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不分家(肥胖不容忽视)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减肥针”又火了!药店、网上就能买到?医生提醒→

随着电影《热辣滚烫》的热映,减肥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而在网络上,一种声称“躺着就能瘦”的“减肥针”热度不小,其中商品名为“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的两种注射药品就备受减肥人士的追捧。

那么,

这类药品真的可以减肥吗?

“减肥针”有奇效?

医生:处方药需遵医嘱使用

条码君在某网购平台看到,这两款药品的销量都不错,在买家评论区,有不少是关于减肥效果的反馈。

有的买家写到:还差两天满一个月,就瘦了11斤;打了之后就是不感觉饿,不想吃饭,第一周瘦了4斤。

也有买家说:副作用很大,一吃就恶心想吐,两支下来也没有瘦,评价呈现两极分化。

医生告诉记者,备受大家关注的“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其实是一种降糖药,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其中,“利拉鲁肽”的适应症还包括了肥胖和超重的治疗。

昆医大附一院内分泌一科主任医师 付景云:“这类药物1型糖尿病是禁忌使用的,主要是针对2型糖尿病,然后体型肥胖的患者这类药物主要是有个减重,减少胰岛素抵抗,降血糖作用。”

医生表示,由于肥胖和慢病往往“不分家”,现在,在临床上也会视情况使用这类药物帮助患者减重,但需经医生评估病情后开具处方,才能购买。

不过条码君发现,在网络购药平台上购买这类药品并不“困难”。

而记者走访部分药店发现,即使没有糖尿病也没有肥胖指征,也能轻易买到这类药品。

记者:“这个我可以买来减肥用吗?”

药店店员:“可以啊,这个就是减肥,然后就是糖尿病(使用)。”

记者:“如果没有糖尿病,专门用来减肥可以吗?”

药店店员:“可以啊,但是一般用的最多的是司美格鲁肽,这个(利拉鲁肽)也可以。”

记者:“这个是不是处方药?要怎么办呢?”

药店店员:“这个是冷链商品,我们帮你开处方就可以了,你提供你的信息。”

记者:“那就是用来减肥也可以直接买,开处方买?”

药店店员:“对对。”

昆医大附一院内分泌一科主任医师 付景云:“这些药是医生处方药,还要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这个药属于内分泌科的用药,所以最好要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盲目用药有风险

减重一定要科学!

医生提醒,大家千万别盲目和私自使用,尤其有些人群使用后可能会存在健康隐患。

条码君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少网友在使用这类药物后出现呕吐症状。

而此前,针对于有博主夸大此类药物减肥功效的内容,平台也进行过处理,并向网友发出提示。

医生表示,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确实可以减肥,但也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出现,如恶心、腹泻、呕吐、头晕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调整剂量使用。

而有几类人群需要注意,是不宜使用这类药物的。

昆医大附一院内分泌一科主任医师 付景云:“一个就是既往有胰腺炎的病人,因为这个药主要是作用在胃肠道,跟它的作用机制有关系,如果反复发生胰腺炎,然后血脂,特别是甘油三酯,还有脂肪酶很高的患者,我们也不建议,不主张(使用)。还有如果是甲状腺有结节,特别是甲状腺髓样癌,或者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有这些基础病的患者就作为禁忌是不能选择的。”

另外,药物减肥也并非一劳永逸,一旦停用很容易反弹,关键还得找到肥胖原因,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才能达到身材管理目的。

昆医大附一院内分泌一科主任医师 付景云:“饮食上我们提倡少食多餐,第二尽量地要搭配蔬菜、瘦肉、水果这些,还有米饭、碳水。其实我们(一餐)的碳水要占到50%到60%,蛋白质要占到10%到15%左右,脂肪的量要少一些,5%到10%。还有蛋白质的选择上,尽量选择鱼肉这些,含脂肪少一些。”

管住了嘴,还要迈开腿,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减重,还能达到塑形效果。

昆医大附一院内分泌一科主任医师 付景云:“运动的话,我们建议是有氧加无氧。游泳、打球、跑步、蹬单车等,这些都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占到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就是我们说的增肌,对抗阻力的运动,我们可以举举哑铃或者(其它)对抗阻力的这些运动,主要是起到一个塑形的作用。”

记者:方圆 李小松

部分整合自:小红书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30岁以上中年少女👩🏼🔥这样减肥才高效✅❗️

30岁 女生减脂,设定体重目标,心态,方法,相比于20岁一定是区别的。

20多岁会有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瘦下来,可能仅仅为了下个月的朋友聚会,为了穿一次漂亮的裙子,立马开始节食,很快瘦下来。

30 的女生是我想要瘦和好身材,但我也想要健康的身体,要紧致的皮肤状态,要好的气色,要浓密的发量,要充足的精力,不会想仅仅因为身材去牺牲掉这些东西。

1、不节食

节食一定会复胖,复胖后再节食,你会发现瘦下来好难。这种减脂循环,就是越吃越少,不会变瘦,还会变胖,肌肉流失,体脂率升高。外在看上去还越来越松垮,以后也会越来越容易长胖。

2、少吃冰冷食物

少吃冰十女九寒,寒湿胖不分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明显。30加的女生,很容易因为湿气重虚胖。

3、少吃轻食

轻食大部分是生冷的蔬菜,看上去量多,煮熟后并不多。很多人吃生冷的#减肥[话题]# 食物,容易增加肠胃负担,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日常工作久坐,肠胃消化慢,肚子容易腹胀突出,肚子就会越撑越大。

4、营养充足

身体胖起来,除了热量超标,更多的是营养不足以让身体快速的运转,分解脂肪,代谢废物。多吃热量低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5、吃到不饿就停

养成不饿就停的饮食习惯,无论多么健康的食物,都不要吃撑,吃到七分饱,感觉胃还有空。吃撑了容易给胃增添负担,还容易把胃撑大,饭量也会变大。

6、长期保持一种运动

长期规律的运动,有氧和无氧结合,即能锻炼心肺功能,还能增加肌肉。

强度不需要太大,也不要用力过猛。重要的是能持续的保持下去,随着肌肉增加,你的代谢也会提升,更不容易胖。

7、减少糖分摄入

尽量少吃添加糖,减少身体和皮肤的糖化。想吃甜食可以适量吃一些水果。时间长了,皮肤也会变得干净透亮。

8、坚持泡脚

超重肥胖的女生,大都有湿有寒,根据自己的体质,选用适合的泡脚包,每天晚上用热水泡泡脚,改善体质,提高代谢,还能帮助你睡得更好。

30➕女生减肥一定要选科学正确的方法。保持理智的减脂心态,保证生活质量,否则身体真的会人到中年越来越胖。

只要身体状态好,吃的健康,运动规律,心态平和,减脂是很轻松的,而且你也不容易胖起来。[集美R]

#减脂[话题]# #减脂[话题]##科学减肥[话题]# #中年女人的生活方式[话题]# #变瘦变美变年轻[话题]#

央视:少活8年,没有健康的胖子

​CCTV最新一期《新闻调查》节目,主题是“向肥胖宣战”,向大家科普了没有健康的胖子一说,从开始研究肥胖的原因和减肥的办法,我就从接触的肥胖研究材料里,了解了各种常见的慢性病,深刻体会到,胖,已经不光是身材好不好看的问题了,所以把这期节目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引起大家一定的重视。

根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检测结果显示,中国已经成为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成年人中,平均每三个就有一个超重,每九个人就有一个临床意义上的肥胖患者。在过去三十年里, 我们的肥胖人口正以每十年十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这期节目跟踪采访了三类比较有代表性的人,超重的年轻女性,中年发胖偶尔运动的男性,怀了二胎的准妈妈。他们都因为肥胖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不得不下决心和自己的肥胖做斗争。

圆圆是一个BMI接近41的的年轻肥胖症患者,由于超重导致内分泌紊乱,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月经连续七个月都不来,这类内分泌疾病在肥胖女性中的发病率是非肥胖人群的5倍,并且圆圆已经出现了糖尿病早期的一些表症,普通的减肥方式已经对她起不了太大作用了,减肥手术是她目前唯一的办法,将胃切去一半,以减少进食量和由胃部分泌的饥饿素来强制减肥。

人到中年的张宁,还保持着定期踢球运动的习惯,但是在某一次踢球时,突然感觉困顿萎靡,突发心梗,幸好送医及时,手术时发现他的心脏三根输血管道堵塞了两根,家人都是不可置信的,平时健康爱运动的人,也不胖,怎么会血管堵塞那么严重?这也是许多突发心梗的病人想不通的,日本HNK纪录片《血糖飙升:揭露潜在威胁》开头也是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突发心梗,这两个人都是看着非常健康体型正常的,但他们都是由于脂肪长年累月在血管里游走堵塞了心脏血管突发心梗,都是因为“肥胖”,从鬼门关走了一趟,他们其实都胖在内脏脂肪

这往往是被我们忽视的一个肥胖问题,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四肢看着不胖但是腹部特别胖,尤其是中年发福人群,都有着潜在的风险,而且内脏脂肪是非常难减掉的脂肪,运动对它基本不起作用。如果你的肚子很大,但是肉捏不起多深,手指戳上去也是偏硬的,那就一定要当心内脏脂肪超标了。

肥胖对女性的影响远比男性更普遍,其中因为肥胖导致内分泌紊乱的人就有至少40%,影响生育功能的女性不在少数,陈亚慧在生第一个孩子前就因为胖而流产,但是好在那个时候她年轻,通过饮食和运动很快瘦下来了,但是还是在怀孕的时候得了糖尿病,在孩子生下来以后体重怎么也减不下来。许多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荷尔蒙的紊乱,比平时更容易胖,加上能吃是福的传统,吃的更多,不仅容易胖,而且非常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这类疾病。

央视调查的三类人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肥胖导致疾病的人群,也是对应了三类肥胖容易导致的问题,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糖尿病。也可以归纳为代谢综合症,肥胖是由于不规律的作息和不科学的饮食结构破坏了体内的代谢平衡,脂肪的堆积会使激素荷尔蒙更加紊乱,恶性循环之下就成了慢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平均每5个死亡案例里就有2两例是死于心血管疾病,远高于肿瘤癌症,最难的是,这类疾病往往没有太多的先兆,都是在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

内分泌紊乱是困扰大多数肥胖女性的问题,因为体脂率和我们的内分泌系统息息相关,1974年科学家Frisch(弗里斯)提出:当体脂率达到一定比例时青春期女性才会出现月经初潮,维持一定比率才能出现稳定的月经周期。当你体脂率超标,那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类疾病。

肥胖对应最常见的疾病还有糖尿病,因为胰岛素是唯一可以促成脂肪合成的激素,如果你胖了,你一定是让胰岛素频繁工作了,最后过度使用罢工的可能性很大,让人感慨的是,采访中圆圆和陈亚慧在听到自己得了糖尿病都很吃惊的说:可是我还那么年轻!

这个病不是中老年的专属,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达一亿多,是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于主食是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最后就是分解成葡萄糖,会让我们的血糖迅速升高,胰岛就会频繁工作直到失效,这也是我们主张减少碳水摄入的原因。

我们是一个研究怎么减肥的公众号,但是我们其实等于天天在研究医学报告,肥胖和疾病不分家,但是我们一般不会把太赤裸裸的疾病数据拿出来说,因为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在没有真的经历过之前,都是一样的想法,我就是想减个肥,好让衣服尺码小一号,人变好看点,你给我整那么复杂干嘛,或者胖就胖呗,人生苦短,就该爱吃啥吃啥,不接受危言耸听。

就像采访中张宁说的,没发生之前,我可能就听一耳朵,不会有什么改变,但是经历了鬼门关以后,我包括我身边的人都开始重视了。

我们都习惯发生问题了去解决,但是预防不是更好?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曾经发表过一个研究,BMI在25以上的人,平均寿命要少8年,平均健康寿命要少19年,这19年,如果你提前重视了,就大概率避免了将来过吃药和吃饭一样的日子,才过的更自由快乐。

大部分人胖都还只是亚健康,没有严重到生病的程度,但是由于没有时间精力运动,不了解胖的根本原因,也没有毅力坚持吃寡淡的减肥餐等原因放任自己的肥胖。

所以我们希望基于医学生物学理论,给大家普及一些西方流行的科学减肥方法,西方的饮食习惯膳食结构更容易让人超重,所以对肥胖的研究也比我们深入。其实减肥不是一定要天天跑健身房,甚至大部分人的运动方式并不利于减肥,也不需要你一天就吃水果,饿着肚子过。

节目的最后医生也有提到通过饮食调节,比如高蛋白容易有饱腹感的食物,或者轻断食中的限时进食法,减肥的方法很多,没有减不掉的脂肪,只有用不对的方法和不行动的人。2019年7月,中国发布了《健康中国行2019~2030》,倡导国人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建立健康意识,不管你现在胖没胖,都欢迎关注我们,多点知识多条路,让我们一起来预防肥胖带来的问题,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病痛。

- END -

参考来源:

Glycemic index of foods: a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carbohydrate exchange."Am J Clin Nutr: 362-366.

John Bernard Henry, M.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by Laboratory Methods 20th edition, Saunders, Philadelphia, PA, 2001.

Ronald A. Sacher and Richard A. McPherson: Widmann's Clinical Interpretation of Laboratory Tests 11th edition, F.A. Davis Company, 2001.

Rothschild, Jeff; Hoddy, Kristin K; Jambazian, Pera; Varady, Krista A. Time-restricted feeding and risk of metabolic disease: A review of human and animal studies. Nutrition Reviews. 2014, 72 (5): 308–18. PMID 24739093. doi:10.1111/nure.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