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辣椒(糖尿病能辣椒)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辣椒?

多年来,以辣味为特色的川菜、湘菜广受食客们的追捧。对于喜欢吃辣的人,看见菜上红红的辣椒,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那绝对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但糖尿病患者需要忌辣吗?

赞成观点:能吃!很多研究证实辣椒好处多多,它富含维生素C,能改善胃口,缓解消化不良等好处。再说了,作为一个四川人,不能吃辣,那还谈什么生活质量啊?

反对观点:不能吃!吃得清淡是我们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重要原则。辣椒会刺激食欲,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吃得太多,不利于饮食控制。

胜出观点:糖尿病患者不必忌辣,但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吃辣。

理由:

第一,就辣椒本身而言,它所含的热量较低,对血糖的影响不大。只不过问题出在川菜的味道较重上。水煮鱼、麻辣火锅等川菜口味重,且比较油腻,烹调的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油和盐,如果糖尿病患者肆无忌惮地吃这类菜肴,就会导致摄入较多的脂肪和盐,影响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此外,辣椒可增加食欲,可能会增加主食的摄入,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第二,对于特别喜欢吃辣的患者,如果突然限制其吃辣椒,他会觉得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对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饮食治疗的坚持。

第三,有研究证明,赋予辣椒以辣味的辣椒素能降低血糖水平。尽管在牙买加传统医学中,辣椒一直被用来治疗糖尿病,但此前从未有人对辣椒主要成分的药性做专门研究。如今,来自牙买加首都金斯敦西印大学的科学家们,弥补了这一缺陷,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实验表明,在进食后两个小时,与未服用辣椒素的实验羊相比,服用辣椒素的实验羊的血糖水平明显较低。两个半小时后测得的羊胰岛素含量发现,服用过辣椒素的同样也高一些。目前,研究人员尚不清楚辣椒素是如何影响胰岛素含量的。他们推测,可能是辣椒素提高了胰岛素的分泌量。目前,辣椒素也用来治疗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

怎样吃辣椒?

不过,糖尿病患者能吃辣,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吃。爱吃辣的患者朋友享受口腹之欲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菜肴的烹调方式,最好禁食像水煮鱼、麻辣火锅等脂肪含量高的辣味菜。大家可以在鱼蒸好后,再加一些剁碎的不过油的生辣椒,或者在拌菜时少放一些辣椒油,这样既满足了口味,又不会摄入过多的脂肪。其次,吃辣时注意控制主食米、面和盐的摄入量,不要超量。最后,辣椒是辛热之品,气候干燥或炎热时最好少吃。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辣椒适合糖尿病患者吃?医生:吃辣椒对糖尿病大有好处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甚至连口味稍重一点的东西都要忌口。

有位患者问我:“医生,我是糖尿病,辣椒还能吃吗?是不是对血糖不好?”这类问题,在门诊里几乎天天被问。不少人一听“辣”就觉得刺激、上火、血糖飙,结果把辣椒从餐桌上彻底剔除。

但真相恰恰相反——适量吃辣椒,对糖尿病患者不但没坏处,反而还有不少“隐藏好处”。当然,前提是吃得对、吃得巧,不是拿辣椒当主食猛造。

辣椒到底辣的是什么?

辣椒之所以辣,靠的是一种叫辣椒素的成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营养素,却在人体里“能耐不小”。

辣椒素能刺激口腔黏膜感受器,引发“灼热感”,但这股“辣劲儿”并不是坏事,反而能激活身体多种代谢通道

研究发现,辣椒素进入体内后,能促进葡萄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脂肪氧化能力简单说,就是让身体“更会用糖”,而不是囤糖。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胰岛素不好使,血糖用不掉。如果有一种天然食物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那无疑是利好。

吃辣椒,血糖真的会降吗?

临床和实验研究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在2022年的一项实验中发现,糖尿病动物模型在补充辣椒素后,空腹血糖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而在人群研究中,长期适量食用辣椒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较低,餐后血糖波动也更平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辣椒就是“降糖神药”,而是它在饮食结构中起到了辅助稳糖的作用就像一把推力温和的助推器,帮你把血糖往平稳方向拉一拉。

更有意思的是,辣椒还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现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糖尿病和肠道菌群紊乱有很强的关联。而辣椒素能调节菌群结构,提升有益菌比例,从而改善代谢状态。这就像是“从肠道出发”,调节整个糖代谢系统。

中医怎么看辣椒?

有意思的是,中医对辣椒的理解也并不排斥。辣椒在中医里属辛温之品,有温中祛寒、活血通络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阳虚怕冷的人群,适量吃辣椒反而能“驱寒助阳”,促进气血运行。

糖尿病在中医里被称为“消渴症”,主要与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有关。中医并不一味强调“清热”,而是讲究辨证施食。如果是气虚型、阳虚型糖尿病患者,适量吃点辣,反而有助于激发脾阳、改善食欲。

当然,中医也不主张“过辣伤阴”。所以适量是关键,不能把辣椒当补药天天狂吃。

哪些人吃辣椒更合适?

从医生角度看,体重超标、脂肪肝、胰岛素抵抗明显的糖尿病患者,适当吃点辣椒是值得鼓励的。因为这类人群普遍代谢能力差,身体对胰岛素“反应迟钝”,而辣椒正好能在这方面“推一把”。

特别是一些久坐少动、餐后血糖波动大、怕冷、胃口差的糖友,适量吃辣还能提升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强饱腹感。这对控制体重、减轻胰岛负担都有帮助。

但如果是胃溃疡、口腔溃疡、痔疮反复、严重失眠、火气旺体质的人,就要谨慎吃辣。因为辣椒毕竟属辛热,吃多了容易“上火伤阴”,反而拉高血糖波动。

怎么吃辣椒更健康?

关键在于一个词:适量。辣椒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得刚刚好。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新鲜红辣椒、小米椒、线椒等天然品种,而不是油炸干辣椒或工业辣酱。因为后者含盐高、含油高,还可能加了防腐剂,对血糖控制无益。

做法上以清炒、炝锅、凉拌为主,避免油炸、红油、重盐重酱。同时,辣椒最好当配菜点缀,而不是主料猛吃。每天吃上几克到10克左右,就足够产生生理作用了。

还有一点容易忽略,辣椒虽然刺激味觉,但也可能刺激胃黏膜。所以建议饭后吃、别空腹吃,避免胃部不适。吃辣时搭配蔬菜、豆制品,更有助于保护胃肠道。

医生门诊中的观察

不少糖尿病患者一听医生说“可以吃辣”,眼睛都亮了。有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血糖控制一度不理想,后来调整饮食结构,把重油重盐的饭菜换成清蒸 微辣配菜,三个月后餐后血糖明显下降,体重也轻了6斤。

还有一位女患者,长期口味清淡,导致胃口差、体重下降过快、低血糖频发。后来在中医指导下适量吃点辣椒,胃口改善,血糖更稳定,整个人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这些真实的转变告诉我们,饮食不是非黑即白,“适合自己”才是最有价值的选择。

吃辣椒≠放纵饮食

最后要提醒一句,吃辣椒不是“万金油”,更不是“吃辣就能降糖”。关键还是要做好整体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按时用药、定期复查。辣椒只是这场“控糖战役”中的一个小帮手,不是主角。

而且吃辣容易引发食欲上升、饭量变大、重口味偏好增强,这对糖尿病人来说是潜在风险。所以吃辣的同时,务必控制总热量、稳定主食比例。

糖尿病管理,就像走钢丝,稳住每一个环节,才能不摔下来。

写在最后

辣椒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特效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辣椒吃得对,是增益;吃得错,是干扰。关键在于用得巧、吃得稳、量得准。

让饮食回归理性,让辣椒成为你的“控糖好搭档”。适度、有度、不过度,才是真正的“养生之辣”。

参考资料:

[1]刘小燕, 李建华. 辣椒素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3, 31(2): 125-129.

[2]张媛, 王志强. 辣椒摄入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9): 928-933.

[3]王丽, 陈俊. 辣椒素对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3): 45-4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辣椒是糖尿病患者的“发物”?4种辣椒尽量少吃,管住嘴巴

慢性病患者平时的饮食要注意很多方面,哪怕自己不当回事,家人都会在一旁劝阻,如果你还是不听不管,那么最后检查指标会给你当头一棒,所以,该忌口还是忌口吧!那么,辣椒是糖尿病患者的“发物”吗?哪些辣椒不建议多吃?

糖尿病是怎么一回事?

老人们总说以前穷苦的时候没那么多疾病,大家天天下地干活个个壮得像头牛,哪里像现在,伙食那么好补充那么多营养,还这么多人有慢性病。

其实饮食的变化就是现在慢性病高发的主因,能量过少或平衡时,身体一点都不会浪费,大部分都能消耗掉,而现在摄入多消耗少各个器官负担就大了。

上班坐着工作,下班回家葛优瘫,动不动就聚餐吃火锅,晚上还有一顿宵夜,很少品尝挨饿的滋味,慢慢的葡萄糖就堆积下来,胰岛只能把它们存储下来,等到存储的仓库爆满,最后胰岛就会消极怠慢,要么减少搬运,要么减少细胞数量,不管是哪一种,最后的结果都是糖尿病。

很多患者也是确诊后才开始关注血糖这个问题,开始监测血糖变化,饭前量一下,饭后量一下,记录各种食物升糖时间以及运动后血糖的变化,此时会发现运动后血糖降得真的很明显,所以,说到底疾病还是和肥胖、运动少有很大关系。

辣椒是糖尿病患者的“发物”?

辣椒可以做成很多美食,关于辣椒的美食也比较多,习惯吃辣的人每天炒菜都会搁点辣椒,家里也有很多辣椒酱之类,但是人们又担心辣椒吃了有刺激,对自己的病不好。

先和大家说一下新鲜的辣椒,他里面有辣椒素,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常吃鲜辣椒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比较低,这是因为辣椒素对提升代谢水平有一定帮助。所以,患者平时炒菜的时候里面加点小米辣、青椒是可以的,还能补充维生素。

辣椒是火热、有刺激,但是,大家要正确理解发物的意思,要辨证看待,比如说有的人肠胃出血,此时吃辣椒就是“发物”,会让伤口溃烂疼痛。而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有异常,其他地方都是好的,吃辣椒就不算“发物”。

而且发物的范围很广,不单指某个食物,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如果吃了感觉不舒服,那就属于发物,以后尽量不要吃。

辣椒素能降低血糖水平,但四种辣椒尽量少吃

第一种是辣椒酱

它不是新鲜辣椒,里面有糖、油、盐、味精等多种调味料,还有可能放了添加剂,经常食用对血糖代谢不利,尽量不要多吃。鲜辣椒的GI值和辣椒酱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前者是15,后者的热量升高22倍,还有高血脂、高血压风险,要关注嘴巴。

第二种是虎皮青椒

这是一种美食做法,烹饪的时候要加入食用油和白砂糖,热量也很高,虽然吃起来辣中带甜很下饭,但是建议大家少吃,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

第三种是火锅底料中的辣椒

吃火锅的时候底料里有很多辣椒,表面飘着一层红油,红色的干辣椒被炸得很脆,看起来很有食欲,但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它的营养已经流失,在高温煸炒中还会产生少量有害物质,有的商家为了减少成本甚至用地沟油,经常吃体内会堆积油脂和垃圾,对代谢不利。

第四种是腐烂的辣椒

冬天气温低,买回来的辣椒过不了几天就干巴不新鲜了,有的是表皮发黑腐烂,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而有的则是从内部长毛,这样的辣椒不能食用。看着只是一小块地方坏掉,但是毒素已经扩散,还是不要冒险食用。

新鲜的辣椒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可以放心吃,但是辣椒酱、辣椒底料就要少吃了,里面的调味料比较多,而且营养比较少,只能带来口感上的刺激,实则对健康无益,患者要管好嘴巴。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有什么办法预防?

超重和肥胖人口的增多以及环境和饮食变化,让患者数据逐渐升高,成年人中患病率已达11.2%。患者的特点很明显,那就是肥胖,能预防肥胖其实就抓住了一级预防的重点。

大庆研究结果显示,及时减轻体重改变饮食结构,能够降低糖尿病风险,让发病时间推迟了3.96年,由此可见,健康生活就是最好的预防方式。

建议肥胖的人每天饭后走一走,走上6000-8000步,长期保持这种习惯,以后患病的风险会降低。每天还要进行肌肉锻炼,让体内的脂肪得到消耗,让肌肉含量增多,例如举哑铃、深蹲、卷腹等等。

中老年人要关注个人血糖水平,定期测量,加强健康管理,有任何异常及时和医生沟通。这是长期要进行的工作,要有耐心。另外,添加了辣椒的食物虽然更好吃,但是也要看自己的身体适不适合,如果有胃溃疡、肠炎、上火等,还是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