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 时间(妊娠糖尿病时高时低怎么办)

健康守护者 0
文章目录:

妊娠糖尿病别慌!这样吃,既健康又安心,轻松控制血糖!

嘿,准妈妈们!怀孕期间,身体发生了不少变化,有些妈妈可能会遇到“妊娠糖尿病”这个问题。别担心,这其实是很多孕妈都会遇到的小“挑战”。关键在于控制好饮食,科学搭配,既保证宝宝的营养,又让血糖稳定下来。今天就来聊聊“妊娠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总热量和营养素怎么分配”,让你吃得健康又安心!

一、为什么要控制总热量?

孕期的热量需求比平时要高,但如果血糖偏高,就不能随意多吃。控制总热量,主要是为了避免血糖飙升,保证胎宝宝的营养需求,又不让妈妈变胖太快。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你的体重、孕周和血糖情况,给出一个适合你的热量范围。

二、热量分配怎么搞?

通常,孕妇的总热量可以这样划分:

碳水化合物:占比大约50-55%

蛋白质:占比15-20%

脂肪:占比20-25%

比如说,如果每天需要摄入1800千卡:

碳水:900-990千卡(大约225-250克)

蛋白质:270-360千卡(大约70-90克)

脂肪:360-450千卡(大约40-50克)

当然,这个比例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最好听取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三、具体怎么吃?

碳水:

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比如全麦面包、燕麦、糙米、地瓜、豆类。

避免白面包、糖果、甜点、含糖饮料等快速升糖的食物。

分多餐少量,比如一天五六餐,避免血糖大起大落。

蛋白质:

多吃一些优质蛋白,比如鸡蛋、鱼、瘦肉、豆腐、奶制品。

蛋白质有助于血糖稳定,也对胎儿发育很重要。

脂肪:

选择健康脂肪,比如橄榄油、坚果、鱼油。

避免油炸食品和反式脂肪。

四、注意事项

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长时间空腹。

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

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五、总结

妊娠糖尿病虽然听起来挺吓人的,但只要合理控制热量和营养素的比例,科学搭配饮食,血糖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宝宝也会健康成长。记得,孕期的饮食是对自己和宝宝的爱和责任,别太紧张,科学吃就行!

如果你也遇到过妊娠糖尿病,或者有自己的心得,欢迎留言分享!一起加油,健康孕育每一天!

除了唐筛、大排畸,这些孕期检查同样重要,一篇讲全时间点

孕期检查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防线,除了广为人知的唐筛和大排畸,还有多项检查贯穿整个孕期,从确认怀孕到临产前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这些检查能及时发现母体健康问题、监测胎儿发育情况,为顺利分娩打下基础。以下是孕期其他关键检查的详细解读。

一、孕早期(1-12 周):确认怀孕 基础健康评估

1. 早孕 B 超(孕 6-8 周)

  • 作用:通过 B 超确认是否为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查看孕囊位置、大小,判断胚胎是否存活(有无胎心、胎芽);核对孕周,为后续产检提供时间参考。
  • 注意事项:孕 6 周前可能需要憋尿,让膀胱充盈以便清晰观察;若 B 超未发现胎心,不必过度焦虑,可 1-2 周后复查(可能因着床晚导致胎心出现较迟)。

2. 血常规 尿常规(孕 12 周前)

  • 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判断是否贫血)、白细胞(排查感染)、血小板(评估凝血功能)。孕期贫血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及时通过补铁改善。
  • 尿常规:排查蛋白尿(提示肾脏问题或妊娠期高血压风险)、尿糖(警惕妊娠糖尿病)、尿路感染等。
  • 注意事项:血常规需空腹抽血,建议早上去医院;尿常规取中段尿(排尿中途接取),避免污染。

3. 肝肾功能 传染病筛查(孕 12 周前)

  • 肝肾功能:检测转氨酶、胆红素、肌酐等指标,评估肝脏和肾脏功能,避免孕期因脏器负担加重引发并发症。
  • 传染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HIV)等,若母体携带病原体,可提前采取阻断措施(如乙肝母婴阻断),降低胎儿感染风险。

二、孕中期(13-27 周):监测胎儿发育 排查高危因素

1. 无创 DNA / 羊水穿刺(根据唐筛结果选择,孕 12-22 周 6 天)

  • 适用人群:唐筛高风险、临界风险,或有染色体异常家族史的孕妇。
  • 区别
  • 无创 DNA:抽取孕妇血液检测胎儿游离 DNA,准确率达 99% 以上,无流产风险,但仅针对常见三体综合征。
  • 羊水穿刺:抽取羊水直接检测胎儿染色体,是确诊金标准,但有 0.5%-1% 的流产风险,适合高风险人群。

2.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糖筛,孕 24-28 周)

  • 作用: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及服糖后 1 小时、2 小时的血糖值,排查妊娠糖尿病。若血糖异常,可能导致胎儿过大、难产或新生儿低血糖。
  •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空腹 8-12 小时;服糖后静坐,避免剧烈运动;若首次筛查异常,需调整饮食后复查。

3. 胎儿心脏彩超(孕 22-26 周)

  • 作用:专门排查胎儿心脏结构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异常),比大排畸更精准,尤其适合有心脏病家族史或大排畸提示心脏异常的孕妇。

三、孕晚期(28-40 周):密切监测胎儿状态 为分娩做准备

1. 胎心监护(孕 32-34 周起,每周 1 次)

  • 作用:通过监测胎儿心率变化,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判断是否存在缺氧(如胎动时胎心无加速、基线心率异常等)。
  • 注意事项:检查时若胎儿不动,可轻轻抚摸腹部或吃点甜食刺激胎动;若结果异常,可能需要复查或进一步做 B 超(生物物理评分)。

2. 超声检查(孕 30-32 周、37 周左右)

  • 孕 30-32 周: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是否与孕周相符,排查晚发畸形(如脑积水、肾积水加重),确定胎位(头位、臀位等)。
  • 孕 37 周左右:估算胎儿体重,判断胎盘成熟度、羊水指数,评估分娩方式(顺产或剖腹产)。

3. 产科检查(每周 1 次,孕 36 周后)

  • 内容:包括测量宫高、腹围(判断胎儿大小)、听胎心、检查胎位、评估骨盆条件等。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分娩时间和方式的建议。
  • 特殊情况:若孕晚期出现阴道出血、破水、规律宫缩等,需立即就医,可能是临产信号。

4. B 族链球菌检测(孕 35-37 周)

  • 作用:通过阴道和直肠取样,检测是否感染 B 族链球菌。若感染,分娩时可能导致新生儿肺炎、败血症,需在产时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

四、贯穿全孕期的基础检查:这些细节别忽视

1. 血压监测(每次产检必查)

  • 孕期血压升高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信号,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引发子痫、胎盘早剥等危险,需定期监测并遵医嘱干预。

2. 体重管理(每次产检记录)

  • 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易导致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增长过慢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医生会根据孕前体重,建议每周合理增重范围(如正常体重者每周增重 0.3-0.5kg)。

3. 胎心听诊(孕 12 周后每次产检)

  • 孕 12 周后可通过胎心听筒或多普勒监测胎心,正常范围为 110-160 次 / 分钟,胎心异常可能提示胎儿缺氧,需进一步检查。

五、特殊人群的额外检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 高龄孕妇(≥35 岁):除常规检查外,建议增加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排查染色体异常风险。
  • 有甲状腺疾病史:需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TSH、T3、T4),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智力发育。
  • 妊娠期并发症患者:如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等,需增加检查频率(如血糖每周监测、血压每天记录),必要时住院观察。

孕期检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项检查都有其针对性,缺一不可。准爸妈需提前了解检查时间和注意事项,按时产检,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 即使某项检查结果异常,也可通过进一步检查或干预降低风险。

最后想问问各位宝妈,整个孕期中,哪项检查让你最紧张?又是如何顺利度过的?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给新手妈妈们一点鼓励吧!

怀孕后若血糖超标,身体会有几个信号出现,孕妈们多留心

孕妈在产检时,产科医生一般会通过身高、体重等指标来判断孕妇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些孕妈在产检时,虽然一切指标正常,但唯独“糖耐”这一项,居然没过!真让人发愁啊!

从来不吃糖,却变成“糖妈妈”

小洁在怀孕后,对饮食营养特别注重,平时水果吃得也比较多,有时候干脆拿水果当饭吃了。上午一斤葡萄,饿了再来几个香蕉。

她认为多吃水果,可以补充身体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宝宝发育得更好,一日三餐都是在家吃,各种营养搭配。

可是,怀孕26周,小洁正常做产检,结果让她大吃一惊。

她的“糖耐”居然没过,检查结果是,血糖有点高了。

这个结果让小洁很不解,在饮食方面她很注意啊!为什么自己从来不吃糖,还会血糖高呢?

医生仔细询问小洁后,直言:“你平时吃的水果太多了!有的水果含有大量糖分,跟直接吃糖没太大区别!”

这时候,小洁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有饮食误区,以前还觉得做得对,没想到,现实打脸了!

“糖耐”筛查是什么?

糖耐筛查,一般都是在孕期24-28周之内进行,用来检查孕妇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GDM)。

在做检查之前,需要空腹8~12小时,一般医生会建议,前一晚22点后禁食,可少量饮水。前三天正常饮食,避免刻意减少进餐影响结果。

第一次抽血,是空腹进行,用来测量空腹血糖。

接着口服75g葡萄糖水(5分钟内喝完),第二次抽血在喝完糖水后1小时,第三次在喝完糖水后2小时。

连续三次抽血,有任何一个时间点的血糖超标,就可以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怀大宝时,我去做这个检查,当时都吓坏了,生怕有什么问题。因为有孕妈说,自己怀孕前血糖正常,怀孕后不知道怎么了,就血糖高了。

还有前面提到的小洁,因为吃了太多水果,结果也出现了血糖高。

最后检查结果是正常,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Tips:做糖耐筛查需要空腹,检查时间较长,建议孕妈准备一些小点心,等检查结束后,尽快吃,避免低血糖导致晕厥。

“糖妈妈”的四个表现

产科医生建议,怀孕后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标准来判断血糖是否正常,孕妈可以综合自己平时的状态,来判断自己是不是血糖偏高了。若有发现,及时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哦!

表现一:正餐吃好,依然“饥饿”

大多数孕妈怀孕后,都会出现食量增大的现象。如果在保证正常饮食情况下,还是经常感觉肚子饿、想吃东西。

很可能就是体内血糖过高,让大脑接收到了错误的信号,误认为没有吃饱。

从医学角度来说,由于血糖过高,糖分无法被充分吸收。所以,即便吃饱了也会感觉饿。

表现二:正常喝水,依然口渴

大多数情况下,孕妇每天需要饮用1.1~1.5L水,一般不超过1.8L。

如果血糖升高,会促使孕妈增加饮水量,也就是总喝水,还觉得口渴。

Tips: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情况,综合饮食等方面考虑后进行判断,不放心就去医院做检查。

表现三:睡眠充足,依然疲惫

怀孕后建议每天睡9~10小时,如果每天都达标,但还是想睡觉,身体也觉得疲惫,极有可能就是血糖升高引起的。

表现四:尿频加剧

一般情况下,正常孕妇一天的小便次数在十次左右。若血糖过高,孕排便次数会增加一倍左右。

这些现象都是在说明,你的身体可能出现问题了,需要引起重视,最好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有调查显示,在怀孕期间患有妊娠糖尿病者,在分娩结束后,五至十五年内患2型糖尿病概率为40%~60%;而怀孕期间没有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妇,概率则只有15%。

孕妈若不小心患上妊娠糖尿病,羊水会比健康孕妈高出10倍,很容易导致胎膜早破、早产等风险,严重危害宝宝生命。

而且,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妈,生产时间一般都比较的久,且极易造成难产、产伤等问题。

如何避免做“糖妈妈”?

首先,“放开”高GI食物。

GI食物是指,能提高人体血糖含量的食物,如果已经出现血糖升高,孕妇要尽量避开高GI食物,防止情况恶化。

上面这张图,是我在医院找医生打印的,孕妈们可以对照看看,或者自己打印出来,避开高GI食物哦!

其次,适当运动。

怀孕期间不适合剧烈运动,不过可以尝试练习瑜伽或者散步等运动,同样也可以帮助加快体内糖分代谢。

比如,吃过饭半小时,围着小区走上一圈,半小时左右的运动,不光能帮助消化食物,还能加快代谢。

最后,常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像蔬菜、粗粮中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都能有效帮助孕妇降血糖。

日常餐食中,可以尝试进行多样化安排,帮助调整饮食结构。比如,早上吃全麦面包,中午蔬菜多一些,晚上主食也可以换成粗粮。

枕边育儿寄语:

希望每位孕妈,都能顺利分娩,避开“糖妈妈”哦!另外,“管住嘴,迈开腿”也可以达到控糖的效果,还能帮助孕妈保持身体健康。你也可以试试看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