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猪肥胖瘫痪(育肥猪后肢瘫痪)

养殖场那点事 0
文章目录:

大猪突然瘫痪了是怎么回事

大猪突然瘫痪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总结了一下,大体有三个。

第一,当猪瘫痪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拽入猪的尾巴,帮它往上提助力它让它往前走,如果这个猪的腿能够往前迈步,那么说明这个猪是受外伤引起的,我们可以初步断定是链球菌,这时我们可以给他打萘普生加头孢噻呋钠,另外一面打磺胺间甲氧嘧啶那效果非常好。

第二,就是我们提起猪尾巴之后,这个猪的后胯骨和腿没有感觉,也不能走这就说明明是脑神经被压了,或者是产生了脊髓炎,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应用恩诺沙星稀释头孢打第一针,第二针是红花和川芎的注射液,这样的效果非常的。如果买不到红花和川芎的注射液,可以买曲克芦丁给它打,这个效果也不错,这些药在人药店应用非常多。

第三个就是当我们的这个猪产生瘫痪的时候,它会发出很痛苦的嘶叫声,而且在瘫痪的一段时间还能站起来晃了晃头,再走两步,走两步再停下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初步判定它是大猪的伪狂犬病,这时我们可以用拥有四倍量的伪狂犬活苗给它肌肉注射,另外一面,给它打免疫球蛋白,这样情况下,效果非常的好。感觉有用的话欢迎分享转发。

猪瘫痪后腿站不起来,猪瘫痪用什么药能治好?治疗方法有这些

猪瘫痪是一种神经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就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引起猪瘫痪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血钙、血糖浓度过低,二是产后血压降低。因此,产前1天至产后2~5天的母猪,是猪群中最容易瘫痪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

1. 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机能

上面我们讲了,猪瘫痪是一种神经障碍性疾病。母猪在产后瘫痪的原因就是:胎儿出生以后,大脑皮层会由产前的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腹腔内的压力突然减轻,形成压力差,全身各处的血液会突然流向腹腔,造成腹腔内的器官被动性充血,造成大脑皮层缺氧,引起暂时性的脑贫血,使母猪的大脑皮层抑制程度加深,从而导致母猪瘫痪。

因此,治疗母猪瘫痪,我们可使用:康立太保,其主要成分是:白头翁、黄连、独活、牛膝等中药材,配以葡萄糖酸钙和葡萄糖酸锌,可以以中药材成分加快母猪的代谢循环恢复速度,有利于母猪的神经兴奋,同时可以促进血钙、血糖浓度升高,双管齐下,促使母猪康复、重新站立。

2. 使血钙、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对于普通的猪瘫痪,通常,我们只要把猪的血钙、血糖浓度提上去,是猪的代谢循环恢复正常就可以了。使用:康立太保,其中的葡萄糖酸钙等,可以满足母猪恢复血糖、血钙浓度的需求。每次四分之一袋(125克),严重的病例,建议配合注射畜小牧萘普生注射液。

同时我们要注意,猪瘫痪严重时,可导致昏迷、不排粪、不排尿。在用药治疗期间,我们可以用温肥皂水给病猪灌肠,清除病猪直肠内的蓄粪。另外,我们可以给猪增垫柔软的垫草,经常翻动猪身,防止发生褥疮。

以上就是猪瘫痪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你快速解决猪瘫痪这个问题,你可以在下方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或者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们。

兽医必读:猪瘫痪是什么神经受损,如何鉴别诊断?

瘫痪:因神经问题导致,指上、下运动神经元、锥体束及周围神经病变致肌肉活动能力降低或丧失,常见于:脊髓型瘫痪、脑型瘫痪和营养型瘫痪等3种类型.

瘫痪分类:

A、功能性瘫痪:由心因性引起,即癔症性瘫痪

B、器质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肌病瘫痪三种

上运动神经元:起源于大脑额叶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轴突组成皮质延髓束与皮质脊髓束,分别终止于脑干的颅神经运动核与各节段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从颅神经运动核与脊髓前角细胞到肌肉接头。

“瘫痪”的治疗原则:

瘫痪:因神经

要么找出病因对因治疗,要么淘汰!

常用:磺胺 曲克芦丁

现分享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肌病性瘫痪等几种瘫痪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供大家鉴别诊断参考:

1、中枢性瘫痪

1)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痉挛性瘫痪、硬瘫):是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生的下行纤维 (锥体束)受损所产生。

(1)类型:

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因皮质运动区及下行的锥体束较集中地支配肌群,故常导致整个肢体瘫痪(单瘫),一侧肢体瘫痪(偏瘫);双侧病变可引起双下肢瘫痪(截瘫)

(育肥猪偏瘫)(2)特点:

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

常见引起中枢性瘫痪的疾病: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3)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猪捷申病、猪泰法病):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觉过敏、震颤、肌肉抽搐和肢体麻痹为特征,但无神志扰乱。1929年,最先发现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捷申地区,故称为捷申病。1955年-1957年,丹麦和英国发现猪的一种轻症麻痹病,称为泰法病,也称台劳病,良性地方性轻瘫。

传染的最危险阶段在潜伏期和发病初期。发病第一天传染率为存栏头数的15%-40%,随后逐渐降低,呈波浪式流行(这批痊愈,另一批发病)

症状:临床上分为4个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

A、急性型:体温40.0-41.1℃,呕吐、严重鼻炎、腹泻及行动失调。1-2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寒战、感觉过敏、抽搐、共济失调,四肢僵直(特别是后肢)、角弓反张和昏迷。接着发生麻痹,病猪呈犬坐姿势或于一侧卧地,前肢作划水样,受声响或触摸刺激时,四肢不协调的运动,或角弓反张,也可见面部麻痹和失音。

瘫痪出现后的2到3天,就有80%-95%的病猪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B、亚急性型:潜伏期为6-8天,消瘦并有麻痹症状,死亡较少。

C、慢性型:多发成年猪,沉郁、行动困难、尾部麻痹、前肢瘫痪。

D、隐形型:侵害仔猪,运动失调和背部软弱,有的肢体麻痹症状。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与链球菌鉴别:链球菌转圈、后肢麻痹;本病四肢麻痹、倒向一侧。

与水肿病鉴别:水肿病体温正常,整个头部肿;本病体温高、仅眼睑水肿

与伪狂犬鉴别:伪狂犬流涎、兴奋、撞墙;本病呕吐、震颤、仅感觉过敏

与食盐中毒鉴别:口渴尿少,奔跑前冲,腹下皮肤发绀;本病无此症状。

治疗:无特效药治疗,50斤以上猪:50头份猪瘟细胞苗肌肉注射;然后,VB1 磺胺 清开灵,一日3次,连续注射。仔猪:紧急接种伪狂犬,多死亡

2、周围性瘫痪

1)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弛缓性瘫痪、软瘫;

A、脑于运动神经核及脊髓前角细胞,及其发生的纤维(脊髓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冲动兴奋而瘫痪。

B、有周围性麻痹是因酶代谢障碍引起细胞外液中钾离子异常转移引起。

特点:患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使单突触牵张反射中断),肌萎缩早期出现(前角细胞的肌营养作用障碍),可见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

2)常见引起周围性瘫痪的疾病:

(1)、脊髓损伤性瘫痪:产床缺陷,瘦小母猪卧下后,后躯卡在横梁下,突然站立损伤腰椎。治疗:淘汰!

(2)、多发性神经炎

3)多发性神经炎

发生时,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 疼痛、麻木呈手套式)、运动(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晚期有以肢体远端为主的肌肉萎缩)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肢端皮肤发凉、苍白、发绀或出汗障碍,皮肤可粗糙变薄等),远端重于近端。

诱发原因:

中毒(铅、砷、汞、磷等重金属;呋喃类、链霉素等药物;有机磷农药等),营养代谢障碍( 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感染(痢疾、结核、传染性肝炎、伤寒及病原体直接侵犯周围神经)、变态反应(血清治疗或疫苗接种后神经炎)等引起。

治疗:

A、营养神经药物: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辅酶Q10等

B、改善末梢循环:可用地巴唑、川芎嗪注射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3、肌病性瘫痪

1)肌病性瘫痪分两类:

A、肌肉本身的病变引起的瘫痪叫肌肉原性瘫痪

B、神经和肌肉接点部位病变引起的瘫痪叫神经肌肉接点性瘫痪。

病因:

A、代谢障碍(母猪生产瘫痪、白肌病)

B、内分泌障碍(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或重症肌无力等)

C、自身免疫因素(重症肌无力)

2)引起肌病性瘫痪的疾病:

(1)、母猪生产瘫痪

母猪瘫痪:包括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以四肢肌肉松弛、低血钙为特征。

原因:

A、大量血钙进入初乳,血中流失的钙不能迅速补充,致血钙急剧下降;

B、饲料钙磷比例不当或缺乏,V D缺乏,低镁日粮等,钙摄入不足;

C、分娩应激、腹泻等疾病、无阳光照射导致肠道吸收钙量减少;

植物油或酵母中所含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激活转化为VD2(麦角钙化醇);动物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为VD3(胆钙化醇),VD2/VD3本身无生物活性,在肝脏羟化成25-羟VD3,然后在肾脏进一步1,25二羟VD3,调节钙磷代谢。

症状:

体温正常或偏低,后肢起立困难,强行起立后步态不稳,并且后躯摇摆,反射减弱,奶少或无奶,有时病猪伏卧不让仔猪吃奶。

治疗:

A、放出产床单体栏,拱泥土、晒太阳

B、葡萄糖酸钙片10片 鱼肝油胶丸10粒,1次/天,连喂7天,同时,一侧肌注普鲁卡因10毫升,另一侧注射维丁胶性钙20毫升,2次/天,连用3天。

C、料中每天补充骨粉40克或乳酸钙5克或磷酸氢钙35克,再每天分两次加喂鱼肝油20毫升,连用10天。

2)白肌病:

仔猪白肌病:以骨骼肌和心肌发生变性、坏死为特征的营养代谢病。

原因:饲料中缺乏硒和VE所致。多发于1周到2月龄营养良好、体质健壮的仔猪。

症状:运动机能障碍(喜卧、起立困难、跛行、四肢麻痹);心力衰竭(心跳快,呼吸不匀、频数);消化机能紊乱、腹泻;贫血、黄染、生长缓慢等全身症状,严重的渗出性素质(由于毛细血管细胞变性、坏死,通透性增强,造成胸、腹腔和皮下等处水肿)。

剖检:腰、背、臀部等骨骼肌松弛、变性,色淡,似煮肉样,呈灰黄色,黄白色的点状、条状、片状不等。心脏横径增大,似球形。

防治:

A、3日龄仔猪,0.1%亚硒酸钠注射液1ml,肌注,可预防。泌乳母猪日粮添加亚硒酸钠(每次10mg)和VE, ,也可饲喂一些含VE较多的青饲料,如种子的胚芽和优质豆科干草。

B、病猪可用0.1%亚硒酸钠注射液,每头肌注3ml,20天后重复一次,同时,VE注射液,每头仔猪肌注50-100mg。

3)、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突触)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横纹肌肌力低下,易疲劳,短期内反复收缩后肌力迅速降低,休息后减轻,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有效为特征。

神经肌肉接头:通过接受乙酰胆碱及烟碱等兴奋性递质传递与肌膜受体结合,导致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肌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肌丝滑行,使肌肉收缩。

烟碱受体:位于神经肌肉接头部的突触后膜中,患畜胸腺上皮细胞内含肌原纤维,与骨骼肌存在共同抗原(烟碱受体),该抗原致敏T细胞,产生抗烟碱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对骨骼肌烟碱受体产生交叉免疫应答,使受体被阻滞,并加速烟碱受体降解,通过激活补体,使肌膜受损。特点是肌无力于下午或劳累后重,晨起或休息后轻。

症状:脑神经支配的肌肉最先受累,上睑下垂,四肢躯干肌肉无力,肌无力晨轻暮重和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后期处于不全瘫痪状态,一般无肌萎缩,无肌束颤动,腱反射正常或减弱,无感觉障碍。

治疗:

A、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

B、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