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怎么拒绝肥胖(怎么拒绝肥胖纹身)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远离肥胖的两大法宝

【远离肥胖的两大法宝】1.健康饮食。平衡饮食,包括吃足量的水果及蔬菜、全麦食品及豆类食物,适当摄入低脂、无脂食品及植物油(向日葵油、玉米油、油菜籽油)、瘦肉,限制盐及糖类的摄入。做饭时使用健康的烹饪方法,比如蒸、煮及清炒等,而不是油炸或其他增加脂肪摄入的方式。减少甜食的摄入,同时多喝水。2.规律运动。对于成年人,每天快走30分钟有利于控制体重;儿童应该每天进行60分钟的体育运动。减少在家看电视的时间,增加家庭集体运动的时间。(来源:顺义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拒绝儿童肥胖,做到这几点

由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膳食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持续得到改善的同时,由于膳食不平衡导致儿童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这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这种趋势对儿童及成人后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儿童肥胖的危害

首先,儿童肥胖很容易发展为成年肥胖,其次,过度肥胖极易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引起疾病的发生。肥胖增加了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引起儿童肥胖的原因

引起儿童肥胖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和行为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发现儿童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包括肥胖关键基因、父母肥胖、母体脂质含量、妊娠期血糖水平、怀孕期间吸烟、肠道菌群、不良饮食习惯及缺乏运动。

拒绝儿童肥胖,做到这几点

1.均衡饮食,拒绝高热量食物摄入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含有调节婴儿食欲的生长因子和激素,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相比,母乳喂养的婴儿患肥胖症的风险更低。

儿童每日不吃早餐、饮用甜饮料、油炸食品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均是儿童早期超重的风险行为。不吃早餐的儿童,更容易在白天摄入更多的不健康、高热量的食物。高脂肪摄入会导致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超重。较高的水果和蔬菜的摄入,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儿BMI。

“健康餐盘”概念是根据平衡膳食原则,结合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特点,以餐盘的形式呈现一餐中各类食物的适宜比例,适合于午餐和晚餐。将餐盘分为6份,其中,谷薯类应占3份,蔬菜及菌藻类占2份,大豆制品、鱼禽蛋和瘦肉占1份,简称“健康餐盘3:2:1”。

2.增加户外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长时间久坐不动会促进小儿BMI指数的增加。久坐与非久坐的姿势交替需要能量消耗,重复姿势交替所消耗的能量可以预防小儿BMI指数的增加。健康的生理系统能够适应不可预知的压力和刺激,由于经常变化的体式,儿童的运动情况分散,会给生理系统带来更难预料的刺激和压力。这同样也可以防止BMI指数的增加。同时,提高户外玩耍的频率,增加体力活动,少看电视,可有效预防小儿肥胖的发生。

儿童应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走、跑步、游泳等;每周3次进行增加肌肉力量的运动,如拔河、跳绳、双杠支撑、弹力带运动等;每周三次增加促进骨骼健康的运动,如跑步、跳绳、跳远、跳格子、篮球等。

3.保证充足睡眠,降低肥胖发生风险

睡眠是一种休息模式,虽然其运动强度几乎为零,但是睡眠时间的长短对小儿体重仍有一定的影响。与睡眠充足的儿童相比,睡眠受限的儿童瘦素水平下降,而胃饥饿素水平上升,导致主观饥饿,从而导致更多的食物和加糖饮料的摄入。睡眠持续时间小于9h(10岁或以上儿童)、不到10h(5至10岁的儿童)、不到11h(小于5岁的儿童),其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可增加58%。睡眠时间每增加一小时,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就会降低9%。男童睡眠时间的减少和肥胖之间的联系比女童更强。

文 | 吴洋洋

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

拒绝肥胖,从改变“致胖”习惯开始

“在食物比较丰富化的条件下,饮食的不规律、不节制情况增多,而且多数人是不知道自己在不同阶段需要摄入多少能量和营养,这样‘吃多、吃撑、吃得不科学’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纠正。”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细胞营养代谢)教授沈岳良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传统饮食结构看,对精细食物,高能量(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食物摄入增加,导致了我国肥胖人群的增多。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中国人突出的营养问题之一,我国成年人(≥18岁)中超重和肥胖比率分别为34.3%和16.4%,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安在接受《柳叶刀》采访时表示,按照绝对人口数来计算,全国已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这一数字在全球居于首位,科学管理体重已刻不容缓。

超重肥胖是一种营养不良,传统喂养误区和高糖高油导致“中国式肥胖”

肥胖已逐渐成为一种慢性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除了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这两种营养不良以外,第三种形式的营养不良就是超重肥胖。同时,超重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多种癌症等的重要危险因素。“在40年时间里,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了10倍,随着肥胖的少儿化、年轻化,糖尿病以及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仍不断升高,已成为社会亟需高度关注的健康风险。”沈岳良说。

“一方面,现在饮食丰富了,体内营养由短缺变为过剩(富营养化);另一方面,不论农村还是城市,脑力劳动、科学技术替代了更多体力劳动,加之生活工作节奏紧张,运动锻炼缺乏,导致人体能量的摄入大于输出,体内葡萄糖和脂肪就堆积下来。”沈岳良认为,与过去相比,高糖类加工食物从无到有再到备受追捧,比如奶茶、甜点、高甜水果等当下非常流行,如果每天大量摄入此类食物,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转化为脂肪,体重很容易在短期内上升,还容易造成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诱发糖尿病。

《报告》还指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到10%。“与儿童肥胖问题密切相关的Ⅱ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在增加,这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控制和干预,从青少年着手,根本改写肥胖的后天因素——家庭生活习惯。”

在中国传统喂养观念中,“白白胖胖、不能太瘦”是很多老辈人坚持的标准。“尤其在养育孩童的食育文化中,很多爷爷奶奶希望孩子尽量吃得多、吃得丰富,但过多高热量、高糖类饮食会导致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沈岳良说,肥胖的基因遗传并不是主要的,人们只要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转变“喂多就好”的错误观念,以儿童的年龄、身高和体重为依据,合理搭配膳食、把握进食时间,每餐食量都按科学指导控制,逐步掌握与儿童身体发育、细胞代谢同步的营养摄入标准,那么儿童肥胖问题就可有效缓解。

节食减肥和过度饮食危害一样,网红减肥产品应谨慎购买

此外,“食物成瘾”也从另一极端折射出全民对于“肥胖”的局限认知。“很多人在节食减肥过程中,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结果不仅没有减重,问题反而更严重。”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膳食指导专委会会长王旭峰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提醒说,过度饥饿会导致再次进餐时让血糖出现较强烈波动,此时更易出现暴饮暴食。“节食减肥和过度饮食的危害一样,当节食者不会理性控制某种食物的食用量和食用时间,同时会出现耐受、戒断、渴求等行为。也就是不管自己饿还是饱,看见食物就想吃,一直吃到撑为止,这也是为何很多节食减肥的人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他提醒,吃与不吃都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味压抑食欲无法从根本上解锁“肥胖”困境。

最后,王旭峰提醒,减肥首先要讲安全和科学,任何网红减肥产品都需谨慎购买。他说:“现在很多网红减肥药违规加入了禁药西布曲明,这种药物虽可抑制食欲,但会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从而引起心律失常、冠脉疾病、短暂性脑缺血等心血管疾病。”2003年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西布曲明在让体重下降2.5%的同时,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16%。2010年西布曲明先后在欧洲、美国和中国被禁。“我国唯一允许使用的化学减肥药只有奥利司他,但奥利司他仅是帮助排出食物中摄入的脂肪,对于已经储存的人体脂肪则无能为力。”王旭峰说。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对四类食物要保持克制

如何饮食可以既保证人体正常能量所需又不增脂?王旭峰建议,首先应学会“精简之道”。“控制饮食、控制热量的第一个前提是保证各种营养素均衡摄入,就是什么都要吃,但高热量食物要少吃。有四类食物需要对其保持克制,一是白米、白面、白面包、面条、凉粉、凉皮等富含精制糖类的食物;二是脂肪含量高的肥肉、五花肉、禽肉的皮、油炸、煎炸食物等;三是精加工食物,比如甜点、冰激凌、沙拉酱、蛋黄酱等;四是甜饮料和酒。”

其次,培养正确饮食习惯,让血糖处于平稳状态。“要尝试改变固有的进食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食物,最后吃主食。如果能在进食前喝低脂清淡的汤就更有效了,汤可以增强饱腹感,而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都可延缓食物消化,避免血糖快速上升或下降。”王旭峰建议,培养良好的饮食细节至关重要,细嚼慢咽、少吃多餐、不吃外卖等良好习惯的建立,将为持久健康的饮食状态打下基础。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