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拯救肥胖(拯救肥胖的救星)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减不掉“将军肚”和“游泳圈”?4个方法拯救腹型肥胖!

我们日常生活中,身边有“啤酒肚”或“小肚腩”的人并不少,这种肥胖类型被称为腹型肥胖,也叫中心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脂肪以心脏和腹部为中心过多堆积增加,使腹围增大,而四肢相对于腹部并不会显得胖。

然而,“腹型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界定腹型肥胖?

这要依据腰围来确定。腰围可以很好的反映内脏脂肪的含量。在我国,男性腰围≥90cm(2.7尺),女性腰围≥85cm(2.55尺),即为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腹型肥胖会引发内脏脂肪堆积,容易使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导致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诱发骨关节疾病、癌症等。

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脂肪代谢紊乱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并将腹型肥胖作为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必要条件。

有研究表明腰围可以反映出内脏脂肪的量,对脂肪肝人群来说比体质指数(BMI)更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的风险。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胃肠分子医学研究部的O.Sadr-Azodi 博士及其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长达12年的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腹型肥胖是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为什么出现腹型肥胖的症状?

01

吃得太多

当人体摄入食物过多,产生的能量消耗不了,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促使脂肪向肚子集中。

02

吃得太咸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都发现,盐是独立于能量摄入之外的肥胖风险因素,让人长胖、长肚子。

03

果糖吃太多

从进化的角度说,秋季果实成熟时,果糖非常容易获得,摄入大量的果糖有助于吸收更多的营养并转化为脂肪,顺利度过冬天。大量摄入高果糖饮食可能是肥胖和内脏脂肪蓄积的重要原因。

04

精致碳水吃太多

我们饮食的“质”和“量”都会直接影响血糖,摄入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或是大量进食都会引起短时间内血糖急速上升,造成血糖波动。最终结果就是导致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增加。常吃的精制碳水有精白米面、蛋糕、甜点、含糖饮料等。

05

久坐不动

久坐、久躺、不运动的生活习惯,能量摄入大于消耗,腹部就更容易堆积脂肪,导致肚子越来越胖。

06

压力太大

长期压力过大,会让体内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紊乱。高水平的皮质醇会增加食欲,让人偏爱那些高热量的食物,还会导致白色脂肪组织重新分布到腹部区域,导致腹型肥胖。

拯救你的 “将军肚” 和 “游泳圈”!

1

注意平衡膳食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鼓励摄入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为基础的低能量、低脂肪、低糖、低盐且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

2

合理增加身体活动量

上下班回家建议多步行,工作中可以适当走楼梯,平时在家中多做家务,晚餐后多散步,减少在家中看电视与手机的时间。

3

打破静坐少动

减少每天久坐时间,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5~10分钟。

4

控制饮食

不建议电视与电脑佐餐,早餐尽量吃好,晚餐不宜丰盛,饮水量充足,少喝饮料,动物内脏及油腻食物尽量减少食用,控制饮食量,尽量吃8分饱。不宜暴饮暴食,吃饭尽量细嚼慢咽。

来源: 约见名医

一个拯救肥胖的方子,化一身之浊,排一身之湿!

肥胖,这个困扰着无数人的难题,不仅影响外在形象,更潜藏着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重健康风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十亿人口超重或肥胖,这一数字正逐年攀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肥胖,节食、运动、减肥药等减肥方法层出不穷,但许多人发现,这些方法要么难以坚持,要么效果短暂,甚至带来副作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则认为,肥胖的根源在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及脏腑功能失调,治疗肥胖需从调和这些内在因素入手。

“脾运失健,则体重难控”,明代名医张景岳的论述强调,体重管理与脾经的运化功能紧密相关,脾气健运则水谷精微得以正常输布,反之,脾运失健则痰湿内生,肥胖随之而至。

去年,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身高170,体重168斤,自述近三年来,体重逐年增加,尤其是腹部肥胖明显,常伴有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询问其饮食习惯,患者自述食量并不大,但偏爱油腻、甜食,且因工作繁忙,常有饮食不规律的情况。观察其体型,腹部圆润突出,舌苔厚腻,脉象濡滑。

综合辩证属于典型的痰湿内阻型肥胖。

面对肥胖,他曾尝试过节食、运动等多种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体重反而时有反弹。最近一次体检,发现血脂、血糖等指标均偏高,感觉到了危机,决定尝试中药调理。

他平时饮食肥甘厚味,加上工作劳累,导致脾气虚弱,运化失职,痰湿内生,形成肥胖。

治疗策略:健脾利湿,化痰消脂。

开方:茯苓、白术、泽泻、陈皮、半夏、荷叶等十余味中药(中医用药需辨证,一人一方,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同时改善饮食,坚持锻炼。

结果如何呢?

服药两周后,逐渐感到腹胀减轻,食欲得到控制,体重开始缓慢下降。

3个月后,体重降至140斤,已经恢复到正常体重范围,血脂、血糖等指标也恢复正常,大肚腩下去了,整个人精神焕发,重拾自信。

方中,茯苓、白术健脾益气;泽泻利水消肿;陈皮、半夏化痰理气;荷叶升清降浊;

加上其它一些健脾益气、排湿化浊的药材,共同作用于改善脾运功能,促进痰湿排出,恢复身体代谢平衡。

如同清理池塘,不仅要清除淤泥,还要恢复水流,使池塘保持清澈。

不仅消除了肥胖,还改善了其脾胃功能,实现了标本兼治。

减不掉“将军肚”和“游泳圈”?4个方法拯救腹型肥胖!

我们日常生活中,身边有“啤酒肚”或“小肚腩”的人并不少,这种肥胖类型被称为腹型肥胖,也叫中心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脂肪以心脏和腹部为中心过多堆积增加,使腹围增大,而四肢相对于腹部并不会显得胖。

然而,“腹型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界定腹型肥胖?

这要依据腰围来确定。腰围可以很好的反映内脏脂肪的含量。在我国,男性腰围≥90cm(2.7尺),女性腰围≥85cm(2.55尺),即为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腹型肥胖会引发内脏脂肪堆积,容易使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导致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诱发骨关节疾病、癌症等。

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脂肪代谢紊乱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并将腹型肥胖作为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必要条件。

有研究表明腰围可以反映出内脏脂肪的量,对脂肪肝人群来说比体质指数(BMI)更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的风险。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胃肠分子医学研究部的O.Sadr-Azodi 博士及其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长达12年的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腹型肥胖是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为什么出现腹型肥胖的症状?

01

吃得太多

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郑文彬2022年在其医院公众号刊文表示,当人体摄入食物过多,产生的能量消耗不了,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促使脂肪向肚子集中。

02

吃得太咸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注册营养师顾中一在其个人公众号刊文表示,国内外的多项研究都发现,盐是独立于能量摄入之外的肥胖风险因素,让人长胖、长肚子。

03

果糖吃太多

从进化的角度说,秋季果实成熟时,果糖非常容易获得,摄入大量的果糖有助于吸收更多的营养并转化为脂肪,顺利度过冬天。大量摄入高果糖饮食可能是肥胖和内脏脂肪蓄积的重要原因。

04

精致碳水吃太多

我们饮食的“质”和“量”都会直接影响血糖,摄入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或是大量进食都会引起短时间内血糖急速上升,造成血糖波动。最终结果就是导致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增加。常吃的精制碳水有精白米面、蛋糕、甜点、含糖饮料等。

05

久坐不动

久坐、久躺、不运动的生活习惯,能量摄入大于消耗,腹部就更容易堆积脂肪,导致肚子越来越胖。

06

压力太大

长期压力过大,会让体内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紊乱。高水平的皮质醇会增加食欲,让人偏爱那些高热量的食物,还会导致白色脂肪组织重新分布到腹部区域,导致腹型肥胖。

拯救你的 “将军肚” 和 “游泳圈”!

1

注意平衡膳食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鼓励摄入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为基础的低能量、低脂肪、低糖、低盐且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

2

合理增加身体活动量

上下班回家建议多步行,工作中可以适当走楼梯,平时在家中多做家务,晚餐后多散步,减少在家中看电视与手机的时间。

3

打破静坐少动

减少每天久坐时间,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5~10分钟。

4

控制饮食

不建议电视与电脑佐餐,早餐尽量吃好,晚餐不宜丰盛,饮水量充足,少喝饮料,动物内脏及油腻食物尽量减少食用,控制饮食量,尽量吃8分饱。不宜暴饮暴食,吃饭尽量细嚼慢咽。

以上图文等内容源于网络整理,版权归原创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 约见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