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木瓜籽(木瓜糖尿病人能不能吃?)

上游新闻 0
文章目录:

荔枝核、桂圆核、木瓜籽 竟能治疗糖尿病?微信热传“三核”能治糖尿病 你当真了吗?

近日,一篇题为《糖尿病被灭了!告知你身边的糖尿病朋友吧,功德无量》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被广泛转发。帖子称,糖尿病人是痛苦的,找到治愈方式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要取木瓜籽(木瓜里的籽)100颗,荔枝骨(荔枝核)50颗,元肉骨(桂圆的核)50颗,用以上药物共煎服两大碗,中午12点服一碗,晚上11点服一碗,连服20服,大多数病人糖尿值恢复正常,但还要连续服用30~50服,便可以达到痊愈,永不复发。

这么火的微信,引起了很多糖友的关注。甚至还有糖友表示要停掉医生给自己开的药,去试服这个偏方。可是,这个偏方真的可信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重庆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陈中沛。

木瓜籽和桂圆核并非中药材 也没有降糖作用

看到这则微信后,陈中沛医生表示,偏方中提到的三味“药材”里,其实只有一味荔枝核是中医里常用的中药材,其他两样东西,临床上较少拿来入药。为此,他特意查找了许多资料,以确定此二物是否有药效。

他告诉记者:“荔枝核嘛,我们长期都用这个药,它是理气止痛、温中散寒的,主要是用于治疗腹部疼痛。药理实验证明其有一定的降血脂的作用,但尚未明确其有降血糖的效果。而木瓜籽,基本上查不到它相关的药性资料,可以认为它并不是一味药物。不过就木瓜而言,它有补脾益胃的效果。这里我们只能推断,木瓜的籽可能也有一定的补脾益胃的作用吧,但不肯定它是否有降糖的作用。至于桂圆核,是可以有一定的理气止痛、止血和收湿的作用,对于疝气疼痛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但临床上很少见拿这个来入药的。真正入药的是桂圆的果实,药名叫龙眼肉,是用来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的,没有发现其有降血糖的作用。”

偏方只是极少数人短期有效 不推荐广泛使用

陈中沛说:“所谓偏方,是指极少数人在短期内觉得有效的方子,但实际上,并没有普遍性,不能被广泛使用。即使使用,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在主要治疗方法不变不停的情况下,并且不能长期使用。”

他表示,中医解读糖尿病,认为其早期大多是由湿热或郁热甚至燥热引起的,多以肺热、胃热为主,也可有肝胃郁热的情况。长期失于调治,以致肺、肝、胃的热伤及气、伤及阴液,到后面就会出现气阴两虚,甚至阴阳两虚,接着就会出现神经、血管等并发症。而此偏方里的木瓜(木瓜籽)有一定补脾益胃作用,所以可能会有个别人吃了发觉糖尿病症状有改善。但单凭这个偏方的话,效果并不能持久。所以,建议大家别轻信。

7种看起来很甜,却适合糖尿病患者吃的水果,不懂吃可惜了

糖尿病这三个字,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让许多人对着水果摊望而却步。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芒果、紫莹莹的葡萄……这些大自然馈赠的甜蜜礼物,在糖友眼中却成了“甜蜜的陷阱”。

可你是否想过,有些水果虽甜如蜜饯,却能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伴侣?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科学密码?今天,咱们就掀开这层甜蜜的面纱,看看哪些水果能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稳住血糖的“小脾气”。

一、柑橘类:酸甜外衣下的“控糖高手”

说起柑橘,北方人想到的是冰糖葫芦外那层晶莹的糖衣,南方人脑中浮现的则是茶几上摆着的砂糖橘。可别被这“砂糖”二字吓住,柑橘类水果可是被《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点名表扬的“控糖高手”。

2024年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柑橘中的橙皮苷能像交通指挥官一样,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度,让血糖曲线走得平稳。

在江西赣南,果农们有个独门秘诀:吃脐橙时连着果肉外那层白色筋络一起吃。这看似不起眼的“白纱衣”,实则是天然的膳食纤维宝库。

湖南农大的实验数据显示,连筋吃橙子的糖尿病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值比只吃果肉的人低15%。更妙的是,柑橘类水果的升糖指数(GI值)普遍在40左右,比白米饭低了整整一倍。

二、莓果家族:小身材里的“抗氧化军团”

草莓、蓝莓、树莓……这些红红紫紫的小果子,像撒在餐盘上的宝石。别看它们甜滋滋的,可含糖量却低得惊人。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显示,每100克草莓含糖量仅5克,还不到苹果的一半。

更厉害的是,莓果中的花青素和多酚类物质,能像忠诚的卫兵一样,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在东北长白山脚下,当地人有个吃蓝莓的讲究——必须冻着吃。零下18℃的低温能锁住花青素的活性,还能让果肉产生冰晶,咀嚼时释放更多有益成分。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证实,冷冻蓝莓的抗氧化能力比新鲜果蔬高出30%。不过要提醒的是,市售蓝莓酱往往添加大量糖分,糖友们还是直接吃新鲜或冷冻果粒更稳妥。

三、番石榴:热带雨林的“降糖奇果”

这种在南方菜市场常见的绿色果子,剥开粗糙的外皮,露出粉嫩的果肉,甜得像掺了蜜。可别被这甜味唬住,番石榴的升糖负荷(GL值)只有4.2,属于典型的“低GL食物”。台湾长庚医院的研究发现,番石榴叶提取物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效果堪比某些降糖药物。

在海南儋州,当地人吃番石榴有个独特吃法:蘸着酸梅粉吃。酸味能刺激唾液分泌,其中的有机酸还能延缓淀粉消化。更有趣的是,番石榴籽富含不溶性纤维,嚼着吃能增加饱腹感。不过要提醒的是,未完全成熟的番石榴含有少量氢氰酸,孕妇和肠胃敏感者需谨慎食用。

四、樱桃:红宝石里的“睡眠调节器”

五月樱桃红,市场价如金。这种娇贵的水果,不仅含铁量居水果之首,还藏着控制血糖的秘密武器——褪黑素。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显示,樱桃中的褪黑素能改善睡眠质量,而良好的睡眠正是稳定血糖的“隐形调节器”。

在山东烟台,果农们遵循古法,用樱桃酿制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乙酸,能像海绵一样吸附肠道中的葡萄糖。更妙的是,樱桃核磨粉后泡脚,能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足。不过要提醒的是,车厘子(欧洲甜樱桃)的含糖量比国产小樱桃高出30%,糖友们可得擦亮眼睛。

五、杨桃:星形水果的“肾脏守护神”

这种横切面像星星的水果,在两广地区被称为“五敛子”。别看它汁水丰沛,含糖量却只有6.2克/100克。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发现,杨桃中的草酸能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相当于给肾脏装了个“控糖阀门”。

在广西百色,当地人用杨桃炖鲫鱼汤。这道传统药膳不仅能补充优质蛋白,杨桃中的钾元素还能帮助调节电解质平衡。不过要提醒的是,肾功能不全者需忌食杨桃,因其含有的神经毒素可能加重病情。

六、木瓜:岭南佳果的“蛋白消化剂”

青木瓜炖排骨,是岭南人餐桌上的常客。这种未成熟的木瓜,含有丰富的木瓜蛋白酶,能像剪刀一样把蛋白质大分子“剪”成小肽段,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研究证实,餐前吃100克木瓜,能让餐后血糖峰值下降22%。

在广东湛江,渔民们出海时必带木瓜。他们发现,吃海鲜时配木瓜,不仅能去腥增鲜,还能预防痛风发作。更有趣的是,木瓜籽晒干后研末,用温水送服,能缓解糖尿病引起的便秘。

七、火龙果:仙人掌果的“肠道清道夫”

这种披着“龙鳞”的水果,切开后露出紫红色的果肉,甜味清淡却回甘无穷。火龙果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达2克/100克,相当于芹菜的3倍。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发现,火龙果中的黑色小籽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代谢废物。

在云南元江,傣族人用火龙果花煲汤。这种夜间绽放的白色花朵,含有丰富的低聚果糖,能滋养肠道益生菌。更神奇的是,火龙果皮洗净榨汁,能制成天然色素,用来和面蒸馒头,既美观又健康。

甜蜜背后的科学逻辑

这些水果的“控糖绝技”,说到底是大自然的精妙设计。柑橘中的橙皮苷能激活AMPK通路,促进葡萄糖摄取;莓果的花青素能修复胰岛细胞线粒体;番石榴的没食子酸能抑制淀粉酶活性……这些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血糖走得平稳。

不过要提醒的是,再好的水果也得讲究吃法。建议糖友们把水果切成小块,分次食用;避开餐后立即吃水果的高峰期;优先选择应季本地品种。记住,没有绝对禁忌的水果,只有不会搭配的吃法。

地域化的食用智慧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糖友有着独特的食用智慧。在甘肃河西走廊,人们用白兰瓜皮泡水喝,既能解暑又能控糖;在江苏阳澄湖畔,大闸蟹与猕猴桃的搭配,能中和寒性;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冻梨与酸奶的组合,能延缓糖分吸收……这些民间智慧,与现代营养学不谋而合。

最后送大家一句顺口溜:“柑橘带筋吃,莓果冻着尝,番石榴蘸酸梅,樱桃要选小,杨桃切星形,木瓜配海鲜,火龙果皮别扔掉。”愿每位糖友都能在四季更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甜蜜与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明, 张伟. 柑橘类水果中橙皮苷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 40(3): 215-219.

[2]王芳, 陈浩. 蓝莓花青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25, 25(1): 89-95.

[3]林涛, 黄静. 番石榴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4, 36(5): 789-794.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偏方“三核汤”不能治疗糖尿病

湖南读者汪女士问:我先生最近患上了糖尿病,网上有个偏方说是能去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具体是:木瓜籽100颗,荔枝核50颗,桂圆核50颗,共煎服两大碗,中午12点喝一碗,晚上11点喝一碗,一天一付,连用20付,可降糖,用30~50付可根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周迎春点评: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主要症状,俗称为“三多一少”。中医主要将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以降糖药物为主,如果口服药不能控制,应该使用胰岛素。中医药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网络上盛传的偏方“三核汤”主要包含木瓜籽、桂圆核、荔枝核三味。木瓜籽性温,酸而苦,主要用于治疗霍乱烦躁气急之证。桂圆核又叫龙眼核,药味微苦、涩,性平,能行气散结、燥湿止血,主要用于治疗胃痛、疝气痛,也可用于湿疮、湿疹和疥疮等。荔枝核味甘,性温,能够理气散寒,主要治疗疝痛、睾丸痛、胃脘痛及小腹痛等。由文献记载来看,这三味药物并无治疗消渴的记录。

消渴病,病机核心为阴虚火旺,治疗上一般应该遵循滋阴降火的原则,在晚期出现阴阳两虚的情况下方会适当地使用温补之药。此方中药物主要为苦温之品,甚至有燥湿之效,现代药理对其治疗糖尿病也没有相应的记载及研究。所以,这个方子不能用来治疗糖尿病。

另外,方中所说“喝30~50碗可以治愈”,也不科学。糖尿病是长期形成的慢性病,目前尚无完全治愈之法,一般糖尿病患者均需长期用药。患者及家属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于社会上一些宣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不可盲目相信,以免贻误病情,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