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红枣能吃吗(糖尿病能吃红枣?)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红枣虽好,并非人人适合,有的人吃了或许会伤身,越早明白越好

红枣里面的营养物质是非常丰富的,里面还有丰富的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c,在生活中适当的吃一些红枣的话,可以起到补气养血的功效,红枣最好并非人人都适用,有的人如果吃了红枣的话或许会伤身,所以越早明白越好,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红枣吧。

火气旺的人不适合吃枣

火气较旺的人不适合吃枣,枣属于大补类食物,火气旺的人或者说是上火的人本身需要降温属于偏热的体质。枣属于温性食物,火气旺的人吃枣容易使得体内营养过剩,极易引发口腔溃疡等疾病。所以说火气旺的人不适合吃枣,而应吃些如丝瓜等的凉性食物。

患有糖尿病的人不宜吃枣

枣类较甜,含有的糖分较多。糖尿病患者不宜吃枣、水果等糖分较多的食物,否则很容易加重病情。

感冒生病的人不适合吃枣

感冒人群的体内会有风寒或者说是寒气,这个时候不应该吃枣,吃枣的话会引起寒气存在人体内,难以清除。所以处在感冒期的人吃枣的话会影响病情的治疗,情节严重者甚至会加重病情。同时我们会发现有些中医药里含有枣的成份,这个时候不要惊慌。中药里药的种类较多,虽然含有大枣,但是还有其他类型的药物一起配合使用,这个时候服用,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痰湿偏盛的人不适合吃枣

痰湿偏盛的人平时常会有胃口不佳,胃痛,腹痛等的症状,情节严重者还会有面部浮肿等的症状,这个时候非常不适合吃大补类的枣。吃枣的话只会加重病情,反而会使情节更为恶化。医学研究表明,痰湿偏盛的人应该多吃有健脾利尿功能的食物,例如丝瓜、山药等。

在上面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哪些人不适合吃红枣,所以说红枣虽然好处比较多,但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是否使用,对于感冒生病的人来说是不适合吃红枣的,而且对于火气比较旺以及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也是不适合吃红枣的。所以是否能够食用红枣,一定先了解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能吃红枣吗?生吃好还是熟吃好?营养专家用实验告诉你

【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原创内容 欢迎转发】

某次去一位退休老教授家,对我说到他的一些饮食体会。

「红枣真的需要炖烂才能起到补养作用呢。」他说,「直接干吃是很难消化的。」

我看看这位年近八十的老先生,并不太理解他的意思。

回来以后我想:红枣里面主要成分就是糖啊。糖还有多少难消化的问题呢?

问问认识的人,的确有一些人表示,干枣吃多了不消化,如果吃加了枣的米饭、馒头和粥,就没有不消化的问题了。

的确,没有煮过的枣,和炖烂的枣相比,质地上有很大的不同。

  • 前者质地很黏,牙齿咬开它需要花费力气,嚼烂它也需要费很多时间。
  • 经过炖煮之后呢,枣就很软烂了,它的肉已经松开,基本上不需要费力气去嚼了。就连硬硬的枣皮,也往往煮得掉下来了。

我自己既常用枣来煮粥煮饭,饿了也常常用它当零食顶饿。到底哪一种吃法更好呢?或者说,对什么人更合适呢?是不是蒸软煮烂的枣更好消化呢?如果不好消化,那么它升血糖的速度就会比较慢;如果更好消化,那也就会有更高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呢。

于是,我就考虑和学生一起做个有关枣的实验。

我们把枣分为3个处理:不烹调的干枣,和米饭一起蒸熟的枣(蒸 分钟),和粥一起煮烂的枣(炖煮 分钟)。

除了3个单独吃枣的处理之外,还有米饭 干枣,米饭 蒸的枣,米饭 炖烂的枣。

在大米-枣的混合餐当中,碳水化合物一半来自于枣,一半来自于米饭。保证每个吃法都含有同样的50克碳水化合物(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经过测定),而且总体积也保持一致,这样它们才好互相比较。

实验计划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之后,我们招募了11名健康的成年女性,经过测试她们代谢正常,没有消化疾病和过敏问题。我们记录她们进食之前和之后的240分钟之内,血糖上升幅度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比较各种吃法之后血糖曲线的不同之处。

同时,我们还用质构仪对不同烹调方法的枣进行了质构指标的测定。结果自然是不难预料的:

烹调炖煮的力度越大,时间越长,枣的细胞壁和细胞结构受损越大,那么硬度和坚实度就越小。生的干枣硬度为4913克(探头压上去之后样品发生形变所需要的力量),炖枣降低到927克,炖煮的枣就降低到了539克。坚实度(受力曲线下的正面积)也有和硬度完全一致的变化趋势。

很多读者会猜想:首先,枣那么甜,糖分含量高达80%,它的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 GI,台湾地区译为「升糖指数」)肯定是特别高,至少会比白米饭高吧?其次,经过烹调之后,枣变软了,就会比较好消化,那么它的应当上升。所以,肯定是炖煮的枣最高吧?

血糖实验的结果非常有意思,恐怕会出乎所有读者的意料。

生枣干、蒸枣和炖煮枣的GI值分别是56、65和56。这些数据到底高不高呢?——不高。我们同时也测试了白米饭的GI值,按葡萄糖为100来计算,白米饭的GI值是78,比三种枣要高多了。

这里一定有很多读者大跌眼镜:原来那么甜的枣,升血糖还没有白米饭快!

没错。升血糖快不快,和食物甜不甜,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关系。这完全在我们的预期当中,因为以往的研究表明,各种水果干的血糖反应,都没有大部分人想象中那么高。无论葡萄干还是苹果干,杏干还是无花果干,都比白米饭白面包的GI值低。

出乎我们意料的结果是,炖煮枣那么软烂了,GI值却和没烹调的干枣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烹调之后,枣的确变得好消化了。蒸枣和炖煮枣在吃下去之后,血糖都出现了快速上升的态势,明显比没有烹调过的干枣快。

  • 蒸枣虽然刚吃完的时候血糖升得快,降得却比较平稳,到进食两个小时之后,并没有特别陡峭的下降。所以,它的血糖曲线下面积比干枣大,血糖指数就从56升到了65。
  • 炖煮枣就不同了,吃了之后血糖快速上升,在餐后30分钟达到峰值,然后从45分钟开始,掉转头就开始快速下降。这样一来,血糖峰前大后小,总面积小了,GI值就低了。

不过,炖枣这种特点并非好事。它前期和白米饭一样快速升高血糖,到了餐后两个半小时,又出现了血糖降到吃饭前水平以下的情况,和喝葡萄糖水的效果差不多。也就是说,它容易引起餐前低血糖症状。

血糖忽高忽低波动大,这对于糖尿病人和低血糖患者来说,都是相当不利的。所以,这些人不能多吃炖枣。相比之下,吃生枣时,血糖波动就小得多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如果把枣和米饭混在一起吃,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枣干 米饭、 蒸枣 米饭、炖煮枣 米饭的GI值分别为75、82和85。和白米饭的78相比,生枣干配米饭时略降了一点,枣米混合饭略升了一点,但差别还不那么大。枣米混合粥呢,比白米饭明显升高了,在高峰部分几乎和葡萄糖重合。

这些数据仍然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吃两种含有淀粉和糖的食物,如果碳水化合物含量相等呢,那么只需要把两种食品的GI值平均一下就好了。但是,含25克糖的干枣(GI=56),加上含25克淀粉的米饭(GI=78),混合起来的GI值就是(56 78)/2 = 67。但是,实测值是75!这三种枣 米饭的混合餐,实测GI值都比预测值要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意味着,枣配合米饭之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可能变快了,使得血糖上升速度也变快了。而枣经过蒸煮之后,消化速度就更快了。对于年老体弱、消化不良的人来说,或许真的是烹调煮软之后的枣,更能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总之,对于消化能力正常的人来说,正由于没有烹调的干枣消化速度比较慢,它适合用来当餐间的零食,既不会引起过高的血糖上升,又能比较长时间维持血糖稳定。不过,对于消化能力弱的人,比如前面那位年过80的老先生来说,把枣蒸软、炖软之后,再配合主食来食用,有可能会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使身体得到更多的能量和营养供应,也就起到了所谓「补养」的作用。不过,这种作用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证实啦……


欢迎关注:头条号【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第一时间get最实用的营养干货,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范志红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红枣是糖尿病“禁忌”?医生再三提醒:控制血糖,5种食物管住嘴

说到红枣,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补血养颜”,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几乎人手一包,泡水煮粥样样离不开它,可是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红枣?这里面还真有点门道。

别看红枣个头不大,甜味十足,它可不是“省油的灯”,对于血糖不稳的人来说,吃多了可不就是“火上浇油”。

有人觉得,天然的食物肯定比加工的健康,红枣这种“零添加”的干果,看起来无害,其实它的升糖能力可不小。

很多糖友觉得,只要不是糖,就可以放心吃,这种想法真的是大错特错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才是血糖的“隐形杀手”。

红枣的升糖指数在70以上,属于高升糖类,吃几颗也许不会立刻升高血糖,但长期吃,血糖控制会越来越难。

尤其是干红枣,水分少,糖分浓缩,哪怕只吃三五颗,摄入的糖量也不少,像是给身体偷偷“加糖”。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不是靠节食,而是要学会“有选择地吃”,红枣这种高糖分食物,确实得慎重。

有些人说,不放糖的红枣粥能不能吃?其实加没加糖不重要,红枣本身的糖分就已经够高,和白粥一起吃更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控制血糖的关键在于稳定,不是今天吃少点,明天吃多点,而是要让身体“习惯”一个稳定的状态。

除了红枣,生活中还有一些常见食物,看着“无害”,实际上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管住嘴”的重点对象。

第一种是米饭,尤其是白米饭,精加工后的碳水化合物几乎没有膳食纤维,升糖又快又猛。

很多人习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米饭,吃得越精细,升糖越明显,建议适当更换成粗粮或杂粮,能减轻胰岛压力。

第二种是甜饮料,不管是瓶装饮料还是自制果汁,糖分含量都惊人,有的甚至一瓶糖量能顶三碗饭。

即使是“无糖”饮料,也要注意成分表中是否含有代糖,部分代糖也会影响胰岛素分泌,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种是糯米制品,比如汤圆、粽子、年糕等,黏黏糯糯吃着香,其实都是高升糖的“陷阱”。

糯米比普通大米更难消化,血糖升得更快还不容易降下来,吃一口可能要运动两小时才能消耗掉。

第四种是蜜饯类干果,很多人以为干果是健康零食,殊不知,很多干果都经过糖渍处理,糖分高得吓人。

像话梅、葡萄干、蜜枣等,虽然小巧可口,但血糖上升得非常快,糖尿病患者要尽量避免。

第五种是油炸食品,炸鸡、薯条、油条这类高油高热量食物,不仅升糖,还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

油炸过程会让碳水变得更“致命”,吃一次可能就让血糖飙升到高峰,还影响胆固醇水平,一举多“害”。

糖尿病不是单靠“不吃糖”就能控制的,关键是要识别出那些“伪装”的糖分,聪明吃才是硬道理。

很多食物表面看起来没糖,其实含糖比糖果还高,控制血糖的第一步,是学会看懂食物背后的“真相”

医生反复强调,糖尿病的管理不是靠药物,而是靠饮食、运动、情绪三者的长期平衡,缺一不可。

情绪波动大的人,血糖也不稳定,焦虑、失眠、烦躁都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让血糖更难控制。

所以除了吃得对,心态也要稳得住,偶尔吃错了,不要自责,关键是及时调整,避免反复犯错。

咱们的身体不是机器,吃进去什么,怎么消化,都和当下的状态有关,不能只看食物表面的标签。

控制血糖不是为了限制生活,而是为了让生活更长久、更有质量,这才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目标。

很多糖友怕吃错,就干脆不吃,结果营养不良,反而让身体更虚,体重下降太快也会影响胰岛素功能。

合理搭配三餐,保留营养结构,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才能让身体更有“底气”去调节血糖。

还有一点要提醒,不要轻信“偏方”或“秘方”,市面上很多所谓的“控糖神药”,没有科学依据。

真正有效的,是日常每一口饭、每一次运动、每一份坚持,糖尿病的治疗没有捷径,只有坚持

有些人把红枣当成“补药”天天吃,其实营养再高,吃错了时间和方式,也会变成“毒药”。

如果实在喜欢红枣的味道,可以选择在早饭后吃一两颗,但绝对不能当零食随手抓,尤其血糖偏高的人。

每一种食物进入身体,都在“对话”你的血糖和胰岛素,吃得对,让身体顺着走,吃得错,血糖就难以控制。

医生在门诊常遇到患者问:“我就吃了三颗红枣,怎么血糖还是升了?”其实问题不是吃多少,而是吃的时间和搭配方式。

很多人吃完红枣再喝粥、吃面,碳水堆叠,糖分叠加,血糖当然会直线上升,这就是“组合拳”的威力。

血糖上去了,再想降下来就难了,尤其是老年人,胰岛功能本身就弱,恢复速度自然慢。

所以说,红枣对于糖尿病患者,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看怎么吃、吃多少、什么时间吃。

有研究发现,在主食量减少的前提下,适量摄入红枣对部分糖友没太大影响,但这前提是“主食量减少”。

换句话说,如果你今天晚饭少吃了一碗饭,可能可以吃一颗红枣,但不能反过来,吃了红枣还照吃米饭。

控制血糖要动脑子,更要动筷子的时候有节制,吃得少不如吃得巧,这才是糖尿病管理的“真功夫”。

有些人觉得太麻烦,其实只要养成习惯,吃饭前做个简单判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健康的饮食逻辑。

红枣不是魔鬼,但放错了地方就是“糖衣炮弹”,尤其对血糖不稳的人来说,每一口都值得慎重

控制血糖的过程,就像走钢丝,平衡感最重要,不能偏食,也不能节食,更不能乱吃。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重视,忽略饮食管理,指望药物“兜底”,这种想法真的要不得。

我最希望看到的不是患者吃药吃得多,而是靠生活方式改善后,血糖自然稳定下来

食物不是敌人,但有时候是最难防的“内鬼”,希望你能守好这道门,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建群,刘志刚.糖尿病饮食管理的误区与对策[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3):191-194.

2. 韩丽,张红霞.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19,27(5):324-327.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