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尿毒症透析(糖尿病尿毒症能吃南瓜吗)

羊城晚报岭南名医 0
文章目录:

当糖尿病遇上尿毒症,新型腹膜透析液带来新希望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伍晓丹

6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开出国内首张氨基酸腹膜透析液治疗处方。

该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章俊教授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这意味着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复杂情况的尿毒症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能够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开出国内首张氨基酸腹膜透析液治疗处方

10年“糖友”确诊尿毒症
长期低白蛋白或有严重并发症

陈先生患糖尿病10年了,1年多前开始反复双下肢水肿、头晕乏力、食欲下降,前往珠江医院检查,经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章俊教授诊断,陈先生已经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这时陈先生就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常见的包括肾脏移植和透析治疗,其中透析又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

考虑到血透往返医院的时间成本,陈先生最终选定居家腹透。然而,陈先生不仅有10年糖尿病病史,同时还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只有19.8g/L(成人正常值35-50g/L),而通过尿排出的蛋白每天高达12g。“这么低的白蛋白,如果继续做传统腹膜透析,会丢失更多白蛋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从而增加疾病的风险,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章俊教授表示。

常规腹透易导致高血糖、低蛋白血症

腹膜透析是一种连续性治疗方式,相比血液透析,操作更简便,可以在家里操作,免去每周往返医院的不便。而且更接近于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可以保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保护等。

“目前大多使用的常规腹透液,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肾内科副主任汤珣指出,“传统透析液含高浓度葡萄糖,50%-80% 的葡萄糖从腹膜腔吸收,每天经腹膜透析液吸收100-200g葡萄糖,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同时饱腹感增强,极易患上厌食症,导致恶化代谢和营养问题。”

据记者了解,我国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其中,有1/3会出现蛋白尿,蛋白尿病人有1/3会出尿毒症。这部分患者进行常规腹膜透析则可能更大的风险与并发症。

此外,透析过程中,透析液在清除毒素时也会同时带走氨基酸和蛋白质,造成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损失。统计数据显示,45%的腹透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而低蛋白血症腹透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正常腹透患者高出3倍。

新型腹膜透析液带来新希望

不幸中的万幸,陈先生有了另一种新选择——用氨基酸腹膜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肾内科护士长杨绮璇向记者解释,氨基酸腹透液以氨基酸作为渗透剂,可以减少葡萄糖吸收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还能有效降低腹膜纤维化与包裹性腹膜硬化症风险,改善蛋白质代谢并提升营养指标。因为它既可作为透析溶液又可作为蛋白质来源,尤其适用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的腹膜透析患者。

陈先生使用上了这种新型腹透液,在治疗过程中,陈先生没有出现过敏、腹痛等不耐受情况,血糖和营养不良的状况得到了控制。

了解更多

当糖尿病遇上尿毒症,新型腹膜透析液带来新希望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通讯员 伍晓丹

6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开出国内首张氨基酸腹膜透析液治疗处方。

该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章俊教授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这意味着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复杂情况的尿毒症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能够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开出国内首张氨基酸腹膜透析液治疗处方

10年“糖友”确诊尿毒症长期低白蛋白或有严重并发症

陈先生患糖尿病10年了,1年多前开始反复双下肢水肿、头晕乏力、食欲下降,前往珠江医院检查,经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章俊教授诊断,陈先生已经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这时陈先生就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常见的包括肾脏移植和透析治疗,其中透析又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

考虑到血透往返医院的时间成本,陈先生最终选定居家腹透。然而,陈先生不仅有10年糖尿病病史,同时还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只有19.8g/L(成人正常值35-50g/L),而通过尿排出的蛋白每天高达12g。“这么低的白蛋白,如果继续做传统腹膜透析,会丢失更多白蛋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从而增加疾病的风险,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章俊教授表示。

常规腹透易导致高血糖、低蛋白血症

腹膜透析是一种连续性治疗方式,相比血液透析,操作更简便,可以在家里操作,免去每周往返医院的不便。而且更接近于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可以保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保护等。

“目前大多使用的常规腹透液,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肾内科副主任汤珣指出,“传统透析液含高浓度葡萄糖,50%-80% 的葡萄糖从腹膜腔吸收,每天经腹膜透析液吸收100-200g葡萄糖,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同时饱腹感增强,极易患上厌食症,导致恶化代谢和营养问题。”

据记者了解,我国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其中,有1/3会出现蛋白尿,蛋白尿病人有1/3会出尿毒症。这部分患者进行常规腹膜透析则可能更大的风险与并发症。

此外,透析过程中,透析液在清除毒素时也会同时带走氨基酸和蛋白质,造成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损失。统计数据显示,45%的腹透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而低蛋白血症腹透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正常腹透患者高出3倍。

新型腹膜透析液带来新希望

不幸中的万幸,陈先生有了另一种新选择——用氨基酸腹膜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肾内科护士长杨绮璇向记者解释,氨基酸腹透液以氨基酸作为渗透剂,可以减少葡萄糖吸收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还能有效降低腹膜纤维化与包裹性腹膜硬化症风险,改善蛋白质代谢并提升营养指标。因为它既可作为透析溶液又可作为蛋白质来源,尤其适用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的腹膜透析患者。

陈先生使用上了这种新型腹透液,在治疗过程中,陈先生没有出现过敏、腹痛等不耐受情况,血糖和营养不良的状况得到了控制。(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薛仁政

校对 | 彭继业‘

糖尿病肾病,做对一件事,跟尿蛋白说拜拜!离尿毒症透析越来越远

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3种情况,当心糖尿病肾病!

1.尿蛋白排泄率,3个月内连续检查,肾小球尿蛋白排泄率超过20-200μg/min;   
2.估计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并排除由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肾病,就可以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3.持续蛋白尿,尿蛋白>0.5g/24h,连续2次以上,并且能排除其它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原因,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前段时间,一糖肾患者复查反馈:尿微量白蛋白转阴,降到正常范围内。此前,这个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4年多,长期服用各种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控制尚可,基本稳定在6~8mmol/L,但后来由于工作压力加重,他自己控糖也不规律,血糖反复波动,空腹最高至17mmol/L,尿蛋白偶尔反复弱阳持续半年,腰酸痛,夜尿频繁,严重时一夜需起5~6次,尿液浑浊。后来去检查发现空腹血糖9.7mmol/L,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80,尿潜血( )。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早期。

后来患者看到我的科普,向我求助。我观察到患者舌暗红,苔白微黄而干,辨证施治考虑:白茯苓、黄连、萆蘚、花粉、太子参、熟地黄、玄参、覆盆子、石斛、磁石、蛇床子、丹参、川芎、鸡内金

糖尿病肾病,一定要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别等着自己出现水肿或有轻度的胫前或足部浮肿,才想起来查尿。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病人是因为尿常规检查中出现了蛋白质,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很容易发生肾脏损伤的,而且早期可能明显的自觉症状,导致很多患者延误了治疗。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尿白蛋白检测和肾小球滤过率评估。 平时如果有疲倦、乏力、面色发黑、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尿频、夜尿增多、食欲不振、皮肤瘙痒、颜面和腿部水肿等表现,及早重视!别等到进透析室再后悔。

提示:中医治病,需经辨证,一人一方,不可自行使用。

#糖尿病肾病##糖肾##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衰##肌酐##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