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肠子肥胖(肠子肥了怎么办)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美媒:研究显示肥胖者更易患结直肠癌

新华社北京6月4日新媒体专电 美媒称,美国癌症学会最新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55岁以下的成年人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上升2%。总体而言,与1950年前后出生的人相比,1990年出生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高出一倍,患直肠癌的风险则要高出三倍。

据美国沃克斯网站5月30日报道,研究人员查阅了丹麦、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长期数据,并发现在他们所分析的最近一个十年(2004至2014年)中,50岁以下的患者人数增加。

对于这种情况,研究人员认为可能存在几个原因:肥胖率的上升,以及在幼年时期影响到体内微生物群的因素。自1980年以来,全球有70多个国家的肥胖率上升了一倍。如今,美国成年人的肥胖率为39%,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为19%。

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三大常见癌症,美国人一生当中患这种疾病的风险为4%至5%。过去大多是人到中年后才会患上这种疾病,如今患者越来越低龄化的转变让研究人员感到震惊。而且,不仅越来越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被诊断患有结直肠癌,他们也因这种疾病丧命。

肥胖之所以被认为是早发型结直肠癌的潜在助推因素,主要原因是这与体内炎症有关。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炎症。有一种炎症是有益的,还有一种是有害的或者慢性的炎症:当身体的炎性反应过度进而阻碍了它抵御病毒和疾病的能力时。其中一个衡量指标是被称为C反应蛋白(CRP)的血液标记。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CRP水平与癌症、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关联。不爱活动或肥胖或饮食不健康的人体内的CRP水平似乎较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u0026#34;腹型肥胖\u0026#34;或致命,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海吃海喝的你快自测

"腹型肥胖"或致命,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海吃海喝的你快自测

我们口中常说的"将军肚""游泳圈"其实就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又称为内脏型肥胖、中心性肥胖,过多的脂肪不仅堆积在皮下,更重要的是堆积在内脏,内脏脂肪堆积的腹型肥胖危害很大。

"内脏肥胖"的另一典型症状是脂肪肝,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具有低龄化发病趋势。据统计,每年节日前后是发病高峰。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内脏脂肪游离入门静脉,会直接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脂类代谢异常。

另一方面,许多人节前节后忙于应酬,吃多了又少动,能量消耗少,增加的全部营养物质就跑到肝脏内储存起来,成了"大仓库",脂肪肝当然发生。

除此之外,腹型肥胖还会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类疾病,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根据美国CDC的最新报告显示,腹型肥胖是脑膜瘤、多发性骨髓瘤、食管腺癌、甲状腺癌、绝经后乳腺癌、胆囊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卵巢癌、子宫癌和结肠直肠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腰围每增加11厘米和肥胖相关的十种癌症(比如肾癌肝癌)增加 13%,大肠癌的风险增加22%。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腹型肥胖?腰围/臀围判断腹型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以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 cm。

或腰围/臀围:男性>1.0,女性>0.9时为内脏型肥胖,即腹型肥胖。

当你站立时,量腰围和臀围的尺寸,臀围以臀部最大处为准,然后用腰围尺寸除以臀围尺寸,得出腰臀比。

如果某人的腰围是79厘米,臀围是92厘米,那他的腰臀比便是0.86。男子腰臀比的上限是0.85至0.9,女子为0.75至0.8,超过这个范围就可以定义为腹型肥胖。

腰围测量方法

测量腰、臀围的方法如下:测量工具为无弹性卷尺,穿薄形的紧身衣裤进行测量。测量时,卷尺紧紧地贴在皮肤上,但不能陷入皮肤,测量数据应精确到毫米。

测量腰围时,把卷尺放置于肚脐水平处,在呼气结束时测量;测量臀围时,把卷尺放在臀部的最大周长处。完成测量后,用腰围数据除以臀围数据,得出腰臀围比例,用以评定腰臀围比例等级。

测量的原理

过多的腹部脂肪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是直接相关的。

腹部有大量脂肪堆积的人腰臀围比例高,他们比腰臀围比例低的人更容易患代谢综合征,引发心血管病的危险。男人容易长腰腹,女人容易长臀部,这是个常见的生理现象。

当男人的腰围增加到2尺8寸,即93公分以上,女人的腰围长到2尺4寸,即80公分以上时,就要意识到腰腹部脂肪过于肥厚,使身体的负担加重,对心脏的压力增大,是个临界信号,要引起重视。

怎么预防"腹部肥胖"?1、锻炼

人是动物,必须要锻炼,有氧运动是对人体最受益,像游泳、慢跑运动对于减掉内脏脂肪效果显著。

据调查快步走可以提升体内脂肪的激素含量,所消耗掉的内脏脂肪比慢走要多47%。每次运动至少要45分钟。

2、饮食

平时可多食用膳食纤维。因为膳食纤维,具有吸水作用,吸水后体积增大,从而产生饱腹感而减少能量摄入。摄入的热能减少,在肠道内营养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终使体内脂肪消耗而起减肥作用。

杜绝暴饮暴食、偏食肉类、贪食甜点、长期大量饮酒抽烟,以此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脂肪在内脏的堆积。

3、呼吸

人体存在3种呼吸方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

腹式呼吸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还对消除腹部脂肪、排除腹部废物,改善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腹部及盆腔脏器的生命活动等皆有重要意义。

关注@妙手医生随时问医

更多阅读

你哪个部位胖?请对号入座

减肥请注意!体重指数多少算肥胖?全新BVI已推出,2个月高效瘦身

导致肥胖的真凶:肠胃中脂肪酶,减肥从源头抓起

肠道内竟有“肥胖菌”?通过饮食调整肠内菌群,让你轻松变瘦

有些人吃再多也不会胖,而有些人即使吃的很少也会胖。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实际上,这与住在肠道的被称为“肥胖菌”的东西有关。

究竟什么是“肥胖菌”?

所谓“肥胖菌”,是寄居在肠内的肠内细菌的一种。

研究显示,人体存在于肠内的细菌分为两个大部分,一种是诱发肥胖的“肥胖菌”,一种是保持身材的“易瘦菌”。

为什么“肥胖菌”会影响身材和阻碍减肥成功呢?

因为这个菌,在肠道进行消化的时候,会阻碍毒素的排除和脂肪的燃烧等,非常不利于身体的代谢和油脂的消耗。也就是说,如果这种肥胖的细菌在肠内过多的话,无论怎么减肥也很难瘦下来。

怎样才能减少“肥胖菌”呢?

肠内细菌聚集在一起被称为“肠内弗洛拉”,其中,为了抑制对人体造成恶劣影响的坏菌也就是“肥胖菌”增多,就要多摄入一些“有益菌”,帮助调整肠内环境。

如果增加有益菌的摄入,不仅能防止肥胖菌的影响,还能消除便秘,提高免疫力,美肤等,对保持身材、美容、健康都有很好的影响。

增加有益菌的饮食,减少肥菌,快速变瘦并且形成易瘦体质吧。

减少肥菌的食物①纳豆

纳豆是日本人最熟悉的发酵食品。

大豆中含有的食物纤维和纳豆菌产生的低聚糖是有益菌的饲料。

纳豆中含有的纳豆菌是肠内的有益菌,在清除坏菌的同时还能增加其他有益菌摄入量,食用后便能轻松调整肠内环境,达到减肥瘦身和形成易瘦体的效果。

减少肥菌的食物②糯米

糯米中含有的β葡聚糖这种食物纤维,对健康和改善肠内环境有着显着效果。

食用糯米以后,不仅可以增加有益菌的摄入,抑制糖类的吸收,还能预防大肠癌,提高肠道免疫力等,是调整肠内环境的最佳食材。

此外,酸奶、泡菜、富含纤维的蔬菜、谷物、水果等也值得推荐。

均衡的摄取,就能调整肠内环境抑制肥胖菌,减肥瘦身的效果极强。

变瘦!变瘦!变瘦!变美!变美!变美!关注公众号【减博士】,我们一起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