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底(糖尿病足底病变)

羊城晚报岭南名医 0
文章目录:

足底藏针两月不知!糖尿病足要当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卢从斌 胡颖仪
图/医院提供

一根缝衣针,藏在足底2个月,竟不被患者所知,直至引起溃烂病变,才知原来是糖尿病足惹的祸……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陈广树医师表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若不科学控制,一不小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找上门来,则会严重影响生活。

足底藏着的一根缝衣针!糖尿病足埋隐患

40多岁的蔡叔(化名),患有2型糖尿病史10年,仗着年轻平时从不测血糖,也不做定期检查。2月初蔡叔出现了双下肢麻木的症状,当时正值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因为害怕疫情,蔡叔躲在家里不敢去医院看病。一个多月后,蔡叔突然觉得足底有点痛,过了三天,足底开始出血,紧接着慢慢溃烂了。

此时,蔡叔的视力也出现了病变,已经看不清溃烂的程度,然而他还没有重视,能不去医院就拖着。殊不知,这时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已经找上门来。

两周后,蔡叔母亲发现他整个足底都溃烂了,还伴随着一股腐烂的恶臭,才赶紧让他去医院就诊。这时候蔡叔糖尿病足里的细菌已经侵犯到全身,引发了败血症,住院三周才把全身感染控制下来。但足底局部病变仍在蔓延,溃烂还是没有改善。蔡叔心情低落,痛苦不已。

5月初,蔡叔来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当护士长赖美铮副主任护师揭开纱布,发现蔡叔的糖尿病足已经非常严重,第四、五足趾变黑,足背的筋膜清晰可见,大半的足底都在化脓,散发着浓烈的臭味。经检查发现,蔡叔第四、五足趾已经坏死,在第二足趾下方竟藏有一个高密度的针状物体!

足底藏针,需要清创治疗

清创引流,找到“夺足神针”

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是清创换药,清理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才能慢慢长起来。在剪刀和镊子的配合下,蔡叔足底的脓腔一个个被打开。两根足趾已坏死,只能切除。

清创时,赖美铮护长在足底深处发现一根细长的针状物,夹出来一看竟然是一根长达4厘米的缝衣针,锈迹斑斑。这就是足底平片显示的异物,就是这根致病元凶,潜伏在足底两个月,成为“夺足神针”。

这么长的一根缝衣针,是怎样悄然无声地进入蔡叔足底,而他却毫不知觉呢?

原来蔡叔有多年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导致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的高糖毒性麻醉了足底的神经末梢,蔡叔对疼痛的阈值升高,就算是针刺也感觉不到。在足底没有任何知觉的情况下,地面上的一根针戳进了蔡叔麻木的足底,不断游走至深处,引起足底化脓,并逐渐蔓延全足。

通过清创换药、负压引流、抗感染等治疗,两周后,蔡叔的右足很快长出新的肉芽组织。

糖尿病足日常这样护理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陈广树医师表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糖尿病的并发症则要小心预防。

全身大小血管长期浸泡在高浓度糖水中,含血管丰富的眼睛、肾脏、下肢逐渐承受不住,因此容易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治疗过程漫长,严重者甚至须截肢。

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为了减少糖尿病的足部病变,糖尿病患者应掌握以下糖尿病足部护理的基本常识:

1、选择合适的鞋袜:软皮皮鞋、运动鞋或者是布鞋。

2、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为保持足部卫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脚。 

3、切忌赤脚走路。

4、坚持足部检查。

糖尿病人足部病变有预兆!这6个信号别放过,家有老人的注意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起来十分困难,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寿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注意预防,一旦发生,必须尽快治疗。

糖尿病足是由于缺血和神经病变导致的一种并发症,患者会出现足部畸形、溃疡或坏疽等症状,而且一旦发生足部溃疡,就容易并发感染而且不用易治愈。

任何疾病的出现都会释放一定的信号,糖尿病足也不例外,如果足部出现这4个信号一定要提高警惕,家有老人的要特别注意,因为老人的感知能力差,一般很难轻易觉察。

1、脚部红肿或发热

2、脚或 脚踝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改变,

3、休息或散步的时候,脚部疼痛

4、平时脚部有发凉或麻木的感觉

5、脚部有难以愈合的伤口

6、趾甲长在肉里,有鸡眼或者颜色不正常的胼胝

既然糖尿病足有如此明显的信号,作为糖友来说,一定要积极的去医院就诊,以防延误病情,那么到底该如何护理糖尿病病足呢?医生推荐3种方法不妨一试。

1、补充营养素

营养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外源性物质,除了正常的饮食之外,适量的摄入对人体还是非常有好处的,灵芝的种子芝草多糖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能够由内而外的调理身体平衡,从而修复胰岛降血糖。

芝草多糖含多种活性物质,凝聚灵芝的全部精华,能够增强血管营养,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细胞发炎反应,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尤其对足部麻木、感知愚钝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历代医学名家都把它当做上品。

脚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它如果收到伤害,那么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如果糖友患病在10年以上,就要高度警惕病足的出现,积极补充一些营养素,使血糖平稳不升高。

2、坚持温水洗脚

温水洗脚,水温不要超过37度,洗脚时不要用力揉搓,以免弄伤皮肤,每次泡脚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洗完脚后用柔软而吸湿性强的毛巾擦干足部。

3、进行适度的小腿和足部运动

为了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每天可以进行踮足跟、步行等运动,每日15-30分钟,经常按摩足部,按摩时动作要轻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直到膝关节,早晚各1次,每次15分钟,按摩到局部发热为止。

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的疾病,想要控制好血糖,一定要管好嘴迈开腿,平时注意生活习惯管理,让并发症无处可逃。

糖尿病足的症状表现及日常护理

糖尿病足是现在危害我们下肢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但是很多人由于缺乏对该病的了解,当疾病出现后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从而导致严重危害的产生。糖尿病足初期症状相对轻微,很多人不正确的治疗随意用药容易加重病情,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时期症状有哪些表现?

1、隐形期阶段:这个时期糖尿病足患者的症状主要是肢端供血不足,同时患者的局部皮肤浮肿,患者的足部出现麻木、迟钝的感觉,同时伴随有疼痛的发生,尤其是夜间,疼痛会更加明显。

2、初期阶段:处于初期阶段的糖尿病足患者足底以及足背开始出现水泡以及血泡,经常会出现烫伤、冻伤、鸡眼等症状,同时足部可能常发生浅表损伤以及溃疡。

3、中期阶段:中期阶段的糖尿病足就会出现反复的感染,同时感染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时候已经损伤到患者的皮下组织,同时形成组织炎症,如果不及时的控制,这种感染就会沿着患者的肌间隙蔓延,导致伤口感染的加重。

4、重度阶段:这个阶段的糖尿病足患者症状表现主要是深部感染,同时脓性分泌物以及坏死组织增多,最后导致深层次的直至炎症形成大脓腔,周围出现大面积的损坏组织,骨与关节受到破坏,足趾和脚指出现坏死。

我们要想取得好的治疗效果除了科学的治疗以外平时的预防也是非常关键的,很多患者对这方面不了解,从而导致患处总是不经意发作,引起严重症状出现。糖尿病足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哪些?

第一、预防感染

糖尿病足患者在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足部感染,而且,洗脚时先用手试好水温,水温应与体温相近每天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清洁足部,趾间要洗干净洗净后用浅色柔软、吸水性强的清洁毛巾轻轻擦干,皮肤干燥者应使用少量的润滑乳液或营养霜涂于足部皮肤(趾间除外),但不可常用,防止皮肤过度浸软。

第二、合适的鞋袜

糖尿病足患者的注意事项还包括选择合适的鞋袜,这对病情康复有很大帮助,选择鞋有一定的注意事项,比如应该选择轻巧、柔软、透气性好,鞋尖宽大鞋头距足趾有一定距离,不挤压脚趾,大小合适能够系带的平跟厚底鞋。买鞋时间应选择在下午或黄昏。袜子应选择吸水性强、透气、松软、浅色的棉毛质地为佳。袜腰要松,袜子要每天清洗,保持清洁。

第三、避免烟酒

烟酒对人体伤害非常大,相信大家也了解,而且,远离烟酒也是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注意的,因为酒性辛热,可直接干扰机体的能量代谢,加重病情。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如果饮酒,可使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从而影响治疗。

温馨提示:糖尿病足是现在非常常见的血管疾病,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多重视自身健康,养成好的习惯,即使患病也不要过分担心,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只要我们积极科学的进行治疗就可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您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拨打电话0531—86972999或添加微信15552521881进行咨询。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