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双瞳(糖尿病瞳孔不易散大原因)

剪水双瞳看世界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注意了!要定期做个眼底检查

糖尿病是可以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器官的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早期能够发现受影响的器官。随着每年糖尿病发病患者增多,眼部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每年递增。近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是可以致盲性疾病,如果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就能够导致失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要有一个过程,血糖水平高低决定视网膜血管破坏进展快慢。很多患者来看眼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当做完眼底检查,发现是典型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问病史是否患有糖尿病?大多患者说,不知道,没查过,应该没有。

由于该病的高致盲性,对其发展要备受关注。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控制不理想,视网膜血管破坏发展就越快。当确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分级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生性及增生性。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轻度只有微动脉瘤或者只有少量的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这时只要把血糖控制好,无需治疗。当荧光素眼底造影发现视网膜血管大片无灌注区,甚至发现新生血管,这就进入了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这时就要眼部针对性治疗的介入,防止眼部致盲性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归根结底病根在糖尿病上,最重要的是要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好,一切治疗就会付之东流。再就是一定要定期复查眼底,发现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声图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过程

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有一个相当长的发病过程。这个过程的快慢取决于体内血糖水平的高低。血糖在体内维持水平高,时间长,视网膜病变的进程就快。反之就慢一些。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约50%产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每年还有1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因视网膜病变致盲。

糖尿病是个糖代谢紊乱的疾病,体内高水平的血糖不仅能使视网膜病变,还影响着全身各器官。膳食结构的不合理,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也是每年递增。控制血糖水平,控制视网膜病变,刻不容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都有哪些表现?从眼底表现来看,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早期及晚期的差异很大。根据其发展过程,最早出现的眼底病变为微血管瘤,眼底镜下为点状的小红点。早期数量少,可以只有几个,随着病情的加重,数量会越来越多。微血管瘤的出现,说明糖尿病已经开始引起眼部视网膜病变了,它的发展快慢取决于体内血糖水平。打个比喻:就像腌咸菜,放的盐多了,腌的时间就短。一个道理,血糖在体内水平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就越早,微血管瘤出现就早,进展也就越快。

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及棉绒斑。出血可在各层视网膜。浅层火焰状,深层斑点状。后极部视网膜出现水肿之后的硬性渗出。还有就是棉绒斑,神经轴索断裂而形成。荧光造影检查都表现的为低荧光。

当血糖还控制不力,视网膜病变继续发展,就会出现视网膜微血管的异常,继而出现无灌注区。这一期的表现眼底镜下不容易被发现,荧光造影可以显示该区为无灌注。早期可在后极部,晚期的无灌注区可在视网膜任何部位。这代表着广泛的毛细血管的闭塞。这一病变意味着视网膜大面积的缺血缺氧。养分进不来,代谢废物出不去。

微循环异常无灌注区的出现,这时就需要针对性的治疗介入,来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避免出现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当视网膜微循环异常,无灌注区边缘易引发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会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像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如果增殖严重,不仅易致反复出血,还可以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这是视网膜病变的终末期。这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致盲的全过程。

荧光造影图

OCT图

荧光造影图

重庆新增1例死亡病例 患者63岁有2型糖尿病

2月21日下午,在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夏沛通报,2月20日0时至24时,重庆新增1例死亡病例。

患者为男姓,63岁,万州区人。与武汉返渝的新冠肺炎确诊人员有密切接触史。1月20日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在私人诊所就诊后症状好转。

2月1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并伴胸闷,前往重庆大学三峡中心医院就诊。入院检查:患者有2型糖尿病,血氧饱和度低至88%,伴低蛋白血症。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各叶多发斑条状密度增高影及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双肺部分支气管扩张,主动脉壁及冠状动脉壁多发钙化灶。双侧局部胸膜增厚”。结合流行病学史,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收入院,随后确诊。

2月8日,复查胸部CT结果显示肺部炎症加重,氧分压低至55mmHg,出现酸碱平衡紊乱。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经市、区两级专家多次会诊,但患者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难以纠正,肝、肾功能持续下降,血小板持续降低,在多种辅助呼吸措施下,患者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难以恢复正常。

2月14日、15日患者相继出现右侧、左侧自发性气胸,双肺压缩,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呼吸困难症状仍无明显改善。2月18日呼吸困难症状进一步加重,行有创机械通气。2月19日,患者突发肾功能异常,出现尿少、休克症状,市、区两级专家会诊后行床旁血液净化、抗休克治疗。2月20日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休克症状加重,13:50,患者突然心率下降,血压测不出,氧饱和度测不出,意识呈深昏迷状,双瞳散大,光反应消失。专家组立即予以心肺复苏、静推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急救药品,但患者心率一直未恢复,14:40床旁心电图呈直线,宣布临床死亡。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瀚祥 刘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