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过度肥胖乏力(身体肥胖乏力感觉很累是怎么回事)

保健时报 0
文章目录:

新发现!经常疲劳且发胖,注定会得这种大病!

慢性疲劳症候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是长时间的虚弱、疲劳甚至抑郁。早在12 年前,医学专家就已经发现慢性疲劳症候群的存在,但发病原因一直未被找到,直至最近,科学家们才有了新的突破。近日,发表在《内分泌学前沿》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报道,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症状与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有关(但可能不同于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表现,甲减会引起疲劳、乏力、发胖、食欲不振等诸多问题。

乏力、发胖是甲减的“并发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甲状腺疾病在现在生活中很常见,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成为患者之一。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健康危害极大。

甲减临床表现非常隐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并且有些症状很不特异,如乏力、发胖等。一般很少有人知道是一种病,如果不认真检查可能延误很长时间,直到出现特别严重的症状才被发现。

甲状腺激素是人生长发育和维持代谢非常重要的激素,从胎儿、新生儿、婴幼儿,一直到青少年如果没有足够的甲状腺激素,就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以前常见的呆小症就是典型的甲状腺激素不够,原因是缺碘引起的克汀病发育不良。

成年之后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代谢状况,发热、出汗就是甲状腺激素在起作用。冬天特别冷的时候甲状腺激素多分泌一点让机体产热,有正常的体温也是甲状腺激素起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多可以让人精神亢奋;没有足够的甲状腺激素就会萎靡不振,平时无精打采,总想睡觉,连声带也会因为甲状腺激素不够而声调变低,没有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也会没有食欲,人体处于非常低的兴奋状态。

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的原因与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现在社会工作节奏比较快,精神压力很大,这些因素都会使自身内部环境发生一些变化,甲状腺疾病发生的机会相应就会增加。因此保持生活规律,学会适应各种各样的压力,对预防疾病很有帮助。

建议有食欲不振、乏力、发胖、脖子增粗等症状的人,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年轻女性极易中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滕卫平:在我们的脖子中间,有一个形似蝴蝶一样的器官,叫做甲状腺。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东西,它可是掌管着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人体发动机”。但凡人体缺了或多了这种激素,人体的能量代谢、体温、心、脑、肌肉和其他器官就都不能正常工作了。

近年来,国人的甲状腺越来越不健康了。从各大医院门诊量看,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甲状腺癌也成为困扰国人的甲状腺常见问题。

具体而言,一是发病率越来越高。60 岁以上的人群,有50%~80%的女性、40%~60%的男性存在甲状腺结节;据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甲减患病率达6.5%,甲亢患病率亦高达3.7%,以此推算,国人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人群达1.4 亿。更为严重的是,甲状腺癌已成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约占全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35%。

为什么甲状腺疾病越来越多呢?究其原因,颈部的受照射史,尤其是幼年期的受照射史是目前已知的甲状腺癌高危因素。缺碘及过量碘的摄入都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此外,精神和情绪的波动,最终会导致结节的出现。

甲状腺疾病如今并非是老年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高发此病。甲状腺癌也发生在各个年龄,特别好发于年轻人群。建议高危人群及时去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咨询,或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液检查,尽早确诊。以期得到全面、早期救治,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特殊时期甲状腺激素偏低或是正常现象

北京大学医学部吴舟桥:很多孕妇都发现,产检化验单上促甲状腺激素(TSH)那一栏打着向下的箭头(偏低)。可能全家人都会为此神经紧绷。其实,不必过于担心,有可能是正常现象。

甲状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组织代谢和发育,同时对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甲状腺激素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正常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TSH)能够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而当体内甲状腺素水平升高时,又能够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TSH的分泌,进而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从而保证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

当女性怀孕之后,整个身体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除了我们最直观的肚子慢慢变大之外,女性的循环、呼吸、泌尿、内分泌等各个系统都发生着与妊娠过程相适应的改变,而甲状腺激素自然也不例外。

对于正常孕妇而言,甲状腺功能会发生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及激素改变,而这些改变自然就体现在化验单上。其中对甲状腺功能影响最大的两个激素就是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甲状腺激素(TSH)了。当血液中的hCG 水平在孕早期急剧升高时,甲状腺活性也相应升高,孕妇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升高趋势;此时机体就会通过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机制使得血液内TSH 的含量轻度降低,从而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平衡。一般情况下,体内TSH的含量在孕早期可能轻度偏低,但在孕中期和孕晚期会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当疾病因素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升高时,同样TSH 会受到负反馈调控而下降。而此时,最令孕妇担心的妊娠期甲亢就可能发生。但要注意的是,妊娠期甲亢的判断绝不仅仅是依靠TSH偏低一项就能够诊断的。医生需要通过综合判断孕妇的症状、疾病史、家族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

少生气、少压力可减缓症状

武警总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高宏凯: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目前仅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较清楚,与缺碘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像过劳、熬夜、加班、缺乏运动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或者食用了有毒食品,某些特殊行业的有毒物质接触等等……都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但这些只是诱发因素,不能称为致病因素。

远离甲状腺疾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第一,成年人不宜过多摄入碘,应该适当限制食物中碘的来源,主要是限制盐的摄入,因为现在盐是碘的主要食物来源。但是,不同地域要区别对待,像沿海或发达城市,本身食物摄入来源碘已经足够了,食盐中加碘就不一定合适;但对于山区,有可能碘还存在来源不足的问题,那么食盐中加碘是有很大好处的。

第二,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少生气少动怒,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第三,适度控制饮食、坚持规律运动,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对于疾病来说,防病比治病重要。(燕声整理)

【原标题: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甲减会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

一胖就头晕、乏力,是怎么回事?实话告诉你:可能因为营养过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曾经历过这种情况:刚吃完饭,身体突然感觉一阵乏力,头晕眼花,好像身体的能量一下子就被抽干了。

这种情况,放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吃得太多了,或者是没休息好,反正大家常常会归结为体力不足。

然而,有些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吃得饱就头晕”的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不太为人知的原因:营养过剩。

别瞪大眼睛,营养过剩?这听起来就像是个笑话。你是不是觉得,“不对吧,营养过剩不应该是好事吗?

至少身体应该是得到了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怎么反而会感觉不舒服呢?”好吧,不急,咱们一个个问题来。

什么是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顾名思义,就是摄入的营养超出了身体的需求。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以为自己吃得好,就是对身体好。

可是,问题往往出在那些所谓的“好”食物上。比如说,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看似能够给你提供大量的能量和营养,但如果你吃得太多,这些营养成分没能及时消耗,就会开始堆积。

好像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我们的身体并不是一台无休止的能量工厂。

如果你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多余的部分就会被存储成脂肪,最后,你不仅变胖,反而可能还会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

身体开始堆积“无用”的能量,这就像是一个电池被充得过满,最终会导致短路一样。

为啥营养过剩让你头晕、乏力?

说到这里,得先理清一点:过量摄入的营养怎么就能让人头晕乏力了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复杂的生理机制,不信你看。

首先,吃得太多,特别是高糖高脂的食物,血糖会上升。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大家知道吗?当血糖水平骤然升高时,胰岛素会迅速分泌来帮助身体将糖分转化为能量。

但这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会迅速下降,导致所谓的“低血糖反应”。这个时候,身体就开始发出一系列的“警报”,比如头晕、乏力、甚至冒冷汗。

更有趣的是,身体在过多摄入糖分后,会发生一种叫“胰岛素抵抗”的现象。这就好比你天天在家里按门铃,门铃响了个几百遍,门都要被按坏了。

最终,身体的细胞不再响应胰岛素的信号,糖分无法被有效地转化成能量,最终剩下的糖分只能被储存成脂肪。这一过程,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即使吃得不多,还是容易发胖的原因。

不仅如此,营养过剩还可能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身体氧气供应不足,这也是让你感觉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吃得太多,为什么会导致血液循环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其实就在“吃得太多”这几个字上。大家是不是都习惯了吃饭时“拼命干”,尤其是看到桌上的美食,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殊不知,这样的暴饮暴食,确实能让人瞬间满足,但长远看,对身体的影响可不小。暴饮暴食不仅让血糖暴涨,还让消化系统超负荷工作。

消化食物需要血液供应,如果过多的血液都跑去消化系统,那其他部位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尤其是大脑。

于是,血液中的氧气供应不足,大脑就会感到“晕”,那种头晕的感觉就来了。

再有,消化时,大量的血液涌向胃肠道,会导致其他部位的血流量减少。

想象一下,原本负责供氧和营养的血液都在消化器官忙着“打工”,你觉得全身供氧充足吗?结果就是你能感觉到的头晕、乏力,这种症状就是血液循环受阻的反映。

营养过剩对代谢的影响有多大?

当营养过剩时,除了让人变胖,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身体在处理营养时是需要精密调节的,一旦摄入过多,代谢系统就会感到压力山大。

尤其是吃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身体的胰腺、肝脏等器官就会过度工作来处理这些糖分和脂肪。

如果这些器官没有时间“休息”,长期下来,胰腺可能就会“疲劳”,这时候,即使你吃得再多,身体也难以高效地利用这些食物转化为能量,反而会以脂肪的形式存储起来。

而且,大家一定没注意过,每次吃了重口味的饭后,总会感到有点困倦,这是因为身体的代谢系统在过载时,不仅需要集中资源消化,还会释放更多的“疲劳”信号给大脑。

这就是为何每次“吃饱了就想打盹”,但实际上你并没有用尽身体的所有能量,而是因为代谢“忙不过来”,导致你陷入了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

为何营养过剩让你感觉越来越“懒”?

你或许会问:“我吃了那么多,怎么反而越来越懒了?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才对啊!”

其实,营养过剩让人懒并不是因为吃得太多让你无法消化,而是因为体内的脂肪和能量积压导致了代谢效率低下。

就像是电脑装了太多垃圾文件,处理速度变得缓慢。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身体的能量就不会有效地被转化,而是闲置在体内。结果呢?你不但不会感觉到精力充沛,反而觉得越来越懒。

那该怎么做呢?

如果你有过类似的经验,或者开始对自己的饮食产生疑问,可能是时候调整一下了。

不用去挑战极限节食,改变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糖分、高脂肪的摄入,合理控制餐量,才是预防营养过剩的关键。

而且,餐后稍微活动一下,帮助消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这个“过量营养”的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这个问题也很有趣:如果你想要解决过量营养带来的困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吃得聪明”而不是“吃得多”。

而具体怎么做呢?就是要做到科学饮食,讲究膳食均衡,适当的摄入蔬菜水果、优质蛋白、复合碳水化合物等。

而且,别再拿“吃得饱”当成满足感的标准,量力而行、健康饮食才是最靠谱的生活方式。

至于运动,众所周知,适量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体重与健康水平。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马勇,慕永丽.对城镇居民“营养过剩”问题的探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02):36-37 52.

肺康有道 | 肥胖、乏力、气促,注意这种病︕

开栏语:

【肺康有道】

专栏旨在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胸部外科手术相关的中西医肺康复知识,教患者学会如何自我管理等,还患者一个更畅通的呼吸。

临床案例

钟先生,43岁,身高1.69米,体重103公斤,近一年时常觉活动后气促,白天精神疲倦,哈气连天,全身没力,做了睡眠监测、肺功能、胸部CT、心脏彩超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后查了血气分析提示二氧化碳明显升高,医生考虑“肥胖低通气综合征”。钟先生很诧异“这是一种什么病呢?严重吗?”

肺康解谜

什么是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 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定义为肥胖(BMI ≥ 30) 患者存在日间高碳酸血症(PaCO2>45 mmHg,1mmHg=0.133 kPa),同时伴睡眠呼吸紊乱,并除外其他已知的可引起肺泡低通气的疾病,如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壁畸形、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肌肉疾病和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等,该疾病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变。

什么原因引起OHS?

肥胖是该疾病的重要因素,肥胖可使横隔肌上升,导致横隔活动度减弱,肺容量减少;

◆胸部脂肪的堆积可使肺容量减少,增加胸壁重量,胸壁顺应性下降,减弱了呼吸肌的强度,增加呼吸肌疲劳;

◆颈部肥胖的患者,上呼吸道脂肪组织增厚,使上呼吸道狭窄容易引起上气道容易陷闭。

如何治疗OHS?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无创正压通气和减重。无创正压通气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 和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通气 (AVAPS);减重方面,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

其中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减重成为重要治疗手段,生活方式的干预主要是运动和控制饮食。

◆运动方面,采用中等量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快速步行、游泳、跳舞等),每周4次以上,累计时间150-250分钟,运动后靶心率>(170 -年龄)。

◆饮食方面,应控制膳食热卡总量,采用低能量的平衡饮食,宜低糖低脂的平衡膳食,不用或减少含果糖饮料, 减少饱和脂肪(动物脂肪和棕榈油等)和反式脂肪(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豆类、全谷物类、蔬菜 和水果等)含量,具体的营养方面可通过专业的营养师来制定。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方面,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辨证用药,具体的方药及膳食指导,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中医外治法方面,针灸、艾灸、推拿是重要的手段;

艾灸和推拿居家即可实行,艾灸方面,可选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来健脾和胃、升阳利水化湿;

推拿方面常采用腹部推拿法,通过刺激循经所在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津液代谢,并增强局部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排泄,以达到促进脂肪代谢的目的。

一起学中医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脾胃俱虚…… 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疡医大全》“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 ……外虽多肉,其实内虚”。

中医看来,脾胃是负责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有的人虽然吃的少,但是看着也很胖,只是四肢乏力,属于“虚胖”。因此,脾胃失调,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虚胖”的人,实际上是因为脾胃“虚”了,不能正常的完成运化工作,才导致体内的水湿停滞,因湿气重而出现肥胖。

编者按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肺康复团队主要开展慢性气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支气管扩张等)、心胸外科术后及围手术期(如肺移植术、肺减容术、肺部肿瘤手术)等的肺康复工作。

往期推荐

➤肺康有道 | 慢性肺病患者,给肺听听“音乐”吧

➤肺康有道 | 抓住慢阻肺康复运动的“黄金期”

【医学指导】

李际强,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晁恩祥国医大师以及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

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肺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科疾病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老年呼吸病、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热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本期作者简介】

陈剑坤,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胸科疾病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获得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认证(RPSGT)。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鼾眠症(睡眠呼吸暂停)、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联系方式:020-39318650

联系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内环西路55号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住院部3号楼6楼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综合三科

(老年医学科呼吸专科)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