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与糖尿病(奥氮平糖尿病人能吃吗)
糖友,这些药您得躲远点!
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十分重要。有些药物如激素、利尿剂、烟酸等,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这些药,糖友应尽量避免服用。
激素类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生长激素等,可引起血糖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的分解和减少机体对于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人体血糖水平升高和糖耐量降低。避孕药可减少外周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升高血糖。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功能上是相互拮抗的,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使外周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升高血糖。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拟交感神经类药物
如沙丁胺醇,在使用时可能会促使储存在肝脏和骨骼肌的糖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然而,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时,其对血糖造成的波动会相应变小。
烟酸
又称为维生素B3,在起到降低血脂作用的同时,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抑制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产生一定的升血糖作用。另外,目前临床上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有引起血糖升高的趋势,这可能与他汀类药物会损伤患者的胰腺β细胞,进而间接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有关,但这点似乎还缺少相对明确的循证医学依据。
降压药
降压药中的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均可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对糖耐量影响较大,对β细胞有毒性作用,在导致患者出现低血钾的同时还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因而糖尿病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会通过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及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而诱发机体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当慎用。
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胰岛细胞坏死、空泡样病变,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并增加机体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血糖升高,而且这种升血糖的不良反应与用药时间、剂量密切相关。
抗精神病类药物
氯丙嗪、氟哌啶醇、三氟噻顿、氯氮平、舒必利、奥氮平、利培酮等可导致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β细胞的反应性,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其中氯丙嗪升糖作用最为明显。但通常情况下此类药物并不会引起严重的高血糖样不良反应。
蛋白酶抑制剂
如奈非那韦、沙奎邦韦、茚地那韦等,在抗HIV病毒治疗且维持较长时间后,可能会诱发高血糖症。患者应在治疗之前和第一年治疗中每间隔3~4个月检测基础血糖水平,若血糖稳定,才可以逐渐减少检测的次数。
化疗药物
如铂类、环磷酰胺等可对胰岛β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血糖的升高。此外,异烟肼、利福平、加替沙星、胺碘酮、甲状腺激素等药物也可以引起血糖的升高,其中人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加替沙星还可能会引发血糖水平紊乱。
事实上,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与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患者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可能会诱发血糖升高的药物;若必需联合用药时,更加应当注意给药剂量和对血糖的影响,定期检测血糖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并适当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品种与剂量。此外,密切注意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影响降糖药代谢的酶诱导剂或酶抑制剂,根据患者的基础水平和实际情况去调整药物剂量,合理、安全用药。其实,上述情况对于血糖水平处于临界状态的人群而言,同样有意义。
文/上海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石浩强
编辑/ 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图标,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注意!这些常用药物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合并用药也颇多。其中有些常用药物可致人体血糖升高,应引起糖尿病患者的重视,用药时需谨慎。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等,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糖皮质激素均可引起血糖升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引起血糖升高的机率也增加。
2.免疫抑制剂
以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术后预防排斥反应,然而易引起血糖升高。用药剂量越大,血糖升高的可能性越大。另外,当其与糖皮质激素同时使用时此现象更加明显。
3.抗精神病类药物
许多精神药品可引起血糖升高,如苯妥英、氯氮平、阿莫沙平、氯氮卓、洛沙平、米安色林等。不同类型抗精神病类药物诱发高血糖的相对危险程度不同,最易诱发高血糖的药物是氯氮平和奥氮平,其次是喹硫平和吩噻嗪类。
4.降脂药
在已有糖尿病的患者中,烟酸易引起血糖升高,但在血糖原本正常的个体中,烟酸不易引起血糖升高。烟酸引起血糖升高与其剂量和剂型都有关系。
5.雌激素和口服避孕药
雌激素(如左炔诺孕酮、炔诺酮等)和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都可能引起血糖升高。一般使用小剂量的口服避孕药不会引起明显的血糖变化,然而对那些已出现糖尿病倾向的人群或有糖尿病家族史和妊娠糖尿病史者则不推荐使用口服避孕药。
6.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苄氟噻嗪等,常用作治疗水肿型疾病和高血压,均可引起血糖升高,或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难以控制。噻嗪类药物所致血糖升高与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患者年龄有关。其诱发高血糖的可能性与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发生高血糖的可能性越大。
7.抗高血压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引起血糖升高。其利尿剂联合应用对血糖升高有累加作用,严重时可诱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此外,血管扩张剂二氮嗪,短期使用即可引起较严重的高血糖。
8.其他药物
除上述列举药物之外,还有其他许多药物能引起血糖升高,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茶碱、异烟肼、利福平、萘啶酸、左旋多巴等。
药源性血糖升高的特点,是在诱发药物停用后,血糖通常恢复正常或得到明显改善。在服药期间应及时诊断、及时监测血糖,如发现血糖的异常现象,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或更换药物品种。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过去、现在和未来(下)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过去、现在和未来(上)
次优治疗反应
大约10%至3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发生抗药性,通常定义为对至少2种抗精神病药很少或没有反应。这是用作推荐氯氮平治疗的标准。
几项研究评估了奥氮平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或次优反应患者中的使用。在一项对奥氮平、氯氮平、利培酮或氟哌啶醇治疗反应不佳患者的研究中,与氟哌啶醇相比,奥氮平在第14周对总体精神病理学的改善明显更大。在CATIE研究的2E阶段(其中包括主要由于缺乏疗效而从1期中止的患者),氯氮平和奥氮平在3个月的全因停药或PANSS总评分改善方面没有发现显著差异,氯氮平优于喹硫平或利培酮。其他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或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研究也报告了奥氮平和氯氮平在PANSS总分、CGI严重程度和BPRS总分方面的相似改善。
在上述许多研究中,难治性患者服用的奥氮平剂量均超过最大推荐剂量20毫克/天。这并非没有争议,因为在一项大的(N=599)随机临床试验中,对于当前治疗反应欠佳的患者(但未定义为难治性患者)来说,40毫克/天的剂量并不比低剂量更具有优势。
安全性
就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运动障碍而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通常比第一代耐受性更好。然而,这些药物与临床显著的代谢紊乱相关,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和体重增加的风险。根据精神病学家、内分泌学家和糖尿病学家专业协会的一份报告,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奥氮平是代谢综合征风险最高的药物之一,尤其是在长期治疗和高剂量给药期间。特别地,高甘油三酯血症可以作为胰岛素抵抗的敏感标记,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肥胖,尤其是中央型肥胖的一种疾病,中央型肥胖又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最近的动物模型研究中,奥氮平通过使肝脏脂质代谢失调并使高脂血症和主动脉炎症恶化而加剧了动脉粥样硬化。
奥氮平对5-HT2c、组胺能H1和毒蕈碱M3受体的拮抗作用与奥氮平诱导的体重增加有关。尽管2010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报告称,在奥氮平治疗中加入辅助性二甲双胍,氟苯丙胺,西布曲明,托吡酯和瑞波西汀,体重增加显著减少,并且最近的研究也支持倍他司汀的疗效。但迄今为止,数据尚不足以推荐常规使用这些药物来减轻奥氮平引起的体重增加。
奥氮平对葡萄糖和脂质代谢、体重和身体成分的不良影响值得关注,需要密切监测。在对13项短期安慰剂对照的奥氮平单药治疗研究中(中位暴露时间:6周),奥氮平组的平均增重为2.6 kg(5.7磅),而安慰剂组平均减重为0.3 kg(0.6磅)。相较于基线,体重增加至少7%的患者比例,奥氮平组为22%,而安慰剂组为3%。在长期研究(至少48周)中,64%、32%和12%的患者,其体重较基线分别增加了7%、15%、25%或更多。还观察到异常血糖或血脂的变化,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一些指南和出版物已经提出了一些策略,用于帮助减轻这些副作用,例如二甲双胍的超说明书使用,以及在饮食和运动方面更加注意以促进积极生活方式的改变。然而,在治疗这种与奥氮平或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代谢失调,包括体重增加方面,目前尚没有治疗方法被FDA批准。
尽管有这些众所周知的不良代谢作用,但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奥氮平确实有一些安全优势。奥氮平的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比典型的和一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低,这是不依从和治疗中止的重要原因。此外,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的不良事件,在4项关键疗效和安全性试验中接受奥氮平治疗的2000多名患者中没有任何一例报告。
与一些典型的和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相比,奥氮平对催乳素的影响也很小。与氟哌啶醇(18-35% vs 82%)或利培酮(51% vs 94%)相比,奥氮平治疗期间催乳素升高的比例显著降低。尽管奥氮平的催乳素作用可能与剂量有关,但与奥氮平有关的催乳素的增加通常是温和的、短暂的,而且幅度小于氟哌啶醇和利培酮。随后的几项研究证实了奥氮平对催乳素水平的有利影响。因此,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服用奥氮平的患者可能会降低高催乳素血症并发症的风险,其中包括男性乳房发育症、溢乳、月经不规律和性功能障碍。
最后,在上市前的研究中,奥氮平治疗的癫痫发生率较低,为22/2500(0.9%)。基于这一发现,癫痫基金会根据癫痫发生和副作用状况将奥氮平列为3种推荐的抗精神病药之一。
总结
20年前,人们对奥氮平的安全风险并不像今天这样清楚。现在,奥氮平已不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即便如此,奥氮平仍被广泛使用,这间接支持了奥氮平的有效性。该评论旨在强调大量数据,支持奥氮平可能比目前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治疗首选的其他非氯氮平抗精神病药更为有效的假设。
总的来说,这些数据表明,如果仅考虑疗效,奥氮平可能是需要有效长期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那些对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反应不佳患者的首选一线治疗选择,它可以用于预防复发,保持反应的稳固性和治疗的持久性。尽管已知存在代谢副作用的风险,包括体重增加,但奥氮平由于总体良好的药物特性,仍继续被大量处方使用。
与任何治疗方法一样,必须针对每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并考虑到使用它的益处和风险。因此,开发提供奥氮平疗效但减少体重增加和其他相关潜在长期并发症的干预措施,可以解决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主要未满足需求。这些干预措施可能包括具有新作用机制的药剂或同时含有奥氮平和可能减轻增重倾向的药剂的组合产品,这些药物将在考虑奥氮平的临床情况中用作潜在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