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有异味(肥胖的人有异味)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17岁男孩体重228斤,脖子发黑身上异味!医生表示再不减肥就晚了

杭州富阳17岁男孩小明(化名),

身高1.75米,体重228斤,

达到重度肥胖标准,

身体出现了黑棘皮、水牛背、紫纹……

↓↓↓

△小明(化名)颈部出现黑棘皮,腹部有紫纹

爸妈都很苗条,17岁儿子却重达228斤

以为长身体,变着法给他补营养

前几日,小明(化名)的爸爸带着他到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小明爸爸说,他与孩子妈妈都属于苗条型,可17岁的儿子却越长越胖,身上还有股异味,越来越难闻,所以带他来做个检查。

小明到底有多胖?他身高1.75米,体重达到228斤,且腰围有98厘米。对于小明长胖的过程,他爸爸说,孩子小时候并不胖,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开始长高长胖,但他们认为孩子处于长身体阶段,一家人就变着法儿给他补充营养。上初中的三年里,小明一下子重了50斤,身上就开始有了异味。

接诊的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许燕一看,这哪里只是身上有异味的问题,孩子颈背部还出现了黑棘皮,背部是水牛背,腹部有紫纹,且身体质量指数已经超过37千克/平方米。

“我国人体正常身体质量指数在24以下,大于24为超重,大于26为轻度肥胖,大于28为中度肥胖,大于30为重度肥胖。”许燕说,小明已经达到重度肥胖标准。

为明确小明是原发性肥胖还是继发性肥胖,他们选择了住院治疗。

肥胖是一种代谢疾病

再不减肥就晚了

经过入院详细检查后,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丽琴基本排除小明是继发性肥胖的可能性,考虑是原发性肥胖(也被称为单纯性肥胖)。这说明孩子是硬生生把自己吃胖的。

孙丽琴很好奇,孩子这么吃,家长怎么不干预?

小明的父母表示很无奈,他们是从外地到富阳来打拼的,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几乎整天都扑在工作上,少有时间陪伴和监管孩子。而小明性格较为内向、喜静,课余时间爱宅在家中玩手机,有时候一玩就是一天。

他的饮食很不健康,喜欢炸鸡、可乐等西式快餐,高热量食物大量摄入,肥胖是迟早的事。“后来我们要求他多锻炼,但那个时候已经太胖了,走路都吃力,没几天孩子就不愿动了。”小明爸爸说。

“再不减肥可就晚了!”孙丽琴当着小明和他爸爸的面说道。因为小明已出现糖耐量受损、尿酸水平升高的问题,前者是发展为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再不加干预,后续极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后者则可以诱发痛风、关节炎、肾脏损伤等一系列问题。此外,重度肥胖容易引起高脂血症、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他问题,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这时,小明爸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说回去一定按医生说的做。

医生的要求很明确:禁止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久坐及使用电子产品娱乐的时间,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最好是通过游泳锻炼减轻体重。“一定要树立战胜肥胖的信心,家长要多关心、多鼓励、多督促孩子,从而实现减肥目标。”

医生提醒:

肥胖是一种代谢病。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总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到一定值时会演变为肥胖症。尽管目前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原发性肥胖越来越多,但不能忽视继发性肥胖,特别是短期内体重增长迅速的人,更应该排查继发性肥胖的可能性。一旦发现身体异样,要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身上无故出现臭味,或是你太累了,有3个原因,做好4点来改善

每个人的气味都是不同的,拥有好闻的气味是人的一张名片,能够给人以好的印象。不过许多人会存在体味方面的烦恼,身体总是臭臭的,有时明明很注意卫生,却还是这样。体味难闻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时候和自身的生活状况有关,过于疲劳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过劳臭?

蛋白质分解时会产生氨,这种暗示有臭味的。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分解这些氨。不过当人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时,肝脏疲劳不堪,无法完全分解这些氨,这些氨经由血液流通到皮下,跟汗水一起排出,形成难闻的气味。

这种气味跟尿液的味道很相似,集中于腋下、前胸后背、脖颈等部位,让人十分尴尬。除了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长期酗酒、肥胖的人,也会出现这样的难闻气味,出现这些气味后,要去医院检查肝脏,是肝脏健康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大,要注意排查。

如何避免过劳臭?

1、学会劳逸结合

工作重要,身体健康更重要,想要避免过劳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劳逸结合。不要让身体处于过劳状态,不要给肝脏带来过大的负担。要合理分解工作任务,做好工作安排,给自己留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2、控制体重

体重和肝脏的健康信息相关,肥胖的人在脂肪肝等肝脏疾病上,有更高的发病率。因此维护肝脏健康,避免过劳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体重,把体重控制在健康的范围内,不要超重。不要吃垃圾食品,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

3、均衡饮食

过劳臭和饮食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肝脏分解功能,让身体有氨味。要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得过于油腻,多吃柑橘、大枣等养肝的食物。还要减少酒精的摄入,尽可能地不喝酒,修复肝脏功能,摆脱难闻气味。

出现过劳臭应该如何应对?

日常生活中,身体出现过劳臭,是过于疲惫的信号,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帮助自己缓解疲劳。

1、做伸展运动

长期坐着办公,身体会非常疲惫,这个时候可以站起来活动活动,做伸展运动,让肌肉得以放松,让关节得以放松。不仅可以缓解疲劳状态,还能预防颈椎病和腰椎病。

2、打哈欠,眺望远方

长期工作,眼睛也会非常疲劳,会感到酸痛难忍。这个时候可以做眼睛保健操,按摩眼睛周边穴位,促进眼周血液循环。除此之外,还可以多打几个哈欠,刺激泪腺分泌泪液,缓解眼睛干涩。还可以眺望远方,绿色树木,缓解过于紧张的眼部肌肉,预防近视。

3、加强营养

当身体疲惫时,还可以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可以多喝绿茶,多吃杏仁、核桃、橙子、菠菜等食物,这些食物抗疲劳效果很好。不能让自己总是处于饥饿的状态,即使工作再繁忙,也要按时吃三餐。

4、注意午睡

除了保证自己能够有7个小时的夜间睡眠以外,还要保证中午有小睡时间。午睡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每天保证半个小时左右的午睡时间就够了,午睡时间过长,人体进入到深睡眠状,醒来时会更加疲惫。

家医君寄语

人长期处于过于疲劳的状态,身体会发出类似于尿液的难闻气味,这和肝脏健康受损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在生活中要注重对肝脏的养护,要注意缓解疲劳,注意疏解负面情绪,缓解压力。要改正不利于肝脏健康的生活习惯,要健康饮食、规矩运动、合理作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了工作才会更加地投入,更加的专注。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手心热脚凉,胸闷,性冷淡,汗多异味大,肥胖,全身上下都堵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手心常常发热,脚却冰凉刺骨?胸口总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呼吸不畅;性趣减退,整个人无精打采;汗液多得像小溪流,甚至带着浓烈刺鼻的异味;体重逐年攀升,腰围和赘肉不听话地“膨胀”?

如果这些症状在你身上扎堆出现,很抱歉,你的身体可能已经亮起了“红灯”——全身上下都堵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中医认为,这一系列症状的根本原因,往往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堵在哪里?又该如何“通”?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来揭开这些症状背后的真相,帮助你找到健康的钥匙。

一、从“堵”字看健康:身体的信号灯已经亮起

中医有一句话叫“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一句话简单点明了健康的核心:只有身体内气血流通顺畅,脏腑运转协调,人才能身轻体健,百病不侵。如果气血不通,身体就像塞车一样,堵在哪里,问题就会出在哪里。

现代社会,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再加上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身体“堵塞”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那么,“手心热脚凉”“胸闷”“汗多异味”“肥胖”这些信号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医将这些现象统称为“气血失和”的表现,进一步分析,很可能是以下环节出了问题:

1. 气机堵了: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气机运行受阻,身体的供氧和能量循环就会失衡,表现为胸闷、疲乏无力等。

2. 血液堵了:血液是“营养的河流”,血不畅则供养不足,手心热而脚凉、皮肤干燥、头晕乏力便随之而来。

3. 湿气堵了:湿气是中医里的“万病之源”,湿重则代谢迟缓,肥胖、汗多异味、精神萎靡等问题接踵而至。

4. 脏腑堵了:五脏六腑是人体的核心功能器官,如果脏腑运行不畅,健康问题就会逐步显现,最常见的便是性欲下降、肥胖、内分泌紊乱。

这些“堵”绝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影响、相互加重,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若不及时疏通,时间久了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二、中医如何看待这些症状?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基础是“阴阳平衡、气血充足、经络通畅”。当身体的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时,上述症状便会像连锁反应一样接踵而至。那么,这些具体表现背后,究竟暗藏着哪些问题呢?

1。 手心热脚凉:阴阳失衡,气血不通

手心热脚凉常常是典型的“阴阳失调”表现。中医讲究“阴阳互根”,手属阳,脚属阴,正常情况下,手和脚温度应该相近。如果手心发热、脚却冰凉,大概率是因为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或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四肢的供血分布不均。

尤其是长期熬夜、过度用脑、情绪焦虑的人群,容易伤阴耗气,导致阴阳失衡,进而出现手心热、脚冰凉的现象。

2。 胸闷:气机郁结,心肺功能受损

胸闷是“气堵”的典型表现。中医认为,胸为“上焦”,气血运行为主。如果气机郁滞,胸部的气血运行不畅,胸闷、压迫感便会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压力过大、情绪抑郁的人群,因为情志不畅会直接影响心肺功能。

更值得注意的是,胸闷有时还与“痰湿”有关。湿气聚集在肺、心包处,造成了“痰阻气机”,让呼吸变得沉重不畅。

3。 性冷淡:肾虚,肝郁,气血不足

性趣减退,往往意味着肾气不足。中医将“肾”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主宰生殖功能。如果肾气亏虚,或者肝气郁结,都会影响性欲。此外,气血不足也是常见原因之一,因为气血是身体的“燃料”,一旦供血不足,性欲也会随之下降。

4。 汗多异味大:内热炽盛,湿热过重

汗液是身体排毒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汗多且带异味,则是内热和湿热的表现。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异常出汗多半与心火上炎或湿热邪气有关。尤其是饮食油腻、贪凉、嗜酒的人群,湿热常常积聚体内,导致汗液变得异常刺鼻。

5。 肥胖:脾虚湿盛,气机不畅

肥胖在中医里被归类为“痰湿体质”或“脾虚湿盛”。脾是人体的“运输官”,负责消化吸收和代谢。如果脾虚运化失调,食物中的水湿无法正常代谢,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导致肥胖。此外,气机不畅也会让代谢减慢,进一步加重肥胖问题。

三、如何从中医角度疏通身体?找回健康之路

既然问题的根源在于“堵”,那么解决之道就是“通”。中医讲究疏通气血、调和阴阳、祛湿化痰,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适用。以下是几种简单有效的中医调理方式:

1。 饮食调理:清淡去湿,活血通气

饮食是调理身体的根本。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尝试以下饮食建议:

· 去湿气:多吃红豆、薏米、冬瓜等利湿食材,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 补气血:红枣、枸杞、桂圆、当归炖汤,适合气血不足的人群。

· 清热降火:苦瓜、绿豆、莲子芯茶,适合内热炽盛的人。

· 调理脾胃:山药、茯苓、白扁豆,帮助健脾益气。

2。 适度运动:让气血流动起来

生命在于运动。中医认为,运动可以激活气血,疏通经络。推荐散步、太极、瑜伽等舒缓的运动方式,尤其适合体质偏虚、湿气重的人群。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气机郁滞的问题。

3。 中药调理:辨证施治

中药在调理身体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辨证施治。例如:

· 手心热脚凉:可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 胸闷气郁:可服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

· 性冷淡:可以尝试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补肾养气;

· 湿热重:推荐二陈汤化湿去热。

但需注意,中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忌自行乱用。

4。 情绪调节:治病先治心

中医素有“百病生于气”的说法,情绪不畅是导致气机郁滞的重要原因。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对疏通身体的“堵塞”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焦虑。

5。 艾灸和按摩:温经通络

艾灸和按摩是中医最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艾灸能温阳散寒,按摩则能直接疏通经络。针对手心热、脚凉的人群,可以艾灸涌泉穴和关元穴;胸闷气滞者,可按揉膻中穴;湿气重的人,可以重点艾灸足三里穴。

四、防堵于未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体的“堵”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调理和预防同样重要。以下是中医推荐的健康生活方式:

1. 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以养阴护阳。

2. 适量运动:每天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避免久坐。

3. 饮食清淡:少盐少油,多吃新鲜蔬果,避免暴饮暴食。

4. 心态平和:学会调整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5.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将健康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写在最后:身体通了,人才健康了

身体是我们的“本钱”,任何小问题的积累都会成为健康的“大危机”。手心热、脚冰凉、胸闷、性冷淡、汗多异味大、肥胖,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毛病,其实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中医的智慧告诉我们,健康的关键在于“通”,只有气血畅通、脏腑协调,身体才能真正恢复活力。

所以,从今天开始,放下忙碌,倾听身体的声音,疏通那些“堵塞”的地方。身体通了,你的生活也会焕然一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