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油(胖和油腻)
猪油与植物油“混搭” 或能抗肥胖
科技日报长沙11月6日电(记者俞慧友 通讯员李苗)食用猪油是否有利健康,一直是个问题。不过,最近有了科学答案。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文利新团队,10月3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子刊《科学报告》上的一篇论文称,以猪油为基础油脂,和植物油“混搭”炒菜,具显著抗肥胖功能。
近几十年,猪油被认为是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而快速从国人厨房“下线”。同时,我国人均吃油量迅速上升。猪油少了,但我国成年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及肥胖总人数,仍为逐年上升趋势。
文利新团队的研究,设立了合理烹饪用油量(25克/天),和我国居民实际烹饪用油量(42克/天)的两个水平。以小鼠为模型,模拟人12年用油习惯,研究豆油、猪油、豆油和猪油“混搭”等3种油脂,对机体肥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豆油相比,猪油与豆油调和油组的脂肪细胞体积能显著减小。特别在实际吃油量42克/天的水平上,与豆油相比,“混搭”油组的体脂率降低49%。
对抗肥胖机理,研究人员从分子层面给出了解释:豆油能加速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沉积,导致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从而引起肥胖;猪油对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分解能力均较强,但脂肪细胞体积无显著变化;豆油和猪油“混搭”,不仅减少脂肪细胞分化和数量,减少脂质沉积,而且加速脂肪动员,因而可显著降低体脂率。
据悉,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发布的《2016全球营养报告》显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饮食国家中,成年人肥胖率达30%左右,成年人超重率超过60%;全球公认最健康饮食的地中海地区国家,成年人肥胖率超过20%,成年人超重率达60%左右;中国,成年人肥胖率和超重率仅为6.9%和34.4%。
因此,该成果在全球,首次揭示了中国人肥胖率远低于西方国家的“混搭油食用奥秘”,也指出了中国人肥胖率迅速升高,不是食用了猪油,而是吃植物油过量导致的不平衡。
他建议,烹调用油以25-30克每天为宜。同时,摄入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比例以1:1:1为宜。该比例,只需将植物油和猪油各取15克的日用量,即可实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油吃多了发胖,一点不吃好不好?真相在这
编者按:现在很多人说油吃多了不好,体重超标,要倡导减油。那么,要是一点儿油都不吃,是不是就能获得更大程度的健康呢?比如,以后不吃肉,菜只吃水煮的,是不是就更加健康了?今天,小编来为您揭秘真相!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
1、脂类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属于三大营养素之一,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承担了重要的生理作用和功能。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脂肪组织是人体的主要储存和供应能量的场所。体脂主要分布于皮下和内脏周围,特别是腹腔内的大网膜、肾脏周围等处。它保护着我们的内脏,起着保护和机械支持的作用,并能帮助身体维持体温恒定。
而食物中的脂肪除了为我们提供能量和机体脂肪的合成材料外,还能改善食物的色香味,便于消化吸收,增加饱腹感,提供脂溶性维生素。而且,有一些脂肪酸是我们人体不可缺少,但是又不能自身合成的。这种必需脂肪酸,只能通过食物获得。
脂类还是构成大脑、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并且和人类的生育能力有重要关系。
2、减油的根本原因,是油的摄入量过高
带来危害的不是脂肪本身,而是不适宜的摄入量。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烹调油平均摄入量为42.1克,远高于我们目前的推荐值,甚至有26%的居民每日烹调油摄入量超过了50克。
所以,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脂肪,甚至将它彻底清除出日常生活,而应该针对摄入量这个问题,科学地选择,有计划地减量,达到“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的要求。在保证机体需要的同时,又不会因超量而带来健康负担。
3、减油要理性,更要科学
减油不是盲目地“去掉”油,科学减油需要我们学习必要的减油知识,掌握必需的减油技能。让我们一起学习,科学减油吧!
学会使用控油壶控制烹调油摄入量
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
多用少油烹调方法
烹调食物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量用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凉拌、急火快炒等。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少吃油炸食品
不吃油炸食品,或减少食用的频次,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油,少点油炸类菜品。
少用动物性脂肪
建议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使用数量和频次,或用植物性油代替;使用植物油时建议不同种类交替使用。
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
饮食中的反式脂肪酸大部分来源于人造奶油、起酥油、人造黄油等,藏身于我们日常中的西式糕点如奶油蛋糕、面包,烘烤食品如饼干、薄脆饼,油炸食品如炸薯条、炸鸡块,以及巧克力糖果、冰淇淋等加工食品中。建议每天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所以,上述食品要少吃。
不喝菜汤
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建议不要喝菜汤或食用汤泡饭。
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
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选择脂肪含量低,且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可以注意一下包装食品的配料表,如果里面有氢化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等字样,就说明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猪油与植物油“混搭”或能抵抗肥胖
新华社长沙11月9日电(记者 谢樱)让猪油退出厨房来减肥不仅无效,而且可能更肥胖。湖南农业大学的一项最新前瞻性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以猪油为基础油脂,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极显著抗肥胖功能。
英国时间10月31日,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文利新及其团队成员王吉、严思思等人的最新科研成果《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猪油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抗肥胖作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
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模型,模拟人12年用油习惯,反复研究豆油、猪油、豆油+猪油的调和油等3种油脂对机体肥胖的影响,最终发现以猪油为基础油脂,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极显著的抗肥胖功能。“特别是豆油+猪油的调和油,体脂率降低了49%。从分子层面分析,吃豆油+猪油的调和油,不仅能减少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质沉积,而且加速脂肪动员,极显著降低体脂率。”文利新说。
其抗肥胖机理,研究人员从分子层面给出了答案:我国居民目前实际烹饪用油量(42克/天),超量了1/3。吃豆油,会加速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沉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从而引起肥胖;吃猪油,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的分解能力都加强,体脂率有所增加,但脂肪细胞内的脂质含量相对较低,脂肪细胞体积没有显著变化;而吃豆油和猪油调和油,不仅减少脂肪细胞分化和数量,减少脂质沉积,而且加速脂肪动员,显著降低体脂率。
文利新建议,烹调用油以每天25克-30克为宜。同时,摄入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比例以1:1:1为宜。该比例,只需将植物油和猪油各取15克的日用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