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黄豆肥胖吗(黄豆长胖不)

中国青年网 0
文章目录:

三种有助健康减肥的黄金豆类

1、绿豆

绿豆含有丰富的钙、铁、磷及赖氨酸,可补充新陈代谢中消耗的营养,亦有清热解毒、健胃止渴、去肝火的作用。用绿豆煲海带糖水,有清热去火利尿的作用。而且,海带中含有粗蛋白、维他命A及B2,可促进肠胃机能,加强皮肤弹性。

2、红豆

红豆包含大量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E、钙、钾、镁等。它具有健脾利水、清利温热、解毒通便消肿的功效。红豆具有利水去肿的功效,陈皮可帮助消化、宣通五脏,与红豆一起煮水喝,能减肥消肿,建议每日餐后饮用,2星期便见效果。

3、豌豆仁

豌豆中富含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能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在荷兰豆和豆苗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肠作用。

明明只吃蔬菜水果,为什么还是胖了

蔬菜与水果,

也是你的餐桌必备食物吧?

水灵灵的它们,

很多人却是又爱又恨呢!

近日闺蜜前来诉苦:为减肥我已经是什么都不吃只吃蔬菜水果,体重非但没有减下来,反而越来越胖,郁闷!连营养学家都说,蔬菜的热量非常低,那为什么还是越吃越胖呢?

我:你是怎么吃的?凉拌还是水煮?

闺蜜:刚开始是这么吃,但味道真的很难接受,所以就炒着吃或蘸咖喱酱吃。就算有时上餐馆,也只点了菜吃,有红烧、干煸、干锅……

我:打住打住!这么吃还想瘦?吃蔬菜水果是有很多选择技巧的,像你这样,就是走进误区了呀!

看看下面这些胖友的灵魂之问,你也许就能领悟到吃蔬果的学问。

1.我很喜欢吃蔬菜,

为什么还是容易胖?

许多胖友来找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乍一听好像很奇怪,但当我们深入了解他的饮食习惯后,就会发现对方把酸辣土豆丝、薯条、藕片、蓝莓山药、芋头等,也算作一餐的蔬菜,同时还没有减少主食的摄入。

这些根茎类的蔬菜,一般淀粉含量都不低。比如,100克蒸土豆的热量为76大卡,而等量的薯条热量在600大卡以上。吃多了这些食物,必然导致糖类的过多摄入,有增加肥胖的风险。

前面提到的闺蜜,她选择的咖喱酱热量非常高,而很多蔬菜在烹饪过程中,会多出来很多油脂。吃蔬菜最好是凉拌或水煮,嫌味道不够好的话,那就蘸醋或者黄豆酱,相对热量要少一些。

2.我不怎么吃蔬菜,

多吃水果也一样吧?

清爽多汁的水果,在口感上绝对有很大的优势,而营养价值也跟蔬菜相似,是膳食纤维、有机酸、部分矿物质和维生素、多种植物化学物和生物酶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持健康意义重大。但水果能完全替代蔬菜吗?

有些蔬菜,如白菜、菠菜的维生素C含量,要比苹果、桃、梨等高出10倍左右。试想一下,如果要满足人体一日的维生素C推荐量,那你需要吃5公斤富士苹果。

还有一个问题,水果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容小觑,对血糖和体重维持有着致命的打击。所以说,水果不能完全替代蔬菜,饮食均衡很重要。

3.我尝着这水果不甜呀,

为什么就不推荐我吃?

水果的甜味,并不单单是指味觉上尝到的甜的感觉,而是指水果里面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水果中提供“甜”的要素主要有四大类:葡萄糖、果糖、蔗糖及淀粉。在甜度上,果糖=1.7倍蔗糖,葡萄糖=0.7倍蔗糖,淀粉几乎没什么甜味。

水果吃起来甜不甜,一般由水果里的含糖种类和数量决定,但有时候,水果中的一些有机酸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味觉。如水果中的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有涩味的单宁等多酚物质,都会让水果变得不那么甜。

生活中常见的那些吃起来不甜却有很高含糖量的水果,可能是含有较多不甜的淀粉,或者因为特别酸涩,掩盖了甜味。如火龙果含糖约11%,人参果含糖高达18%,百香果含糖约为13%。山楂特别酸,糖含量却高达22%。

一般日常生活中,我们选择中低GI值(也叫血糖生成指数,是反映食物引起血糖应答特性的生理学指标)或者碳水含量≤20的水果就可以。但也不宜摄入过多,每日水果量不宜超过200克。

4.我不爱吃水果,

喝鲜榨果汁可以吗?

吃点蜜饯补充营养总行吧?

果汁在榨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而且,果汁的含糖量比水果更高,像苹果汁、橙汁,含糖量都在8%以上,葡萄汁的含糖量更是达到15%~20%,接近可乐的两倍。

而我们正常吃水果的咀嚼过程,对神经饱食调控会有一个作用,让人有饱腹感。喝果汁的话,两三杯才能产生这种感觉,摄入的糖分比直接吃水果多多了。

蜜饯吃起来方便,便于携带,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水果本身所含的维生素C基本被破坏,加工中所用的白砂糖纯度过高,提供了大量的热能。食用过多的糖,还会导致身体维生素B和某些微量元素缺乏。

5.某些蔬菜水果

颜色大小不常见,

不会是转基因食品吧?

别大惊小怪的,有这种疑虑的不止你一个!圣女果、彩椒、紫薯、红心火龙果等蔬果,都曾经引发大家讨论,认为这些是新兴食物,可能是会危害健康的转基因食品。

但实际上,这是我们的认识误区。

比如圣女果,学名樱桃番茄,是番茄的一个品种。而常吃的大番茄才是小番茄的变种,是人们通过杂交选育得来的。

彩椒的颜色主要是因为甜椒中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属于天然存在的遗传基因差异。很多罕见的颜色则是杂交或者变种产物,也非转基因的结果。

紫薯更是天然存在的品种,是甜薯的一种。最初流行于欧美和日本,我国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不是转基因食品。

更典型的就是黑土豆,原产地在南美洲的秘鲁,传入中国的时候由于颜色问题,一直没有人敢食用。其实黑土豆富含原花青素,达到了每千克含量1700毫克,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无籽西瓜、无籽葡萄等无籽产品,是利用生物隔离的原理培育出来的品种,目前为止都不是通过转基因手段获得的食物。

作者 |宁波市第一医院营养科 刘佳宁 陈艳曙

审核专家│宁波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励丽

(健康中国)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一颗大豆,含有6种“调脂成分”,好处太多!但怎么吃、怎么选很关键

俗话说“吃鱼吃肉不如吃豆”,这话还真的有些道理。现如今,肥胖、胆固醇、甘油三酯偏高等人群越来越多,无形之中就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而大豆则属于“心血管友好型”食物,含有6种“调脂成分”。对于爱吃肉的朋友来说,如果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一些大豆来替代肉食,能在一定程度帮助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健康!

1

一颗大豆

含有6种“调脂成分”

1大豆蛋白

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几乎是植物性食品原料中含蛋白质最多的食材,而且大豆蛋白属于优质蛋白质,可以与肉类蛋白质相媲美,俗称“植物肉”。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大豆蛋白能降低血脂浓度,有助于心脏健康——多伦多大学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用大豆蛋白替代13~50g动物蛋白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降低3.6~6.0%。

2大豆异黄酮

每100g大豆中含异黄酮128mg,大豆异黄酮是植物雌激素,不仅能促进甲状腺和胆汁排泄,增加机体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稳定血脂水平;又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阻止低密度脂蛋白过氧化,减少“坏胆固醇”在冠状动脉壁上的沉积,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3大豆卵磷脂

卵磷脂又被称作“血管清洁剂”,它可以与脂肪结合,变成水溶性的物质,从而溶解在血液中,并通过代谢排出去,起到改善血清脂质、降低血液粘稠度、增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4植物固醇

大豆中的植物固醇与胆固醇的结构相似,它在肠道内可与胆固醇竞争,减少机体对胆固醇吸收,从而辅助降低血胆固醇水平;而且在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同时,又不影响血液中的“好胆固醇”,降脂作用更为理想。

5膳食纤维

大豆富含膳食纤维,不仅能在肠道中分隔和阻留胆固醇,还能加速肠道蠕动,从而减少机体对它的吸收率。

另外,膳食纤维能促使肝脏中胆固醇7α-羟化酶活力升高,在加速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同时,还能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

6多不饱和脂肪酸

大豆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它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正常运转和代谢,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有利于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和总甘油三酯的含量,从而减少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大豆到底是什么豆】◎大豆主要包括黄豆、黑豆、青豆这3大类,它们几乎不含淀粉且蛋白质含量高;◎而绿豆、红豆、豌豆、蚕豆、芸豆等不在大豆的范围之内,它们淀粉含量高,称为杂豆类。

2

除了调血脂

大豆还有3大好处!

1预防老年痴呆

大豆脂肪是优质脂肪,含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能辅助增强大脑活力、消除大脑疲劳、促使脑细胞修复,具有一定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2改善女性骨质疏松

中老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骨代谢出现负平衡,骨密度加速下降,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和骨折。

而大豆异黄酮通过发挥类雌激素作用,能帮助减少骨质流失,同时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提高骨密度。

3辅助防癌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吃大豆及豆制品不仅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还可能降低某些与激素相关的癌症的风险,这可能是因为大豆异黄酮对人体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使机体雌激素处于平衡状态。

3

大豆的7种“花样吃法”

营养各不相同

大豆的好处这么多,但它的吃法众多——直接煮着吃、磨成豆浆喝、做成豆腐、进行发酵后食用……究竟哪一种更值得选择呢?今天,可可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1熟制大豆:最能保留黄豆营养

熟制大豆包括煮大豆(如焖黄豆、盐水黄豆、醋泡黄豆等)和烘焙大豆(指大豆用烘烤、炒制、微波等方式加工而成的产品。)

这两类产品基本保留了大豆的所有营养成分,但其中部分怕热的营养素,比如B族维生素等可能有所损失;不过,大部分抗胰蛋白酶因子和植酸等抗营养因素被破坏,反而能够提高人体对营养的吸收率。

2豆浆:加水量影响营养量

大豆变成豆浆后内部的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的游离度提高,吸收率也随之提高,可达85%。

但需要注意的是,其营养素含量与加水量有关。一般来说,打豆浆时大豆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18~20,水加太多,同等重量下的营养含量会降低。

【小贴士】:打豆浆剩下的豆渣富含膳食纤维,有助控制血糖和血脂,预防便秘,并且其钙含量也较高,可以用来熬粥、炒鸡蛋、炒虾米等。

3豆腐:凝固剂决定口感和营养

大豆变成豆腐后,蛋白质消化率可达92%-96%,且含钙量也会增加。不过因所使用的凝固剂不同,营养含量和口感都有差别。

比如北豆腐的的凝固剂是卤水,其口感很“粗”,钙含量为138mg/百克,蛋白质约含12.2g/百克;而南豆腐的凝固剂是石膏液,其质地比较软嫩、细腻,钙含量为116mg/百克,蛋白质约含6.2g/百克。

4豆腐干:豆制品中的补钙高手

经过压制浓缩而成的豆腐干,钙含量在豆制品中出类拔萃,高达1019mg/百克,大约是北豆腐的7倍、南豆腐的9倍,相当于10杯牛奶,且补钙的效率是所有豆制品中最高的。

5腐竹:蛋白质含量增加

腐竹是烧热的豆浆静置一段时间后,上面形成的一层膜挑起晾干而成的。

相比大豆,其蛋白质含量大大增加,约为51.6g/百克。另外,其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胡萝卜素、钙、镁、钾等的含量也非常丰富,属于营养价值很高的豆制品。

【小贴士】:腐竹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脂肪含量也不低。100克腐竹的热量大约等于4碗米饭,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量。

6发酵豆制品:维生素B12的好来源

发酵豆制品包括腐乳、大豆酱、豆豉、纳豆等。由于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其中的抗营养因素被分解,消化吸收率大大提高;另外在发酵过程中异黄酮活性增加,还新产生了维生素B12。

【注意】:发酵豆制品中的盐分一般都比较高,食用时要适量减少食盐的用量。

7豆芽:维生素含量大增

大豆发芽后,维生素含量有大幅度的提升。比如:黄豆中基本不含的维生素C,在黄豆芽中则能达到9~21毫克;黄豆芽中的维生素B2含量约是黄豆的3倍;叶酸水平也是黄豆的3倍多。

另外大豆发芽后,部分蛋白质会分解成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利于吸收,而且食用后不易引起胀气等肠胃不适,更适合肠胃功能较弱的中老年人食用。

【小贴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大概500-800ml豆浆;200g豆腐;发酵豆制品5-10g。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喜爱适当选择,但食用时有2件事情要注意:①不要过量。大豆及其制品食用过多,可能影响消化,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量。②并非人人都适合。豆制品的蛋白质、钾元素、嘌呤等成分含量较高,痛风、急性胰腺炎、慢性肾病、慢性胃病、高尿酸血症、高血钾症、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患者,不建议食用或者大量食用豆制品。

(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