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鱼鳞(糖尿病能吃鱼油磷脂软胶囊)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带鱼不去鳞、贝类不吃生……这些海鲜小知识要知道

带鱼:银色的鳞别刮掉

带鱼表面的一层银白色物质,常常误认为是带鱼的鳞,并说它是一种腥味很浓的东西,所以在烹调前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它洗掉。

首都营养保健美食学会理事陈培毅介绍,其实那层银白色的物质并不是鳞,而是一种无腥味的脂肪,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和6-硫代鸟嘌呤。带鱼的银鳞还能起到使带鱼在烹调时不易破碎的作用。

所以,洗带鱼时不应去“鳞”。银鳞怕热,在75℃的水中便会溶化,因此清洗带鱼时水温不可过高,也不要对鱼体表面进行过度的刮拭,以防银脂流失。

但是,这种银白色的脂肪在长时间的接触空气后,容易受到氧化而变成黄色,并带有一定的“哈喇味”。当遇到这种情况,洗时就该去“鳞”了。

贝类:吃鲜的但别贪生

食用海鲜类美食,一定要做熟再吃,千万不要贪图新鲜而食用生海鲜。贝壳类食材容易感染诺罗病毒和霍乱弧菌。因此,在吃扇贝的时候,应当尽量避免没有蒸熟,以避免生肉中含有的致病菌危害健康。

不过,虽然要熟着吃,但买的话还是要选新鲜的,新鲜的贝壳和贝肉都很鲜亮,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上手轻轻敲打贝壳,活的会很自然地闭合两壳,死的则没有反应。

海参:一泡二洗不能少

很多人不会自己在家发海参,其实并不难。先用冷水泡6个小时,把海参泡软后处理内脏,纵向剪开海参的肚子,去掉海参肚子里的杂质;再用冷水漂洗2小时;把食用碱放入水中,烧开后关火,放入海参泡2小时,反复两次,捞出后用清水把碱味漂洗干净,投入冰水,这样海参的肉质更有弹性。洗海参不要用盐去搓,会使海参发不透。

葱烧海参一直是我家菜谱上的一道保留项目,放在餐桌上,多多少少有点小隆重。海参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能滋肺补肾。

扇贝:新鲜扇贝壳有弹性

扇贝的味道很鲜美,营养很丰富,是海味中的三大珍品之一,将扇贝中白色的内敛肌晒干做成干贝,也着实不错。

那这个扇贝怎么挑呢?国家一级营养师王雷军介绍,买新鲜扇贝的时候,一定要闻一闻,有坏臭的味道就很不新鲜了;要是有汽油或者煤油的味道,那可要小心了,可能是受到甲基汞的污染了。还要看一看,新鲜的扇贝壳色泽光亮有弹性。

虾:虾头就别吃了

虾儿肥美,是老少皆宜的美味食品,尤其是鲜活的虾经过烹调之后更是滋味甜鲜、口感脆嫩。

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原主任张晔称,虾虽然鲜美,可也要注意,虾的头部胆固醇含量较高,也容易残留一些重金属等,在虾大量繁殖的季节,虾籽也含有一部分胆固醇。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朋友在食用时需要注意,虾头和虾籽尽量少吃。

皮肤干燥、起皮和斑纹,想治愈鱼鳞病有哪些药物和妙招?

鱼鳞病又称为“蛇皮癣” ,是一种因基因变异导致的皮肤生成角化障碍性皮肤病。

多数人会有皮肤干燥、有明显的斑纹, 摸上去很粗糙, 常有脱皮或皮屑掉到床单上,状如鱼鳞(或蛇皮状)起白皮或褐色鱼鳞状鳞屑。

这种病的特点是秋冬季加重, 春末夏季减轻或消失皮损,多数人仅四肢、小腹及后背有。少数严重的可泛发全身,甚至夏季也会看到。一般南方气候湿润潮湿,病人症状较轻,北京因为气候干燥,病人症状较重。

一、不同鱼鳞病,用药方案不同

鱼鳞病多数是遗传性皮肤病,遗传为致病重要因素(约占70%), 现在有很多基因与其有关,此外, 脂质代谢异常、营养缺乏、微循环障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情绪改变、免疫性疾病、气候干燥等也是发病的原因。后天获得性鱼鳞病,往往是在其他疾病后皮肤会有鱼鳞病样的改变,但找到病因,消除其他疾病后,鱼鳞病也会消除或者明显改善。

鱼鳞病根据其症状表现不一样有五大类型,大家可以根据下面的图片了解。

鱼鳞病五种类型

由于鱼鳞病的类型不一样,可能的原因或诱发因素不一样,轻重程度不一样,治疗方式方案也不同,因此,应积极去查找可能的原因或诱发因素。

一般后天获得性的鱼鳞病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完全可能治愈,而先天性轻型鱼鳞病可能需通过中药熏蒸或者局部搽药的方式治疗,而且在治疗后应该进行长期的皮肤护理,以保持和正常人一样的皮肤功能和外观。

二、鱼鳞病可以使用那些外用药治疗,效果如何?

目前外用药根据功效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脱屑、保湿的,比如尿素、水杨酸、凡士林、维甲酸等产品,对缓和皮肤干燥、脱皮、皲裂都有一定的效果,不过因为其中有激素的原因,不适合长期使用,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会造成皮肤的损伤。

第二类是加强保湿效果的,比如维生素a、鱼肝油,还有一些纯中药提取精华类产品。

第三类较为特殊,这是根据中药外治的原理,通过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类型的鱼鳞病,配比不同的中药,再结合现代熏蒸技术,通过特制中药熏蒸箱,数字化智能控制温度,将特意配制的专利解毒祛鳞中药加温为中药蒸汽,通过集热度、湿度、药力于一体的雾化中药小分子,从皮肤直接作用于病灶,迅速达到软化角质、祛鳞净屑、润泽皮肤、改善皮肤微循环,集祛鳞屑和保湿与一体,一般寻常型鱼鳞病经过一疗程的治疗即可治愈,恢复正常的皮肤功能和外观。

三、鱼鳞病容易复发,那有什么妙招防止复发呢?

由于鱼鳞病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不能根治容易复发,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如春初,秋末及冬季,或特别干燥的季节或地区。

要想防止鱼鳞病的复发,主要还是通过日常润肤保湿护理,如果出现症状加重,可以再到医院进行中药熏蒸或者在家里用熏蒸箱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于希望祛角质的患者,可以选择专门祛角质的鱼鳞皮肤专用护肤品;想淡化斑纹的,也可以选择专用淡纹的鱼鳞皮肤专用护肤品。

因为鱼鳞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日常生活对疾病也有明显的影响。患者应该避免烟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愉悦心情。饮食上,应该少辛辣刺激,多喝些粥类、汤类,可以补充水分;另外,蔬菜、水果、坚果类可以摄入丰富的维生素、脂类,对皮肤代谢有益。衣服尽量选择纯棉,而少穿化纤、毛皮类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最后,希望患者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不要轻易使用一些产品和药物,避免使用不当造成感染或者病情加重,加大治疗的难度,从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糖尿病与哪些皮肤状况有关系(下)

水泡或糖尿病大疱

有些人会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水疱状疮,这些疮随机出现在他们的脚和手上。水泡很常见体积大,无痛,单独或成片发生。

唯一真正的治疗选择是良好的血糖管理,尽管医生可能会在无菌条件下吸出大水泡。

有大疱病变者应避免破水泡,以防感染。它们通常会在没有疤痕的情况下愈合,但如果出现并发症,有时可能需要截肢。这是一种罕见的情况。

新斑或糖尿病性皮肤病

这种情况涉及通常出现在小腿或身体其他骨骼部位的圆形、淡红色或浅棕色斑块。补丁通常也是缩进和鳞片状的。

大约33%的1型糖尿病和39%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性皮肤病。

这种情况是由神经和血管损伤引起的,特别是小血管变化。

由于这种情况会影响身体的保护性肌肉和脂肪较少的区域,因此病变可能反映了对损伤的反应增加。

病变是无害的,患者通常不需要治疗。

糖尿病溃疡

有时,微不足道的伤口会变成开放性溃疡,称为糖尿病溃疡。这些可以发生在皮肤的任何地方,但最常见于脚部。

糖尿病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如果一个人的脚上有伤口,例如由于鞋子不合脚,脚部受伤,他们没有注意到受伤。此外,血液供应不足会使伤口更难愈合。

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出现溃疡。如果这被感染,则存在组织死亡的风险,并且该人最终可能需要截肢。

糖尿病患者必须:

  • 管理血糖水平
  • 定期检查脚和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可能需要注意的伤口或病变

几乎6%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某种类型的足部疾病,无论是感染、溃疡还是组织死亡。这些人中有0.3%-1.5%需要截肢。

黄瘤

患有黄瘤的人在眼睑上和眼睑附近有鳞片状的黄色脂肪沉积物。它们也可能出现在颈部、躯干、肩部和腋下周围。

黄瘤可能是由于体内的高血糖和高脂肪引起的,但它们也可能发生在没有这些因素的人身上。

在某些情况下,这是由于在高胆固醇的同时出现黄瘤的遗传倾向。增加风险的条件包括糖尿病、肥胖和怀孕。

黄瘤不会构成健康风险,但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一些实验证实,已经表明降脂药物可能是有效的。

有些人尝试过美容治疗,例如激光疗法或化学换肤。这些可能会有所帮助,但没有保证可以去除黄瘤的方法。

爆发性黄色瘤

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不佳有时会导致出现红棕色至黄橙色的肿块。这些可能会发痒。

病变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形成,但最常出现在大腿、臀部以及肘部和膝盖的弯曲处。

糖尿病是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肝硬化。

严重的病例可能预示着胰腺炎的风险增加。有严重症状的人应立即就医。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包括遵循低脂饮食、减肥和控制血糖水平。在此之后,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或贝特类药物。

糖尿病类脂性坏死(NLD)

NLD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疾病,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出现皮疹。它会影响0.3%糖尿病患者。这些人中有一半以上依赖胰岛素。

病变通常以小的、坚硬的、凸起的肿块开始,然后发展为较大的蜡状、坚硬、凹陷、黄色至红棕色皮肤斑块。

斑块通常是无痛的,相比之下,周围的皮肤显得苍白而有光泽。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变通常会变成蜡状并形成紫色边界。虽然无害,但NLD会导致并发症,例如疤痕。皮肤也更容易感染。在周围1.5%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溃疡。

NLD的治疗可以包括局部和口服药物。由于存在感染的风险,建议我们多保护皮肤免受进一步伤害。

环状肉芽肿

这种情况的特点是小的、坚硬的、凸起的、微红色的或皮肤色的肿块,呈环状向外扩散。损伤常发生在手、手指和前臂上。它们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在身体上大量存在。它们通常对称地出现在身体上。

环状肉芽肿可能是糖尿病或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的并发症,但尚不清楚肿块出现的原因。

病变是无害的,通常无需治疗即可消失。然而,在烦人或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出皮质类固醇或异维A酸药物。光疗也可能有帮助。

糖尿病和皮肤感染

与没有糖尿病的人相比,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往往会经历更频繁、更严重的细菌和真菌感染。

细菌感染

这些通常表现为发炎、充满脓液、疼痛的红疮,通常是由于葡萄球菌感染。

抗生素和有效的血糖管理通常可以防止细菌感染危及生命。

几天后,大多数细菌性溃疡会流出脓液,然后开始愈合。医生可能需要排出任何无法自行排出或疼痛或持续存在的疮。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

  • 疖子,从疼痛部位开始,然后变成长达2.54厘米的发炎结节
  • 麦粒肿,眼睑腺感染
  • 指甲感染
  • 毛囊感染
  • 痈,是坚硬的、柔软的肿块,由一组相连的疖子组成
真菌感染

这些通常会导致红色皮疹,周围有鳞片状皮肤,有时还会出现小水泡。真菌需要水分才能茁壮成长,因此感染往往发生在温暖、潮湿的皮肤皱襞中,尽管它们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常见类型包括:

  • 酵母菌感染,如鹅口疮
  • 脚气,可能表现为脚趾间的鳞片状斑块、反复出现的水泡或脚底的粉状鳞屑
  • 癣,一种导致环状皮疹的真菌感染

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预防长期或频繁的感染。

血糖小贴士

实现和维持健康血糖水平的生活方式提示包括:

  • 遵循健康饮食
  • 定期锻炼
  • 保持健康的体重
  • 遵循治疗计划,包括定期使用医生推荐的任何药物

注意个人护理和卫生也有助于预防这些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