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严重了会死人吗(糖尿病严重了会得尿毒症吗)
感染新冠糖尿病患者 一成住院7天内死亡
日前,法国一项研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一成在住院7天内死亡。
法国卫生和医学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南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3月10日至31日期间分析53家法国医院1317名住院患者数据后发现上述情况。这些患者平均年龄70岁,其中89%患II型糖尿病、3%患I型糖尿病,其余患其他类型糖尿病。
患者中47%有涉及眼睛、肾、神经等部位的微血管并发症,41%有涉及心脏、大脑和腿等部位的大血管并发症。较无并发症患者而言,出现并发症患者住院7天内死亡风险高出一倍多。
研究人员说,长期患糖尿病并有严重并发症的老人死亡风险尤其高。
研究报告5月29日刊登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刊物《糖尿病学》。(新华网)
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原来,这些才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后果……
糖尿病可怕吗?很多人认为它并不可怕,因为它太常见了。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9年11月最新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9版)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20~79岁成人中约1.164亿患糖尿病。换算一下,大概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糖尿病人。
可是,糖尿病又很可怕。
2019年,全球约有420万成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当于每8秒就有一个人因它死亡。更为严峻的是,一项大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成年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减少了9年。
高血糖,让全身变“酥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发症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一旦疏于对健康的监管,血糖就容易悄咪咪地升高。
而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一旦糖尿病病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时,这些并发症就要来了。
2010 年,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统计数据显示,病程在 3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 46% 以上;5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 61% 以上;10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 98%。
所以,2020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指出,糖尿病治疗的终极治疗目标为——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01
心脑血管病变——致死致残
糖尿病所致的心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都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微血管病变,俗称“糖网”,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病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致盲原因。
据研究表明,患病15年后,70%以上患者会合并视网膜病变。如果超过30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发生“糖网”。
03
糖尿病肾病——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在早期阶段,症状常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而一旦病情进展到晚期,就会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
据了解,在临床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有一半是糖尿患者。
04
糖尿病足——截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如治疗不及时或者病情严重,可能会需要截肢。
05
糖尿病神经病变——多种不适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受损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病变。
常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泌汗障碍、心率过快、排尿困难、胃肠道不适等。遗憾的是,这种病变在治疗上相当困难,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发生和控制发展。
逃不掉,就该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易解,并发症难除。然而很多糖尿病人在平时不注意,直到眼睛、排尿等都出现了一些异常,还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已经快控制不住了!
其实,当机体某一组织器官受到高血糖影响而发生病变时,往往会提前发出预警信号,而我们也可以凭借“异常信号”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
01
来自四肢的信号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手脚麻木,或疼痛,或感觉异常,如灼热感、蚁行感、手套袜套感、脚踩棉花感、对冷热及针扎感觉迟钝或完全没有感觉等,需要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02
来自皮肤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出现全身皮肤及外阴顽固性瘙痒、皮肤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股癣、甲癣等)、毛囊炎或疖痈、皮肤不明原因地起水疱,且反反复复、久治不愈,需要警惕糖尿病性皮肤病变。
03
来自口腔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出现口腔烧灼感、口腔黏膜干燥、牙龈红肿压痛、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症状,或是出现牙龈反复肿胀、出血、牙周脓肿、牙槽骨破坏、牙齿松动移位和脱落等牙齿问题,要警惕糖尿病牙周病。
04
来自眼睛的信号
视力模糊、眼底出血、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眼脸下垂、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此外,如果眼睛出现视物模糊、眼前出现黑点或有飞蚊症、视物变形、复视或视力减退,也提示可能出现了糖尿病眼病。
05
来自心脏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神经受损,在发生心绞痛、急性心梗时,往往没有明显疼痛症状,只是表现为胸闷、憋气、心悸、头晕、乏力,活动后症状加重。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一定要警惕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问题。
06
来自消化道的信号
当糖尿病人出现上腹部饱胀、顽固性便秘;或是出现顽固性腹泻,但又不伴有发热、腹痛及脓血便,需要警惕长期血糖过高。
07
来自肾脏的信号
肾脏损伤后会出现肾功能受损和蛋白尿,引起小便泡沫增多,随着大量蛋白从尿中排出,会出现颜面及浮肿。
因此,当患者出现尿里泡沫增多及浮肿时一定要考虑到糖尿病肾病。
08
来自性腺的信号
血糖高可导致神经及血管病变,从而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往性功能正常的中年男子,发生阳痿或勃起不坚时,可能出现了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
据调查,男性糖尿病合并阳痿者约占50%。
平时,我们很难把这些疾病的小细节与糖尿病联系起来。但是,早期发现这些糖尿病并发症信号,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继续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此外,定期去医院进行复诊检查也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哦。
糖尿病人的寿命大概是多少年?看看药师怎么说
小区门口小卖店的周姐今年46岁了,最近确诊患者糖尿病后一直心情很差,郁郁寡欢,对于生意和生活均提不起兴趣……据说是有人告诉她说得糖尿病后,寿命都受影响,吓得周姐是茶不思饭不想,晚上还失眠……
像周姐姐这样被糖尿病吓到严重影响生活的朋友笔者很少遇见,相信不少的恐惧是源于对疾病认识不足所致,那么到底糖尿病是否会影响寿命呢,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小知识。
正确认识糖尿病
近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也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并且有发病率升高和年轻化趋势。
糖尿病可分4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日常生活中大家遇到较多的是2型糖尿病,至今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2型糖尿病本身不是我国人群主要的致死原因,但它可通过严重的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眼病及感染性疾病等对人群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虽然糖尿病几乎不可能被治愈,但却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只要能够科学合理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和并发症风险,糖尿病同样也可以健康长寿。
糖尿病患者管理好血糖预防并发症,能同样长寿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患者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与否的关键之一,因此,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糖尿病管理技巧和方法如下:
(1)糖尿病教育:全面认识糖尿病,学会如何控制饮食,如何锻炼,如何应对低血糖反应及急性并发症等。
(2)血糖监测:每月完整监测2天到3天血糖(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的血糖),根据结果调整降糖药和胰岛素用量,同时每年监测血压、体重、血脂的变化,并根据结果调整降压和降脂治疗方案。
(3)饮食控制:不吃易使血糖、血脂、胆固醇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糖类等,适当多饮水。
(4)运动治疗: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并坚持,如快走、跑步等。
(5)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口服药物或胰岛素用量。
做好以上五点,血糖控制越早(保持血糖长期稳定以及在24小时内的平稳),身体健康受糖尿病影响就越小,自然也就不用担心其影响寿命长短
结语
糖尿病只是一种慢性疾病,并非不可控制的绝症,因此,确诊糖尿病的朋友不必过度担心。日常坚持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可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长寿。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0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