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困炊(肥胖犯困是什么原因)

未来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一族必知的10个卡路里知识

内容提要:减肥减不下来,可能是方法认知上面有误区。没文化真可怕,减肥圈里也一样。来看看吧。

Q1:什么是卡路里(热量)?

卡路里是指能让1公克的水温度上升1℃所需的热量。食物里含有的营养素之中,只有蛋白质、脂质以及碳水化合物会产生热量。 1公克的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可产生4大卡的热量,1公克的脂质则可产生9大卡。

Q2:一天理想的卡路里摄取量为多少?

伊达友美表示,一天的必要摄取热量公式为:身高(公尺)X身高(公尺)X22X标准体重X25~30。举例来说,身高160公分(1.6公尺),其标准体重约56公斤,因此一天的卡路里摄取量约为1400~1680大卡。然而,依照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的不同,所需的热量也不相同,因此上述的计算公式仅作参考,并非绝对。

Q3:只要卡路里摄取量减少就会变瘦?

许多人认为只要减少卡路里摄取量就能达到瘦身效果,伊达友美指出,这样的减肥法一刚开始效果良好,长久下来却会使消耗热量时所需的能量不足,身体便开始囤积脂肪,越减反而越胖。

Q4:肉类卡路里高,不宜多吃?

伊达友美表示,脂肪较多的肉类的确须控制食用量,不过红肉富有高蛋白质、铁、矿物质、维它命B群等能提升代谢的成份,并含有大量的帮助脂肪燃烧的左旋肉碱,建议一次吃单手手掌大小的红肉,一周2~3次为佳。

Q5:相同热量的两种食物所造成的肥胖程度也相同?

吃进食物后,在消化、吸收时都会消耗卡路里,比起碳水化合物或脂质,分解、吸收蛋白质时所消耗的热量较高,因此吃相同热量的牛排及蛋糕,由于牛排蛋白质高,与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脂质的蛋糕相比较不易让人发胖。另外,咀嚼能促进胃肠蠕动,也可提高卡路里消耗量。

Q6:由于饭是碳水化合物,因此热量高、易发胖?

虽说减肥时应避免摄取碳水化合物,但像是炊煮过的米饭,因含有水份,能带来饱足感,并富含胺基酸及食物纤维,对维持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面包中的麸质却会扰乱肠及脑的运作,且大量的起酥油容易在体内软化成脂肪堆积,不宜常吃。

碳水化合物≠肥胖

正如上述所说,不少人持“碳水化合物=肥胖”的观点,但其实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3大营养物质之一。碳水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使用后剩余的部分会转化成体脂肪,积聚在体内,的确不难让人认为碳水化合物就是肥胖的原因。

以碳水化合物为中心的饮食中,要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并且尽量保持卡路里摄入总量的50-70%都来源于碳水化合物,那么就能很有效地消耗掉。所以,为了能健康减肥,碳水化合物还是要按照标准量来摄入,并控制好分量,同时配合低卡的减肥餐,减少脂质的摄入量,这样的饮食减肥法就不容易让你发胖了

Q7:油脂热量高,所以少吃为妙?

油类虽然含有大量脂肪,但对人体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脂质能维持体温、调整贺尔蒙平衡、提升肌肤防护机能,在身体运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脑的50%由脂质组成,与其避而不吃,不如积极摄取紫苏油、亚麻仁油等Omega-3脂肪酸油类,补充好油,健康又甩脂!

Q8:不吃早餐能瘦下来吗?

在:减肥的时候,我们要尽量控制热量的摄入,所以不少人会认为,少吃一餐就能减少每天的卡路里总摄入量,但其实,不吃早餐真的能瘦下来吗?非也。

不吃早餐反而导致肥胖!

以为不吃早餐就能瘦下来,这种观点其实大错特错,其中一个导致肥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少吃一餐,会令我们在下一餐的时候不知不觉地饮食过度,严重的还会引发暴饮暴食呢!

不吃早餐不但让你更易胖,还会令供给脑部与体内机能的能量不足,各项机能没有足够的能量推动运作,又怎么可能让你始终保持在高速减肥的状态下呢?所以,不仅仅是早餐,每天3餐都要好好摄入,1顿也不能少哦!

Q9:饮食次数多会发胖吗?

在减肥的时候,不少人选择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低碳减肥法也一度成为大家纷纷采用的减肥方法,那么,碳水化合物真的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吗?1天2餐与1天5餐相比起来,后者看起来摄入的热量更多,会更容易胖,但其实肥胖与饮食次数有必然的联系吗?在相同的卡路里摄入量的情况下,饮食次数多反而不易胖。

无论是1天多少餐,只要严格保持卡路里摄入总量不增加,多吃几餐反而不容易发胖哦!原理其实跟之前提到的类似,因为饮食之间的间隔越长,营养的吸收率就越高,反之,如果缩短饮食的间隔,并保持卡路里不超于标准,确实可以减肥。

Q10: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发胖?

在减肥的时候,不少人选择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低碳减肥法也一度成为大家纷纷采用的减肥方法,那么,碳水化合物真的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吗?

所以,为了能健康减肥,碳水化合物还是要按照标准量来摄入,并控制好分量,同时配合低卡的减肥餐,减少脂质的摄入量,这样的饮食减肥法就不容易让你发胖了。

本市发布新版“学生健康指引” 中小学生肥胖率高睡眠不够

原标题:本市发布新版“学生健康指引”,最新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中小学生肥胖率高睡眠不够

5月18日,市卫生计生委召开北京市2018年“营”在校园工作会议,发布最新版《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最新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本市中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则低于推荐值。

上学日平均睡眠七八小时

市卫生计生委最新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全市中小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指标处于平稳、良好状态。其中,6岁至13岁中小学生中,男生平均身高为141.7厘米、体重为39.6千克,女生身高为140.6厘米、体重为36.5千克;生长迟缓率为0.21%,消瘦率6.9%,均优于全国水平。

但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也存在问题,例如小学生上学日平均睡眠8.8小时,初一学生上学日平均睡眠7.9小时,均低于8小时到10小时的推荐值。

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5.9%,肥胖率为16.9%,高于全国6.3和10.5个百分点。“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吃得多、吃得好,孩子胖乎乎的就是健康。其实超重、肥胖是营养不良的一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营”在校园—北京市平衡膳食校园健康促进行动专家黄磊表示,肥胖是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少超重、肥胖的孩子现在已经出现了血脂、血糖异常,他们将来得慢性病的几率比其他正常体重的孩子要高出30多倍。“我们将持续关注并改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情况。”

“肥胖其实就是能量过多了,”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副处长杜红表示,目前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孩子们走路上学,现在是家长车接车送,在吃得多、吃得好的同时,却动得少了,因此慢慢胖了。

每天喝甜水的少了

监测也发现一些可喜的变化。

例如本市中小学生坚持每天吃早饭的比例由75.4%提高至77.1%,每天喝饮料的比例由52.7%降低至26.1%,平均每天摄入饮料量由259毫升降低到187毫升,降低近30%。

学生看屏幕时间明显减少,上学日平均每天看屏幕时间为38分钟,周末为109分钟,比2015年减少了11.6%和12.6%。周末每天少于2小时看屏幕时间的学生比2015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这说明本市中小学生的健康行为正在逐步形成。”黄磊说。

推出“健康餐盘”

新修订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5月18日发布,将面向各区学校卫生和中小学校炊管人员等进行培训,加强对学生营养的指导作用。

杜红介绍,修订后的《指引》更加细化,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以及科学的身体活动做了详细指导,还专门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给出了饮食行为指导。对家长、学校及餐饮管理者也专门进行了建议。例如“吃什么”,介绍了每天进食的食物应该有的粮谷类、蔬菜水果和菌藻类、畜禽鱼蛋奶、大豆坚果、纯能量类食物五大类;“吃多少”,则给出了一日三餐安排按照3:4:3的比例,三餐之外可加餐和零食;“怎么吃”,则提出让学生们学会看营养标签,合理挑选零食。“我们用红黄绿灯的三种颜色来代表鼓励吃得食物、少吃的食物和限量吃的食物,非常通俗易懂。”杜红说。

《指引》结合学生生长发育营养需要的特点,向中小学生推出了“我的健康餐盘”,即在午、晚餐时,将每餐的餐盘分为6份,其中谷薯类占3份,蔬菜及菌藻类占2份,大豆制品、鱼禽蛋和瘦肉占1份。“这样易于学校和家长掌握配餐技巧,学生既不会过多摄入能量,又能保证营养丰富。”黄磊说。(刘欢)

米饭不好吃是哪里做错了 让米饭口感紧实Q弹的诀窍

煮饭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不少学问的,不能煮的太烂、不能煮得太硬,要煮得软硬适中、要煮得晶莹剔透、要煮得粒粒分明、要煮得蓬松顺口....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以下是煮饭时常犯的一些错,看完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你总是煮不出好吃的白米饭啦!

1、洗太多次米

很多人洗米时一洗就是四、五遍,连搓带洗,恨不得给米粒去层皮,这样洗米或许可以洗去米粒上沾染的灰尘,然而却也会造成水溶性营养素流失。建议洗米过程中不需要流水冲洗,在盆里用手搅动着清洗1~2遍,除去较为明显的灰尘,再用手轻轻搓洗一遍即可。

2、不注意水量

有些人在煮饭时不是太注意水量,导致煮出来的饭要嘛太软要嘛太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正确测算加水量很重要。

煮饭时,米和水的比是1﹕1.2~1.4,一般水高出米2~4厘米比较合适。如果是大米里面加紫米、高粱或者小米等粗粮,因为较为“吃水”的关系,则要适当多加水。

3、煮好马上掀锅

当电饭锅跳到“保温”时,就代表米饭已经熟了,但如果马上打开电饭锅盛饭,你会发现表层的米饭很稀,而锅底则紧紧粘着一层锅巴。这层锅巴不仅无法盛出来,也很难清洗。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开关跳至“保温”后,不要马上拔插头,让它处于保温状态5分钟,拔完插头后,还要让米饭继续焖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饭口感才好,而且还不容易黏锅。

4、滴一些植物油

最后,教大家一个让饭更好吃的小妙招,在盖上锅盖前,可以在饭里淋些植物油(如橄榄油、大豆油),再加些醋。

因为油可使熟的米饭油润透亮,颗粒分明;醋不但能保护维生素,还可让蒸出的米饭松软清香,吃起来当然就会更加美味啦!

另外还有一个小技巧也可以让米饭口感紧实、Q弹:

诀窍就是加冰块!

因为冰块会推迟米的吸水速度,可以强化黏性,煮出香Q弹牙的白米饭。米饭要Q,重点在于水量的拿捏;因为平价米相较于高级米,米粒表面较不完整,会有缝细产生,造成吸水过量,容易煮得过烂或变成如粥般的粘糊状,煮饭时加入冰块可推迟吸水速度,煮出香Q米饭。

做法如下:

洗好米后,在准备开始炊煮的饭锅中加入冰块,加入冰块后,总水量勿超过平日煮米加水量,再进行正常炊煮即可。如果加冰块的量不好控制的话,也可将放在冷藏库冷藏的冰水拿来煮饭,效果是一样的。

其他做法

南瓜饭:南瓜营养价值很高,特别是胡萝卜素含量居瓜中之冠,其中的果胶可以提高米饭的黏度,使糖类吸收缓慢,因此,南瓜饭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另外,南瓜中的甘露醇有通便作用,可以减少粪便中毒素对人体的危害,防止结肠癌发生。

黑木耳饭:先将大米煮烂,然后加入黑木耳煮成饭或粥。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胶质食用菌和药用菌,含铁丰富,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尤其高。近些年来发现,它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芋头饭:在大米中加点芋头,蒸成饭。芋头质地细软,易于消化,适合患有胃肠道疾病、结核病的人以及老人、儿童食用。便秘或夏天身上红肿时,吃点芋头饭尤其能起到通便、解毒的作用。不过,芋头含淀粉较多,多吃容易胀气,吃时应注意适量。

淮山药饭:在大米中加入淮山药,煮成饭或粥均可。淮山药营养丰富,一向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由于其自身不含脂肪,而且所含的黏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护动脉血管,因而能防止动脉硬化,并且可以使皮下脂肪减少,避免肥胖。

海鲜饭:海鲜饭实际是个"舶来品",起源于西班牙,是西班牙的国菜。正宗的海鲜饭,由于使用了香料藏红花,饭粒成金黄色,再配上大虾、牡蛎、鱿鱼等料。海鲜饭要用到的配料极为丰富,除了上面提到的虾、牡蛎、鱿鱼,还有青椒、红椒,以及其他贝类海鲜等。此外,橄榄油、藏红花也是绝对不可缺的。制作时,先用橄榄油把鱼类、贝类、蔬菜类炒过,然后放入藏红花、盐等调色、调味品,和米一起煮熟。

石锅拌饭:石锅拌饭的配料很多,从荤到素,从凉到热样样不缺,包括鸡蛋、凉拌的嫩豆芽和青菜、炒好的蕨菜、胡萝卜丝,以及炒好的肉末等。在制作中,最需要注重的是,鸡蛋煎一面,另一面则要保持蛋黄完整;蒸好的米饭在入锅前,应该在石锅底部及边缘涂抹一层香油,以保证米饭不粘锅,同时添加油香味道。由于石锅的导热速度很快,米饭、时蔬、鸡蛋和肉末下锅后加热不久,就会"滋滋"作响。

菠萝饭:云南内地傣族一道独具特征的美味佳肴,菠萝饭以菠萝和糯米为主料。其中,菠萝应该既不太熟,也不太生,外观以2/3黄,1/3绿为最佳;糯米则以上等紫糯米为最佳。制作时,先将糯米上笼蒸成糯米饭备用,再将菠萝顺钉部切开做盖,挖出菠萝肉备用,留下约0.5厘米厚的外壳,上笼蒸15分钟左右。然后将挖出的菠萝肉切碎(越碎越好),与蒸熟的糯米饭搅拌,撒少许白糖,拌匀后放进菠萝内,盖上盖,再上笼蒸15分钟左右即可。

注意事项

让米"淡"

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额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后血脂更多地升高。因此,炒饭最好少吃。加香肠煮饭,或者用含有油脂的菜来拌饭,也应当尽量避免。另外,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盐、酱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额外的盐分,否则不利于控制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让米"色"

白米饭维生素含量很低。

让米"粗"

所谓粗,就是尽量减少精白米饭。这样也可以让人吃得慢一些,食量小一些,有利于控制体重。实际上,慢性病人大多数都是脂肪超标的类型,控制体重是饮食调整措施的第一要务。在煮饭的时候不妨用部分"粗"粮和大米合作。

让米"乱"

在烹调米饭、米粥,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反应,控制血脂上升。其中豆类与米的配合最为理想,因为豆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其中的淀粉消化速度非常慢,对于预防慢性病最为有效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清理工序就是利用合适的设备,通过适当的工艺流程和妥善的操作方法,将混入稻谷中的各类杂质除去,以提高大米成品的质量,同时利用磁铁除去稻谷中的铁钉、铁屑等,以保证生产安全。砻谷工序就是用橡胶辊砻谷机或金刚砂砻谷机将稻谷的颖壳脱下,并使颖壳与糙米分离。碾米工序即用碾米机碾削、摩擦糙米使皮层和胚乳分离,然后再进行刷米、去糠、去碎、晾米等处理,这样就可得到所需等级的大米。大米除可按照稻谷的分类方法相应分为早籼米、晚籼米、早粳米、晚粳米;籼糯米和粳糯米等六类外,还可以按照大米粒面和背沟的留皮程度,即大米的加工精度分等,为了减少因大米精度差,而造成的胚乳外层富营养物质(胚、糊粉层、亚糊粉层)在人们食用时质变淘洗而造成的浪费,新的国家标准GB1354-2009在精度方面有所提高,即分为标准一级米、标准二级米和标准三级米四级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