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存活(糖尿病存活率高吗)
得了糖尿病一般能活多久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造成多系统并发症的疾病,有些人觉得糖尿病这种疾病很可怕,有些人则不以为意。那么,糖尿病到底可不可怕?患了糖尿病一般可以活多久?针对这一问题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二科 宋晓燕主任在接受《北方名医》栏目组采访时表示……
糖尿病到底可不可怕?
糖尿病并不可怕,这句话是错误的。糖尿病本身并不一定引起什么症状,但是糖尿病会导致全身各器官组织严重的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是导致成人失明,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是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原因。一旦患有糖尿病,应引起患者的重视,及时控制好血糖。
得了糖尿病一般能活多久?
糖尿病主要取决于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有无并发症,还取决于患者是否规范治疗,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具体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如果患者较为年轻,发病时间比较短,而且依从性高,能够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听从医生的诊治意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况下,基本不影响寿命。
但是如果患者依从性比较差,或者本身年龄比较大,容易有各种并发症,例如微循环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影响生存时间。
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如何监测血糖?
患者初诊时都应常规检查,建议开始治疗时,每个月到医院的内分泌科检测一次血糖,血糖达标后每年至少监测2次,也可用糖化血清白蛋白来评价近2-3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要积极到医院就诊,之后采取对症治疗。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特邀专家:
宋晓燕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沈阳市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 ,沈阳市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擅长各型糖尿病的分型及急慢性并发症的规范治疗及优化血糖管理,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痛风及各型肥胖症的诊治。
编辑:刘少宇
审核:于波
监制:蔺颖
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时间:每日17:20
重播时间 :次日06:25
胰岛素发现百年:糖尿病患者平均生存期从1.3岁到59岁
(健康时报记者谭琪欣)“十年前查出来糖尿病,正常的人血糖值是3.9~6.1之间,我高达40.2,医生说他第一次见到血糖值含量这么高的患者,在那之后我一直打胰岛素治疗。”今年67岁的糖尿病患者宋先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如今十年过去,他自觉身体和以前没什么异样,很壮实。
胰岛素于1921年被发现,至今已有百年历程。据《Science》记载,百年前,年仅30岁的外科医生弗雷德思克·班廷成功在胰腺中获得提取物“胰岛蛋白”,后统一更名为“胰岛素”,沿用至今。
“在胰岛素被发现之前,糖尿病曾是一个病情发展快速的致命杀手,Ι型糖尿病患者很快就会因为缺乏胰岛素出现高血糖、酮症酸中毒而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仅1.3岁左右。如今,糖尿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资料图片,曹子豪供图。
寻找胰岛素,黑暗中的漫长探索
“自从有了胰岛素之后,Ι型糖尿病就变成慢性糖尿病了,而不是急性疾病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就此得到了挽救或延长。” 纪立农说。
糖尿病是个古老的疾病,其有关记载早于胰岛素三千四百多年。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古埃及就出现了对糖尿病患者“体重快速下降和频繁小便”的症状描述。我国东汉名医张机在《金匮要略》中,也以“消渴症”描述糖尿病的相关症状,该名称一直延用到近代。 “消渴症”唯一有效果的治疗方法是“饥饿疗法”,即尽可能限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摄入,但即便如此,I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仍然不到一年,而在当时,“胰岛素”仍是一个未可知的概念。
据《Science》杂志中的记载,1889年,德国两名医生将一只健康狗的胰切除,不久观察到狗的尿液中糖分显著增加,断定糖尿病与胰损伤有关。之后30年间,美国、德国、罗马尼亚等国的多位科学家对胰中胰岛细胞的分泌物进行了研究,发现胰岛细胞分泌物对狗的糖尿病有疗效,并将其命名为“胰岛素”,但此后并无突破性的进展。
直到1920年,29岁的加拿大外科医生弗雷德里克·班廷发现开私人诊所并不能养家糊口,于是到西安大略大学谋得一份兼职工作,备课时,班廷无意中看到德国医生的狗胰切除实验和其他人的研究论文时,对胰岛素的纯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找到母校多伦多大学生理学系主任约翰·麦克劳德教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这位糖代谢领域的权威专家,并希望能在他的指导下纯化胰岛素。在班廷的坚持下,教授最终答应让班廷留在自己的实验室开展胰岛素纯化研究。
经过1年多的无数次失败,1921年暑假,班廷与助理才最终从动物的胰中分离出微量的胰岛素。班廷将纯化出来的牛胰岛素注射到患有糖尿病的狗和兔体内,发现它们的血糖很快降低了。
纪立农介绍,“胰岛素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于1921年12月开展,患者是一名14岁的男孩,患有严重糖尿病,但是注射胰岛素一天之后,男孩的血糖和尿糖浓度只是轻微地降低,完全没有临床疗效。直到1922年1月,高纯度的胰岛素被提取出来,临床试验再次重启,患者还是那个男孩,这次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一天后男孩的糖尿病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年,诺德胰岛素实验室成立,并很快制成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首支胰岛素产品。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糖尿病患者平均生存期从1.3岁到59岁
“ 1897年,1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10岁男孩的平均生存期是1.3年,30岁和 50岁的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分别是4.1年和8年。而到了1945年,10岁、30岁和50岁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可继续生活45年、30.5年和15.9 年。”美国著名糖尿病学家乔斯林曾写下这样一段话,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923年之后,市面上的胰岛素产品加速更新迭代:1921年,猪/牛动物胰岛素为第一代产品;1980年,人胰岛素为第二代产品;1990年,胰岛素类似物为三代产品;2017年,诺和诺德研发的超长效德谷胰岛素获批上市,被视为第四代产品。
“我有一个朋友原来是医学总监,他得糖尿病已经60年了,他刚开始4岁得的一型糖尿病,他妈妈给他磨针头,针头很粗,每天打完针以后针头要磨,要不然太疼了。他稍微大一点以后妈妈说‘你该对自己负责任了,你自己磨针头,拿磨石’,好多年轻人没有见过磨石,他贪玩,磨了两下就交给他妈妈消毒了,结果那个针头没有磨锐利,扎的时候疼得要命。”纪立农告诉记者,而现在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已经非常细了,针头有非常高的科技,无论是它的斜面还是表面涂层都要越来越减少疼痛感,增加注射感。此外,胰岛素笔、无针胰岛素注射器以及胰岛素泵的发明都在逐步将糖尿病患者从注射胰岛素的不适感中解放。
纪立农表示,胰岛素开启了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旅程,而胰岛素装置的创新,也使糖尿病的管理更简单、更安全。自推出第一代动物胰岛素后,1974年,诺和诺德公司从猪身上提取出一种高纯度的动物胰岛素,并将该产品推向市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与人类胰岛素相同的制剂。随后,诺和诺德不断推出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高纯胰岛素,人体胰岛素和胰岛素注射笔。
“糖尿病的根治在今后的二三十年之内可能还不会实现,但最新数据显示普通糖尿病患者平均生存期已经达到59岁。在胰岛素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史当下,仍然有很多新的东西可以期待,比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可以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心衰发生的风险,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好的胰岛素出现,让病人能够治疗起来越来越轻松。”纪立农说。
参考资料:
1. Wade N. Nobel follies. Science 1981.
2.The tumultuous discovery of insulin finally hidden story is told.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1982/09/14/science/ html
发现糖尿病,还能活多少年?来看看临床医生怎么说
得了糖尿病,还能活多久?能问这样问题的人,是真的不了解糖尿病这个慢性疾病。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平稳控制血糖达标,糖尿病人的预期寿命,与普通健康人群,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糖尿病人保证预期寿命的关键,可以总结为一个字——“早”,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尽早的把血糖控制好,控制平稳,才能够更好的减少糖尿病血糖升高带来的健康危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空腹血糖7.0mmol/L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的临界点下,与空腹血糖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以下,还有两个介于健康人与糖尿病患者的中间值,属于这一种情况的朋友,通常被称为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高于6.1而未超过7.0)和糖耐量异常(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而未超过11.1),这样的情况,都属于糖尿病前期的一种过渡阶段,之所以设置这样的一个“缓冲区域”,就是为了让我们尽早的能够关注血糖的升高趋势,尽早对于血糖的升高做出干预和控制。
如果能够在发现血糖升高,已经到了糖尿病前期的这样一种情况,就开始启动高血糖的控制管理,能够严格自控,通过生活上的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方式来调控血糖水平,尽量的把血糖控制到达标平稳的范围,就能够大大减少血糖继续升高,发展成新发糖尿病的几率,如果不管不顾,任由发展,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真正的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强调从糖尿病前期就要开始加强血糖控制,不光是为了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实际上,多项大型临床研究都发现,如果能够在糖尿病前期就加强血糖控制,做好血糖控制,在真正发展为糖尿病问题后,其在后续的糖尿病病程发展中,其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几率同样也会大大减少,因此,尽早的控制好血糖水平,尽量的控制血糖达标、平稳,其对于身体的健康获益将是长期的,远期的,也是保证糖尿病人预期寿命的重中之重。
对于已经发展为糖尿病问题的朋友,也不必过分担忧,随着我们对糖尿病这种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新型药物的不断出现,控制好血糖水平,已经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了,糖尿病治疗控制的五架马车,提出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水平的法宝——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合理用药、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这五个方面,都是加强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重要方面,饮食调理控制能力摄入,运动锻炼加强消耗和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合理用药加强血糖控制,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通过不断的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糖尿病这种慢病的管理能力,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提高预期寿命的最终目的。
当然这“五架马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这需要糖尿病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家人一起努力,生活上跟方面都加强自控,坚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做好血糖监测,不断学习新知识,糖尿病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一直坚持,只要做好了血糖的控制,能够长期平稳的控制好血糖水平,糖尿病人,一样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活得健康又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