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皇帝文(胖皇后 小说)

探秘历史 0
文章目录:

明朝最胖的皇帝,表面老实好欺负,其实谋略才能非一般人所及

说到明朝最胖的皇帝,要数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是朱元璋的皇孙,也是朱棣的嫡长子。按宗法制度来说,朱高炽被封为太子,是名正言顺的事,而他也理应得到兄弟的尊敬。但实际上,他的遭遇却恰好相反。而导致这一切的,竟是因为他实在是太胖了!

朱高炽 画像

朱高炽是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按遗传来讲,他父亲英勇骁战,他母亲也是明朝开国第一大将徐达之女,那他多多少少也得继承点习武的基因吧?然而现实却是,朱高炽生来性格端重沉稳,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从小就不喜欢舞刀弄枪。常年下来,他的体态变得越来越肥胖,身体素质也愈发不好。平日里出行的时候,都要两个内侍搀扶着他才行,连走个路都经常是跌跌撞撞的。

剧照 朱高炽

这些性格外貌上的缺陷,使得他那一生嗜武的父亲朱棣对他很是不满。而他另外两个兄弟朱高煦和朱高燧,为了争夺他的储君之位,也经常想方设法的诬陷和排挤他。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高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老实好欺负,但实际上的他谋略和才能,却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剧照 朱高炽

由于朱高炽从小不喜欢习武,所以朱棣经常带着另外两个好习武的儿子去征战。朱高炽则在他父亲亲自挑选的老师门下,认真专研儒术,这使得他从小就培养起了一颗“仁义”之心。有一次,正直少年的朱高炽,在他皇祖父朱元璋的命令下,天还没亮就被派去检阅军队。然而朱高炽动身没多久很快就回来了。朱元璋看他这个皇孙回来这么快,感到很惊讶,便询问其中的缘由。结果朱高炽却回答说:早上太冷了,应该先让那些士兵吃了早饭再检阅。朱高炽体恤士兵的行为,让朱元璋大为感动。

剧照 朱元璋

后来有一次,朱元璋为了考验朱高炽,又故意让他审阅几份官员的奏章。朱高炽拿到奏章后二话不说,首先就有条不絮的将奏章分成了文、武两类。接着又迅速的作了相应的报告。朱元璋听了朱高炽的报告频频点头,不仅夸赞他的文才和行政才能,还说他有做圣人的潜质。

当然,除了文才和行政能力出色。朱高炽这位胖皇帝,在作战谋略上也颇有头脑。建文元年,朱高炽的堂兄朱允炆,还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高炽的父亲朱棣,则被封为燕王。当时建文帝担心各地藩王势力过强,一心想要除掉朱棣。朱棣便起兵反抗,发起了靖难之役。当时朱棣挥师南下,就派朱高炽留守在北京城监国理政。但没过多久,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就率50万大军前来围攻北京城了。

眼看兵临城下,朱高炽立即组织人马准备迎战。当时他的手下虽然只有1万兵力,但他却巧妙的派兵布阵、组织城防。最后他用城中1万多的兵力,阻挡了50万敌军的围攻,成功守住了京城。

这件事过后,他凭着自己才能和表现,改变了很多人对他的看法,其中包括朱允炆。当时朱允炆私下写信给朱高炽,以封王相诱,想让朱高炽归顺朝廷。结果朱高炽接到信后看都没看,就把信原封不动的交到了朱棣面前,让敌人的反间计最终没能得逞。

剧照 朱棣

朱棣坐上皇位后,他想到朱高炽身体不好,曾多次想要另立太子。但朱高炽因为仁爱、儒雅,早已深得大臣们的拥戴。最终在众多大臣的极力要求下下,朱高炽还是继承了皇位,成了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

剧照 朱高炽

朱高炽当上皇帝后,十分重用人才的他,首先就削汰冗官、选用贤臣。他不仅任命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辅政,还恢复了一些因反对朱棣远征蒙古,而遭到囚禁的大臣的官职。此外,他还一改旧朝留下的酷刑,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平反了许多冤案。

在他这位开明的儒家君主的统治下,明朝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使明朝开启了明初三大盛世之一“仁宣之治”的开端。

5本已完结秦朝挽天倾历史架空小说,主角二世皇帝,只手再造乾坤

大家好,这里是宅胖看书,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秦朝挽天倾的历史架空小说。主角基本都是秦朝的皇子,有扶苏、胡亥和一众小透明等等,为了改写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他们各展其能,最终以秦二世之名青史彪炳,成就了大秦帝国的传奇。废话不多说,下面进入说书环节。

第一本《铁血大秦》作者:风华爵士 字数:156.9万

主角穿越成为了始皇帝的长子扶苏,自然其不甘心大秦二世而亡的命运,所以他展示自己早慧的一面,在始皇帝的默许下早早步入朝堂,其治地方、劝农桑、修水利、练精兵、主持变法,在灭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以铁血的手段威慑天下。在始皇帝驾崩后,主角加冕二世皇帝,收服百家,横击匈奴,征服百越,与刘邦、项羽等人会猎天下,平定六国遗族,终于再造乾坤,铸就万世大秦。

小说优点:偏争霸和爽文的秦朝挽天倾历史架空小说,剧情流畅,叙事有逻辑性,故事不乏可圈可点之处,节奏快,爽点足,文风热血豪情,战争画面写实,主角杀伐果断。

小说缺点:古早文系列,现在看有些情节已经被当模板用老了,爽白,爽白的,缺乏细节描述,传统争霸文,缺乏对制度建设等等的思考,过于简单明了,顺着历史主线,直达小说结局。另外除主角以外的人物刻画都比较脸谱化,微微有些降智。

总结:中规中矩的小白爽文类秦朝挽天倾历史架空小说,当年看还是很不错的,剧情流畅有看点,阅读轻松爽点足,剧毒无,小毒有,用来打发时间不错了,看在先行者的面子上,应该算值得一看。

第二本《回到大秦做皇帝》作者:青灯说书人 字数:143万

主角穿越成为公子扶苏,此时大秦已统一天下,而扶苏也即将面对贬谪。在这种情况下,熟知历史的主角自然不甘心落得凄惨的下场,所以他果断以仙人托梦的借口开始了自己的发明创造,并且有计划的逐步疏离儒家,将自己改造成了始皇帝的形状。之后在主角的努力下,他得以染指军权,组建新军,巡视地方,与百家达成合作,征辟历史英才,韩信、萧何、彭越等人纷纷纳入麾下,与世家豪族、六国遗民争锋,在抗击蝗灾、治理水患、与塞外异族的战争等事件中树立威望,终于在始皇帝驾崩后成为二世皇帝。其大刀阔斧的主持变法,以钓鱼的形式纵容叛乱,在所有潜在的敌人都浮出水面后,其率领群星璀璨的阵容一战定天下,打造极盛之世。

小说优点:皇帝流的秦朝挽天倾历史架空小说,剧情流畅,上下衔接自然,叙事有逻辑性,故事精彩,有一定考据,种田、争霸等元素一样不缺,主角人设不错,成熟稳重,干净利落,很适合皇帝这份职业。

小说缺点:有些想当然了,过于顺利,没有跌宕起伏,有考据,但是又没有深入考据,所以造成虚假、空洞、缺乏内涵之感,故事情节也是顺利成章的发展,实在没有太多惊喜。

总结:有点鸡肋的秦朝挽天倾历史架空小说,故事性还是不错的,个人感觉与另一本“我要做皇帝”,也不知道谁参考的谁,小说可看,但是看过就忘,可以用来打发书荒过渡一下,勉强算值得一看。

第三本《我是秦二世》作者:华夏九洲 字数:192.1万

主角穿越成已经是二世皇帝的胡亥,开局就伏杀赵高,夺取兵权,接着用威逼利诱的手段和以江山社稷为重的借口软硬皆施的说服了李斯、尉缭子、蒙氏兄弟、章邯等大秦重臣,下罪己诏,狠狠的挽回了一波局势。之后主角在初步稳定朝堂后,开始出兵平叛,同时征辟了一群历史名人,当其羽翼丰满后主持变法,且秋收算账,逼杀了李斯。随后他组建大秦皇家学院收集百家,攀登科技树,与刘邦、项羽涿鹿天下,征服西南,屡下西洋,真正打造了天朝上国。

小说优点:推土机 爽文的秦朝挽天倾历史架空小说,剧情流畅,故事有看点,节奏快,爽点多,风格热血,主角和知己们的形象刻画的不错,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主角性格杀伐果断,心狠手辣。

小说缺点:古早文系列,一些桥段现在看来比较陈旧,偏白,合理性不强,剧毒没有,小毒不断,龙傲天式的主角,生冷不忌,部分情节比较尴尬,人物有些降智,故事比较浅薄。

总结:依靠题材和风格秀出的秦朝挽天倾历史架空小说,现在这类型的小说不多了,且看且珍惜吧,打发下时间问题不大,感兴趣的可以尝试阅读。

第四本《扶一把大秦》作者:狼烟东去 字数:225.8万

主角穿越成为大秦的小透明皇子赢高,未来的下场可不太美妙,先知先觉的主角初始试图躺平,先后试探性地接触了扶苏与胡亥,结果前者道德水平极高兼顽固不化,后者心狠手辣兼执迷不悟,所以无奈之下主角只能挺身而出,试图取得自保之力。接着他在赵高的陷害下先后圆满地完成了几件差事,让朝堂重臣刮目相看,在始皇帝心目中留下了类己的印象,原本就暗潮涌动的夺储之争又平添风云。之后主角陆续展现了高超的智慧与手段,一一化解了来自胡亥和六国遗族的明枪暗箭,成功地被立为储君,在始皇帝的帮助与默许下,征辟历史英才,组建了自己的势力,成功的站稳了脚跟。有了文治就必须有武功,主角受命打击叛乱,在始皇帝驾崩后,扶苏有意退让下,其成功的登基为二世皇帝,剿灭叛匪,慑服百家,主持变法,一路向西,与罗马会猎与世界,将大秦的荣光撒播万里。

小说优点:量大管饱,偏戏说的秦朝挽天倾历史架空小说,剧情流畅,故事精彩,有逻辑性,架构合理,看点足,爽点多,有刻画的好的角色,方方面面都还算在线,尤其小说中期的争霸,文治武功,热血沸腾,战争场景画面感强。小说基本按历史进程走的,有考据,虽然不多且有漏洞,但是也勉勉强强足够了,渲染了氛围,增添了风味,伪历史的感觉。

小说缺点:偏白,前期与赵高的朝堂争斗虽然精彩,但是细节经不起推敲,有漏洞,合理性差;后期变法和向西征伐虽然爽点十足,但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小说剧毒无,小毒有,对于始皇帝的刻画弱,对此类型小说无疑就少了很多看点,非常可惜。

总结:中规中矩的秦朝挽天倾历史架空小说,在同类型小说中质量算在线的了,可以酣畅淋漓的一口气读完,打发时间和解决书荒都没有问题,值得一看。

第五本《回到秦朝当皇子》作者:几字微言 字数:207.2万

主角穿越成为皇子扶苏,开局就要面对焚书坑儒一案,此次他展现了自己柔中带刚的一面,杀伐果断,赏罚分明,取得了始皇帝的青睐。之后其受命抗击匈奴,虽然遭胡亥、赵高一党暗算,当时总算有惊无险的击败了敌军,狠狠的挫败了敌对的朝堂势力。其归朝后治理地方,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尝试变法,打击了世家豪族,训练精兵,开马甲深入民间,招揽沛县英才,狠狠的挖了刘邦的墙角,横击异族,平定叛乱,在朝堂中威望达至顶峰。之后始皇帝驾崩,帝国暗潮涌动,主角初始与胡亥二分天下,在敌人昏招百出后,率军征伐,奇计与堂堂正正之师两相结合,连战连胜,终成二世皇帝,最终击败刘邦、项羽等人,再造乾坤。

小说优点:偏权术和战争的秦朝挽天倾历史架空小说,剧情流畅,故事精彩,有逻辑性,氛围渲染得好,人物形象刻画的佳,主角人设英明果断,真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小说缺点:最大的问题也是几乎贯穿小说前期二分之一的问题,始皇帝过于偏爱胡亥,无论是从人设,还是感情、权谋上都说不通,偏偏这又是前期剧情的立足点,所以怎么看怎么别扭。小说有些比例失调,节奏感不好,前面三分之二都是与胡亥的争斗,后面三分之一才是刘邦、项羽,而且戛然而止,过于仓促。

总结:有些剑走偏锋的秦朝挽天倾历史架空小说,将重点放在了与胡亥的争斗和大秦内乱上,个人感觉失去了秦朝历史架空的看点,而且意犹未尽,可能是临时截掉了,不过行文质量倒是还算在线,所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感兴趣的可以尝试阅读。

往期回顾:6本已完结爽文向秦朝历史架空小说,主角国之重臣,铸就万世大秦

5本已完结秦朝历史架空小说,赳赳老秦,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9本已完结战国历史架空小说,百家争鸣求太平,七雄辉映是战国

7本已完结春秋历史架空小说,主角改写时代,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11本已完结主角召唤名臣猛将、漫天神魔的玄幻小说,建立盛世仙朝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点赞、转发、收藏、支持,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补充小说名。在下是个老书虫,希望在各位朋友处收到意外惊喜。另外在个人主页还有其他的推书文章,点击链接即可前往,欢迎各位观赏!

以上所有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图片封面均从网络转载,如有冒犯,

这位肥胖皇帝体重达500斤,屡次坐塌龙椅,宠爱妃子需要他人帮助

472年正月,一位年仅34岁的皇帝病死宫中,一段属于他拨云诡谲的官场争斗也落下帷幕。他就是南朝宋第七位皇帝刘彧,因体型肥大,被戏称为“猪王”。

他曾经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少年,撰写《江左以来文章志》,却变得肥硕无比、荒淫无度;他曾经也重情重义,感恩爱戴路太后,却为了保全太子皇位,狠心屠杀立过大功的兄弟……

回望“猪王”刘彧短暂的一生,如同一颗巨星的陨落。他落得如此下场,离不开侄儿刘子业的压迫,离不开孝武帝刘子勋的煽动讨伐,更离不开他对时事认知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权力滥用的快感。

才华横溢,年轻有为

刘彧出生于元嘉十六年(439年),是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刘骏的异母弟,十岁受封为淮阳王。与中年时期不同,年轻时的他“少而和令,风姿端雅”,长相英俊,气质文雅,风度翩翩。

年轻时的他喜欢读书,对文学创作抱有极大兴趣,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文人气概。他撰写了《江左以来文章至》,续写了卫瓘《论语》二卷,在文学上可谓造诣深厚。

不仅如此,他以孝为先,重情重义。刘彧十五岁时生母过世,便由刘骏的生母路太后抚养。他心中牢记路太后的养育之恩,时常亲自照顾路太后,服侍医药,深得路太后喜爱。

同时,刘彧生母过世的当年,孝武帝刘骏即位。见识到刘彧视养母为生母,对路太后关怀无微不至,还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对其心生敬佩,自此,刘彧获得了刘骏的青睐,二者情同手足。

因为刘彧擅长为人处世,加上自身有谋有略,刘骏对他甚是信任,让刘彧担任秘书监、中护军、侍中兼卫尉、领军将军等高官,甚至赋予他少量京师兵权。种种官职加身,让刘彧的官场之路一帆风顺。

“猪王”的受辱之路

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刘骏过世,侄子刘子业继位,他荒暴无度,疑心重重,杀人毫不手软,十分忌惮刘氏宗亲。刘子业的继位,也成为刘彧的黑暗开端。

由于刘彧气质出众、文采斐然,在刘氏子弟里如同鹤立鸡群,自然成为了刘子业的“眼中钉”。为了保全性命,刘彧便把自己吃成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努力降低存在感

然而,这还是逃不过刘子业的疑心。由于体格壮大,刘子业担心刘彧造反,便把他囚禁起来,不断殴打、侮辱刘彧,称他为“猪王”,对刘彧采取残忍的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产生巨大伤害。

为了侮辱刘彧,证明“猪王”称号的真实性,刘子业命人把刘彧装进一个笼子里,把他和一头猪称量,将二者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刘彧的体重竟压过了这头猪,引得众人戏笑。

更过分的是,刘子业还命人在地上挖一个大坑,里面撒上泥土、灌上水,把刘彧的衣服脱光放进去,并将剩的烂菜叶、粮食等猪食投进去,命令刘彧模仿猪的神情和体态,将猪食全部吃掉。

在刘子业这里,刘彧像一个提线木偶,每天都心惊胆战,过得毫无尊严。因刘子业的压迫,刘彧产生了杀死刘子业的念头,暗中派亲信暗杀,终于将刘子业的性命终结,在弟弟的拥立下,登基为帝。

登基后的荒唐生活

刘彧登基后,变得像刘子业一样残暴。他对刘子业怀恨在心,便将和刘子业有关的宗室子弟赶尽杀绝;为了稳固太子地位,便将自己的兄弟刘炜、刘休祐、刘休若杀死,连救过他的刘休仁也不放过。

所谓“饭饱思淫欲”,权力在手,刘彧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奢靡无度。在他即位之后,到处搜罗美人,选妾纳妃,统统收入自己的后宫,没日没夜地临幸,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

有一次,刘彧在宫中举办宴会的时候,将宫里的宫女、妃子们集合,命令她们脱光衣服,做出各种姿势,还号召在场的大臣们一起观看裸女表演,皇后见状阻止,竟被刘彧赶出皇宫。

除此之外,刘彧十分迷信鬼神,为了避讳,说话、写字需要回避的字词达上千个,如有违背,就会被治罪甚至被杀。同时,朝廷内的忌讳也有很多,每个人都担心自己不小心触碰而不能自保。

登基后的刘彧自然想延续后代,继承王位。然而,由于生活习惯混乱,过于肥胖,疾病缠身,使得刘彧失去了生育能力。百般无奈之下,他想出了“借腹生子”的一招,来得到自己的“龙脉”。

为此,假借宠幸的名义,他把自己的妃子陈妙登送给了近臣李道儿,派人监视。陈妙登怀孕之后,便把她接回自己身边,宣称怀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刘昱,被刘彧立为太子。

同样的方法,刘彧又使用了十一回。他把即将生孩子的王室妻妾带到宫中,待孩子生产下来,便派人将孩子的母亲残忍杀害,刘彧便有了十二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

被撑死的皇帝

刘彧年轻时暴饮暴食的坏习惯,到登基后也没有改变。即使多种病症缠身,刘彧也丝毫不在意,为了满足饱腹之欲,置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于不顾。

在这样“报复式”的饮食下,刘彧把自己吃成了一个500斤的胖子。有一次,刘彧在众人的拥簇下坐上龙椅,不料因为膘肥体胖,龙椅竟支撑不住塌成了两半,引得众人大惊失色,场面一度尴尬。

刘彧如此没有养生观念,糟蹋自己的身体,整日暴饮暴食,不知节制,卧床不起,缺乏运动,使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生一次病,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然而,为了不再生病,迷信的他改了一个好寓意的年号,希望借此恢复健康。如此不健康的饮食、起居习惯,再吉祥的年号也挡不住糟蹋,如此自欺欺人之法,属实荒诞。

刘彧当了皇帝后,便有了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据说,他吃鱼时,不按条计算数量,而是以升计算重量;他吃腊肉时,每顿至少吃两百块。每次吃得又多又快,完全超过了身体负荷。

他临死之前,还延续饮食上的坏毛病。在他病重时,仍大快朵颐鱼肚白,吃得太快被噎到,需要太医抢救。太医抢救过来后继续吃,喝了三升米酒,终于他的身体再也经不住糟蹋,一命呜呼,病死宫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彧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猪王逆袭记”,忍辱负重后终成皇帝;但还可以概括为“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登基后奢靡无度,三十四岁病死于宫中,草草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

刘彧的一生犹如坐过山车,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变成了一粒尘埃,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并最终淹没在历史的洪流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