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与下肢(肥胖与下肢静脉有关吗)

瑜伽解剖学 0
文章目录:

双腿浮肿、显胖?10个瑜伽动作,深度拉伸臀腿,打造完美腿型

对于上班需要久坐且缺乏运动的女性而言

往往会因为坐的久出现腿部血液循环不畅

双腿僵硬、下肢经络不通等情况

这种情况不仅让你的双腿越来越粗

也会导致盆腔血液循环变慢,出现各种妇科炎症

这时候你需要一套深度放松髋部以及臀腿的瑜伽序列,疏通双腿经络的同时,消除浮肿又瘦腿,还能开髋,一举三得,赶紧收藏起来!

动作1

  • 山式准备,呼气,收紧核心
  • 身体折髋向前屈,双手下方撑瑜伽砖
  • 左右脚跟交替踮脚,重复练习60秒

动作2

  • 从上一动作退出,左腿后撤一大步
  • 双手两侧放两块瑜伽砖
  • 呼气,收紧核心,臀部向后,右腿伸直
  • 吸气,右腿屈膝向前,重复10-15次

动作3

  • 保持上一动作的基础,左膝离地
  • 呼气,收紧核心,右腿原地伸直
  • 吸气,还原,重复练习10-15次

动作4

  • 从上一动作退出,左腿屈膝,臀部向后坐
  • 呼气,收紧核心,身体向前屈
  • 停留10-12个呼吸

Tips:之后回到下犬式,动作2-4换边练习

动作5-7

  • 从下犬式进入
  • 呼气,收紧核心
  • 右腿屈膝迈向前
  • 吸气,臀部微微向后
  • 重复练习10-15次
  • 保持上一动作的基础
  • 左手肘撑地,右手推右髋外旋
  • 停留10-12个呼吸
  • 之后右手向后抓住左脚脚背
  • 停留10-12个呼吸

Tips:回到下犬式,动作5-7换边练习

动作8

  • 从下犬式进入,右髋外旋
  • 右腿外侧着地,骨盆保持中立位
  • 吸气,臀部微微抬离地面
  • 呼气,重新进入鸽子式
  • 重复练习10-15次后换另外一侧

动作9

  • 回到坐姿,进入怀抱婴儿式
  • 吸气,右髋外旋,右手托住右大腿外侧
  • 配合呼吸,身体左右晃动
  • 重复练习60秒后,换另外一侧

动作10

  • 进入双鸽式,吸气,右髋外旋
  • 右脚脚背叠放在左大腿内侧
  • 呼气,收紧核心,身体微微前倾
  • 停留10-12个呼吸,左右腿交换

腿粗、双腿之间有很大缝隙?你需要了解一下小腿外翻

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人们久坐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2019年,“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将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列为劳动者个人应当预防的疾病。对于锻炼时间不充足的人群,不良体态和身体不适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央视网携手上海体育学院推出运动健康系列公开课。

腿粗、双脚并拢小腿之间有很大缝隙?你需要了解一下小腿外翻了。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吴卫兵介绍,人们通常所说的x型腿和o型腿其实是小腿外翻的两种特殊腿型,站立时两膝并拢但两脚不能并拢被称为x型腿,两脚并拢但两膝空隙过大被称为o型腿。膝外翻、肥胖、走路姿势不对都会造成小腿外翻,实际上根源在于下肢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小腿外翻的人群在高强度运动、久站或穿高跟鞋时更容易出现膝踝负荷增大、关节损伤问题。

不过别担心,除了骨性损伤所导致的小腿外翻,其他类型的小腿外翻都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改善。训练的核心就是要加强薄弱的大腿后侧、内侧以及臀部肌肉,放松紧张的小腿前侧肌肉。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吧!(策划/阚纯裕 编导/及玥剪辑/彭俊)

来源: 央视网

哲学中医 |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肥胖伴下肢水肿

开栏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 范冠杰

概 述

肥胖是由于过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并出现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古有“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其发生与饮食不节有很大关系。水肿为慢性疾病,发现之时多以脏腑发病,或及肝,或及脾,或及肾,临床表现杂乱难判。临床上,肥胖伴水肿多从脾虚湿盛论治,而范冠杰教授认为,应三因制宜,且该病证型多变,症状纷繁,病情复杂,常不能以一方一药治疗,故准确辨证是获得疗效的前提,应抓住核心病机,根基于“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辨治百症。

案 例 举 隅

方某,男,79岁,因“肥胖10年,下肢水肿半年”初诊。患者近十年来体重逐渐增加,未重视就诊。近半年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肢水肿,足踝明显,曾至当地医院治疗,予利尿消肿等处理,症状缓解不明显,时有反复,逐渐加重,影响生活,遂至范冠杰教授门诊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见:精神疲倦,急躁易怒,下肢凹陷性水肿,足踝肿胀明显,易觉疲累,胸胁胀痛,纳差,眠一般,小便调,大便秘结。舌偏暗,苔白腻,脉弦滑。查体:身高160cm,体重99kg,BMI:38.67kg/m2,腹围125cm。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范冠杰教授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瘀内阻。治以疏肝健脾,祛湿消肿。处方:柴胡10g,白芍15g,薄荷10g(后下),牡丹皮30g,苍术10g,关黄柏10g,薏苡仁30g,商陆5g,大腹皮20g,茯苓皮20g,泽泻15g,生姜5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叮嘱患者控制饮食,多运动。

二诊:服用中药2周,患者体重减轻5kg,水肿减轻。续服上方14剂。

三诊:服用中药1月,患者体重较初诊时减轻8kg,自觉轻松,疲乏感缓解,下肢水肿明显减轻,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范冠杰教授予去小毒之商陆,加用布渣叶30g、荷叶30g以加强消食化滞、清热利湿,中药14剂。

服用中药1月余后患者水肿消退,未再反复。范冠杰教授叮嘱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多运动,积极控制体重。患者继续间断服用中药治疗,体重逐渐减轻,随访半年后体重减至80kg。

按语

水肿证型多变,症状纷繁,病情复杂,而肥胖病机方面,普遍是脾气虚弱,痰湿偏盛;万物归一,不离其宗,必须寻法疏导。该患者诸症终不离脏腑辨证。以脏腑辨证为“定”,面对症状剥茧抽丝,由博返约以得道,把握一身之病机,则能寻得万病所生之根本。此即范冠杰教授“动-定序贯”中“定”之内涵。而“动-定序贯”思想根于阴阳。阴阳是一个看似对立实则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先贤将一三五七九定为阳数(天数), 二四六八十定为阴数(地数)。水居北方为阴物而弱阳伏于其中,阴极生阳,而阳数的初始为一,阴从阳始,称为天一生水。而《道德经》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天一”也可理解为“道性为一”,也就是说,道是一性的。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和,则脏腑功能正常,肝可疏泄,脾可运化,肾可封藏,故能身体壮盛。

范冠杰教授认为,该患者易觉疲累,纳差,运动少,下肢水肿,脉弦,加之其平素胸胁不舒,家属诉其脾气易怒,可推测患者乃肝郁而至脾更虚,肝木乘脾也,健脾更需运脾,因此,治则以疏肝运脾为要,予疏肝行气药串:柴胡、白芍、薄荷、牡丹皮;而痰湿之邪,实则泻之,予苍术、黄柏以燥湿运脾;予薏苡仁、大腹皮、茯苓皮以利湿健脾;病久易瘀,结合患者下肢水肿,予商陆、生姜、泽泻以利水消肿。肥胖患者,除予药物,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宣教,范冠杰教授尤其善于情志疏导,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动-定序贯八法”于此病肥胖伴水肿治疗中,“定”之内涵根于阴阳,阴从阳始,道性为一,故而“天一生水”,抓住水肿肥胖内在原因,先把握住核心病机。“疏肝凿之”之治法,根基于“动-定序贯八法”辨治百症。此病中,范冠杰教授以疏肝、运脾、清利之法以应诸变,知己知彼,排兵布阵,辨证论治,标本兼顾。此法于病治中见效,见病思辨,把控动定,掌握疾病发生发展之序。故而在患者症状改善后,上方去小毒之商陆,加布渣叶、荷叶以加强消食化滞、清热利湿。上方共奏减重消肿之效,效如桴鼓!

医学指导:范冠杰,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亚甲炎等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出诊时间

出诊地点

周二下午(13:30-16:00)

大德路总院

周四下午(13:30-15:30)

芳村医院

周日下午(13:30-15:00)

固生堂门诊部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广州市大德路111号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涌岸街36号

固生堂悦心门诊部:广州市越秀区长堤大马路99号中庸金寓4楼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一书,就是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主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中医理论的重塑和构建,是中医理论突破的全新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范例。《哲学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并指导临床运用,本书系统阐述了范冠杰教授的临床医学思想,也是范教授临床经验之总结。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王丘平 宋薇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