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嗜甜(肥胖嗜睡是什么引起的)
爱喝可乐雪碧这些甜饮料的肥胖人士,你们有口福了
#夏天这么吃#
尽管我们的大脑天生嗜甜,但每个人现在都已经了解,摄入过多的糖,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特别是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含糖食品和软饮料,为现代肥胖贡献了非常大的助力。
而代糖对嗜甜的朋友来说,是一个救星。
概述:
- 如果你日常生活中并不嗜甜,只是偶尔吃糖,那么无需用代糖代替蔗糖。
- 代糖可以减少热量摄入,但只对嗜甜饮料者,起的效果会更明显;
- 经过检验,合法使用的代糖,是安全的;
所以代糖对于嗜甜,特别是爱喝甜饮料的人群来控制体重,以及满足糖尿病患者对甜食的需求,有着积极意义。
代糖对嗜甜者的必要性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游离糖(日常我们使用较多的是蔗糖、蜂蜜)不超过50g,最好不超过25g,换而言之,如果你不嗜甜,每日摄入的糖在这个值以下,那么作为一名健康的成年人,特别还有运动锻炼习惯,那么基本上无需担心糖的危害。
比如你像老杨一样,没有吃零食,像果脯、肉脯、蛋糕、软饮料等等这些含糖量非常可观的零食的习惯,最多就是做菜时用糖调味,那么没什么必要,去用代糖来代替日常偶尔摄入的蔗糖。
图:甜口菜代表:锅包又
但如果你有大量摄入糖份的习惯,那么最好是替换成代糖,光是一瓶600ml可乐,含糖量就已经有60多g,已经大大超过50g这个建议值,那么换成零度可乐,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零度可乐
多说一句,老杨在七年前最胖的时候也嗜甜,但后面通过规律运动与合理饮食,慢慢给纠正回来了,糖这个东西可以戒,要有信心。
代糖安全吗?我们日常见到的代糖,分为两类,一种是天然代糖,一般从植物中提取,名字往往会带提取的植物或者果实名字。
常见的天然代糖比如木糖醇,它不会升高血糖,但有热量,热量是蔗糖的60%,2.4kcal/g,所以它适合糖尿病人,但不适合减肥人群。
老杨就碰到过这样的读者提问,说我已经用木糖醇代替了所有的蔗糖了,怎么还是没瘦下来,主要原因就是误以为木糖醇没有热量。
注1:并不是所有的天然代糖都含热量,如甜菊糖,罗汉果糖就是0热量;
图:甜叶菊和甜菊糖
另一种是人工合成的代糖,比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等等。
对于这类代糖,很多人是有怀疑的,比如阿斯巴甜,
——就像他们怀疑手机辐射致癌一样。
但是,尽管FDA已多次重申它的安全性,但仍然不断有研究试图证实它不够安全——还好,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成功。
而事实上,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代糖的安全性,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进行检验。【引】
我们以阿斯巴甜举例,它在代谢过程里会产生少量甲醇,有研究发现,雌性大鼠如果终生摄入一定剂量的阿斯巴甜,患上癌症的几率更大。【引】
但是,谈毒性的关键在于剂量。
如果把动物实验摄取的剂量,按比例换算成人体的,那么一个成年人甚至孩子,在日常摄入的阿斯巴甜数量,都要远远低于动物实验中,被严格设置的数值,所以按目前普遍的研究成果,成年人不必担心摄入阿斯巴甜的安全问题。【引】
图:百事推出过主打无阿斯巴甜的轻怡可乐
举例来说,一个体重70kg的成年人,每天最多摄入2800mg的阿斯巴甜,都根本无需担心影响健康,而一瓶1.5L的健怡可乐,含950mg的阿斯巴甜,也就是说,就算你一天喝3大瓶1.5L健怡可乐,也无需担心安全问题。【引】
而大多数人是压根不可能每天4.5L可乐这么喝的。
主要原因在于,代糖的甜度一般都是蔗糖的几百倍,所以只需要很少的用量,就能达到可以入口的甜度,另外一方面,因为使用单一代糖,甜味会偏单薄,或者带有一些其他味道,所以现在食品中一般往往会同时混合使用几种代糖,那么单一代糖的用量,就更进一步降低了。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日常摄入代糖,是安全的。
代糖能帮助减肥吗如果你在日常饮食里摄入了大量的糖,那么使用几乎不含热量的甜味剂来代替糖,那么会降低热量摄入,也会降低血糖波动水平,毫无疑问,这对降低体重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尽管一些代糖的反对者会说,甜味剂会增进人的食欲,吃多了自然就长胖,但问题在于,如果对一个嗜甜者来说,甜味剂会增进食欲,难道蔗糖就不会了吗?相比甜味剂,蔗糖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这岂不是更刺激产生饥饿感?
目前的证据都支持,人工甜味剂对于控制体重,是有积极意义的。【引】
图:使用甜菊糖的可口可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代糖用于代替软饮料中的糖时,对控制体重的意义更大,因为软饮料中的主要热量来源于糖,而固体食物例如饼蛋糕、饼干,它们的高热量并不仅仅来自于添加的蔗糖,还可能来自碳水化合物、脂肪,所以用代糖来代替蔗糖,减少的热量就比较有限,那么效果相对就会差一些,假如你认为,这些蛋糕饼干里面用的都是代糖,多吃点没关系,那么就会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代糖对于日常嗜好软饮料的肥胖人群来说,效果最好。
参考资料:
本文中的部分内容观点,以及标注了【引】的引用数据和资料,参考了:
《健身营养全书》 [德]克里斯蒂安 冯 勒费儿霍尔茨 著
今日例汤:
特别提示:食品商、化妆品商常见的一个智商税套路,是鼓吹产品来自“天然”、“植物”,把它们和无毒,安全,健康划等号,
图:纯天然绿色植物:箭毒木,又名“见血封喉”,了解一下?
还有很多人以为,化工产品,甚至是带化学名词,都是有害的,不安全的。
啊,今天不小心喝下去不少一氧化二氢,老杨现在感觉好难受,是不是快挂了?
300多斤超重男子每日嗜甜如命,麦当劳当夜宵,称妈妈是罪魁祸首
据英国《镜报》6月4日报道,一名重27英石(约343斤)的英国男子正在与肥胖作斗争,面对肥胖的压力,他不得不放弃热爱的高热量快餐蛋糕。
这名叫Sol的20岁小伙六年前公开出柜,之后便开始暴饮暴食以此慰藉。他说:“出柜以后我每天都活在混乱的情绪中,食物是我唯一的出口。”现在他的体重已经高达27英石5磅。
Sol和他的妈妈
尽管Sol自己嗜甜食如命,并在每晚正餐后都要在加餐麦当劳为宵夜,他却仍然认为母亲才是让他发胖的罪魁祸首。
Sol和他的妈妈Rachael曾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母子,但三年前一场意外降临到了这个家庭。当时,Rachael怀了Sol的弟弟, 但在怀孕21周的时候不幸夭折了,Rachael感到非常绝望。
她把孩子的骨灰放在一只玩具熊里,随身携带,寸步不离。Rachael承认这个孩子的离世改变了整个家庭。Rachael说:“孩子走后我不再愿意做家务,我甚至开始讨厌做饭。”
Sol补充道:“妈妈失去弟弟以后就一蹶不振,每日酗酒,暴饮暴食。”现在整个家庭都以高热量高脂肪的快餐为食。
Sol担心他的身材会影响他寻找爱情
在这样的生活习惯下,Rachael也发福了不少,她现在已经14英石6磅重了,几乎是他儿子一半的体重了。
Sol现在非常厌恶自己肥胖的样子,并担心自己的外貌会阻碍他找到真爱。
他说道:“我现在对自己感到沮丧和厌恶。我现在看到任何全身镜都会绕路走,因为我不想看到镜子里那拥有一坨坨肥肉的自己。”
Sol希望能借此机会修复他们的母子关系
但是现在他已下定决心要做出改变,并且希望他的妈妈能和他一起拥有更健康的饮食习惯并经常锻炼。
Sol希望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重拾健康的体魄,也能修复一下他与妈妈曾经亲密无间的母子之情。
这对母子曾经都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他们无话不谈,甚至一同去上舞蹈课。可是现在他们几乎不再有任何交流。而现在他们互相立下誓言坚持健康的饮食,而母子二人都坚信这会是一场胜利。(中国网编译)
嗜甜如命,吃糖上瘾你该怎么办?
什么是糖上瘾?糖究竟是什么?这里的糖,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典型的就是各种精制糖(白砂糖、葡萄糖等),以及大量含糖的加工食物(面包、甜点、饼干、蛋糕等)。吃大量糖会造成龋齿、肥胖,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加速机体老化等问题。
上瘾是因为感到快乐
当进食大量糖后,大脑内的多巴胺分泌增加,多巴胺将讯号传送给大脑的伏隔核。伏隔核掌控着我们的快乐、成瘾、恐惧、安慰剂效应等,而且它还与前额叶皮层相连。大脑会将这种快乐的滋味记录下来,并且鼓励你重复这一行为。吃糖,我开心,大脑记住了,继续吃……这属于大脑的一种奖赏机制。
但是不断摄入大量甜食,为了稳定血糖,胰岛素必须“拼命”工作。好不容易把血糖稳定之后,你又吃蛋糕、甜品了,胰岛素又要出来工作了……当胰岛素不断工作得不到“休息”后,就会变得对血糖不再那么敏感,一开始是消极“怠工”,继而干脆“罢工”。这就形成了胰岛素抵抗。最坏的情况就是,胰岛素不再正常发挥作用,你因此患上2型糖尿病。
吃甜食上瘾的表现:
极度爱吃甜品,吃到停不下来;
一天不吃就心慌、脾气暴躁;
喜欢一个人偷偷吃;
吃完很后悔,甚至会采取催吐等行为。
以下人群容易出现吃甜食上瘾:
极度节食导致渴望高碳水摄入者;
压力过大且没有找到合适发泄途径的人;
从小喜欢喝各种饮料、果汁者;
伴有遗传因素者。
戒糖瘾 有计可施
咖啡和茶少加糖
许多人习惯于在咖啡和茶里放大量糖。如果你也是这样做的,请开始训练自己喝这些饮料时少加糖。循序渐进,从少加一匙或一包糖开始。只要坚持很快就会习惯,然后再少加一份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甚至会更喜欢不加糖的咖啡或茶。这不仅能减少你饮食中的糖分,还能证明减少糖分的摄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避免人造甜味剂
用人造甜味剂代替真正的精制糖,不会帮助你戒掉糖瘾。这是因为人造甜味剂对人体有同样的化学作用,它们仍然会刺激你对甜食和饮料的渴望,而且人造甜味剂还与许多令人不快的症状有关,如抑郁、偏头痛、焦虑、消化问题等。
吃含糖量少的零食
看看你正在吃的零食,它们的含糖量有多高?即使是全麦饼干或酸奶,它们的含糖量也超出想象。例如低脂酸奶只是用糖代替脂肪。不要再被“减肥零食”愚弄了,寻找含糖量较低的替代品,比如坚果、奶酪和水果,美味的选择有很多。
减少甜点的摄入量
如果你习惯餐后吃甜点,那么就从减少一次开始,一周接着一周,把甜食的摄入量从每周7次减少到每周最多4次,你会习惯于不那么频繁地吃甜食。在外面吃饭时,不要总是点甜点,喝杯纯咖啡或茶就可以了。
保持饮食多样化
不均衡的饮食会增加人们对糖的渴望,特别是当你的饮食中缺乏健康的脂类或蛋白质来增强饱腹感时。精制的淀粉类食物,比如意大利面、白面包或白米饭,吃完后会让你立刻有饱腹感,但它们消化得很快,这会使你的血糖水平飙升。然而不久后,你的血糖水平又会急剧下降,导致你想要更多的糖。蛋白质和脂肪没有这种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吃饭时保持营养均衡很重要。用全谷物类代替精制谷物也同样有帮助。
摄入更多膳食纤维
纤维有助于抵抗对糖的渴望。纤维的作用是减缓糖被消化和吸收的速率,这样就避免了糖分的激增,同时也降低了对糖的欲望。就像蛋白质和健康脂肪一样,纤维也能帮助你拥有长时间的饱腹感。
摄入足够的铬、镁和锌
适量补充这些矿物质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代谢糖,更有效地燃烧它。这些食物包括绿叶蔬菜、坚果、麸皮全谷物、青豆和黑巧克力。
避免饥饿
“饿怒症”这个词描述了同时感到饥饿和愤怒的感觉,如果你有糖瘾,那么你可能也经历过这种情况。这种感觉是由低血糖引起的,低血糖会让你觉得很饿,同时也会让你感到愤怒。当你试图忽视饥饿,长时间不吃东西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当你不吃饭时,你的身体开始渴求能量。某个时刻你会屈服于你的饥饿感,并尽可能快地满足它,通常会选择含糖量高的零食。
喝足够的水
如果你没有喝够水,你的身体会误以为你饿了。迫使你吃得比实际需要的多,这会导致不健康的体重增长。喝水其实是对抗超重的好方法,因为喝水能让你有饱腹感。最好随身带一瓶水,尤其是当你在两餐之间感到饥肠辘辘的时候。
做让自己开心的事
找一些喜欢的事情,每天为它们腾出些时间,因为一个人在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时,体内的血清素、多巴胺和内啡肽水平会提高,这会大大减少对糖的渴望。对糖的渴望不仅是生理所需,也可能有心理上的原因。当你感到压力或沮丧时,很容易就会去吃含糖食物,因为糖会刺激大脑让我们感觉更好。它真的可以作为“安慰食物”。然而过量的糖分实际上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这就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循环。建议在心情不好时,可以做做舒缓情绪的瑜伽,将自己想吃甜食的注意力分散,用别的方式放松自己。
避开诱惑
如果你每次经过面包店都要进去瞅瞅,对超市琳琅满目的零食爱不释手,建议你可以选择故意避开这些区域,宁愿绕远路、不带钱也不要走近,为自己创造“不买甜食”的条件。
充分休息
研究表明,睡眠时间与对糖的渴望程度直接相关。睡眠不足的人更渴望吃糖。理由是,如果你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你的身体会渴望糖来提供快速的能量。你会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拿含糖的食物或饮料。但长期这样做,会导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体重增加。
做好戒糖瘾的心理准备
戒断后的前几个星期,可能你会出现头晕、反胃、易怒等,因为你身体适应了糖分,突然没有糖会不适应,这是正常的。在此期间可以多喝水,规律吃三餐,多休息,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心情愉悦。
糖瘾不是几天就形成的,同理,戒断也需要一段时间。就当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当你的心态调整好,清楚认识到什么东西重要或不重要时,相信你,一定可以勇敢地对糖瘾说“不”!
文: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营养科 谢琪
编辑:王建影 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