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黄体(肥胖黄体功能不全)
“你就算死了,也只是个死胖子!”腹型肥胖的伤害到底能有多大?
猝死,是生命最猝不及防的戛然而止——
舞台上永远都笑呵呵的高秀敏,在睡眠中猝死。
相声演员马季突发心肌梗塞,猝死。
川人熟悉的“哈儿师长”刘德一,心脏骤停,猝死。
就在上周末,45岁的大特保CEO周磊猝死的新闻也刷爆朋友圈。
回不来的他们……
小康妹儿发现,这些逝去的名人都有着同一种特征: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已成为一种新概念,引起全球关注!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腹部作为包裹着重要脏器的部位,该部位的肥胖比全身肥胖更可怕,它可能引起致命性心脏病!
触目惊心!胖子解剖后长这样!
BBC的一部纪录片,《解剖肥胖》,将一具1.65米高,体重却重达215斤的女尸被逐步解剖……
尸体的捐赠者正是死于心脏衰竭,并在去世之前同意将尸体捐赠给医疗研究。
这张图正是腹部的解剖图,很明显就能看到厚厚的一层脂肪。
腹部,往往是胖友们,最先发胖的地方。
甚至就连不少全身上下都很瘦的家伙,偏偏都凸着腹部。
腹部的肥胖,不仅仅是影响美观,还是致命的风险!
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更危险!
据四川省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生蔚浩介绍,人体脂肪主要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皮下脂肪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肥肉;而内脏脂肪,则是指存储在腹腔内,围绕在很多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譬如肝脏、胰腺和肠等。
这,正是造成腹部肥胖的主要原因。
非要说这两种脂肪区别的话,皮下脂肪再多,它也只是横着长,顶多影响你的形象。
而内脏脂肪就不一样了。少量的内脏脂肪能对内脏起到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一旦多了,它会大量挤占正常组织的空间,引起一系列症状。
腰粗一公分,寿命缩短一岁
腹部肥胖的危害极大,大量内脏脂肪可能会把胃往上顶,从而引发胃灼热;会挤压肺的扩张空间引起呼吸困难;分泌各种物质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
1、脂肪肝
内脏脂肪会导致肝脏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引发脂肪肝。严重的脂肪肝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还会发展成肝硬化,乃至肝癌。
2、糖尿病
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易引起糖代谢功能异常,导致血糖不稳定,从而引发糖尿病。
3、心脏疾病
上文中提到的名人都是因为心肌梗塞猝死,而腹部脂肪过多会造成血流量需求增加,从而加重心脏的泵血负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更大。
同时,在动脉壁上日益累积的脂肪,会引起人体动脉脂肪斑块,这些脂肪斑块一旦脱落就会堵塞血管,从而引发心脏类疾病。
4、癌
腹部脂肪堆积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如长期处于内分泌失调状态,女性很容易患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
而男性过量的腹部脂肪,则会造成胰腺负荷过大,容易患胰腺癌。
此外,过多的脂肪组织会释放雌激素等肿瘤组织需要的营养因子,促进癌细胞生长。
5、不孕不育等其它问题
腹型肥胖者的生殖内分泌容易出现问题。
具体地说,男性脑垂体分泌的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水平较低,导致精子质量随之下降。
而女性腹型肥胖,体内雌激素代谢发生改变,易导致不能诱发排卵。
来测下,这就是腹部肥胖!
通常,我们通过体重指数 BMI(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 判断是否肥胖,我国 BMI 大于 24 为超重,大于 28 为肥胖。
而腹部肥胖的主要表现是腰围增加,所以更常见的是通过腰围估测是否属于腹部肥胖。
男性腰围 ≥ 85 厘米,女性腰围 ≥ 80 厘米,即为腹部肥胖,应多加注意。
另外,CT 和磁共振是诊断腹型肥胖最精准的方法,但由于价格偏昂贵,临床上不常用到。
内脏脂肪,到底该怎么减?
第一步:拒绝投机取巧的诱惑。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局部减脂是不靠谱的。
比如什么减肥带、什么震动环……都不靠谱。减肥的第一步,先把这些诱惑你投机取巧的东西给彻底屏蔽掉。
第二步:调整饮食
说直接一些,就是多摄入纤维素,少吃碳水化合物。
食物纤维,可以让排泄顺畅,吸收有害物质和胆固醇,并将其排出体外。包括:燕麦、绿豆、蕃茄、葡萄柚等。
另外,可溶性的食物纤维更有助于排出内脏脂肪,如木耳。
而米饭、面包等主食属于碳水化合物。过多地食用这些食物将导致过多的糖分被代谢出来,从而会让内脏脂肪囤积在腹腔。当然也不能完全不吃,还是那句话,按照自己的体质需求,适量摄入。
第三步:运动
这是避免不了的一条减肥准则。
对于内脏脂肪来说,有氧运动,尤其是游泳、慢跑和快走这几项效果显著。
据调查,快走可以提升体内脂肪的激素含量,所消耗掉的内脏脂肪比慢走要多47%。如再配合一些腹部训练,效果会更好。
内脏脂肪,被人称作是“最危险的脂肪”。
我们渴求的真正的健康,是容不下它的。
而如果真的想将多余的内脏脂肪给驱逐掉,唯一的真理就是:精食 运动。
永远记住一句话,在通往健康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日常。
肥胖对怀孕的影响有多大?看完的人都表示“惊呆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肥胖会引起很多慢性疾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肥胖不仅给危害身体健康也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育。肥胖为什么会不孕?
01 影响人体内分泌
肥胖通常很容易造成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紊乱,引起排卵的困难。很多具有肥胖问题的女性伴随月经不规则的问题,而自然怀孕的机率会相对有所下降。
因为肥胖者存在组织细胞代谢紊乱、以及组织对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激素)不敏感,或者是会产生胰岛素抵抗现象,导致血液胰岛素浓度增加,刺激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抑制脑下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使卵泡萎缩,间接抑制卵巢排卵;再者,体重超重的女性体内雄性激素增加,容易诱发多囊卵巢综合征,造成慢性不排卵。
02 影响卵泡发育和胚胎的质量
肥胖让女性内分泌发生改变,脂肪异常转化形成雌激素、孕激素的半成品——雄激素。会造成卵泡在生长的中后期很容易出现停滞、成熟障碍。肥胖患者卵泡受精率也低,低质量卵子引起低质量受精卵,所以肥胖女性早期流产发生率高,这与卵泡、胚胎质量降低,不易优孕有关。
另外,肥胖者的能量代谢方面也会出现异常的改变,这样对卵子的质量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卵母细胞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很容易造成排卵后卵母细胞的加速老化,受精及卵裂能力会相应下降,胚胎的发育潜能也会显著的降低。所以受孕能力会随之下降,流产率增高。
男性肥胖生育也会受影响?
男性过度肥胖也会造成阴囊温度提高,破坏精子正常的生存环境。同时,男性肥胖会引发糖尿病或隐性糖尿病,此病也会对精子造成损害,从而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据统计,肥胖男性出现精子量过低的危险比正常人要高出六成,精子异常概率更高达40%。所以男性肥胖患者在备孕时也需要合理减重。
肥胖对试管的影响?
患有肥胖症的患者在做试管婴儿周期中的妊娠率和正常体重的女性相比是较低的,并且在促排卵期间排卵率也会较低,因此导致不易受孕。肥胖患者的内分泌和子宫环境的改变也会使子宫接纳胚胎的能力降低,影响胚胎着床,导致着床率低、妊娠率低和较高的流产率。
因此,肥胖患者做试管婴儿前,医生往往也会建议合理减重,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以促进有效的减肥,来提升试管婴儿助孕的成功率。
除此之外,体重过轻也会对生育造成影响。体重过轻的女性营养不良导致过度消瘦会导致内分泌失调;消瘦会导致黄体功能不足,出现闭经等情况都会造成不孕。所以,不论是肥胖还是消瘦对于生育都是有影响的。因此平时女性们要懂得合理调理好身体,平时多注意生活的习惯,适当地运动锻炼,调整好自己的身材,才会好“孕”来哦!
跟练5分钟黄体破裂?成为“刘畊宏女孩”前,听听医生的话……
刘畊宏是谁?
一个月之前,
可能你都不怎么反应得过来,
上网一搜,大概能搜到
音乐人、
“周杰伦好友”、
明星健身教练
这样的标签。
而如今,他俨然已经成为了
直播界“现象级”博主,
被誉为健身界“李佳琦”。
截至4月21日,
他的抖音粉丝已超过2300万,
而在4月1日,
这个数字仅仅为296万。
这场突如其来的走红,源于一个多月前,定居上海的刘畊宏每周5天与妻子一起在直播间里和网友们互动暴汗跳操90分钟。春夏天是减肥健身的旺季,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和减少出门活动成为生活常态,这导致人们居家健身的需求增长,而此时刘畊宏健身直播的出现正是极大地满足了这个需求。
而最红的一段燃脂操,莫过于用周杰伦《本草纲目》做背景音乐的“毽子操”。
有网友戏说“本草纲目健身操出现‘人传人’现象”“头一次觉得周杰伦的歌这么长”。
操作不当,“刘耕宏女孩”变成受伤女孩
“刘畊宏女孩”们每天跟着刘畊宏一起跳操,而且还期待着刘畊宏为她们“在线批作业”。但是在跳操的过程中,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一不小心就容易过度运动,导致腰酸背痛腿抽筋,或者就从“刘畊宏女孩”变成“受伤女孩”了。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己的受伤经历。例如,“女孩上场五分钟,脚便肿了。”“跳第一遍就手脚打架,脚踢到手指甲上了......”“女孩跟练5分钟,运动过激导致黄体破裂进了医院。”
据报道,北京一女子发视频表示,自己跟随着刘畊宏跳操时由于操作不当,结果跳了三分钟就把自己送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为腰肌劳损,为此女子喊话刘畊宏女孩们悠着点,慢慢来,不要受伤!刘畊宏本人也在视频下留言:“注意安全啊!”
“毽子操”很好,完全跟练行不行?
“毽子操”是刘畊宏自创的一套健身操。一个踢毽子动作,踏着《本草纲目》的拍子高强度重复,一会儿就暴汗如雨,有一位“刘畊宏女孩”跟着跳了三天,说“精神完好,就是感觉不到腿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现在听到《本草纲目》都觉得“jio软”……
刘畊宏编的动作大部分学习门槛不高,但是高质量地完成难度并不小,尤其他的动作速率较高,很多人跟不上时,通常都会偷工减料,并没有完成动作要求。别看刘教练还有精力和大家逗趣,可是他的妻子王婉霏跟上进度就有点难度。
如果大家发现自己并不能完成跟上刘教练的节奏的话,可以选择两拍并一拍的方式,尽可能标准地完成动作,而不是不标准地跟上节奏。如果大家可以有余力完成动作,则可以考虑全程跟练及进行“负重”练习。
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刘畊宏一样,在家铺上厚的训练垫,穿上厚袜子。如果没有垫子,请穿上鞋子进行训练,不然跟练结束,伤的就是你的膝盖了。
刘耕宏强调,腿抬得不够标准,练的不是腹肌和马甲线,而是大腿。但也有人留言表示,动作做足了,膝盖也受不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平表示,“刘畊宏毽子操”跟着练可以,但不适合所有人。这个操看起来很简单的几个动作,实际上对我们的膝关节、髋关节与肩关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没有锻炼基础的人跟练很容易出现腰肌劳损、韧带拉伤以及扭伤。运动前没有热身,容易造成肌肉痉挛、肌肉拉伤等后果。运动过量导致乳酸堆积,出现腰酸背痛等软组织劳损。平衡及协调功能不好的人容易摔跤,造成关节扭伤甚至骨折等严重后果。
刘平提醒,对于已经发现肩、腰、髋、膝或踝关节问题的人来说,建议先咨询医生后,经医生同意,再练习这些动作。
虽然刘畊宏也已经50岁了,但是如果不是本身有彪悍的运动健身习惯,上了一定年纪后,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膝关节。有理疗专家指出,老年人因为踢毽子造成膝关节受损的病例挺多见,建议膝关节不太好的中老年人要避免踢毽子,尤其是肥胖的人,因为压在支撑腿膝关节上的重量会更大。如果喜欢踢,也要注意控制时间,并且避免玩花样动作。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踢毽子好处多
“毽子操”不是人人能跳得动,但踢毽子作为公园休闲健身爱好者最多的运动之一,还是对身体挺有好处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治医师陈维指出,毽球运动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其基本动作有直踢、磕踢、盘踢、交替等,都是围绕膝、髋、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进行练习,有利于提高软组织的活动功能。而且,踢毽子锻炼的不仅是腿部的力量,还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以及自身的专注能力。其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提高身体协调性
踢毽子需要一只脚为支撑点,能够有效锻炼人体的平衡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踢毽子的过程中,需要手、脚、肩、肘等部位协调良好,才能将运动进行到底。因此,该项运动有助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 强化下肢力量
踢毽子需要下肢不断进行各种动作,保证毽子不落到地上,能够有效强化下肢肌肉力量,并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同时能增强关节的灵活性。
3 预防颈椎病
对于经常伏案工作的人,踢毽子也是非常有益的运动,既能避免长期伏案带来的椎关节僵化,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又能预防颈椎病。
4 缓解心理压力
进行毽球运动需要参与者精神高度集中,才能短时间内精准地接住毽子,能有助提升注意力,对于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缓解心理压力也十分有益。
除此之外,
不说不知道,
踢毽子对有“八字脚”问题的人来说,
还是一种有效的纠正运动。
幼年时过早地站立、学走路,走路姿势不正确,都可能会导致“八字脚”,而踢毽子则是纠正“八字脚”的非常有效的一种运动。
如果是“内八字”,踢毽子时不妨多做内拐踢,也就是屈膝、用脚后跟内侧踢毽子,同时向外绷脚尖;
如果是“外八字”,可多做外拐踢,也就是屈膝内扣,用脚踝外侧踢毽子,同时尽量向内绷脚尖,使膝、踝关节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健身要适度
不可逞强哦~
最后快来评论区留言
让小编看看
隐藏了多少
“刘畊宏男孩、女孩”
综合自广州日报、政法频道、澎湃新闻、潇湘晨报
来源: 广州反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