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高心率(肥胖心率100左右正常吗)
- 1、一个动作自测“心脏隐患”,达不到这个指标要警惕了
- 2、心跳超过80次/分需要进行干预?高血压合并心率快有哪些危害?
- 3、重度肥胖遭遇心肌炎,小伙心衰指标达正常值77倍,减重MDT团队帮他瘦身又护心
一个动作自测“心脏隐患”,达不到这个指标要警惕了
作为人体最累的器官之一,心脏一生中大约要跳25亿~30亿次。昼夜不停工作的它,其实十分脆弱。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
爬楼梯气喘、熬夜后心跳加速、疲惫时心慌……这些可能都是心脏衰老的信号。
你是否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用一个动作自测心脏隐患,并推荐几个实用运动帮心脏蓄力。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王征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重竞技教研室运动训练专业讲师 鲍克
90秒开合跳自测心脏隐患
心脏状态好不好,通过一次运动或许就能检验出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李建平推荐一个简单方法:原地开合跳90秒钟,跳完立即测试心率,1分钟之后再测一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刘兴鹏指出,如果两次对比下,心率下降得越多,说明心脏功能越好。但若两次心率之差<18,就要注意心脏健康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自身已知有严重的心脏问题,或者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憋气、胸痛等严重不适,就要立即停止测试,并去医院检查。
除此之外,心脏的内在变化也会通过体表改变展现出来,可以尝试通过以下6条线索“摸”出心脏健康情况。
耳垂折痕
耳朵上的毛细血管丰富且敏感,一旦体内血液流通变慢,耳垂就会首先因缺血而有所表现。
因此,发现自己单侧或双侧耳垂上出现折痕,要警惕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早就医。
脖子变粗
一般情况下,男性颈围超过39厘米,女性超过35厘米,就说明脖子较粗。从临床经验看,脖子粗的人,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都相对较高,这些因素与心脏病密切相关。
脉搏紊乱
平时通过摸脉搏,就能感受到心跳。脉搏跳动节律整齐、每分钟在60~100次是心脏健康的重要表现,跳得太快、太慢或杂乱无章都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信号。
测脉搏方法:取坐位、静下心来,伸出左臂或右臂,将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搭在伸开手臂的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数一下1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如果有节律不规整等问题,可到医院心内科做进一步检查。
腰粗体胖
胖不仅影响外形,还会让心脏受累,特别是腰部肥胖。当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女性大于80厘米时,就要尽早调整生活方式。
脚踝水肿
久站、久坐都可能出现脚部水肿问题,但如果排除以上因素,脚部出现不明原因水肿,且持续几天仍不见好转,用手一按一个坑、不容易恢复,就要警惕心衰或慢性心脏病的可能。
脚趾冰凉
如果炎炎夏日或温暖的环境中仍有脚趾冰凉的表现,说明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了,根源多在心脏。
3种“原地运动”强心又燃脂
比起跑步、跳绳等传统的恒速有氧运动,以下3种“原地运动”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心率,还能达到脂效果。
开合跳
又叫“星星跳”,是经典的燃脂动作,几乎带动全身肌肉和关节。把它当作练前热身还能节约热身时间、提高心肺功能。
标准做法
站直,双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
用力跳起,双脚向两侧张开,同时双臂张开,高举过头;
双脚跳回时,双手放回身体两侧,注意应脚尖先落地同时微屈膝盖。
建议每组30~60秒,休息1分钟后进行下一组,每天完成10组开合跳即可。
如果感觉标准开合跳的强度较大,建议可在保证组数的前提下,省去跳跃动作,换做双腿交替向外跨出、向内收回,同时双手张开,高举过头。
波比跳
这种跳跃运动结合了深蹲、伏地挺身、跳跃的一连串动作,可活动全身75%以上肌肉群,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心率,是最有效率的全身健身项目之一。
标准做法
下蹲,将双手撑在地面,与肩同宽;
双脚用力后跳,成手掌平板支撑姿势,完成一个俯卧撑后屈腿向前跳;
站直,完成一个向上纵跳。
建议每组10个,组间休息10秒,坚持10个循环;待强度适应后,再根据身体状态调整次数及休息时间。
没有运动基础的人群、初学者或手臂力量较小的女生,可进行简易波比跳锻炼,即省去俯卧撑,从手掌平板支撑直接跳起即可。
登山跑
这是一项模拟登山动作的运动,锻炼腿部和腹部核心肌群。坚持练习这个动作不仅锻炼腿、腹部,还能提升肩膀的稳定性,增强心肺功能和减脂效率。
标准做法
平板支撑姿势下,利用腿部肌肉带动单腿膝盖往前收,靠近胸部,然后还原;换另一只脚重复动作。
建议20~30秒为一组,组间休息20秒,在保证动作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加快速度,每天5组即可。
如果无法做标准登山跑,可适当减速,进行慢速登山跑;待体能、肺活量有所进步,手臂力量提高后,再逐渐提升强度。
心脏不好,运动时掌握两大原则
对于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剧烈运动不合适,静养似乎又无法起到锻炼心肺的作用。其实,要想科学地进行心脏康复运动,也有几个原则。
运动前步行试验
心脏病患者进行运动之前,一定要先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
具体方式为:在一个标准化的室内通道里(长30米)行走,尽可能往返行走6分钟,结束后测定6分钟的步行距离和心脏功能的参数。
通过对心脏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评估,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并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心脏运动康复治疗。
运动优先从下肢开始
体力较弱且处于恢复期的心脏病患者,推荐以耐力性有氧运动为主,步行就是不错的选择。
出院后或体质较好的心脏病患者,除上述运动外,还可进行以下活动:
需要提醒的是,做上述下肢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180-年龄(岁)以内,60岁以上或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应保持在170-年龄(岁)以内。
每次运动应持续30~60分钟,其中包括10~15分钟的热身活动,以及5~10分钟的慢走活动,真正的锻炼时间为20~30分钟,至少要达到15分钟,每周运动3~4次。
半个月到1个月后,可逐渐增加上下肢配合运动,比如太极拳、保健操等。
来源:生命时报
心跳超过80次/分需要进行干预?高血压合并心率快有哪些危害?
说到心跳次数,经常关注医学科普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正常人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每分钟。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只要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不超过100次,不低于60次的都是属于正常心率频次。
但是经研究发现“60~100次/每分钟”的心率范围仅适用于身体健康的人,并不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经研究数据显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每分钟的心率次数在60-79次视为健康心跳次数。如果大于80次/每分钟的话,则需要考虑进行干预。
经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心跳过快的情况下会增加患冠心病和死亡的风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详细数据:心跳每分钟大于84和每分钟小于65的高血压患者相比,患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1倍;此外,心跳大于79次/每分钟的高血压患者与心跳小于79次/每分钟的高血压患者相比,死亡风险会增加89%。
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每分钟心跳次数大于80次,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最佳心跳次数在多少呢?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高血压患者如果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大于80次的则需要进行干预。据临床经验得出:高血管患者应该将自己的心跳次数控制在60~75次/每分钟。
如果是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心跳的次数,应尽量将心跳次数控制在55~60次/每分钟。友情提醒:如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每分钟的心率次数大于70次的话则需要进行干预。
·高血压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为什么说高血压患者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呢?主要是因为在睡眠不充足的情况下,患者会产生疲惫感,从而使血压持续升高。一般建议:每天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9小时。
·心率过快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服用药物:如果靠外在因素心率依旧降不下来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服用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药物,这些药物不仅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心率频次,可以将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控制在80次/每分钟以下。
·学会控制情绪,缓解生活中的压力:高血压患者平时应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平时的情绪波动较大的话,会给人体的心脏、心血管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使血压、心率持续上升。
·每天进行的运动锻炼,以及学会控制体重:可以每天每天进行简单地锻炼,当身体适应了锻炼时的状态,平时的心率跳动的次数便会有所降低;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控制体重,因为过于肥胖的状态,依然会给心脏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心跳速度变快。
高血压患者平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①不可盲目地进补营养:高血压患者平时应该注重营养的补充,不可盲目进补。因为有些营养进补过多的话,反而会使血压升高,从而影响到心跳次数。
②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饭量,不要吃的太饱:许多疾病都是撑出来的,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平时吃饭的时候不宜吃的太撑。因为吃得太多会导致体内的能量过剩,从而影响到血压。
③在服用药物期间不要随意停药:如果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旦服用高血压之后不可擅自停药,如果擅自停用降压药的话,可能会使血压升高。除此之外,还会引发其他一系列并发症。
④平时尽量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学会控盐:大家都知道之所以会出现高血压,和生活中的“盐”脱不了干系,因此高血压患者想要控制血压,首先需要学会控制“盐”。一般建议: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摄盐量不超过5克。
总结: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平时不仅需要学会控制血压,还需要学会控制心率跳动的频次,建议高血压患者可以携带心率检测手环,这样可以时刻了解自己的心率情况。
参考资料:
【1】《心跳超过80次/分就该找医生,高血压患者有个最佳心率》·生命时报·2021-4-30
【2】《心跳越快血管越危险!11种方法让心率降下来》·人民网·2019-2-26
重度肥胖遭遇心肌炎,小伙心衰指标达正常值77倍,减重MDT团队帮他瘦身又护心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常宇
重度肥胖患者遭遇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进程加快,相关指标达正常值上限的77倍,再不干预将面临心脏移植。一个月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减重多学科团队为26岁的蒋先生实施减重手术,3月3日复查时他已减重15公斤。
蒋先生12岁时,体重开始逐年不正常地增加,如今身高170厘米的他体重达125公斤,BMI指数为43.3,属于重度肥胖。2019年他曾患病毒性心肌炎,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而重度肥胖进一步加重了心脏负荷,加速了心力衰竭进程。今年,蒋先生在心血管内科复查时发现,反映心衰程度的指标已经达到正常值上限的77倍,面临心力衰竭的死亡风险。长此以往,难逃心脏移植的命运,医生建议他必须马上减肥。
团队手术中(同济医院供图)
“减重手术本身并不难,但考虑到蒋先生合并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为了患者手术安全,我们进行了多学科讨论。”接诊的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鹏介绍,因为蒋先生病情复杂,他召集了包括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呼吸内科和临床营养等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减重MDT团队进行讨论。
讨论集中在是否必须开展手术和手术风险防控。大家认为蒋先生已经存在危及生命的肥胖问题,对于这种重度肥胖,非手术方式减肥相对缓慢、反弹率非常高,但他已经没有等待的时间,必须尽早手术减肥。但目前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衰竭情况较为严重,手术及麻醉风险大,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衰竭的风险较大,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他们为此制定了术前预康复计划,帮助他提高心肺功能。
2月8日,团队为蒋先生进行了腹腔镜垂直袖状胃切除手术,配合加速康复措施和个性化的术后饮食运动处方,蒋先生术后第一天即恢复饮水,下床步行,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
张鹏提醒,肥胖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久而久之易诱发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问题。肥胖患者抵抗力下降,也是病毒感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的高风险人群。除此之外,肥胖还会给人带来多种健康威胁,包括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对于BMI已经超过32.5的中重度肥胖患者,或是超过27.5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非手术方式已经很难控制体重,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