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性肥胖指数(垂体性肥胖指数低的原因)
告别可怕的肥胖 警惕垂体瘤
近日,我院门诊及病房接连收治了好几例以重度肥胖为主诉来就诊的患者,这几名患者最终皆被确诊为患了一种脑瘤——垂体微腺体瘤。
“我也是一名社会健康教育工作者,没想到自己得了这样的病。近四年来,我一直吃得不多,但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胖,脸上还长了很多小痘痘,直到后来月经紊乱了,才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脑子里居然长了肿瘤。住院前,我1米65的个头,体重已经暴涨到了190斤!我行动不便,生活、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幸好,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于春江教授和张宏伟主任给我做了手术,术后四天,我的体重就下降了14斤!”正在神经外科二病区住院的患者C告诉笔者。
据我院神经外科于春江教授介绍,像C这样的患者目前很多。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
由于腺垂体功能低下所引起的肥胖称为垂体性肥胖症,属于下丘脑综合征中的一种类型。垂体性肥胖是指因垂体疾病所致的肥胖。真正垂体性肥胖见于垂体疾病引起的柯兴氏综合征及肢端肥大症。其实引起柯兴氏综合征的直接原因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而垂体瘤只是促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肥胖是柯兴氏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引发的原因可能与腺垂体功能低下所导致的生长激素、促皮质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机体代谢率下降、体内脂肪分解减少、合成增加有关。
可出现伴随肥胖的垂体瘤如下:
(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专家特别提醒说:垂体瘤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老年尤其小儿少见,男女发病率大体相等。一般,还出现如下1种或几种: 1.头痛。 2.视力视野改变(单眼或双眼看东西不清楚,容易撞门框,重者逐渐发展至失明或突然头痛失明) 3.月经紊乱、停经、泌乳(自发的乳房流奶水或触碰乳房后流奶水)、不能怀孕、性欲性能力改变(多为性能力减退)、体毛减少、皮肤改变(变薄) 4.肢端肥大症:手脚、头颅、胸廓及肢体进行性增大,手足掌肥厚,手指增粗,远端呈球形,前额隆起,眼眶、颧骨即下颌明显突出,牙缝增宽,口唇变厚,鼻梁宽而扁平,耳廓变大。
你真的了解“肥胖”吗?
四月不减肥,五月女友没!
冬天过去了,春天过去了!你储存这么久脂肪该怎么办?
你又真的了解“肥胖”吗?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增加和或体内脂肪分布异常。常见的估算方式有:
1、体重指数(BMI):它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公式为: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比如一个人身高为1.74m,体重为82公斤,那么他的BMI值就是:82/(1.74*1.74)=27.06。
成人的BMI数值:正常:18.5-23.9超重:>=24偏胖:24-27.9肥胖:>=28。如果男性BMI<10,女性<12一般很难存活下去。那么该人27.06便属于肥胖。
2、理想体重(IBW):临床工作中常用于简单的估算:体重kg=身高cm-105
3、腰臀比(WHR):测量时取直立体位,腰围在要不肋下缘与髂骨上缘间中点水平测量,臀围于耻骨联合水平测量臀部最大周径。我国男性WHR≥1、女性WHR≥0.85即为肥胖。
4、单纯的腰围:单独的腰围指标与内在脂肪含量相关,如果男性腰围大于94cm女性腰围大于80cm就会有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肥胖也是分为好几个类型的,你了解吗?
1、单纯性肥胖:这也是常见的大多数肥胖,这些人从头到脚肥胖的很均匀,同时他们也没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的现象。这种肥胖可能就是和平时吃得多消耗的少有关,喜欢吃甜食和油腻食物的你该注意控制了!还有的小伙伴其实从下就开始胖,喝口凉水都会涨几斤肉。可能和体内代谢较慢,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有关。
2、药物性肥胖:有些药物长期不当使用是可以导致肥胖的,比如胰岛素、异丙嗪、甲强龙、地塞米松、帕罗西汀、左洛复、阿米替林、米氮平、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氨氯地平等等。当然并不是所有人使用后都会导致肥胖,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3、病理性肥胖:有些疾病可以导致肥胖:
一、常见的有垂体性肥胖,电影《功夫足球》里的七师弟肥膘以前号称水上飘,后来因为患了“垂体瘤”便十分肥胖。其实垂体泌乳素瘤者女性较多,只有一小部分是男性,对于男性患者来说不仅有肥胖的苦恼还有性功能减退的苦恼。
二、皮质醇性肥胖:这是因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醇分泌过多所导致一系列症状中的一种。这种肥胖以“向心性”居多,同时会有血压、血糖异常,女性有月经紊乱,男性有性功能减退。也可有骨质疏松。常见者如大量使用激素,会出现:满月脸,鲤鱼嘴,水牛背。
三、胰腺相关肥胖:曾经有一农妇三十年前开始频繁发生低血糖,每次发生低血糖后都是喝点糖水缓解,她一直未正规治疗,甚至养成了喝糖水的习惯。后来入院时体重高达250斤,诊断为胰岛素瘤。改变会导致患者胰岛功能亢进,胰岛素分泌过多,进食过多。
四、甲状腺相关肥胖:其实准确的说这不是肥胖,而是水肿,只不过是粘液性水肿罢了。一眼望去此类人通常都是面貌臃肿,以甲减居多。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甲亢都是消瘦,因为有的人因为代谢高,进食更多,最后不瘦反而肥胖。
那么肥胖症怎么办?以下仅讨论单纯性肥胖,因为其它类型的肥胖还需要至医院正规治疗。
对于单纯性肥胖常见的治疗手段有:1、饮食控制2、心理治疗3、体育锻炼4、药物疗法5、外科手术。
其实一般通过前三者便可以达到目的,其核心就是能量的负平衡,也就是进的少出的多。对于饮食建议如下:1、规律:一天的进食可分为3-6次,进食要多样化,包括新鲜的水果和素菜,全谷物制品,和一些豆类。2、控制脂肪的摄入3、有条件者可配合心理疗法。4、尽量使用低能量饮料,少饮酒。
至于心理治疗、药物疗法、外科手术请咨询正规医生,切勿听信一些宣传广告。
本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媒体转载需经过本人同意,否则必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予以追究责任!
也可以加我的微信公众号:1、搜索汉字“最后一支多巴胺”2、搜索公众ID号:last-dopamine
河南超重比例居第四,专家三招辨肥胖
来源:【大河健康报】
记者 王嘉译 实习生 张馨月
日前,一篇名为《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的论文全网刷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关于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当代研究。
该研究绘制了一幅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展示了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分布情况。研究显示,肥胖存在地域、性别差异。
针对报告中所呈现的调查结果,记者采访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代谢外科主任胡扬喜、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何丽进行相关解读。
肥胖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肥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复发性疾病,是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在众多代谢疾病造成的负担当中,肥胖“功不可没”。研究显示,基于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比例为34.8%,肥胖比例为14.1%。
何丽介绍,肥胖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原发性肥胖是由没有明显病因的机体脂肪组织过多导致,继发性肥胖是因某种疾病而引发的,如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皮质醇增多症等。另外,还有一些特别少见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如小胖威利病等情况。
“继发性肥胖的比例只占整体肥胖的1%,也就是说99%的人之所以肥胖,其实和疾病没有太大关系,自身因素占主因。”何丽说。
谈及造成原发性肥胖的原因,胡扬喜解释,一方面跟高热量饮食、体力劳动变少等生活习惯有关,另一方面跟遗传基因有关,目前研究发现跟肥胖相关的基因位点有200多个。
胡扬喜介绍,从人的进化史来讲,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基因会从有限的食物中摄取更多的营养并将之储存起来,避免挨饿,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因特性,人类才从艰苦环境中得以存活。进入工业时代后,人们大量摄取高糖、高热量食物,从而导致肥胖率升高。
肥胖存在地域、性别、年龄差异研究显示,肥胖存在地域、性别差异——北方超重/肥胖的比例普遍高于南方,其中超重比例前四位的省份为内蒙古(37.1%)、山东(37.1%)、河北(36.6%)和河南(36.6%)。
超重和肥胖男性比女性更普遍,男性中超重的比例为41.1%,而女性为27.7%,男性中肥胖的比例为18.2%,而女性为9.4%。
超重和肥胖比例在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肥胖高峰年龄”通常比女性小。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至54岁达到峰值(55至59岁保持不变),女性则是在65~69岁达到峰值;男性的肥胖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是70~74岁。
问及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胡扬喜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饮食结构上来看,北方人饮食以米、面这些深加工食物为主,摄入的精制碳水化合物较多,这些食物升糖指数普遍较高,更容易导致肥胖;从饮食习惯上看,南方人吃饭时往往先喝汤,这样会将摄入主食的空间变小,热量自然减低不易增肥。
“男性更容易肥胖的原因通常与生活或工作中的压力、情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饮酒、暴饮暴食以及长期睡眠不足等。”何丽说。
专家教你三招辨肥胖胡扬喜介绍,诊断肥胖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就是计算体重指数,也叫体质指数(BMI),即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中国人正常的BMI标准在18.5~24kg/㎡之间,24~28kg/㎡之间属于超重,超过28kg/㎡就可以诊断为肥胖。在总体人群中,BMI近似呈正态分布,BMI在23.5~24.5kg/㎡之间最为常见。
“对于经常健身的人来说,BMI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是不是肥胖,还需测量体脂率。”胡扬喜介绍,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的总重量,占人体总体重的百分比,体脂率越高,说明人体内脂肪的含量越多,反之则越少。体脂率过高会引起一系列的代谢性疾病,除了肥胖本身之外,还会引起肥胖所带来的并发症。正常男性的体脂率应该在15%~18%之间,女性在20%~25%之间。
饮食不节、久坐少动等诸多因素导致以腹型肥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综合征人群剧增。除上述指标外,可以通过腰臀比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以及肥胖程度。腰臀比即腰围与臀围的比值,是判断腹型肥胖的重要指标。腰臀比的正常范围是男性。
肥胖作为一种疾病,一旦确诊很难根治,盲目跟风减肥只会给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胡扬喜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预防肥胖 关键在营养均衡、吃动平衡
采访当天,胡扬喜接诊了一位BMI高达41.3kg/㎡的女士。该患者年龄51岁,身高160cm,体重竟达106kg,除罹患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之外,还出现因肥胖引起的骨性关节炎,现今已无法正常走路。
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脂肪性肝病、前驱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使用中国人的BMI分级,超重者的脂肪肝并发症为49.0%、肥胖者的脂肪肝并发症为81.8%,前驱糖尿病分别为30.7%和36.9%,血脂异常分别为31.3%和42.4%,高血压分别为20.7%和36.9%,高BMI者往往有更多的并发症。
“肥胖会引起身体各个系统产生相应的并发症。如内分泌代谢系统,肥胖会引起糖代谢出现问题,引起糖尿病;对呼吸系统来讲,肥胖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胡扬喜说。
如何预防肥胖和超重?何丽建议,要做到营养均衡、吃动平衡是关键。限制能量摄入,尤其是以脂肪和糖的形式摄入的能量;多吃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类和坚果,比如每天至少摄入400克的水果和蔬菜;进行有规律的身体活动,比如儿童青少年每天要完成6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成年人每周要完成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