腑热肥胖(热性体质肥胖者)
腹部胖多因脾胃不好
华龙网4月23日10时讯 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是肥胖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脾胃功能失常,如果是脾胃虚弱,水湿便得不到正常的运化,生成痰浊淤积在体内;如果是胃肠腑热,食 欲过旺,人老有饥饿感,总想吃东西,导致营养摄入过盛,人便会发胖。另外,运动少也是肥胖的一个原因。运动少能量消耗就会偏低,正常摄入体内的能量不能被消耗掉,便会形成浊脂堆积在体内。
如何健脾胃
一:要饮食有节,做到一日三餐巧安排,俗语说“早饭饱、午饭好、晚饭少”,“晚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因为人的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对食 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功能也比较强,晚上活动少,能量消耗低。同时,饮食宜清淡,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肥腻、油煎、过咸的食物,一定要限制动物脂肪,可多吃一 些豆类食品和新鲜水果、蔬菜。
二: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仅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不进不洁食物,而且饮食宜温、熟、软,勿食或少食生冷,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尤应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吃饭时要有好心情,吃饭要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饭后不宜马上洗澡或做剧烈运动。
三: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个人的体质要求,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和东西南北中气候与水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
四:在食补或食疗时要注意食物的辛、酸、甘、苦、咸五味所禁或忌口,因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对不同人的体质或疾病,必须避免不同的味气所伤,以免助邪而攻正。
华龙网整合
腹部肥胖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就已经有大肚子了,有的甚至比怀孕的女生还要大。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是肥胖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脾胃功能失常,如果是脾胃虚弱,水湿便得不到正常的运化,生成痰浊淤积在体内;如果是胃肠腑热,食欲过旺,人老有饥饿感,总想吃东西,导致营养摄入过盛,人便会发胖。另外,运动少也是肥胖的一个原因。运动少能量消耗就会偏低,正常摄入体内的能量不能被消耗掉,便会形成浊脂堆积在体内。那么腹部肥胖怎么办呢?如何来甩掉大肚腩?
腹部减肥的方法
1、缩腹走路法
缩腹走路法首先要学习“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肚皮胀起;呼气时,肚皮缩紧。对于练瑜伽或练发声的人而言,这是一种必要的训练。它有助于刺激肠胃蠕动,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顺畅气流,增加肺活量。平常走路和站立时,要用力缩小腹,配合腹式呼吸,让小腹肌肉变得紧实。
2、站立扭腰
空余时间起身站立,挺胸收腹,然后左右扭腰,要借助腰部用力,而不是腿部或者是背部力量,扭100下,每天都坚持,可以甩掉小肚腩。
3、呼啦圈
摇呼啦圈可消耗大量热量,促进脂肪的燃烧,做呼啦圈运动时不宜太快速,次数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4、酸奶
酸奶也是减肚子最好的妙招,酸奶本身就有促进身体消化、通便的功效,因此是减肚子的不二选择。酸奶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对肠胃消化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益生菌会在肠道中生成有机酸,对于肠胃的蠕动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适量饮用,否者会很容易引起发胖的哦!
5、每天九杯水
早上吃早餐之前喝杯白水、淡蜂蜜水或者添加了纤维素的水,能够加速肠胃的蠕动,把前一夜体内的垃圾、代谢物排出体外,减少小肚腩出现的机会。
正常人每天平均耗水量为2000-2500毫升,体内物质氧化可生水300毫升,故每日应补充水分2200毫升,包括饮食中的含水量。那么2200毫升的水有多少呢,目前普通一次性杯子的容量大概有250ml,也就是说你每天大约需要喝9杯水。
胖,原来是一种疾患——【中医科普】单纯性肥胖症
(八)单纯性肥胖症
【定义】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原因,且排除因水钠潴留或肌肉发达等因素引起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一种疾患。
【病因病机】
西医学按发病年龄和脂肪组织病理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体质性肥胖与遗传有关,且营养过度,幼年起即有肥胖,全身脂肪细胞增生肥大;获得性肥胖多自青少年时代因营养过度、活动减少等因素发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先天禀赋等导致气虚阳衰、痰湿瘀滞形成。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肾阳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滴失于蒸腾气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而成肥胖。
【临床分型】
1.胃热滞脾证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心烦头昏,口干口苦,胃脘灼痛,嘈杂,得食则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2.痰湿内盛证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满,痰涎变盛,头晕目眩,口干而不欲饮,嗜食肥甘醇酒,神疲嗜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3.脾虚不运证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闷脘胀,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便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4.脾肾阳虚证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要点】
1.符合中国 “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适合我国成人的肥胖标准:正常体重指数 [体重 (kg) /身高2(m2)]是18.5~22.9,大于或等于23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可诊断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5cm、女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0cm为腹部肥胖标准。
2.无明显内分泌-代谢原因,且排除因水钠潴留或肌肉发达等因素。
【治疗】
1.靳三针疗法
主穴:肥三针、脂三针。
配穴:胃肠腑热,加合谷、曲池、天枢,以清泻胃肠;脾胃虚弱,加脾俞,以健脾利湿;真元不足,加肾俞、关元,以益肾培元;少气懒言,加太白、气海,以补中益气;心悸,加神门、心俞,以宁心安神;胸闷,加膻中、内关,以宽胸理气;嗜睡,加照海、申脉,以调理阴阳。
2.其他疗法
(1)耳针:
取口、胃、脾、肺、三焦、内分泌、皮质下等穴。每次选1~5穴,毫针浅刺,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或用埋针法、药丸贴压法,留置和更换时间视季节而定,期间嘱患者餐前或有饥饿感时,自行按压穴位2~3分钟,以增强刺激。
(2)中药疗法:
胃热滞脾证用小承气汤合保和丸加减,以清胃泻火。痰湿内盛证用导痰汤加减,以燥湿化痰、理气消痞。脾虚不运证用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脾肾阳虚证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以温补脾肾、利水化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