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肥胖
代餐食品能成功减肥?145名肥胖人士的数据告诉你真相
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欣宇、薛仁政报道: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每年的春夏季“代餐减肥法”尤其盛行,记者通过“店怪兽”数据了解到,代餐产品单日销售量甚至能达十万 ,单价从28-140元不等。不少尝试用代餐产品来减肥的网友说,吃过好多代餐也都没瘦下来,还花了不少钱。记者采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邓宇虹,获得145名肥胖人士的“代餐”数据,一起来看看代餐减肥的真实有效性。
数据:
代餐对减肥确实有效果
邓宇虹介绍,在医院临床实践中,代餐(以代餐粉为主)确实是一种辅助手段用于减肥。
这一辅助手段也被她的团队完整记录下来并发表文章在《中国全科医学》期刊上,该团队以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来院就诊的145例患者(男36例,女109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4.2±10.9)岁,体质量(81.09±15.84)kg,其中,44人体质指数(BMI)被判定为超重(BMI为24.0~27.9kg/m2),101人为肥胖(BMI≥28.0kg/m2)。
整个减肥实验期限为六个月,目的是研究低碳水化合物过渡至高营养密度的膳食模式的减重效果。其中,前三个月采用低碳水化合物模式,即限制进食米面及其他高淀粉类食物,为降低饥饿感,遂配合使用“代餐粉”。三个月下来,减重成功率为60.0%,产生明显的早期减重效果。
“无论是心理作用还是实质作用,从临床观察来看,代餐发挥的减肥作用确实不小。”邓宇虹进一步说明,首先代餐具有仪式感,提醒自己“现在我在减肥中,不能多吃东西”。其次,增加饱腹感,减少食欲。代餐粉一般都添加了魔芋粉、乳清蛋白粉、大豆蛋白粉、膳食纤维等,当然还有一些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基本热量,吃完能抗饥饿。
提醒:
长期盲目吃代餐存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曾尝试在1年后随访患者,但失访率过高。文中指出,患者退出可能反映了患者对该膳食模式的不耐受。邓宇虹也表示,其实在现实研究中,减重项目失访率一直较高,变动在15%~50%之间。
邓宇虹表示,普通的均衡膳食模式是国人的长期饮食习惯,一旦发生改变,如减少主食,开始尝试“半代餐”(代替其中一餐)甚至“全代餐”(代替所有正餐)。不耐受程度越强,执行力相对就越弱,因为人天生追求饮食多样化,且每个人的体质情况也不一样,但商家的减肥噱头往往清一化地“简单粗暴”。
“像是以前有一家公司做代餐食品,要求每一餐必须吃代餐,一天只有700卡,还必须吃上一个月,这当然会瘦。但问题是,大多数人减重都会陷入‘悠悠球’效应,吃代餐,总体摄入热量少了,体重下来了;停了代餐体重又上去了。反弹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
医生提醒,教育群众的成本往往很高,尤其是让大家知道肥胖的危害性以及普及如何吃得均衡健康这都需要耗费时间精力等,但不少商家往往跳过这一步,为达到利润最大化,常常会利用人想要短期减重的弱点,大肆宣传产品的减肥有效性,需多加警惕,不建议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毕竟不少代餐产品的热量非常少,长期来看存在不少副作用,尤其女性容易内分泌失调、患厌食症等。
医生建议,普通人可通过计算BMI值和去医院体检为主来查证是否真的肥胖,忽视这一步盲目跟风减肥,进而损害原先可能比较优越的自身代谢率,反而得不偿失。
来源: 羊城晚报
身材焦虑催热中国“减肥经济”专家:警惕交“智商税”
图为电商平台上各类减肥药销售火爆。 电商平台截图
图为电商平台上各类减肥药销售火爆。 电商平台截图
中新网济南5月11日电 题:身材焦虑催热中国“减肥经济” 专家:警惕交“智商税”
作者 赵晓
“五月不减肥,六月没人追,七月徒伤悲……”一条网络段子,戳中多少年轻人的“痛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肥胖人口持续增加,在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下,不少男女青年陷入“身材焦虑”,进而催热“减肥经济”。专家建议,肥胖人群减肥不仅为美,更要为健康,科学减重,警惕交“智商税”。
“5·11”因谐音“我要瘦”,被定为“中国肥胖日”。《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总和超过50%。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肥胖人口超9000万,已经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资料图:“中国第一胖”王浩楠在运动减重,目前他已减肥成功,成为一名健身教练。 受访者供图
5月正值春夏交替,很多爱美人士将减肥提上日程。记者浏览电商平台发现,燃脂素、排油丸、纤体瘦身饮等各类减肥药销售火爆,代餐奶昔、代餐粉等瘦身食品也颇受欢迎。网络主播通过运动直播吸粉,并在线推荐健身器材和减肥产品,掀起瘦身热。
“我从小就很胖,食量也大,一年前体重超过500斤。”“90后”小伙张行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减重,他尝试过各种方法,吃减肥药、喝减肥茶,但都没有明显效果,直到2019年10月做了袖状胃切除手术,经过后期的饮食方案调整和健身运动,现在体重减到165斤。
回想过去的减肥经历,张行波感慨花了不少冤枉钱,尝试过市面上不同的减肥产品,后来仔细研究才明白,不少减肥药中含有利尿剂,利用脱水造成减肥假象,实际根本没掉肉。“减肥首先要有恒心和自制力,术后我的体重逐渐下降,既是因为饮食得到控制,也是迈开腿锻炼的结果。我现在每天坚持在跑步机上跑2个小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学术带头人刘少壮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杨飞 摄
今年55岁的于爽(化名)曾连续20多年饱受肥胖之苦,甚至因过于肥胖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针灸、推拿、吃减肥药……什么招都试过,有时能减四、五斤,但很快反弹,越减越胖。”于爽告诉记者,她属于遗传性肥胖,体重曾超过200斤,7个月前做了减重手术,现在已经“掉肉”50多斤,目标体重是减到130斤。
“我想劝诫那些被肥胖折磨的年轻人,要及早就医,对症治疗,不要盲目吃减肥药,用五花八门、没有科学依据的方法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于爽说,遵照医嘱减重,能少走很多弯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学术带头人刘少壮在受访时详细分析了当下广为流行的吃代餐、吃减肥药、做抽脂手术等多种瘦身法,这些方法看似有用,却让消费者赔钱还伤身。如一些减肥药相当于泻药,让人排泄、脱水,根本减不掉多余的脂肪;主打低热量、健康的代餐,尽管配方符合饮食调整大原则,但营养不全面,长期食用反而容易助长减重人群“躺瘦”的想法。
刘少壮说,当前,减肥市场鱼龙混杂,亟需政府部门加强监管、规范秩序,提醒“胖友们”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花冤枉钱交“智商税”,要提高辨别力。他说,减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健康,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减少静态生活。“减肥有度,不能搞极端,体重过低,人也容易生病。保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才能让生病概率更低、预期寿命更高。”(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贾玲彻底放飞,身材肥胖严重成刘欢!有爆料称其算过命:越胖越火
贾玲这是又胖了?
前阵子有媒体拍到贾玲、张小斐等一行人聚餐。贾玲全黑look现身,鸭舌帽压低戴着口罩,这身型被网友调侃还以为见着刘欢了!
视频中的贾玲走路显得有些吃力,而且因为身材原因双臂已经无法自然下垂,于是走路的姿势就显得沉重且摇晃不稳。贾玲被拍后的身材迅速引起了网友的讨论,并且有网友表示贾玲的身材似乎越发的往不控制的方向发展了。
而对于贾玲的身材放飞更有网友直言:有高人说她胖点会火,后面胖了果然火了……
啊这,还有这样的高人吗?说得很神奇的样子。
不过对于贾玲的过度肥胖,网友更多的担心是贾玲的身体状况问题。贾玲其实并不是天生的肥胖,或者说贾玲瘦的时候非常好看!颜值和身材不输给现在的小花的程度。
当时还是小透明的贾玲登上春晚舞台时候,是这个样子的:
就这么个高糊画面都感受到了贾玲五官的棱角,不说精致但至少骨骼感、线条感都非常的流畅,看上去很是清纯可人的模样。而且这种死亡芭比粉的礼服穿在贾玲身上也没有拉垮,整体都非常舒服。
但要说这是贾玲颜值的高光时刻?还不是。要知道最让网友震惊的是贾玲这张素颜照片!满脸的胶原蛋白,清秀亮丽!
当时在《王牌对王牌》的节目上公开放出这张照片的时候,沈腾都感慨万分!贾玲真的没说谎:姐年轻的时候可美了!
于是贾玲是从什么时候从闪电变成了惊雷呢?网友整理了一段时间线,提起贾玲的身材开始往不受控的方向放飞的地方是《百变大咖秀》开始。
《百变大咖秀》之前的贾玲是这样的:
不说什么长胳膊长腿的超模比例,但至少是轻盈。再搭配上贾玲那两个小梨涡,整个人就是很舒服。
《百变大咖秀》时期的贾玲是这样的:
这个时候的贾玲开始小有名气,在舞台上也多以“丑角”的形象出现。要认真说起来,贾玲的第一波粉确实是从这里开始的!同时贾玲的小v脸变成小圆脸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而之后《欢乐喜剧人》开始,贾玲的身材就开始走向了逐渐放飞的程度。
这个时候贾玲的作品中都少不了自嘲身材、体重的包袱梗,久而久之这样的词语成为了她的代名词。
贾玲也终于从s到m到l到xxl的趋势发展了!
到了现在的《王牌对王牌》的节目中,基本上和体力活动相关的游戏,贾玲能不完成就不完成。因为她实在是完成不了了!之前有网友路透过贾玲和周冬雨合作拍戏的现场,现场的贾玲因为动作幅度太大,坐在电动车上那是好久都没有缓过劲儿来!
然后你们再看看这个身材体重的冲击感,贾玲是真的胖太多了!
但是你要说贾玲没有控制过体重吗?
倒也不是。
贾玲中间有瘦过一段时间,当时所有的标题都是贾玲减重15斤,身材回归之类的。可这样的减重最终效果是反弹,也就是说减肥失败了!
于是当再看到贾玲的时候,就是前文拍到的样子了。
其实,哪有人是天生的胖子。
记得之前,贾玲在节目中也承认,如今的她胖到自己也看不下去了。
贾玲坦言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了,实在没有什么别的让自己开心的途径,真的只有吃饭能让她开心。
听完这话,真的让人莫名的伤感。
成年人的世界,许多事情并不是你表面看起来的那样。
当然了,正如网友所说,并不是非得瘦才好看,但胖成这样肯定会有健康问题的。
要不,咱还是减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