的“阴痒”、“肛门作痒”等,全身性皮肤瘙痒可归为中医“风瘙痒”、“痒风”等范畴;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则称为“血风疮”。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血瘀风动为标,以肝、脾、肾亏虚为本,临床治疗时大致分成五种证型。

风热郁滞肌肤证

突起风团、丘疹、瘙痒、灼热等,周身皮肤瘙痒剧烈,病情缠绵,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解表清热,消风止痒。方药:乌蛇祛风汤加减。

血热动风证

手足瘼癃,皮肤掀红瘙痒,剧者搔破后可有血痕,受热痒增,遇冷痒减,伴有口干、心烦,夏季高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药:止痒熄风汤加减。

阴虚血燥证

皮肤干涩,瘙痒,抓痕,血痕满布,舌红,苔薄或少,脉弦细。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下焦湿热证

小便淋漓灼痛,皮肤瘙痒,好发于下身,舌红,苔白腻或薄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

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皮肤瘙痒剧烈,抓破后乌血流溢,皮疹呈暗红色,散布全身,或凝聚结块,或融合成片,舌质暗,苔薄,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消风止痒。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链接:外治瘙痒亦有方

穴位注射:对外阴瘙痒者,可取会阴、血海(双侧)、肝俞(双侧),用异丙嗪做穴位封闭。

苦参酒外洗:苦参、百部、野菊花、凤眼草、樟脑,将前四味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mL泡7天后去渣,然后加樟脑溶化后备用。用毛笔外涂瘙痒处。若女性外阴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石榴皮、明矾水煎后洗患处。

文/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徐丽梅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

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应当如何应对?

秋天季节来临,温度逐渐转凉,天气也变得越发干燥,皮肤瘙痒,则成为了这个季节的高发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当格外注意皮肤瘙痒的预防。拒不完全统计,糖尿病人合并皮肤瘙痒症状的患者占糖尿病人的1/5,皮肤瘙痒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种,发病率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7倍。

皮肤瘙痒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如若不能及时的得到治疗,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影响血糖的控制,严重时可能诱发糖尿病并发症!

不少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后,由于病情难忍,就会全身上下挠,严重的患者会把身体挠成片片红,但仍然奇痒无比。

患者若是抓破皮肤,就会由于高血糖的影响,皮肤再生能力与抗感染的屏障作用下降,此时无疑不是给了细菌和真菌的滋生提供温床,容易出现各种皮肤感染;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皮肤感染是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足部的皮肤感染,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坏疽,甚者致残、致死。

那么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治疗?

皮肤瘙痒症诊断容易,治疗不易。

首先糖尿病人的血糖是关键,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平稳血糖,避免血糖忽高忽低,空腹血糖尽量控制在8mmol/l以下,餐后10mmol/l以下,这是治疗本病的基础。

西医在治疗上除用激素类药物外,还会内服一些抗组胺药、镇静药、抗抑郁药等,然而这些药物不仅易产生依赖性,而且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有独到优势,如养血祛风,活血滋阴,重镇安神等,但是用治疗普通皮肤病的思路来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往往收效甚微。根据糖尿病皮肤瘙痒的临床特点,以滋阴润肺,凉血祛风为治则,自拟荆防止痒方加味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糖尿病皮肤瘙痒的治疗用药时间较长,一般1—2个月,甚至更长。治疗期间,不主张外用药,以免影响中医治疗的疗效观察,形成误导。

皮肤瘙痒症预防与调护

另外,对于此类疾病,防是要大于治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要忌食辛辣、忌饮酒,少食鱼虾蟹等动风之品,多食水果蔬菜;避免搔抓及热水烫洗,忌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老年人及皮肤干燥者,秋冬季洗澡后要涂润肤之品;内衣及床上用品宜选用柔软光滑的纯棉织品,不宜用毛织品及化纤品;调畅情志,避免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