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和肾(糖尿病和肾功能有什么关系)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会慢慢毁掉肾脏!若有这5种早期症状,及早干预还能逆转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是死于超高的血糖,而是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其他器官病变。

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该病不仅会加重高血糖,控制不好还会演变成尿毒症,造成糖友死亡。

不过,好在该病变进程较缓,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下5种症状,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若出现,务必及早干预,还来得及。

糖尿病是怎么把肾脏毁掉的?

在了解5种早期症状之前,我们先了解糖尿病是如何伤害肾脏的。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量变:出现了蛋白尿

我们的肾脏像一台清除代谢废物、毒物的过滤机器。

当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身体会刺激肾脏,让其过滤更多的血液,好让一部分血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不过,这就像是让一个滤水器超强度工作,过滤效果会慢慢变差,像蛋白质这样的有用物质也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2)质变:肾功能开始下降

肾脏过滤速度变慢,直接导致大量血糖堆积在肾脏血管中,造成血管损伤,肾功能下降。临床上,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60,基本可以判断为肾功能下降。

这5个症状,提醒你务必要开始关注肾脏健康

(1)腰酸、腰痛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脏血流量增加,负担过重,患者会出现腰酸、腰疼的感觉。

(2)出现尿蛋白或尿液中泡沫增多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出现障碍,有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而尿蛋白增多时,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常会漂浮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尿。

(3)下肢、眼睑水肿

肾功能受损,身体里的水、钠无法排出,只好积聚在身体内。

如下肢、眼睑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浮肿。

(4)皮肤瘙痒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堆积的尿素、肝酐等代谢物只好堆积在体表,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5)血压升高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会进一步损伤肾功能,二者互为因果。

这5件事做好,肾脏健康不恶化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减轻肾脏压力,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内。

(2)挑选安全的降糖药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阿卡波糖以及胰岛素都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已经出现蛋白尿的糖友,只要肾小球的滤过率大于45,也是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的。

(3)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血压高的糖友降压药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

这两种药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的,能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4)避免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适量补充建议以好消化的白肉为主。

(5)定期检查微量蛋白尿

2型糖友在确诊后要立即筛查是否出现肾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确诊5年后筛查。筛查频率为1年1次。筛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当尿蛋白呈阴性时,再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钟,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得了糖尿病肾病,不想恶化成尿毒症,记住这4招,能保命

糖尿病肾病是由高血糖引起的,所以控制糖尿病肾病不发展的最关键一点就是合理饮食,那么到底该如何饮食呢?记住这4招能保命。

1、限制蛋白质摄入

高蛋白饮食可以加重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高滤过改变,因此对已有大量尿蛋白、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采取限量保质的原则,建议慢性肾病患者在慢性肾病处在1-3期时,每日摄入0.75克/千克标准体重的蛋白质量,慢性肾病5、6期的(未透析)的患者,每日摄入0.6克/千克标准体重的蛋白质量,没有其他临床营养治疗的患者,建议每日到蛋白质摄入量最低不低于30克。

2、少量进食高嘌呤食物

由于大量嘌呤在机体内代谢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应严格限制食用高嘌呤食物,而芹菜、菠菜、花生、鸡汤、各种肉汤、猪头肉、沙丁鱼及动物内脏等都含有大量嘌呤,应严格限食,瘦肉中也含有嘌呤,在食用时可以先将肉在水中煮一下,弃汤食用。

3、限制钾摄入量,避免高血钾

适当限制钾的摄入,因为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旦出现,将诱发心律失常和肝性脑病,因此每日因控制钾的摄入量低于1500毫克,油菜、菠菜、韭菜、番茄、海带、香蕉和桃子等含钾量高的食物应当适当限制。

不过,糖尿病患者若每日尿量大于1000毫升且血清钾浓度正常,则不必限制钾的摄入,一般可以随意选择蔬菜和水果,若出现低血钾,则应多吃含钾量高的食物。

4、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

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微量元素,可以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世界肾脏日|30%~50%终末期肾病由糖尿病引起,防透析先降糖

今天是第17个世界肾脏日,今年肾脏病日的主题是“人人关注肾健康,吾爱吾肾,知识强肾”。过去几十年中,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增加了1倍,糖尿病所致的肾脏疾病发生率也逐年攀升。目前全球30%-50%的终末期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糖尿病肾脏疾病也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步入肾衰透析的首要原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知识,真正做到“吾爱吾肾、知识强肾”!

作者介绍:吴海婷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肾小球疾病的诊治。

审核专家:秦岩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免疫净化和细胞治疗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委员,亚太免疫肾脏病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肾脏时间生物学,膜性肾病的遗传和免疫发病机制,特殊血液净化的临床应用等。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表现都有哪些?

经典的糖尿病肾脏疾病以尿中蛋白增多为首发表现,尿蛋白从少量逐渐发展至中大量,并逐渐出现肾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筛查蛋白尿的常用检查是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如果ACR≥30mg/g,且重复三次中有两次异常,又没有泌尿系感染等其他原因,就需要警惕糖尿病肾损害,需要及时就诊。有些人可能知道蛋白尿患者会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腿脚和颜面水肿,但没有这些症状不代表就是正常,还是要通过检测才能明确。

如果尿检查正常,是否就说明没有糖尿病肾脏疾病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约2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没有蛋白尿,或者只有很少量蛋白尿,但已经出现了肾功能衰退,在血化验检查上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这也是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糖尿病的病友还应当定期复查血肌酐来监测肾功能。

糖尿病患者检查发现尿蛋白阳性,一定是糖尿病肾脏疾病吗?

不一定。

除了糖尿病,还有其他一些疾病可能导致尿蛋白异常,比如同样以中老年人发病为主的膜性肾病、淀粉样变等,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案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完全不同。因此,如果体检发现蛋白尿,应该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请医生帮助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有时候实在判断困难,会建议做“肾穿刺活检”协助诊断。

诊断糖尿病肾脏疾病后,应该如何治疗呢?

首要的治疗是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经常合并高血压、高尿酸、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这些因素也都会造成肾脏损伤。因此,应全面控制“三高”“四高”。

现在降糖、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如何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就是医生们的任务啦。在诸多种药物中,有两大类药物是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明星药物,因为它们可以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ACEI及ARB类药物是常用降压药,还能有效降低尿蛋白。即使不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应用,也能起到减少蛋白尿的作用,是降蛋白尿的一线治疗用药,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另外,近几年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也有大型临床研究支持其具有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的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利尿消肿及降压作用,但同样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来指导应用。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呢?

血糖:我们通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个指标来评估,因为它能反应过去平均三个月的血糖水平,而不受单次的血糖波动影响。各国专家都推荐HbA1c<7.0%。但对于有低血糖风险、用药不规律、合并症较多的患者,应当酌情放宽目标。

血压:根据2021年的糖尿病肾脏疾病国内指南指出,建议6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目标血压<140/90mmHg,65岁以下糖尿病患者目标血压<130/80mmHg

尿酸:血尿酸的控制目标是<360umol/L

血脂:大多数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友都绕不开使用降脂药物。为了更好地保护全身血管,应尽量控制好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21年的糖尿病肾脏疾病国内指南中推荐极高危患者将低密度脂蛋白LDL-C控制在<1.8mmol/L,高危人群控制在LDL-C<2.6mmol/L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有了这些理想标杆,但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个体化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目标,进一步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方案,使得各项达标,减轻肾脏负担。

糖尿病患者平时生活要注意些什么,才能护肾、保肾?

自我的生活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饮食调整这套“组合拳”可以帮助改善血糖、减少并发症。

运动方面,通常建议每周至少3次,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比如慢跑、骑车、游泳、俯卧撑,还可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每个人的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要注意咨询专业人士、量力而行。

饮食方面也是有很大学问。通常情况下,推荐低钠饮食(氯化钠<5g/d);减少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等动物油)和反式脂肪酸(如人造黄油、人造奶油)的摄入。碳水化合物方面建议尽量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碳水化合物。而对于存在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还应限制蛋白的摄入量,可以在临床营养科医生的帮助下优化自己的食谱。

糖尿病肾脏疾病可防可控,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就越能保护我们的肾脏,避免慢性肾衰竭的发生。所以,赶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提倡早期筛查、定期复查,规律用药、健康生活、护肾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