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糖尿病(肾移植糖尿病一般寿命多久)
严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受损,宜昌男子来汉胰岛移植
楚天都市报4月24日讯(记者李晗 通讯员高翔 杨丽丽)宜昌男子16年前查出1型糖尿病,常年靠注射胰岛素维持病情,然而血糖却逐年升高,并出现多种糖尿病并发症,肾功能也开始受损。1个月前,他来到武汉希望能够进行胰岛移植,上周,他幸运等到合适的胰岛供体,并进行了胰岛移植,成为全省首位胰岛移植的1型糖尿病患者。今日,血糖逐渐平稳的他恢复正常进食。
糖尿病控制不佳失去女友
39岁的曾先生是宜昌人,2003年,他觉得自己食量变大,人却逐渐消瘦,视力也变得模糊,到当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并已经导致视网膜病变。为了控制病情,他每天注射胰岛素,并且严格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先生每天胰岛素的注射量逐渐增加,最多时一天注射75个单位,但病情却并没有好转,体重如同过山车忽上忽下,175公分的他最轻时只有90多斤,并常常出现低血糖头晕的情况。曾先生回忆,自己在外地打工时,曾经4次在街头因为低血糖发作突然丧失意识,幸亏路人发现后及时拨打120送医,才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曾先生的糖尿病病情长年没有好转,并出现了多种并发症,相处多年的女友也因此选择和他分手。曾先生表示,并不怨恨女友的离开,毕竟自己的病情总是令人提心吊胆,而且1型糖尿病有遗传倾向,虽然内心很痛苦,但理解女友的选择。
医生告诉曾先生,他的胰岛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即使不断加大胰岛素注射量,也只能控制血糖,却无法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建议他进行胰岛移植。但由于移植费用较高,曾先生一直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只通过胰岛素控制病情。
血糖“爆表” 如再拖延将引发肾衰
去年年初,曾先生发现自己双腿出现肿胀,在医院检查发现蛋白尿等肾功能受损的表现,也是肾衰的前兆。医生警告他,糖尿病肾衰竭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由于曾先生糖尿病病情严重,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很快会导致肾衰竭,到时候即使通过肾移植保命,新的肾脏也会被糖尿病继续“拖累”。唯一的方法就是胰岛移植。
去年上半年,辗转北京等多地就诊的曾先生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医护人员为他进行检查后,评估他的身体状况符合胰岛移植条件,但与曾先生血型等匹配的供体还没有出现。
得知一线生机的曾先生,回家一边等待医院的消息,一边筹集胰岛移植的费用。“医生告诉我,胰岛移植需要花费20万左右。”曾先生表示,自己家庭条件并不宽裕,自己长年在外地打零工,没什么积蓄,为了凑齐移植费用,找父母亲友借了不少钱。
等待的煎熬也令曾先生产生动摇,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他振作精神,坚持控糖等日常治疗,上个月他来到中南医院住院治疗。上周,好消息传来,出现了一个与曾先生合适的胰岛供体,可以准备移植手术。
幸运等到胰岛供体成功移植
4月16日下午2点,中南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医生在手术室从一名器官捐献者体内获取出胰腺,并在实验室内通过无菌操作,将胰岛细胞从胰腺中分离、提取、纯化、培养后,装入专用注射袋后存放在保温箱内。
“胰岛移植比胰腺移植成功率更高,费用更低,但需要保证胰岛细胞外膜不能被破坏,并在保留胰岛细胞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提取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提取的数量多,那么手术成功率也会提高,患者术后脱离胰岛素的概率也更大。”移植手术医生,中南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王志樑教授表示,经过6个小时的细致操作,成功将供体的大部分胰岛细胞提取。
当天晚上,医生经肝门静脉穿刺置管,通过40分钟左右的微创手术,将提取的胰岛细胞稀释后注入曾先生体内。经过一周的观察,曾先生血糖逐渐下降,本周可以出院,预计再过一周,他就可以完全脱离注射胰岛素。
“摆脱了每天大剂量注射胰岛素的痛苦,这感觉真是太好了。”今日,恢复正常进食的曾先生兴奋地表示,自己打算出院后在老家开个小吃店,待事业稳定后,再找一个女朋友成家。
“曾先生今后虽然可以不用注射胰岛素,但需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还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王志樑教授表示,移植成功后,新的胰岛将为曾先生提供稳定的胰岛素分泌,并帮助他免于胰岛素注射。据统计,六成患者5年内可以脱离胰岛素。胰岛移植技术目前在我国刚刚起步,近年国家卫健委已出台胰岛移植管理规范,曾先生是我省首位接受胰岛移植的1型糖尿病患者。
并非所有糖尿病都适合胰岛移植
王志樑表示,1型糖尿病患者大都有遗传因素,血糖忽高忽低难以平稳控制,胰岛功能完全衰竭,患者只能完全依赖注射胰岛素被动降低血糖,即使在饮食量、运动量和胰岛素剂量恒定情况下,病情也不易控制,很容易诱发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这样的患者适合进行胰岛移植,并且年龄越小移植,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越少,移植的效果越好。
胰岛与其它的器官移植不同,它属于细胞移植。然而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进行胰岛移植。王志樑教授表示,胰岛素在人体内必须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如果胰岛素受体受损或衰退,胰岛素作用就会减弱并引发糖尿病。如果是胰岛素受体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正常分泌胰岛素,就不适宜进行胰岛移植。病情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打算胰岛移植,应先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是胰岛受损还是胰岛素受体受损。
一次更换四器官 治好肝硬化糖尿病肾衰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潘曼琪)年过四旬的广东患者丁生再也不用受到乙肝引发肝硬化的困扰,不再依赖胰岛素注射和血液透析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近期完成了一例上腹部多器官联合肾移植手术,为患者进行了肝脏、胰腺、十二指肠、肾脏4个器官的移植手术。
目前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不断发展,屡次突破“手术禁区”。此次多器官联合肾移植手术的尝试,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多病缠身11年 肝肾眼都受损
深圳的丁生(化名)十多年前查出有乙肝且已进展到肝硬化。除了肝不好,他还有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疾病的折磨使他苦不堪言。
丁生辗转深圳、广州多家医院求医,尝试了药物、血液透析、胰岛素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但他的病情没有缓解,反而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还出现过消化道出血、视网膜病变等严重的并发症。很多医院都建议他进行肝移植和肾移植治疗,但由于涉及器官较多,移植难度较大,丁生迟迟不敢下定决心。
能不能一次手术解决多个器官的问题?丁生慕名向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山一院副院长何晓顺求助。
在他入院后,何晓顺组织进行了多学科会诊,邀请了包括本科室肾移植团队、肾内科、内分泌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共同为丁生制定个性化的移植治疗方案。
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丁生的肝脏已经明显缩小,合并严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也十分明显,如果不及时进行肝移植,随时可能再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他的双侧肾脏也基本萎缩,合并双侧肾结石,血肌酐仍高达1000微摩尔/升以上(正常值为80-120微摩尔/升)。丁生每日的胰岛素用量达40单位,还出现了眼底视网膜病变,胰腺的功能所剩无几。
何晓顺介绍,针对丁生的病情,进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联合肾移植手术,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但多个器官同时进行移植,无论手术难度,还是围手术期的管理,术后抗排斥方案的调整,都非常具有挑战性。
新挑战:一次移植4个器官
肝脏、胰腺、十二指肠、肾脏,这么多的器官同时移植,无论在手术技术、麻醉技术、重症监护技术等方面都是新的挑战。医生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知情同意,最终达成了手术方案。
随后,医生团队为丁生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调整胰岛素及血液透析方案治疗,调整好术前的基本情况。经过一个月的等待,在COTRS系统(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的匹配下,丁生终于迎来了手术机会。
此次手术先进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然后再进行肾移植,整个手术耗时7小时顺利完成。术后3天,丁生就不再需要胰岛素治疗。术后1周,他的肝功能指标就达到了正常。术后3周,肌酐指标也恢复了正常。不久后,丁生恢复了日常生活。参与治疗的医护都感到由衷的欣慰。
“我们根据他的病情,制定了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对医生和病人而言,创新就意味着生命!”何晓顺表示。
来源: 广州日报
男子糖尿病合并肾衰 湘雅医院成功采用双路径胰岛移植联合肾移植治疗
廖先生与医护人员合影。
红网时刻12月27日讯(通讯员 张小琼 耿春密)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团队与湖南赛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科研团队紧密合作,采用双路径(头皮下 骨髓腔)胰岛细胞移植同步联合肾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肾衰患者。经文献检索,这是相关领域的世界首例成功案例,标志着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已突破糖尿病肾衰患者的治疗困局,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今年39岁的廖先生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史,两年前因2型糖尿病并发肾功能衰竭,开始血透及胰岛素治疗。患者饱受两种疾病的折磨,既要长期透析,又要注射胰岛素,苦不堪言。
为寻求治疗,廖先生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丁翔副教授接诊后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经科内会诊讨论后决定通过胰岛肾脏联合移植一次治疗两种疾病,这让廖先生看到了新生的曙光。
糖尿病肾衰患者是肾移植的主要患者群体之一,当糖尿病患者进入尿毒症期以后,需要同时进行透析和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与营养支持的矛盾更加突出,病程进展加速,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针对该类患者在肾移植治疗的同时,治愈糖尿病不仅可对移植肾起到保护作用,还可防止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胰肾联合移植能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但胰腺移植的手术相关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并且糖尿病并发有严重心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被排除在外。如何降低该类患者的相关治疗风险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之一。
胰岛细胞移植已被纳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解决方案。据介绍,胰岛移植通常是通过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将胰岛细胞输送至肝脏门静脉内,胰岛可以在肝窦上存活并分泌胰岛素。但是临床研究发现,经肝门静脉注入胰岛,有60%-80%的胰岛细胞凋亡,通常需要多个胰腺提取的胰岛才可满足一个患者胰岛细胞移植的需要。由于存在术后门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经肝脏门静脉穿刺后需持续肝素抗凝,术后出血风险较高。
针对胰岛细胞移植目前存在的胰岛细胞消化、分离、提纯、活性保护、移植后存活及术后并发症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自2021年初开始,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贺志军教授带领金鹏副教授、丁翔副教授等组成攻关小组,与湘雅三医院王维教授领导的湖南赛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科研团队紧密合作,逐步攻克了人胰岛细胞分离、提纯、活性保护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并在进行大量的文献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开创性地设计了胰岛细胞头皮下及骨髓腔植入方案,通过胰岛细胞活力保护及头皮下和骨髓腔丰富的血运来提高胰岛细胞的移植后存活率,以保证治疗效果,同时规避了经门静脉肝内移植的相关风险,该方案安全且可通过重复实施来提高疗效。
2021年11月9日,在等到了合适肾脏和胰腺后,胰腺被送至王维教授团队实验室进行分离、提取及纯化,获得了活率和纯度均优质的胰岛细胞悬液。
与此同时,贺志军教授和副主任谢晋良教授带领移植团队,在麻醉科和手术室同仁的密切配合下,为患者首先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然后进行了头皮下和骨髓腔内胰岛细胞移植。
术后,廖先生脱离了透析机,并在停用胰岛素、恢复正常饮食的情况下,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血糖10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由术前的8.4%下降到6.1%的正常水平,达到了治愈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