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甲状腺(糖尿病 甲状腺癌)
52岁女子熬夜致颈部肿痛,原是甲状腺炎症专盯弱体质人群
极目新闻通讯员 周珊
52岁的糖尿病患者马女士因感冒后突发颈部肿痛,经查出甲状腺危情。所幸定制足疗程糖皮质激素 血糖调控“双管齐下”方案,一周解除病痛警报。医生提醒,感冒后合并颈部疼痛需高度警惕。
马女士患有糖尿病多年,仗着年轻,她并未规律复诊及用药,两年前退休后,她开始放飞自我,经常熬夜刷手机到转钟,也正是疏于自律,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也时常找上门。4月下旬,马女士再次染上“感冒”,可这次吃药打针近10天仍不见好转,反而还出现左侧颈部持续胀痛感,并向上蔓延到左侧耳部及头部,看着镜子里明显增粗的左脖子,忍无可忍之下,5月5日,她来到附近的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内分泌科看诊。
医生给患者检查 通讯员供图
经过细致查体发现,患者左侧甲状腺区肿大、压痛明显,彩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左叶体积增大,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轻度甲亢,被初步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详细追问病史及患病细节,接诊医师张衡告诉她,正是由于其糖尿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给了病毒以可乘之机,出现“感冒”症状,随着病程进展,病毒进一步破坏甲状腺滤泡细胞,使得甲状腺激素被大量释放进血液,便继发了颈部疼痛及甲状腺功能异常。这种甲状腺区的疼痛常可以放射到同侧耳部及头部,这才同时出现了患者左侧耳部及头部疼痛不适。
张衡解释,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保护自身组织,然而马女士的免疫功能处于失调状态,免疫系统反而可能错误地攻击甲状腺组织,加重甲状腺细胞的损伤,引发并加重甲状腺局部炎症,出现疼痛、肿大等症状,进而使得病情进展性加重并迁延难愈。
为避免病情反复同时更好地控制血糖,该科主任李琴立即组织内分泌医师团队,为马女士制订了足疗程糖皮质激素合并降糖的综合治疗方案。经一周精心医护,目前,马女士的左侧甲状腺区、左侧耳部及头部疼痛明显缓解,待血糖稳定后即可出院。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通常与病毒感染有关,而春季万物复苏,是流感等病毒高发季,对此,李琴提醒广大市民,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务必佩戴好防护口罩。日常应加强营养,注意锻炼,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情绪,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增强个人体质,同时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此外,她特别指出,尤其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或存在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早期发现甲状腺的异常变化,做到尽早干预,严控病情进展,降低亚急性甲状腺炎对甲状腺功能的损害。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2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有什么关联?若两种疾病都患该如何治疗?
2型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是两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这两类疾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甲状腺激素可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对机体的糖脂代谢具有多效性。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增高,反过来,甲状腺疾病更易促发或合并2型糖尿病,而老年人群内分泌代谢系统发生相应变化,疾病表现多不典型。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为多见,常常提示血糖更难以控制,且更易出现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上应注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的筛查,在降糖治疗的同时,注重甲状腺疾病的改善。
2型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是人体内分泌代谢系统的两大常见疾病,发病率均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年增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症多,血糖常常难以控制。
甲状腺功能主要是调节机体能量平衡与代谢,无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是减退均可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减少肌细胞葡萄糖的转运。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结节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或糖耐量减低,而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两者相互影响,促进原有病情的发展。
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较非糖尿病者更高,当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常常提示难以控制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
2型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及其机制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老年2型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炎结节发病率更高,而其临床特征与年轻患者均有显著差异。
因此关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有助于加强此类患者的识别及尽早干预和治疗。
老年2型糖尿病的相关特征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空前加速是糖尿病流行的主要原因,而老年人则是糖尿病人口剧增的重要人群。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异质性,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和中年诊断的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糖尿病相关的大血管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和终末期肾病仍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糖耐量减低与衰老有关,餐后血糖增高是老年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
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可检测更多尚未诊断为糖尿病的老年人,避免漏诊,与年龄相关的胰岛素抵抗与身体组成和活动不足的变化等因素有关。
老年2型糖尿病存在多种合并症,低血糖发生率高,而与此同时,未治疗或未能良好控制的高血糖也增加了老年2型糖尿病的远期死亡率。
老龄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老龄可影响甲状腺生理,可引起促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氨酸的分泌减少。
然而,外周甲状腺氨酸降解的减少可能解释健康老年人甲状腺氨酸仍处于正常范围,而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则表现出年龄特异性的降低。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率多随年龄增加,女性尤甚,多数研究发现老年人甲状腺素呈升高趋势,可能与老年人甲状腺素活性降低,垂体敏感性改变以及游离甲状腺氨酸和甲状腺素之间改变的负反馈机制相关。
另外,甲状腺稳态的改变可能反映对其他非甲状腺疾病的合并症的适应性。
甲状腺功能异常好发于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2型糖尿病对甲状腺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2型糖尿病人群,尤其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的患者。
女性、糖尿病病程、中心性肥胖、糖尿病肾病、增高的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存在也可妨碍代谢水平的控制。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的增多可能与维生素D的水平减低有关,而缺乏维生素D可能是2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原因之一。
另外还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的免疫性破坏(虽然可能并非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增多的主要原因)。
虽然2型糖尿病患者甲亢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但是仅女性、年龄和甲状腺肿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甲亢和亚临床甲亢的危险因素,未能证明2型糖尿病在甲亢中的预测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从亚临床甲减发展为甲减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女性,而这一过程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以控制。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素水平、甲状腺体积和甲状腺结节的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是甲状腺体积和甲状腺结节大小的相关因素。
甲状腺功能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甲状腺素主要起调节能量平衡和代谢的作用,是胰岛素的拮抗剂,对胰岛功能和糖脂代谢具有多重调节作用。
甲状腺素通过多种器官影响糖代谢。甲亢或甲减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
过量的甲状腺素可使糖代谢恶化,引起葡萄糖耐受不良或糖尿病,当合并胰岛素缺乏时,还有增加糖尿病酮症的风险。
甲亢患者的葡萄糖耐受不良主要与肝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降解增加有关,β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导致甲亢患者葡萄糖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甲亢或亚临床甲亢患者的糖原异生增加,外周葡萄糖转运、组织利用率及葡萄糖氧化速度增加。
周围胰岛素抵抗还与甲亢诱发的促炎介质(IL-1、TNF-α和几种脂肪因子)有关。
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者空腹和葡萄糖后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胃肠道糖吸收受损,糖消化延迟,肝糖输出减少或正常,肝及肌肉糖原异生和分解减少,胰岛素清除率下降。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群血浆甲状腺素水平与血糖增高和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相较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更易出现于合并亚临床甲减的患者,这些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和外周动脉病变。
亚临床甲减患者的心输出量、肾流量、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血管阻力增加,这些变化可能解释了糖尿病肾病患病率更高的原因。
甲状腺激素对视网膜的发育很重要,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大鼠视网膜较小且薄。
甲减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更高,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且与血管僵硬、内皮功能障碍和高凝状态有关。
这些都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增多。
二甲双胍对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结节的影响二甲双胍是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口服降糖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安全性较高。
近年来学者发现该药还具有抑制甲减或亚临床甲减患者甲状腺素及甲状腺结节生长的作用,另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影响甲状腺的形态。
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患者甲状腺结节的体积,二甲双胍在甲状腺癌细胞系中具有抗有丝分裂和促凋亡作用,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中胰岛素诱导的生长刺激。
此外,二甲双胍还可通过下调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途径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生长,因此,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药物还具有对甲减或/和甲状腺结节的潜在治疗作用。
老年人群是2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患病主体,而这两类疾病之间可相互影响,更易于在老年人群中合并出现。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同时又可影响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的合成与分泌。
而且,甲状腺素对胰岛素具有一定拮抗的作用,通过多种组织调控机体的血脂代谢,因此具有多效性。
所以,无论是甲亢或甲减,都有可能导致胰岛素进行一定的抵抗,从而诱发2型糖尿病的发作。
结合老年人群内分泌代谢系统的生理性特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甲减或亚临床甲减,且糖尿病肾病、外周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增多。
因此在注重降糖的同时,也应及时筛查甲状腺功能和相关并发症,尽早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人如果体检,应该查哪些项目呢?
昨天一位糖友和我说,他停服降糖药已经满3个月了,打算到医院体检一下,他是想问我到了医院该体检些什么项目。所以,今天我就这个话题给糖友们普及一下糖尿病人应该做的一些常规检查,希望看了本文后,大家到了医院体检能够更顺畅一些。
一、临床科室常规
内科检查应包含血压、心电图、心肺听诊等,如果担心糖尿病自主神经性变时,也可以加做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等;外科检查应包括身高、体重、甲状腺触诊等;眼科检查包含视力、眼底检查等;五官科和口腔科的常规检查也最好做一下,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涉及器官实在太多,耳朵、口腔之类的都会被糖尿病“照顾”到的。
如果是女性糖友,妇科的一些常规检查也要做,因为女性糖友更容易合并生殖道的感染。
二、化验室
(1)血的化验: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系列、糖化血红蛋白、血细胞分析是最基础的检查;糖尿病常合并甲状腺疾病,因而甲功五项最好也查一下;合并高血压的糖友,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查也是必要的;如果长期吃二甲双胍,最好查一下维生素B12水平;如果要了解自己的胰岛功能,那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也是要做的。此外,糖尿病人患上肿瘤的风险也高于常人,因而糖尿病人可选择性查一些肿瘤标志物。
(2)尿的化验:尿液常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等,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3)大便检查:很多人不重视大便的检查,或者是不好意思,实际上大便检查也是常规,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发现潜在的胃肠道病变风险。
三、彩超
糖尿病人做彩超的目的重点是筛查血管的并发症,因而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是必须的检查。此外,甲状腺彩超、腹部彩超最好也常规做了。
男性糖友前列腺彩超应该做,女性糖友乳腺彩超、妇科彩超也应该做一下。这几个部位的彩超虽然和糖尿病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如果是体检的话,做一下都是有好处的,万一有问题,可以提前发现并治疗。
四、放射科
胸部检查是必须的,推荐低剂量的胸部CT检查。普通胸片的意义已经变小,一些肺部的小病变往往通过胸部CT才能发现,只拍胸片很容易漏诊。
五、骨密度
糖尿病人容易合并骨质疏松,特别是老年糖友,每年查一次骨密度也是应该的。如果有明确的骨质疏松症,那就要相应的治疗,千万不可马虎。
六、动态血糖
有条件的糖友还可以定期佩戴动态血糖,可以了解一下血糖的全貌。动态血糖可以监测到餐后血糖的上升趋势,也可以发现平时不易察觉的高血糖和低血糖。
另外,糖友们如果是做常规体检,最好能连胃肠镜也一起做了。
总结:糖尿病人体检应该全面、细致,目的就是筛查糖尿病并发症,如有问题,可以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