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香蕉糖尿病(吃香蕉对糖尿病有好处吗)
吃点水果就能升高血糖?糖尿病人吃水果应注意4大原则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情绪过度紧张造成了很多慢性病的发生,糖尿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大家对糖尿病已经不再陌生,可能身边的一些朋友或亲属就是这庞大部队中的一员。在大家的认知里,血糖高的人所有甜的东西都不可以吃,而水果就很甜,那么,糖尿病人真的不能吃水果吗?
专家认为,糖尿病人完全戒食水果是不适宜的。水果中含的糖分主要有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而且不同水果的含糖量有所差异,不能同等看待。另外,水果中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因此,糖尿病人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并不是一概排斥水果。
糖尿病人吃水果的4大原则:1.吃水果需减少主食摄入量
糖尿病病人的膳食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可进行各种热量等值食物的互换,水果也是同样。如果想吃水果就必须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把水果热量计算到一天摄入的总热量中。同食对于糖尿病人而言,要少吃水果,切莫大量吃,以免造成血糖迅速升高。
2.将水果作为“加餐”
首先要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才能食用水果,即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或餐后血糖不超过8.0mmol/L。其次,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体力活动之后,也可在睡前1小时作为加餐。糖尿病病人忌餐前、餐后吃水果,尤其是不能在外面聚餐后大肆进食水果,以免发生饭后血糖再次升高。
3.吃水果前后两小时自测血糖
糖尿病人的个体差异较大,即使是吃相同的水果,对血糖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糖尿病朋友们最好在进食各种水果的前后测量一下血糖,以了解自己最适合吃哪种水果。
4.将升糖指数作为一项参考值
“升糖指数”简单地说就是某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即吃了食物后,人体血糖生成的速度和能力。在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与人体健康研讨会上,专家解释,用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来看,许多水果的值并不是很高,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吃水果以后血糖就会升得很高,应该打破原来的传统观念。
糖友如何选水果呢?1.推荐选用
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青瓜、西瓜、橙子、柠檬、桃子、柚子、李子、杏、菠萝、樱桃、草莓、枇杷等。
2.慎重选用
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为11~20克的水果:苹果、梨、甜瓜、石榴、香蕉、橘子、荔枝、芒果等。
3.不宜选用
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红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葡萄干、杏干、柿饼、桂圆等干果以及果脯,应禁止食用。
不少蔬菜完全可以代替水果食用,如西红柿、黄瓜等。
当然,对于糖尿病人哪种水果能吃,哪种水果不能吃,也是众说纷纭。而且每个糖尿病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各种水果的耐受能力也不同,还是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吃水果时一定要遵循以上4大原则。
糖尿病不能吃香蕉?医生提醒:真正拉高血糖的是这3样东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我这血糖高,是不是以后香蕉都不能碰了?”说这话的是一位52岁的出租车司机,身材偏瘦,检查时空腹血糖6.9,餐后血糖9.4。
自从知道自己血糖偏高后,他就开始查各种食物GI值,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一顿饭前得查半天。
他觉得香蕉甜,吃一口都觉得不安心。但没人告诉他,其实香蕉不是问题,真正的血糖麻烦根本不在那一根水果上。
糖尿病人怕甜,但对“甜”的理解多数来自主观感受,不是科学分类。
香蕉确实含糖,它的糖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比例会随着成熟度变化。但它的升糖指数在40-60之间,属于中等。
美国糖尿病协会也从未将香蕉列入限制水果名单。问题在于,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前提:吃的量。
一个中等香蕉的碳水量约为25克,和一小碗米饭接近,但它的纤维含量更高,还有少量抗性淀粉,升糖速度没有那么快。
临床上,单吃一个香蕉对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一项发表于《Nutrition Journal》的对照实验中,研究人员对比了24位轻度糖尿病人分别摄入白面包、香蕉和葡萄的餐后血糖反应,发现香蕉组血糖上升幅度比白面包组低了34%。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吃水果通常是单独摄入,而真正升高血糖的是组合。
很多人吃香蕉时,是在刚吃完饭,或者配着牛奶、饼干吃,这种组合状态下血糖负荷是叠加的。
尤其是当香蕉作为“饭后甜点”时,胃排空速度加快,胰岛素释放延迟,导致血糖出现二次波峰。
这才是糖耐量差的人需要警惕的。不是说不能吃,而是要吃得对。
血糖真正拉升快的,不是香蕉这种带有天然纤维的完整水果,而是被人为加工、浓缩、提纯过的糖源。第一种要提的就是液体糖。
各种果汁、功能饮料、甜奶茶,这类饮品的升糖速度远远超过固体糖类。
在液体状态下,糖的吸收不需要咀嚼,也不用胃内长时间消化,几乎直接进入小肠被吸收。
英国伦敦大学的临床研究发现,同样25克葡萄糖,液体状态摄入血糖峰值时间在20分钟左右,而固体则延迟至40分钟以上。
这种快速吸收对胰岛功能是极大负担。
越快吸收,越容易导致胰岛素超量分泌,接着就是血糖快速下降,造成能量波动感,长期这样,胰岛细胞会提前进入疲劳状态。
第二种拉高血糖的源头是隐藏在“无糖”标签下的高GI代糖。现在不少糖尿病人以为买上“无蔗糖”糕点、“低糖”饼干就万事大吉了。
问题是,这些产品里往往添加的是麦芽糊精、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替代糖,它们虽然不是蔗糖,但升糖指数更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一项数据对比显示,麦芽糊精的GI值在85以上,而葡萄糖浆接近100,高于白糖。
这种情况最危险的一点,是它被伪装成“健康”食品,让人放松警惕,吃得更多。
第三个真正让血糖恶化的,是夜宵高碳水加静止状态。人体在夜间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意味着对糖的处理能力减弱。
如果这个时候吃了一碗面、几片饼,血糖会在睡眠时长时间维持高位,胰岛功能在夜间持续工作,是导致空腹血糖升高的常见诱因。
很多人清晨血糖高,以为是晚饭吃多了,实际上是夜宵影响了整个代谢节律。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207名糖尿病患者做过睡前血糖监测,发现夜间摄入高碳水夜宵者,早晨空腹血糖比无夜宵组高出1.3mmol/L,这个差值对糖化指标影响非常大。
所以,问题从来不是那一根香蕉,而是人们在整体饮食结构中,看不清真正的糖源。
饮食控制的最大误区,是过度聚焦单一食物,而忽视整体碳水管理。
一口香蕉不会让血糖飙升,但一整套错误饮食节奏会让胰岛素无所适从。
除了摄入量,糖的来源形式更重要。完整食物比加工食品好,固体比液体更稳定,低GI不等于低负荷。
还有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点是:吃糖的时机。
早上吃碳水,身体处于高敏感期,代谢速度快,对血糖影响小;但下午或晚上,尤其久坐状态下摄入同样的碳水,血糖响应更剧烈。
美国梅奥诊所做过一项研究,安排健康受试者在不同时间段摄入相同碳水含量的餐食,结果显示,晚餐摄入的血糖峰值比早餐高出近25%。
而糖尿病人因为胰岛素机制已变,受这个节律影响会更明显。
还得说一个看起来不相关的影响因素: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状态直接影响碳水的吸收路径。
益生菌占优时,糖分代谢更慢、更平稳;而如果是致病菌多,发酵型细菌活跃,糖在肠道中易被快速分解产气,胰岛素反应也会更剧烈。
中国医科大学在2019年发布过一项双盲实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菌群调节后发现,同一饮食条件下,服用特定益生菌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4%,餐后血糖波动降低18%。
说明肠道微生态也是影响血糖的底层变量之一。
看似简单的“血糖控制”,其实隐藏着多个维度:食物结构、时间点、身体状态、加工程度、生活节律和肠道菌群,它们共同决定血糖的波动模式。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吃得再清淡也难以控制血糖。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张枫.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海军军医大学学报,2025-03-20
糖尿病人可以吃香蕉吗?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好的话,还是可以适量吃点香蕉的,但是要控制好摄入量。
但如果血糖还没有控制好,还是不建议吃香蕉的。因为香蕉每100克含有22克碳水化合物,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差不多100克,也就是说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有2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如果吃下去,对血糖影响非常大。
而且,水果中如果膳食纤维含量比较高则升糖速度会慢一些,我们用每100克水果中膳食纤维的克数/碳水化合物来反应水果升糖快慢,如果该比值<10%则证明升糖速度比较快;数值越大升糖速度越慢。升糖速度由快到慢:香蕉(7%)>李子(13%)>橙子(16%)>梨(19%)>葡萄柚(22%)>草莓(24%)>猕猴桃(27%)。
由此可见香蕉升糖又快而且又高,所以,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食用。
升糖高又快
但是,如果您血糖控制的比较好,尤其是有如下情况,可以适当吃一些:
1、失眠:可以睡前吃半根香蕉。
香蕉富含色氨酸,含色氨酸的食物具有镇静和诱发睡眠的作用。
2、胃酸偏多的人可以偶尔吃半根香蕉。
胃酸偏多:一般青壮年、男士、体格较强壮、体力较强、肥胖、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人胃酸较多。
突出表现为容易反酸,尤其是夜间;上腹痛多在餐前明显;食欲好、易饥饿、胃嘈杂、频食、进食后好转;一般不挑食、食量大、喜吃肥肉。
与胃酸相关性疾病有糜烂胃炎、出血性胃炎、上腹综合症EPS、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当你胃酸偏多时可以吃点香蕉,一般不宜食用高酸类水果(如李子、莲雾、草莓等),尤其在胃炎和溃疡病的活动期和治疗期。
3、饮酒后,可以吃点香蕉。
如果你喝了很多的酒,体内酒精的利尿效应会导致钾的流失。香蕉富含钾,可以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所以,如果你血糖控制还不错,是可以吃点香蕉的,但是要控制好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