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多久能得糖尿病(多长时间能得糖尿病)

糖尿病非药物控糖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前期多久会变成糖尿病?

空腹血糖介于6.1~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介于7.8~11.0mmol/L,就达到了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不同的是,一个叫空腹血糖受损、另一个叫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前期,多久会变成成2型糖尿病?

5年内,约有35~50%的概率罹患2型糖尿病【3】。但更多的取决于个人的干预情况,持续的胡吃海喝,无法割舍精制淀粉和精制糖、不是坐着就是躺着.....,用不上5年可能就晋升小糖人了。

但找准适合自己的方法,较大的概率逆转糖尿病前期,很有可能一辈子远离2型糖尿病。

至于个体,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决心和行为。全体人群,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看一下糖前期,有多大的风险罹患2型糖尿病。

如果不纠正生活方式,20年期间,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概率为93%。以20年为基准的话,糖尿病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下面我们来简单看一下,2008年发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项来自中国大庆涉及20年糖尿病相关的随访研究【2】。

1986年,来自中国大庆33个诊所的577名糖耐量异常的成年人,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以及3个生活方式干预组(饮食、运动或饮食加运动),并积极干预已经进行了6年。

这6年里发生了什么呢?

在积极干预期间,对照组糖尿病累计发病率是66%,干预组糖尿病累计发病率是43%,干预组比对照组糖尿病发病危险下降51%,即干预5例可减少1例糖尿病的发生。

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呢?

即便已患糖尿病前期,通过饮食、运动的方式积极干预,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至少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在整个20年里,干预组糖尿病的年平均发生率是7%,对照组是11%。干预组累计的糖尿病发病率为80%、对照组是93%。【1、2】

不管怎么说,一旦罹患糖尿病前期,已经踏上了2型糖尿病直通车。如果持续不良的生活方式,几乎预定了一个座位。

饮食方面我个人是比较推荐低碳 低GI 抗炎饮食,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避免精制淀粉和游离糖,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

参考:1、李光伟, 张平, 王金平, 等. 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中生活方式干预对预防糖尿病的长期影响——20年随访研究 [J] .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 10 ): 854-855.2、Li G, Zhang P, Wang J, Gregg EW, Yang W, Gong Q, Li H, Li H, Jiang Y, An Y, Shuai Y, Zhang B, Zhang J, Thompson TJ, Gerzoff RB, Roglic G, Hu Y, Bennett PH. 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a 20-year follow-up study. Lancet. 2008 May 24;371(9626):1783-9. doi: 10.1016/S0140-6736(08)60766-7. PMID: 18502303.【3】Mutie PM, Pomares-Millan H, Atabaki-Pasdar N, Jordan N, Adams R, Daly NL, Tajes JF, Giordano GN, Franks PW. An investigation of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ediabetes and vascular complications. Nat Commun. 2020 Sep 14;11(1):4592. doi: 10.1038/s41467-020-18386-9. Erratum in: Nat Commun. 2021 Jan 4;12(1):202. PMID: 32929089; PMCID: PMC7490420.

糖尿病前期,一般多久会发展成糖尿病?一种饮食方式有助于逆转

不少人害怕得糖尿病,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后续的并发症。

但其实,你只要出现血糖代谢紊乱,即便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部分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也会相应提高。

原因在于,引起糖尿病前期的诱因——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也是其他慢性疾病共同的导火索。

糖尿病前期,不止是糖尿病的前期。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定义为介于正常血糖值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

看图可以知道,糖尿病前期有两个不同的标准:中国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比较宽泛;美国和欧盟的标准比较严格。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中国人就应该参考中国标准,但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关于糖尿病前期的一些研究,也是参考的美国ADA标准。

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也曾建议,将空腹血糖值下限降至5.6mmol/L,但最终没有被采纳。我个人认为更多的考虑来自医疗压力。

中国以及世卫标准: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介于6.1~6.9mmol/L

糖耐量减低:餐后2小时血糖介于7.8~11.0mmol/L

美国ADA标准: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介于5.6~6.9mmol/L(空腹更低)

糖耐量减低:餐后2小时血糖介于7.8~11.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5.7%-6.4%,国内还没有对应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前期有什么症状?

很遗憾,几乎没有症状。即便是2型糖尿病早期阶段,50%以上的糖友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何况是糖前期了。

中国糖尿病前期比例是多少?

不同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

一项2010年调查中,同时检测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的总体患病率为 50.1%,意味着每2个中国成人当中就有一个血糖代谢异常的人群。令人疑惑的是,关于糖前期,我们国家并没有糖化血红蛋白的诊断标准。因此这项研究,应该是采用了美国ADA的标准。

2020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一个涉及75880名18岁以上的中国大陆人口样本研究中,同样使用的是美国ADA 的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是12.8%和35.2%。

即便是35.2%,患病率也实在太高了,说明每3个中国成人当中就有1人已是糖尿病前期了。

糖尿病前期,一般多久会发展成糖尿病?

全球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每年有5-10%的比例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1】。来自中国的一项中国研究证明了这一点: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约有8.8%的比例罹患2型糖尿病【2】。

个人层面预估,一旦罹患糖尿病前期,未来5年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概率是35-50%【3】。

看到这些数值,如果还认为自己可能是另一半的幸运儿,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2008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来自中国大庆涉及20年糖尿病相关的随访研究【4、5】:如果不纠正生活方式,20年期间,对照组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概率为93%。

总之,不管是来自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数据,你一旦罹患糖尿病前期,那么一只脚已经踏上了2型糖尿病的直通车。

也许有人侥幸的认为,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才可怕,这样的观点真的坑害了无数糖友——引起血糖代谢紊乱的诱因,也是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病因素。血糖只是代谢紊乱的结果,不是原因。

糖尿病前期有什么危害?

不可否认,糖前期最直接的后果是罹患2型糖尿病。但这不是唯一的发展方向。

糖前期的诱因——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了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例如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非酒精性脂肪肝......。从一些研究中发现【6】,似乎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更为明显。换句话说,罹患糖尿病前期之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可能直接跨过2型糖尿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如何缓解糖尿病前期?

合并肥胖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以考虑低碳饮食

低碳饮食,顾名思义就是降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一种饮食方式,一般将碳水控制在26%以下,或每天碳水总量不超过130g。碳水来源几乎都来自非淀粉类蔬菜蔬菜、低糖水果,以及少量低升糖的杂粮和薯类

  • 非淀粉类蔬菜500-600g/d
  • 低糖水果200g/d,例如圣女果、蓝莓、草莓。
  • 杂粮和薯类,每天最多一餐,例如杂粮米饭在2两左右。

蛋白质摄入量,应根据自己的运动情况、肌酐清除率而定,但最好不要超过标准体重的1.5倍。假如你标准体重是60kg,那么蛋白质总量不要超过90g,控制在60~90g之间比较合适。

余下的热量都由健康脂肪提供。

健康脂肪包括:冷榨山茶油、初级特榨橄榄油、冷榨椰子油、牛油果、坚果、蛋黄、可可脂、多脂鱼类等。

低碳饮食只是一种饮食方式,并非灵丹妙药,任何人执行低碳饮食时,要结合自身反馈,灵活调整饮食结构。

关注小禾,每天分享不一样的营养小知识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学习。文章内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

参考资料

1、Simopoulos AP. An Increase in the Omega-6/Omega-3 Fatty Acid Ratio Increases the Risk for Obesity. Nutrients. 2016 Mar 2;8(3):128. doi: 10.3390/nu8030128. PMID: 26950145; PMCID: PMC4808858.

2、Chou P, Li CL, Wu GS, Tsai ST. Progression to type 2 diabetes among high-risk groups in Kin-Chen, Kinmen. Explor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1998 Jul;21(7):1183-7. doi: 10.2337/diacare.21.7.1183. PMID: 9653617.

3、Mutie PM, Pomares-Millan H, Atabaki-Pasdar N, Jordan N, Adams R, Daly NL, Tajes JF, Giordano GN, Franks PW. An investigation of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ediabetes and vascular complications. Nat Commun. 2020 Sep 14;11(1):4592. doi: 10.1038/s41467-020-18386-9. Erratum in: Nat Commun. 2021 Jan 4;12(1):202. PMID: 32929089; PMCID: PMC7490420.

4、李光伟, 张平, 王金平, 等. 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中生活方式干预对预防糖尿病的长期影响——20年随访研究 [J] .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 10 ): 854-855.

5、Li G, Zhang P, Wang J, Gregg EW, Yang W, Gong Q, Li H, Li H, Jiang Y, An Y, Shuai Y, Zhang B, Zhang J, Thompson TJ, Gerzoff RB, Roglic G, Hu Y, Bennett PH. 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a 20-year follow-up study. Lancet. 2008 May 24;371(9626):1783-9. doi: 10.1016/S0140-6736(08)60766-7. PMID: 18502303.

6、Kurihara O, Takano M, Yamamoto M, Shirakabe A, Kimata N, Inami T, Kobayashi N, Munakata R, Murakami D, Inami S, Okamatsu K, Ohba T, Ibuki C, Hata N, Seino Y, Mizuno K. Impact of prediabetic status o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 multivessel angioscopic study. Diabetes Care. 2013 Mar;36(3):729-33. doi: 10.2337/dc12-1635. Epub 2012 Dec 5. PMID: 23223344; PMCID: PMC3579367.

#头条创作挑战赛#

「健康」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得糖尿病?就这三个原因!

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十年来呈爆炸式增长:从80年代的0.67%升高到2010年的11.6%。区区30年间,为什么中国人就变得这么容易得糖尿病了?

拿“吃糠咽菜”的基因

来吃大鱼大肉

专家们的解释是:中国人有“节约基因”,“由俭入奢”之后,就更容易肥胖、得糖尿病!

所谓“节约基因”,意思是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

而近几十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个基因依然在开放着,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就造成营养过剩。

也就是说,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这种吃法会让人没吃几天饱饭就变胖,患上糖尿病。

原来是下田种地,现在种地少了,吃得好,活动量减少,属于经常坐着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人们一旦开始了“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的生活,再要“管住嘴、迈开腿”,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要免受慢性病之苦,从现在开始跟老祖宗学习“谷物为主、少油少盐、吃八分饱、辛勤劳作”的生活方式,或许还不晚!

粮食吃得越来越细!

中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为基础。但近年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现在,精白米面是我们经常选择的。可精米精面几乎不含纤维,吃进体内,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谢,会让血糖急速升高。

此外活动量越来越少,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如果我们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所以,现在更提倡的是粗细搭配,给白米饭添些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如果爱吃面,就在精白面粉中加些玉米粉、黄豆粉、紫薯粉。

就知道瘦,而不知道肌肉!

中国人更容易患糖尿病,其实,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文化向来鄙视“肌肉男”!

“四肢发达”始终不是褒义,人们更认同斯文纤细的“白面书生”,不像欧洲,让“秀”肌肉的雕像成为文化符号。这种观念导致的肌肉不发达,或者说,肌肉欠缺锻炼,也是中国人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因为肌肉中有肌糖元,肌肉一运动,肌糖元就把食物转化的血糖消耗了,所以血糖就会降下来。很多糖尿病人吃饭之后血糖高,走半小时就降下来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肌肉在降糖。从这个角度上说,年过四十的人,要有所侧重地长长肌肉,为的就是给未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预留空间。

长肌肉的办法就是适度的负重练习。如果你能坚持每天快走三四十分钟的话,最好还能保证每周两次的负重,无论是举哑铃,还是给腿上绑了沙袋后抬腿或者步行,总之你要感到胳膊和腿上的肌肉绷紧了,而且觉得酸、累,肌肉才得到了锻炼。

图据CCTV1《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