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肥胖熊(肥胖熊图片)
- 1、美一头棕熊成为“年度最胖熊”,体重达635公斤,像挺着啤酒肚
- 2、动物园金钱豹胖成“豹警官”走红 园方回应:年老锻炼少了发胖,已有减肥方案
- 3、云南发现长舌头的熊,胸前挂着“金链子”,经常伸出舌头扮鬼脸
美一头棕熊成为“年度最胖熊”,体重达635公斤,像挺着啤酒肚
在大型食肉动物中,棕熊也是陆地上食肉目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体重在80-600千克不等。而近日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国家公园中,一头体重635公斤的大棕熊在“胖熊周”比赛中夺冠,获得今年“年度最胖熊”的称号。
据介绍:“胖熊周”是卡特迈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每年都会举行的活动,通过网友们投票选出他们心目中最胖的熊。通过这样的活动,希望人们关注这里的熊,并呼吁保护熊类,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等,毕竟这里是生活着2200多头棕熊的栖息地。
今年这头最胖的棕熊获得称号,更是被命名为“Bear 747”,就是以波音747巨无霸客机命名的“747熊”,表示该头棕熊体型庞大,获得2020年度最胖熊大赛的冠军,获得“年度最胖熊”的称号。
为什么要关注棕熊的身材,而且这头棕熊的体型肥胖,像挺着一个大啤酒肚,不怕影响棕熊?这是因为棕熊是需要冬眠的熊类,在冬眠前期,吃得越多,长得越胖,对需冬眠的棕熊是很重要的,因为棕熊几乎不再进食,它们的体重会减少三分之一,能够挨过冬天完全依赖于在进入巢穴前积累足够的脂肪储备,所以这个阶段,棕熊越胖越好。
在卡特迈国家公园中的棕熊种群,由于每年的这个时期,是鲑鱼的回溯的季节,会有大量的鲑鱼出现在保护区的河流中,让棕熊种群有足够的食物来源,有时一头棕熊能一天捕食40多条鲑鱼,让它们获得足够营养,也是棕熊最容易长胖的时间,因为大量的食物都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棕熊长胖,是为了准备冬眠的,而且棕熊可以冬眠长达6个月,所以棕熊种群从7月到9月要大量进食,在夏季期间不停的找东西吃,确保体内有足够的脂肪能够过冬,存储的脂肪足够冬眠阶段。所以通过举办“年度最胖熊大赛”,关注棕熊的生存状况,并呼吁保护棕熊。
关注六维自然 顺其自然认识自然!
动物园金钱豹胖成“豹警官”走红 园方回应:年老锻炼少了发胖,已有减肥方案
最近几天,四川攀枝花公园动物园内的一只豹子在网上火了,引发网友热议。据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动物园中的一只金钱豹,坐在场馆内悠闲地晒太阳,而身体已经严重“发福”,它的外形和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中爱吃甜甜圈的“豹警官”相似。
看到金钱豹胖成“豹警官”,网友纷纷留言称看来动物伙食太好了,还有网友误认为是海豹:“看得出,攀枝花确实善待动物了,所有动物身材都胖得往球形发展了”,与此同时,也有网友对金钱豹的健康状况表示担忧。
对此,攀枝花当地多位市民告诉记者,不仅攀枝花动物园的金钱豹长胖了,园中的黑熊的肚子也长圆了,就连鸵鸟、羊驼等动物也都被养得“油光水滑”。
“这些动物比我年龄都大。”有当地市民表示,“第一次去的时候8岁,这几只熊就在了,现在我儿子都5岁了,这几只黑熊还在,并且比小时候看着更胖了。”还有攀枝花市民表示,“虽然园区设施老旧,但打扫得干干净净,最主要的是大多数都不要钱,要钱也才两块钱,几十年一直没涨价。”
据公开资料显示,攀枝花公园位于炳草岗景石山下,经过20余年建设,2014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市重点公园和旅游景区之一。公园内的动物园区按馆收费,每个馆2元左右。
3月7日,动物园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称,这只金钱豹于2010年入园,现在已经十六岁了,相当于人类的六七十岁,加上平时运动量小,毛皮变得松弛显胖。“场地有限,金钱豹平时锻炼少了,导致体型偏胖。它活了十几年了,年纪大了会发胖,加上皮肤松弛,视觉上看起来胖一些。”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场馆内有两只金钱豹,每天配食牛肉搭配鸡肉或者兔肉,每年还有专人为它定期体检。“平日里兽医会定期检查动物们的身体状态,这只金钱豹虽然有点胖,但各项身体机能正常。这只金钱豹已喂养十几年,大伙儿对它都很有感情。”
3月8日,记者从攀枝花相关部门了解到,动物园方面已有帮助金钱豹“减肥”的方案,计划从喂养、改善环境及增加运动方面帮助它们“瘦身”。
文/江龙
编辑/倪家宁
云南发现长舌头的熊,胸前挂着“金链子”,经常伸出舌头扮鬼脸
走进云南盈江的热带雨林里,你会看到高耸入云的绿树,也能够见识到许多奇花异草。这里有独特而丰富的生态环境,这里还栖息着云豹、云猫、金猫等许多濒危动物。
自然保护工作人员在盈江低海拔热带雨林,发现两只浑身黝黑的太阳熊,它们正悠闲地爬在树杈上,亲昵地紧挨在一起,互相碰鼻子,玩了一会儿,其中一只伸出长长的舌头,仿佛在扮鬼脸。
太阳熊被列为濒危物种,数量十分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灵谷了解到,我国正式的太阳熊记录在1972年,研究人员在云南绿春县,采集到一只雌性太阳熊,首次证明了太阳熊在云南南部的存在。
太阳熊的中文学名叫马来熊,也叫小狗熊、小黑熊。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云南盈江与绿春、西藏芒康皆有少量分布,它们一般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
在熊科动物里,太阳熊是现存体型最小的熊,体长110-150厘米,体重27-75千克。正因为体型小,才不显笨拙,所以更能适应森林树栖生活方式。
全身长着黑色的短毛,体型浑圆有点肥胖,头部比较宽,脖子短,眼睛小。胸前的一圈金色毛发分外显眼,呈现出U型斑纹。
这一块浅棕黄色或金色的U型斑纹,是它最明显的外貌特征,犹如挂在它胸前的一条大块的“金链子”,也是它名字里蕴含的“太阳”。
发怒打架时,金色的胸斑能让小个子的它看起来更威猛一点。这和它的亲戚亚洲黑熊或懒熊胸前的“V字领”差别明显。
太阳熊拥有尖利的爪钩,每一只爪子,都像一把小镰刀,十分锋利;它的脚掌,是向内撇的,虽然短,却强劲有力,让它可以轻轻松松爬上高树。
有人说它呆萌逗趣,有人说它丑萌油腻,其实青少年时代的太阳熊还是很可爱的,只不过长到中年,就萌中带着丑了,脸上有了褶皱,给人的印象有点儿油腻。
在我们的印象中,到了冬天,熊都会进入冬眠的状态,但是太阳熊就不冬眠。当别的熊科动物,在天寒地冻的栖息地,进行冬眠时,太阳熊正在树杈上,翘着粗胖的腿,享受日光浴。
没错,太阳熊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里,每天流连在高大的树上,不愁吃喝,十分悠闲。白天,它总是在树上玩耍、休息,晚上就出去活动、觅食。
生活在一个一年四季,都有丰富食物的地方,根本不担心天寒地冻、断粮的问题,所以太阳熊不需要冬眠。这个习性,在熊亚科里,独树一帜,太阳熊成了唯一不冬眠的熊。
太阳熊一天当中,有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离地2-7米的树杈上度过,所以会在树上建一个简单的窝。性格孤独,喜欢独居,除了交配季节,它们习惯独自度过大部分时间。
太阳熊是杂食性动物,树叶、果实、蜂蜜。此外,它也会吃点肉食打打牙祭,吃白蚁、蚯蚓,还会捕捉一些鸟类和蜥蜴。太阳熊喜欢吃蜂类富含蛋白的幼虫和高热量的食物。
太阳熊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舌头长达20-25厘米。长长的舌头,是它的觅食利器,吃白蚁时,会用两只前掌交替着伸进蚁巢,然后舔食掌上的白蚁,甚至会用长舌头伸入蚁穴,直接舔食。
太阳熊最喜欢吃的食物,是蜂蜜。想要吃到蜂蜜,对太阳熊来说,并不是难事。太阳熊皮粗肉厚,还有粗糙短毛的保护,根本不怕蜜蜂的叮咬。当它找到一个蜂巢时,一咬一撕,磕开蜂巢,然后伸出长舌头,贪婪地舔食蜂蜜。
太阳熊的栖息地里,可以吃的东西很多,吃蜂蜜、白蚁、果实之类的东西,根本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取。但是,它的战斗力却不弱。
太阳熊凶起来的时候可是很危险的。它的犬齿又粗又长,论咬合力竟然不输给体型大两圈的棕熊,更是远超黑熊和懒熊。
平常觅食,它用犬牙来咬开果皮果壳,撕咬蜂巢,偶尔也用来捕食蜥蜴等小动物,简直是大材小用了。
不过,在遇到天敌时,粗长的犬牙与咬合力,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幸遇上天敌,对它造成威胁时,太阳熊会用它又长又粗的犬牙反击。
很多时候,食肉动物在猎食时,都会聪明地咬着对方的脖子,让对方无力反击。但是这一招对太阳熊不管用。
因为太阳熊颈部周围的皮肤十分松弛,灵活性特别强,如果太阳熊被咬住脖子,它会马上扯起松弛的皮,转过来反咬住攻击者。这一招真可算是绝技,谁怕谁,来比一比谁的咬合力更厉害啊!
无疑,太阳熊是惹人喜欢的,它憨厚的脸,看似笨拙实际灵活的身躯,还有它的长舌头与镰刀一样的爪子,都是那么特别。
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复杂的面部表情交流,在动物界是大猩猩独有的。其实,太阳熊也能做出丰富的表情,以及一些高难度的动作。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太阳熊拥有一种出人意料的社交技能,太阳熊能模仿彼此间的面部表情进行交流。
为了研究太阳熊之间微妙的交流方式,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玛丽娜·罗斯博士率领一个科研小组,在马来西亚热带森林中,对22只太阳熊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观察,并将研究发表于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
太阳熊的平均寿命大约是24岁,作为研究对象的22只太阳熊,年龄在2岁至12岁之间。研究发现,太阳熊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种是张嘴展示上门牙,另一种张嘴但不露上门牙。
当两只互相不认识的太阳熊初次见面,其中一只龇牙咧嘴,另一只太阳熊有样学样地模仿着,进行交流。
如果是两只较为熟悉的太阳熊,它们会相互拱鼻子表示亲昵,甚至会模仿了特定的肌肉动作,例如皱嘴角。
尽管,太阳熊喜欢独来独往,但是它们并不完全讨厌“社交”。它们会做出多种表情,例如,经常将长舌头伸出嘴外,仿佛在扮鬼脸;前肢交叠,将下巴在前肢上;还会直直站立起来……
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大猩猩的面部模仿精确程度,能与人类复杂的面部表情模仿相媲美。但这次研究发现,太阳熊的面部表情模仿能力与大猩猩一样,而且与人类不相上下。
体型娇小可爱,会模仿多种表情的太阳熊是不是很讨人喜欢?有的人看到,会想着养一只来当宠物。太阳熊野性难驯,就算被人类饲养过一段时间,一有机会就会逃走,劝你还是别想了!野生太阳熊十分珍稀,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应当好好保护它。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报告》、《动物学研究》、生活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