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粉条(糖尿病吃粉条血糖会升高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有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吃藕粉或粉条?

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比糖尿病本身危害更大。而现有医疗水平下,糖尿病并发症无法逆转,只能延缓其进展。

有的糖尿病患者,经过多年病程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其肾脏微血管并发症,已经发展到糖尿病肾病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更严重者,甚至已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此时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策略,相对于之前阶段的糖尿病饮食,需要调整为糖尿病肾病治疗饮食,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继续维持血糖平稳,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减轻肾脏的代谢负担。

在操作层面,最明显的改变,就是需要控制蛋白质的种类和摄入量,以及蛋白质供能比例。

这是因为,如果饮食蛋白质持续过高的话,则可能加重肾损害。但如果过分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出现免疫力下降或者肌肉量减少等情况。

膳食中的蛋白质,通常来源于两大类食物,主要来源是肉、鱼、蛋、奶和大豆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另一大类容易被忽视的,是主食中的植物蛋白质,例如面粉里的谷蛋白,俗称面筋。

从蛋白质营养价值角度看,前者属于优质蛋白,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更符合人体需求,食用后身体对其利用率更高,产生含氮代谢废物相对更少。

而后者属于非优质蛋白,正常健康人食用倒无妨,例如特色小吃烤面筋,或高筋粉制作的面包等等,但糖尿病肾病或者其他肾病患者食用的话,则可能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控制膳食蛋白质总摄入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需要由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根据患者体型、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个性化计算后得出,通常都会低于一般健康人的蛋白质摄入水平,即低于1g/kg体重。

同时,在压缩蛋白质摄入量的同时,还需要尽量提高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比例,一般要求达到50%以上,这样才能兼顾蛋白质营养供给和不明显增加肾脏负担之间的平衡。

这时,如果经过计算后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仅为0.6g/kg体重,那也不能为了压低非优质蛋白质的量,而盲目减少主食。为了保证身体能量充足和碳水化合物供给,有时需要将一部分普通谷物或薯类主食,更换成蛋白质含量更低的纯淀粉类食物,例如藕粉、粉丝、粉条、凉皮等。

说到这里,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觉得,这些纯淀粉食物,淀粉含量非常高,会不会升糖太快?

其实不然。食物的升糖能力,营养学上用“血糖生成指数(GI)”来评价,也就是说GI越高的食物,吃了之后消化吸收越快,血糖升高得也更高更快。

一般认为,GI值在55以下为低GI食物,55~70为中等GI食物,而超过70则为高GI食物。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数据,查得藕粉的GI值为33,苕粉的GI值为35,粉丝汤(豌豆)的GI值为32,都属于低GI食物。与之相比,大米饭的GI值为82,馒头的GI值为88,妥妥的高GI食物。即使是杂粮主食,糙米饭的GI值为71,全麦馒头的GI值为82,也都仍然属于高GI食物。

所以说,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藕粉、粉丝、粉条等纯淀粉食物,来部分替代普通主食,不仅能减少非优质蛋白质摄入,进而减轻肾脏代谢负担,而且也不会如想象的那般明显升高餐后血糖。

举例来说,如果一顿正餐需要吃75克主食,50克瘦肉和200克蔬菜,那么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安排1根蒸玉米棒(相当于25克米面) 白菜猪肉炖粉条(50克干粉条 50克瘦猪肉 200克白菜),另外加入不超过10克烹调油即可。但要注意,也别炖得太久,把粉条炖太烂了,也会加快餐后血糖上升速度的。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删。)

作者:于永超

来源: 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

糖尿病人四类食物要少吃!

1.淀粉含量高的食品如土豆、红薯、莲藕、粉条、芋头,以及淀粉含量较多的火腿肠等。因为淀粉会在消化道被胰淀粉酶等最终水解成为葡萄糖,吸收后引起血糖升高,而且这类食物的升糖指数较高,升高血糖的幅度较大。如果进餐时吃了含淀粉较高的食物,主食的量就要相应减少。

2.油炸类食品如油条、炒面、肉丸、烧制类蔬菜、方便面等。这类食物中含有较多油脂,1克的油脂产生的热量相当于2克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也就是说1勺油相当于2勺糖对血糖的影响,且油脂在体内消化吸收相对较慢,可以对血糖产生较长时间的升高影响。

3.含葡萄糖丰富的水果大枣、香蕉、山楂、荔枝、甜桔、杮子等水果可使血糖迅速升高,应尽量少吃。

4.含油脂较多的坚果核桃、花生、葵花籽、松子等坚果含油脂较多。根据热量计算,6个核桃或30粒花生米或50克葵花子,相当于100克馒头对血糖产生的影响。

血糖控制与饮食、药物、运动、情绪关系密切,为了使血糖平稳,糖尿病患者要求每天饮食定时定量、合理规律用药、坚持适度运动、拥有乐观心态。治疗时药物的作用时间是相对固定的,要求饮食要和药物的作用时间保持同步。另外精神紧张、激动、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这些激素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用药期间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特别是血糖控制接近正常的患者,外出时应准备糖块、馒头等食品,一旦出现饥饿、心慌、头晕、出虚汗、浑身颤抖等情况,应立即进行血糖监测并通知医护人员,如果血糖<3.9mmol/L,应立即饮用糖水,或甜饮料、食用馒头、面包等,不能监测血糖者亦应按上述方法及时进食,避免血糖进一步下降导致低血糖昏迷。

文/河南省济源市济钢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岳继鹏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不再担心粉条中的\u0026#34;淀粉\u0026#34;,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吃粉条?难以相信

"粉条含有大量淀粉,糖尿病患者绝对不能碰!"——这样的说法是否似曾相识?在我国,粉条作为传统美食,常见于火锅、炒菜、凉拌等多种菜式中。

然而,对于数量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而言,每当家人团聚围炉时,面对那诱人的透明粉条,他们往往只能望"粉"兴叹。真的是这样吗?粉条真的是糖尿病患者的"禁忌食物"吗?饮食管理至关重要。

糖尿病与饮食控制的关系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4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这些患者而言,合理的饮食管理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许多患者及家属对淀粉类食物心存恐惧,认为摄入淀粉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进而加重病情。这种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但过度简化的理解往往导致患者的饮食结构失衡,影响生活质量。

粉条主要由豆类淀粉(如绿豆淀粉、红薯淀粉等)制成,确实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然而,与大米、面食等主食相比,粉条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显著较低。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数据,普通粉条的GI值约为29-35,而大米的GI值则高达70-87,白面包的GI值约为85-95。

这意味着相同重量的粉条与米面相比,对血糖的影响要小得多。数据胜于空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关键在于粉条的淀粉结构。粉条中的淀粉经过加工后形成了大量的抗性淀粉。

这种特殊结构的淀粉难以被人体小肠中的淀粉酶完全水解,因此不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相反,部分抗性淀粉会进入大肠,被肠道菌群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这不仅不会明显升高血糖,反而对肠道健康有益。淀粉结构决定代谢方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代谢病研究所王主任解释道:"许多患者将所有含淀粉的食物简单地归为'升糖食物'是不科学的。

实际上,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受多种因素调控,包括食物的加工方式、食用方法、搭配情况等。"

临床观察发现,适量食用粉条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等量食用米饭的患者。这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饮食选择的可能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以毫无顾忌地享用粉条。首先,市场上的粉条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劣质产品添加了大量精制淀粉或糯米粉,这类产品的GI值会显著升高。

其次,粉条的烹饪方式也会影响其对血糖的影响。长时间煮制的粉条,其淀粉结构会发生变化,抗性淀粉含量减少,更容易被消化吸收。选择优质食材很重要。

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该如何安全享用粉条呢?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控制摄入量是关键。即使是低GI食物,过量摄入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一般建议每餐粉条的摄入量控制在25-30克干重(相当于煮熟后约80-100克)。

将粉条作为主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替代,可以更好地平衡饮食结构。

此外,搭配蔬菜、豆类、瘦肉等食材一起食用,不仅可以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摄入,还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烹饪技巧显著影响。

选择优质粉条同样不可忽视。优质的粉条通常透明度高,有弹性,煮后不易断裂。建议选择成分单一、无添加的传统工艺粉条,如纯绿豆粉条、红薯粉条等。

市面上也有专为糖尿病患者研发的低GI粉条,这类产品添加了更多膳食纤维,可以进一步降低对血糖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血糖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有些患者即使食用低GI食物,血糖也可能出现异常波动。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尝试新食物时,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模式。个体化饮食方案最佳。

中医学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的认识也为患者提供了宝贵的饮食指导。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粉条性质平和,具有健脾胃、益气生津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津液不足的糖尿病患者食用。

特别是将粉条与一些具有降糖作用的食材如苦瓜、黄花菜、山药等搭配食用,不仅可以满足味蕾需求,还能起到辅助调节血糖的作用。中西医结合的饮食观念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健康指导。

近年来,国内外对抗性淀粉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不仅对血糖控制有益,还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炎症反应等途径,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版)》也明确指出,在总能量控制的前提下,低GI食物可作为糖尿病患者饮食的优先选择。

这为粉条等传统食品在糖尿病饮食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食物本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科学搭配、合理食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管理的目标不应是简单地禁止某类食物,而是建立科学、平衡、可持续的饮食模式。

粉条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认知的指导下,完全可以成为糖尿病患者餐桌上的安全选择。

健康的生活不仅仅是控制血糖数值,更在于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当我们不再简单地将食物分为"能吃"和"不能吃",而是关注"如何吃"和"吃多少"时,饮食控制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健康习惯。

粉条,这个曾被许多糖尿病患者视为"禁忌"的食物,如今在科学的光照下展现出新的面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享用粉条。

个体化的饮食方案科学的饮食认知以及定期的血糖监测,才是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正确之道。下次面对那碗晶莹剔透的粉条,或许您可以用更加科学、从容的态度来面对了。

那么,您是否也有类似的饮食困惑?是否仍在为某些"传说中的禁忌食物"而苦恼?或许,这些困扰只是源于我们对食物认知的局限。当科学的视角融入生活,健康饮食将变得简单而美好。

参考文献:
[1] 刘方玲, 张红霞, 刘雪莲,等. 不同来源淀粉制备的粉条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3): 219-225.
[2] 王建平, 李雪梅, 陈强, 等. 抗性淀粉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国临床营养学杂志, 2023, 31(4): 196-202.
[3] 周智广, 张曼, 孙建琴, 等. 不同GI值主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胰岛功能的影响[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 40(2): 142-14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