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铜中毒(糖尿病铜中毒症状及后果严重吗怎么治疗)
急!10岁男孩患糖尿病6年,突然酮尿酸中毒!多亏热心的哥……
10日20时30分许,兰西县红光乡10岁男孩小轩由于糖尿病导致酮尿酸中毒,时常伴有呕吐,情况危急,急需来我市急救,热心的哥得知消息后帮忙引路,让患儿得到了及时救治,现患儿情况稳定。
据的哥李春辉介绍,
20时30分许,
他得到求助消息后,就和另外三位的哥吴晗、刘广波、曲红军分头行动,他去医院联系开通绿色通道,而另外三人则前往收费站给患儿车辆引路。
21时20分许,
3名的哥顺利接到患儿并将其送到了哈医大二院,简单处置后,根据患儿情况,医生建议家属前往市儿童医院继续治疗,四名的哥又带着患儿前往市儿童医院。
22时30分许,
患儿顺利转入市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立即为其治疗。
患儿爷爷刘某告诉记者,孙子小轩今年10岁,4岁那年得上了糖尿病,现在已经有6年的病史了。这次发病特别突然,还特别严重,已经酮尿酸中毒,当时孙子就出现了昏迷、呕吐不止等症状,吐出一些绿水,他们当时就慌了,赶紧带着孙子来看病,怕路不熟耽误治疗这才向社会求助。
11日早晨,记者从家属处了解到,小轩经过医护人员的救治已经情况稳定,因为昨天着急给孩子看病也没来得及对帮忙的的哥进行感谢,谢谢他们!
记者 张大星
新闻110线索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块月饼,6小时抢救后离世!糖尿病患者,4种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中秋节这天,吃过饭,小女儿蹦蹦跳跳在院子里分月饼,但是分到奶奶的时候,奶奶笑着又把月饼放了回去。小女儿不解地问:奶奶,月饼可好吃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母亲叹了口气跟我们说,上一年的中秋节,徐姐的丈夫老陈去世了,就是因为一块月饼。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但是老陈一家却悲痛欲绝,只因这一天他们失去了亲人。经过6个小时的抢救,医生还是无奈告知,抢救无效……
老陈患糖尿病10多年,国人讲究在中秋节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团团圆圆地过,他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老两口平日在家比较清闲,两个女儿孝顺,约好了这一年中秋节都在娘家过,两个女儿带着孩子一大早就回了家,一屋子3个孩子蹦跳跳跳,小嘴巴甜得不行,一忙活就把吃药打针的事情给忘了。
忙忙活活一下午,做了一大桌子菜,老陈拿出珍藏的老酒要跟女婿喝点,看父亲开心,家人也不愿意扫兴,就让他喝了一些。高高兴兴吃完了饭,大家围着桌子说话,大家都吃月饼,他也顺手拿了一个吃得高兴。据老陈的妻子说,当晚十点多钟的时候,老陈总说自己口渴,不停地喝水,还埋怨她把菜做咸了。
但是到了后半夜,他呕吐了3次,当时也并没有太当回事,只想着可能是吃坏肚子了,大半夜的不愿意麻烦别人。终于熬到天蒙蒙亮,老陈出现了畏寒、淌虚汗、腹痛、胸闷、气促等症状,甚至一度开始说胡话。老陈的妻子拨打了120,并将其紧急送往医院,6个多小时的抢救之后,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母亲患有糖尿病6年了,一直以来血糖控制得还可以,自从老陈吃了月饼出事后,虽然大家并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但是他们一起跳广场舞的人,却再也不愿意吃甜食了。
结合老陈的症状推断,老陈应该是糖尿病酮尿酸中毒,主要是因为他未及时服用药物,并且喝了酒,吃了含糖量比较多的月饼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什么是糖尿病酮尿酸中毒?哪些原因会导致其发生?有哪些症状?糖尿病酮尿酸中毒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胰岛素明显不足,血糖急速升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高血酮、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中断药物的使用,比如因为相信偏方、秘方而选择终止药物治疗或者忘记注射胰岛素等;
- 急性感染,重要诱因就是各种常见的感染,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系统等感染;
- 饮食因素,如果饮食过量、过甜、不足或者酗酒等,都会导致糖尿病酮尿酸中毒的出现;
- 应激反应,严重的外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肌梗死等意外的情况,会导致血糖急速升高而诱发酮尿酸中毒的产生。
1. 高血糖症状
糖尿病患者家中大部分都有测血糖的仪器,一旦怀疑是酮尿酸中毒,可以先进行血糖的测量,虽然部分特殊的患者血糖正常,但是绝大多数患者血糖是急速升高的,其血糖值一般在16.7-33.3mmol/L,或者直接测不出来。
2. 胃肠道症状
糖尿病患者出现酮尿酸中毒的症状时,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血糖升高,尿量进一步增多;并且酮体经肾脏从尿中排泄带走大量的水分,因此会出现糖尿病症状加重,比如多尿、口渴严重,体重减轻或者明显的乏力等症状。如果是急性症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类似于急性肠胃炎的症状。
3. 呼吸出现臭味
糖尿病酮尿酸中毒的患者呼吸时会出现烂苹果味的铜臭味,这种症状在临床上叫做Kussmaul呼吸,一般在血液ph值小于7.2的时候出现,并且伴随着呼吸频率增快,呼吸的深度增大,为酸中毒导致的,如果ph进一步降低,当其小于7时可能会出现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而产生呼吸麻痹,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的症状。
4. 脱水或者昏迷
由于血糖急速升高,导致体内大量渗透性的利尿,因此非常容易出现脱水的症状,表现在外为皮肤干燥、缺少弹性,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体温降低,脉搏变弱,心跳加快等症状。并且一些患者在患病早期出现精神不振,头晕头痛或者嗜睡的症状,急性期的时候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按时吃药,尽量戒烟戒酒,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且出现以上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贻误最佳时机!
长期糖尿病引起血管损伤怎么办?合理使用4种药物,帮你保护血管
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
65岁的张老师是一个有着20多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虽然自己一直很注意对血糖的调控,降糖药也在吃。最近张老师总感觉心脏不舒服,但因为2年前刚做的心脏支架所以也没当回事,但后来发现心慌、胸闷越来越频繁了,张老师不敢大意连忙来到医院检查。医生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现原来放置支架的地方又堵塞了。张老师慌了,因为自己非常规律的在吃抗凝药和降糖药,为什么这么快又堵了呢?其实这和糖尿病血管病变有关,于是医生给她开了一种新型降糖药—恩格列净,张老师一看不还是降糖药吗?其实这种降糖药不仅降糖,同时还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一、危险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具体的表现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足、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
危险的糖尿病血管病变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因子分泌增多,并且导致血管纤维细胞增殖增多,血管弹性变差,脆性增加。其次,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血脂代谢异常,这会导致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改变,甚至出现动脉斑块阻塞血液运行,这些都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二、常见糖尿病血管病变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本质是由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视网膜表明微血管发生渗透、破裂,从而影响视网膜接收和传递信号,导致患者出现眼部不适。轻度的患者多表现为飞蚊症、视力下降等,但随着病情的加重,部分患者甚至失明。临床上可以通过眼底镜或者眼底荧光造影进行诊断,一旦发现眼底有相关病变需要立刻进行治疗。
②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冠心病的几率高达60%,而大约65%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死于心血管疾病,由此可见糖尿病和冠心病其实是相互影响的,临床上也将其称之为“糖心病”。造成“糖心病”的根本原因是糖尿病造成的广泛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不仅仅发生在冠状动脉的主干,甚至也会发生在冠状动脉的细末枝节,因此这种“糖心病”往往病程长,病情重,即使是生小范围的心梗或者心绞痛也极易引发心衰。其次,心脏支架手术对于治疗“糖心病”的效果很差,这是因为“糖心病”患者阻塞的血管非常多,即使上了支架也非常容易再次阻塞,因此大部分的“糖心病”患者即使放了支架,二、三年内就要再换。针对“糖心病”临床上可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则需要立刻进行规范治疗,延缓病情发展。
③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也是我国肾衰竭患者最重要的病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根本发病机制在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肾小球损伤,从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临床可表现为下肢水肿、蛋白尿、糖尿病酮中毒等,严重时甚至引起肾衰竭,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最终导致患者死亡。针对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是关键,不仅仅要进行调控血糖,还要对肾小球进行保护。
④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由于下肢血管病变合并有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常见于有“脚气”的糖尿病患者。造成糖尿病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足部末端微血管发生病变,造成足部末端的肌肉、皮肤发生缺血性坏死;第二,坏死的皮肤组织非常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高血糖状态非常适合细菌生长和繁殖,因此造成足部组织出现反复感染,甚至并发菌血症。治疗糖尿病足主要包括调控血糖、抗感染和改善血液循环三个方面,严重时需要手术对感染的组织进行切除以防止病情加重。
三、科学使用4类降糖药可有效保护血管随着对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视,许多既可以降血糖又可以保护血管的药物被研发出来,其中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4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
①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临床上第一被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降糖药,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规范服用二甲双胍后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同时减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其不仅仅可以通过减少体内糖异生,降低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有效降低血糖,并且可以有效调整脂质代谢,降低血液内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质的含量,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最后,二甲双胍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保护血管完整性,从而减少微血管发生渗透、破裂。
②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临床常见的药物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
SGLT-2抑制剂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但肾小球会通过近曲小管的钠-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入血液,而SGLT-2抑制剂的主要机制就是抑制肾小球对于葡萄糖的重吸收,加快葡萄糖通过尿液排除,从而降低血糖。
其次,研究还发现服用SGLT-2抑制剂可以有效保护心脏、肾脏、大脑等人体多处血管,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异常等多种合并症的发表率,因此许多指南将其最为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一线用药。
③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又称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临床常见的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等。
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灭活,从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血糖。其次,临床研究还发现DPP-4抑制剂在降糖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于那些本就存在心血管疾病或肾衰的患者可以合并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
④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又称为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临床常见的药物包括艾塞那肽、贝拉鲁肽、利拉鲁肽等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同时减缓胃排空,使得患者产生饱腹感,从而有效降低血糖。其次研究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降具有改善氧化应激、低血压、动脉僵硬度和血液黏稠性等作用,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四、保护血管还要做到这些糖尿病患者想要保护血管不仅仅只依靠药物,改变自身生活习惯,积极进行科学预防也不可缺少。
①减轻体重
减轻体重
肥胖患者往往有血脂代谢异常,非常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如果体重超标的患者一定要积极进行减肥运动,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减肥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增加和脂肪氧化,刺激胰岛素分泌,不仅仅是可以减少血管病变,也可以辅助降糖。
②清淡饮食,限制高热量食物
清淡饮食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坚持糖尿病饮食,口味宜清淡,不要吃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限制热量摄入。其次,要限制钠离子的摄入,减少水液潴留,降低血压,这也是保护血管的重要保障之一。
③坚持运动
糖尿病患者必须每天进行定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游泳等有氧运动最佳,可以不需要时间太长,30分钟左右即可,研究表明运动不仅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身体机能,也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④调控血压、抗血小板聚集、降脂
高血压是造成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因此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将血压控制在健康范围。其次,对于已经存在血管病变的患者,积极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完整性,保护血管功能;最后,对于合并有高脂血症的患者,积极进行降脂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总结糖尿病患者不仅仅要关注于血糖的调控,还要积极预防血管病变,因此针对部分高危人群可以选择有降糖和保护血管双重作用的降糖药物,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其次,糖尿病患者要积极调控自己的生活习惯,通过规律的饮食和积极的药物治疗来保护自身的血管健康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麻烦点个赞或者收藏,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相关问题,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谢谢。想要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关注小五的头条号——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早关注、不迷路呦
#健康明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