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肥胖去世(献血导致死亡)
「27岁研究生入院7天去世!全身肌肉溶解」是因为感冒药
谁也想不到,
一场感冒竟导致 27 岁研究生离开人世。
抢救他的医生在手记中写下:
从入院到去世仅 7 天!
近日,这篇医生手记在朋友圈热传。一场感冒怎么会如此厉害?这 7 天到底发生了什么?4 月 17 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手记作者,南京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呼吸二科副主任医师李培。她推测,很可能因为几颗小小的感冒药引起……
当我坐在办公桌前写下此文时,故事主人公刚刚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人世。从入院到去世仅7天,两家三甲医院,数十名医护人员,动用了最先进的抢救措施和设备,仍没能挽救他的生命。逝者已矣,但他留给我们的教训却是值得记述,并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小张(化名)27 岁,是一位学经济管理的研究生。因为 " 高热 7 天,伴腹泻 5 天 " 来呼吸科门诊 ……
小张给我第一印象是 " 高大、极度肥胖、全身皮肤黄染、急性热病容、呼吸急促 "……
感冒能有这么严重吗?进一步检查结果证实我的判断没错。血液检查提示小张全身肌肉正在溶解,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
因为这样爆发性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法仅用 " 感冒 " 来解释,我非常担心小张错吃了什么药物导致中毒性肌肉溶解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
事件还原
献血、捐款,甚至找到供肝
小伙子还是没能救回来
病人去世当天,李培医生写下手记。李培医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太痛心了!这孩子太年轻,而且时间很短,事发突然,这种结果本来有可能避免的。”
据悉,生病后,小张去药店买了很多种感冒药。吃了不管用,还是发热,后来又出现腹泻。坚持了几天实在熬不住,才来医院看病。原以为只是挂个水,没想到进了重症监护病房抢救。
" 小张一开始不相信,认为我是不是夸大病情了,认为感冒不会有那么严重。" 李培医生表示:实际上,检测结果比她预料的还要严重。高烧 41 摄氏度、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 这些症状已不仅仅是普通感冒,人体总共八个脏器系统,而小张当时已有五个系统功能衰竭。
检查过程中,小张出现了休克症状,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抢救。
在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抢救 48 小时后,由于病情严重,小张被转诊到国内顶级的重症监护团队继续救治。通过血液病原检测确诊小张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什么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李培医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单纯疱疹病毒是平常导致我们感冒的众多常见病毒之一。" 这个孩子一开始的症状也就是感冒。"
什么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李培医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单纯疱疹病毒是平常导致我们感冒的众多常见病毒之一。" 这个孩子一开始的症状也就是感冒。"
除了病毒感染,由于小张肝脏已失去功能,合并感染性休克,需要补充大量血制品,小张所在学校为他发起了献血和捐款活动。由于肝脏衰竭需要换肝,李培医生表示,接手救治小张的医护人员也在 4 天内为他找到了供肝。
可最终所有人努力还是没有挽救小张的生命。" 因为肝功能严重衰竭,导致严重的低血糖,陷入昏迷,还来不及换肝,人就走了。" 从入院到最后离世仅仅 7 天时间。
诊治医生:
可能混吃感冒药引发肝衰竭
感冒真的这么可怕吗?李培医生表示,这也是她写这篇手记的原因。小张很可能是混吃感冒药导致肝肾衰竭,希望大家不要乱吃感冒药。
" 小张学业非常优秀,除了肥胖、脂肪肝、肝功能有点异常外,基本不生病。虽然抽烟,但是不喝酒。据说生病前因为赶课题非常辛苦,经常熬夜。" 李培医生告诉记者,小张原先就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检查中,小张曾告诉医生自己体重 250 斤,有脂肪肝。每次体检都说肝功能不好,但是他没当回事。"
“后来,室友回到宿舍,把小张桌上的感冒药拍给我看,有一大堆,各种各样名目的。然后他就吃吃这个,吃吃那个,属于混着吃的。"
李培医生说,小张曾告诉她:" 因为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就多买了几种,且因为自己体重大,就加倍剂量吃了不少。" 而这很可能是导致肝脏衰竭的原因,可能是 "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 导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
中成感冒药多含对乙酰氨基酚,
过量易中毒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乙酰氨基酚”是治疗感冒药物中最常用成分,约 80%抗感冒药都含该成分。" 成人一次性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10 到 15g(150 — 250mg/k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20 到 25g 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李培医生表示,如果是基础肝功能就较差的病人,对乙酰氨基酚的耐受剂量更低,而小张吃的多种感冒药中,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他买的都是中成感冒药,认为中成药安全。但是混着吃,很可能导致乙酰氨基酚过量。"
" 我的确没有充足证据证明一定是感冒药导致肝功能恶化,但是他吃的多种感冒药一定是压垮他肝功能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培医生解释,小张原本就肝功能异常,平时身体没有遭受打击,肝功能还能维持。但一旦遭受打击,可能就不行了。" 感冒病毒感染本身就会伤肝,药物再伤肝,层层累积,就垮掉了。"
混吃感冒药,
一旦过量还可能诱发白血病
混吃感冒药危害真的这么大吗?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药师蒋宇利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极个别情况下的确会出现死亡。" 我做医生这么多年,碰到过类似情况。" 他表示,上世纪 80 年代就有,很多病人对医生不放心,到多个医院看病。每个医生开的药混在一起吃,造成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蒋宇利解释:任何药物都要肝脏代谢,如果只有一种药,肝脏还能对付,如果再吃别的药,就可能损伤。" 现在的中成药一般都有对乙酰氨基酚,很多病人觉得药名不一样,可以一起吃。但光这一个成分,市场上的药就有 20 多个别名。" 而混吃感冒药不仅会导致肝肾受损,造血系统也会出问题。" 严重还可能诱发白血病。" 蒋宇利表示,虽然每一种都是极小概率事件,但都曾出现过。
中西药混吃也有风险
吃药最好遵医嘱
李培医生表示,日常生活中,很多病人都是中西药混着吃。" 因为觉得中药温和,比较安全,所以很多人喜欢中西药搭着吃,但是对乙酰氨基酚很可能就超量了。" 她表示,轻微的肝损伤,人是发现不了的,需要抽血检查才能发现。" 肝功能正常的人,停药后,肝功能会自我修复。但肝功能有基础疾病,就可能出问题。" 她指出,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来就有药物性肝损等,剂量控制不好就可能出问题。
感冒吃药风险都这么大,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李培医生表示,首先要做好健康管理。" 比如:超重要减肥。肝功能异常,要做到烟酒不沾等。" 如果感冒,吃药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来。最重要的是,不要乱吃、混吃感冒药。一般来说,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 500 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 6 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不应超过 2000 毫克,疗程不应超过 3 天。几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对乙酰氨基酚总和应当小于 500 毫克。此外,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以及营养不良患者应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
如果感冒吃药两三天还不好,就要到医院就医。" 看病一定要相信医生,坦白告诉医生自己之前吃了什么药、买了什么药,这样就可以避免医生重复开药出现问题。" 蒋宇利说。
重要提醒:
感冒药不能混着吃!
感冒药不能混着吃!
感冒药不能混着吃!
(二三里编辑 张建堂)
来源: 辽沈晚报
每逢献血胖三斤?都是贪嘴惹的祸!
血液对生命至关重要,一个健康人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就会危及生命。截至目前,科学家还未研发出人体血液的替代品,医疗输血仍然依靠人们的无偿捐献来提供。
但网上却有不少传言称,献血其实对献血者的身体是有害处的。
献血降低免疫力?我们知道,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其中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参与体内免疫过程。而网上有传言称,由于献血之后白细胞数目会变少,所以人体的免疫力会降低,危害健康。
那么网络传言是否属实?
其实,献血所失去的血量,只占人体总血量的很小一部分。按照我国《献血法》,无偿献血者经健康查体合格后,每次可捐献全血200或400毫升。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所以若一次献血200毫升,献出的血量仅占个体总血量的1/20-1/25。
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科专家的解释,献血所献出的白细胞,只占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2%。1-2小时之内,骨髓就会生成新的白细胞,使其数量水平恢复如初。
白细胞虽然是免疫细胞的一种,但人体的免疫细胞除白细胞外还有肥大细胞、血小板等。免疫系统依赖于免疫细胞与脾脏、扁桃体等免疫器官,以及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相互协调、共同合作。白细胞水平在极短时间内的微小波动,并不能代表身体免疫力的下降。
献血危害身体健康吗?关于献血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早在2012年,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就在其官方网站作过解释:
人体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等器官中,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献血并不会影响到正常的血液循环。
由于骨髓有着强大的造血功能,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一位体重为50公斤的正常人一次献全血200-400毫升,在献血后5-10天,献血者体内的红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血小板、血浆蛋白、碳水化合物和水也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夏天不能献血?有说法称,夏天不能献血,因为高温天气会使人大量排汗,这时献血不利于身体健康。那么夏天到底能不能献血呢?
上文已经解释,在身体状况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情况下,适量献血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这与献血时的季节并没有关系。
相关专家表示,夏季人体易出汗,确实会使血液失去一部分水分,血液浓度会略微升高。但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正常排汗不会影响健康。夏天献血前,可先适当补充水分。
然而,如果进行了大量剧烈运动使身体严重脱水,或由于中暑等原因导致身体不适,那么这样的健康状况就无法达到健康检查标准,此时不建议献血。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身体状况是衡量能否献血的主要标准。献血前,血站的工作人员会对志愿者的身体状况作出评估,并取少量血液进行初步验血,只要符合条件,夏天适量献血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献血之后变胖了?“献血会使人变胖”的说法一直存在。其实,脂肪的形成主要源自于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转化吸收,血液则是由脊髓造出,二者的产生方式完全不同。造血过程会促进脂肪积累的说法也并不存在。
但从一些网友发布的内容来看,确实有人在献血之后变胖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年六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无偿献血”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指出: 献血跟胖瘦没关系,很多人献血之后会变胖,是补充过多营养造成的。原来献血后,人体会加速造血,在此期间,对营养的需求也会大一些。许多人在献血后刻意“进补”,大吃大喝,甚至专门增加一些营养品,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变胖。
献血后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会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快速恢复,所以保持正常饮食就好,不必刻意补身体。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始建议和提倡自愿无偿献血,目前世界上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我国鼓励符合条件的人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献血是好事,但献血的同时还应该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并牢记相关注意事项。献血后充分休息,合理饮食,保证血液的正常新生。
参考来源:新华网、人民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引起肥胖、让人上瘾?这些关于献血的真相你应该知道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采血量连续二十年持续增长,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大约是30万,到了2018年接近1500万人次。1998年全国采血量不足500万单位,到2018年达到了2500万单位,增长超过4倍。
但一提起献血,很多人会有抗拒心理,这是由于对献血的认识有误区造成的。其实经常献血的人可以提高血管的健康,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一些心血管的疾病是对身体非常有害处的,而且也会是一些生活得到一定的混乱性,所以说经常献血的话对血管堵塞一些都会有所提高的,而且如果是经常献血的话,对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献血可以使身体内的铁元素达到一定的平衡,所以就会减少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有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问题,所以说献血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那么,还有哪些误区是常见的呢?
献血前不能吃东西
【真相大白】献血一定不能空腹!
【原因解释】平时去医院体检,抽血检查时常常被要求空腹,所以大家误以为献血也应该是空腹,其实不然。因为空腹时体内血液葡萄糖含量相对降低,献血后血容量下降,较容易使献血者出现轻度或重度献血反应。而进食可提高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和血容量,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特别是重症献血反应的发生。
【温馨提示】如果您忘记吃早餐了,我们的各大献血车(屋)都是给您准备了饼干和糖果的哟。
献血前后不能喝水
【真相大白】献血前后要适当多喝水!
【原因解释】献血前半个小时可以喝一些糖水,因为糖水更容易进入血液,另外,喝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管充盈,对献血者来说也有安全、舒适的感觉,从而使得采血过程顺利进行。献血后,需要对血容量进行补充,而补充血容量最快的方法是补充水分。通过大量补充水分,可使血容量在1-2小时内恢复正常。
【温馨提示】献血前一定不要喝浓盐水,这样会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变少,而血浆变多,这对由于贫血而需要输血的病人来说,血液质量就打了折扣。对于献血者本人来说,也会增加胃肠负担。
献血后会引起肥胖
【真相大白】肥胖的原因一定是摄入过多!
【原因解释】正常情况下,献血是不会直接导致人体发胖的,因为造血并不是造脂肪,不能简单将二者对等起来。献血后,人体会在120天内完成全身所有血液的一个循环和补充,在此期间,如无特殊情况,人体会加大对营养的需求。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会经常感觉到饥饿,食量也会变大,如果不加以控制,是很容造成肥胖问题的。
【温馨提示】献完血后,补充营养要讲究方式方法哟,不要食用高热量、高油分的食物,清淡饮食才是对身体最好的呢。
献血可能感染疾病
【真相大白】无偿献血一定不会感染疾病!
【原因解释】无偿献血采血工作人员均为经过采血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采供血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国家《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对采血过程使用的关键物料:如血袋、试剂、消毒液、辅料等有严格的进货质控环节,对采血过程中的消毒有严格的时间及范围要求,献血者所用的采血物料均为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没有任何获得感染的机会。因此,参加无偿献血是非常安全的。
献血会让人上瘾
【真相大白】无稽之谈!
【原因解释】献血不是吸烟,更不是吸毒,当然不会“上瘾”。献血后人体会以正常的速度再生血液,不会因血液“产生过多”而迫使献血者不停地献血。或许还是有人会问,那些献血多次的献血者,他们是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来献血呢?小编回答你,因为爱。
献血会造成气血虚弱
【真相大白】你小看了人体的调节机能!
【原因解释】献血不会使人“虚亏”、“伤元气”。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60公斤重的人总血量约为4800毫升,其中80%的血液参与外周循环,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脏和脾脏中。一个人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存储在肝脏、脾脏的血液会被动员出来,保证参与循环的血量不会减少。科学证明,健康人一次失血10%,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会引起不适。血液每时每刻都在吐故纳新,人体对血量的调节机能也十分健全,献完血后绝不会产生气血虚等情况。事实上,献血者在离开献血现场时,机体已经开始对献出的血液进行补充。数小时后,血容量即可达到正常水平,不会感到不适。献血者当天仍可从事非强体力性日常工作。
【温馨提示】献血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是不宜做剧烈运动的哟,请您好好休息。
献血会贫血晕倒
【真相大白】血液会新生。
【原因解释】不少人以为,献血后需要补血,否则容易贫血。其实,献血者按规定间隔日期献血,不会引起贫血。每次献出的少量血液通过机体调节,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并不影响血液再生功能。
【温馨提示】贫血是种疾病,贫血的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献血会导致血压异常
【真相大白】正常人的血压异常多为紧张所致!
【原因解释】献血不会引起高血压或低血压。有些献血者献血后,可能会出现暂时血压偏高或偏低的症状,这是由于献血时精神紧张所致。健康人献血是不会出现血压浮动的现象,更不会使人患上高血压或低血压疾病。一些人看到血液流动就会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或者本身有晕血现象的人都有可能出现昏厥的情况。专家指出,有这样情况的人不适合献血。
献血会影响生育功能
【真相大白】献血和生殖系统关系不大!
【原因解释】民间素有“一滴精,十滴血"的传言,然而,生育能力取决于人体生殖系统的发育是否正常,取决于受精卵生长发育的条件与否,而与是否献血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