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蒜引起肥胖(大蒜会胖人吗)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使你发胖的原因有哪些 这些令你发胖的18个坏习惯需改正

使你发胖的原因有哪些?

1 让自己挨饿

中国有句俗话,“一席饱三顿。”通常在大吃一顿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挨饿。为什么少吃一顿也成了坏事呢?让我们设想你被困在一个监狱里,只有在看守想起你的时候才会给你送饭吃。那么,当有饭送来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呢?储存食物!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才有饭吃。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经常大吃一顿,再饿一顿,身体也会形成储存食物的惯性,这会直接导致我们发胖。

2开灯睡觉

晚上的照明光即使再微弱也会导致不断增加人的体重。就算饮食均衡和积极锻炼也无法避免。自人类拥有电力照明后,许多人会在晚上才吃主餐,许多营养专家也相信,晚食也是体重上升的因素之一。何时吃,可能就和吃什么一样重要。

3 强憋三急成习惯

工作起来甚至连上厕所都忘记的女生是不是在说你?如果经常憋三急,不仅会让身体内的毒素增加5-10倍,并且对肠胃运动、肾脏代谢和肝脏代谢都有很大影响。长期憋三急的人都有腰腹肥胖、大腿粗的现象,这是因为一直坐着或站着憋三急,大量毒素和脂肪堆积在这几个部位。想要自己排毒顺畅,先尊重身体的排毒系统吧!

4 可恶的空调

调节热量机制受阻。空调让我们总是待在恒温的环境里,所以我们不用调节自己体内的热量。关注公众号sunhope520但如果气温很低,我们的身体就会自动消耗脂肪,以保持温暖;如果天气很热,我们的食欲就会降低。使用空调的人,热量调节机制受阻,更容易肥胖。

5 吃得太快

要知道,有没有吃饱并不是肠胃告诉你的,而是大脑向你发出信号,已经吃了足够的食物了。不幸的是,大脑和身体之间的联系有20分钟的延时。也就是说,只有在你事实上已经吃饱了20分钟后,你才会感觉到这一点。吃得越快就会吃得越多,因为你根本没有给大脑一个机会告诉你已经饱了。所以,吃饭还是应该细嚼慢咽。

6 饮水不足

新陈代谢需要用水分去“燃烧”脂肪,所以如果饮水不足,同样会使人发胖。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天至少应该喝八杯水!其实,减肥并不在于你吃多少,而在于你怎样吃。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你完全不必痛苦地节食,或者劳命伤财地吃一堆减肥药。

7 做剩饭菜的清道夫

纤瘦苗条的女生总能很准确控制自己的进食量,吃到几分饱已经合适,她拿捏得很好。就算是桌上的食物吃不完也不会拼命往肚子里塞,如果你是不忍心剩饭菜的类型,在点餐之前就要考虑好自己的食量,不要点过量的餐食。因为人体感觉到6-7分饱时肠胃已经达到9-10分饱了,只是大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接收到胃部发出的饱腹信息。因此一餐饭吃到7分饱完全足够了,如果你不管自身热量要做剩饭菜的清道夫,那么发胖的下一个绝对是你。

8 坐下来就不动了

懂得保持身材的女生总是喜欢给自己找事做,比如端茶倒水、到办公室外走走透气或是去洗手间,虽然这些小动作在你眼中也不能消耗什么热量,但起身活动筋骨、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对减肥本身是非常有利的。长久保持一个姿势不仅会令血液循环阻塞,还会让身体局部出现水肿,是最容易引发肥胖的细节。

听人说“少吃”是减肥的基本原则,可是怎么在你的身上就不灵?原因出在哪里?今天就来告诉你为啥吃很少体重秤上的数字就是不肯变!话说大家知道减肥的十大致命伤吗?

9 你少吃的是那一餐?午餐、晚餐还是早餐?

发胖原因:再怎么忙都不要少吃早餐!不吃早饭不仅瘦不下来还可能胖更多!那难怪瘦不下来啦!

出招:早餐是一天当中的第一顿正餐,最重要的一餐,而且是可以放心尽量吃的一餐。从昨天晚餐到今天早餐前,已经空腹将近12小时的肚子,特别需要吃一顿丰盛的早餐来唤醒还在赖床的五脏六腑,帮助启动一整天的新陈代谢并补充身体正能量!

10 下一餐或上一餐吃多少?

发胖原因:少吃了这一餐,下一餐却猛吃,总热量惊人,当然还是瘦不了!

出招:记住这一句话,“总热量才是真相”!少吃了这一餐,结果捱不到下一餐肚子就咕噜咕噜在作祟,这个时候忍不住吃下的几块饼干或蛋糕,说不定热量都比吃一顿正餐还来得高呢!就算你真的辛苦熬到下一餐,也可能因为饥饿感而吃下更多的食物!

总而言之,不要以为少吃一餐就能变瘦。一整天加起来的总热量才是变胖或变瘦的真相!知道吗:瘦身的捷径不是饥饿,而是减少吃饭摄入的热量!在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选择了低热量食品,可以不必紧张地进行瘦身!

11 少吃也少动了吗?

发胖原因:热量摄取减少了、消耗也减少了,结果总热量还是没变。只利用节食来减肥,本来有的运动习惯突然停止或减少,少吃,虽然热量的摄取减少了,但是停止运动也同样减少了消耗的热量,少吃也少动,结果还是瘦不下来!

出招:正确的减肥观念本来就应该是有计划的饮食加上规律的运动,两者相互协调才能达到最好的瘦身效果,少了任何一方,即使暂时瘦不下来,也很容易就遭遇复胖恶魔来缠身哟!

12 少吃了一餐,却多吃了点心OR宵夜?

发胖原因:减少吃非正餐的机会,才是最有效的少吃一餐窈窕法。虽然少吃了午餐,却多吃了下午茶?少吃了晚餐,却多吃了宵夜?这样当然是没有效的啦!而且还会使你的身材更容易胖起来!

黑名单:方便面、臭豆腐、盐酥鸡、卤味

光荣榜:粥和清汤、生姜粥、大蒜粥

出招:说起来很简单的道理,可却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你可能觉得一块小蛋糕、一杯珍珠奶茶或一碗肉羹汤应该不算什么,但是Body要告诉你的事实是,这些食物的热量都真的很惊人!这也就是为什么营养师总是叮咛我们三餐定时吃的重要性!可以避免吃下一些有的没有的高热量食物。

13 其他两餐你都吃什么?

发胖原因: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取量,肥肉就可以少吃一点哟!

出招:检查一下你的餐饮内容吧!特别爱吃淀粉、碳水化合物的你,如米饭、面包、馒头、糕点、关东煮等,体内的胰岛素经常处于激烈的上升及下降变化中。除了容易产生饥饿感之外,这些食物会使体内的胰岛素大量分泌,帮助食物转化成脂肪囤积在身体里,就是这样,所以你的身体总是比别人更容易胖起来哦!不论你是否少吃了一餐,六大类食物适量且均衡地摄取,才是保持身材窈窕的关键!

14 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下降了?

发胖原因: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是比少吃一餐更有效的减肥方式!少吃好几餐也瘦不了?很可能是因为你的基础代谢率下降了!

出招:想要减肥,与其辛苦节食,还不如提高基础代谢率比较实际!多运动、多喝水、常泡澡、勤按摩等都是有效提高基础代谢率的方法喔!

15 身体里的是肌肉还是脂肪?

发胖原因:1公斤肌肉消耗100大卡,1公斤脂肪只能消耗4——10大卡!隐藏在你身体里的是肥肥的脂肪还是结实的肌肉呢?

出招:身体里的肌肉比例越高,基础代谢率就越高,反过来说,脂肪比例越高的话,基础代谢率就越低!因此,努力增加身体的肌肉量,这样少吃一餐才能变得更有意义。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减肥重要的是减体重还是看起来更苗条?

16 每日的营养摄取均衡吗?

发胖原因:吃对食物,让身体获得均衡的营养,才可以健康的瘦下来!想要减肥,少吃,可以减少热量的摄取,而吃对食物,让身体获得均衡的营养,才可以健康的瘦下来!尤其是一整天在外用餐的上班族,更需要特别注意。

出招:所谓均衡饮食就是六大类食物的均衡摄取,每日建议摄取量建议如下:五谷根茎类3—6碗,粥类,1—2份,蛋豆4份,蔬菜3碟,水果类2个,油脂类2—3汤匙。

17 一天的最后一餐习惯在睡前吃?

发胖原因:睡前3—4小时就别吃,避免食物囤积在体内变肥肉!

出招:少吃一餐之外,也要聪明地吃对时间,才可以让体重更有效率的Down下来!

建议睡前做些伸展运动,舒松下筋骨,既可以消耗热量,入睡也更快哦。

18 少吃又变胖!怎么会这么倒霉

发胖原因:有一餐没一餐,一有食物进入时,脂肪就会更完全的被吸收。

出招:规律饮食很重要!有一餐没一餐的饮食方式会使身体弄不清正确的能量吸收时间,这个时候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被启动,结果会有两个情况发生:第一,一旦有食物能量进入时,身体就会大量吸收以储备及备用;第二,身体会自动将脂肪储存,反而先分解肌肉组织来提供能量。结果肌肉越来越少,使得脂肪比例变高,身材就越来越瘦不下来了!

大蒜炝锅致癌,是真的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

“吃饭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这些饮食谚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蒜香小龙虾”“蒜蓉烤生蚝”“蒜炒油麦菜”等等菜式大家肯定也十分熟悉;而且不管在火锅蘸料还是日常调味碟中蒜泥也占据了一定的席位。

尤其现在是新蒜收获上市的季节,这收成甚是喜人的大蒜自然也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调味剂。本来大家一起愉快地吃蒜谁也不嫌弃谁,万物皆味,世界和平,可家中一向奉行勤俭持家、杜绝浪费的长辈突然把炒菜中的蒜挑出来扔掉让人大惑不解。要知道这位长辈可是坚决秉持“粒粒皆辛苦”这一观念,吃饭时连葱花姜丝都不放过,怎么突然对大蒜如此歧视?

追问之下他向我透露实情,看某养生节目说“大蒜炝锅致癌”。居然有这种事儿?赶紧翻来视频看看,结果真的是万万没想到,这种谣言居然还能存在。好了,今天咱们就好好说说大蒜的事儿吧。

养生节目中的论调主要在于,大蒜在炝锅时会产生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属于2A级致癌物,所以得出了大蒜炝锅致癌的结论,但是这个逻辑真的成立吗?

首先,大蒜炝锅会产生丙烯酰胺吗?这个真的会。

让我们先来盘一盘丙烯酰胺是如何诞生的:丙烯酰胺的生成,是食物中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与糖类在高温烹调(如油炸、焙烤、烧烤)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的。

换句话说,所有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如土豆、面包、麦片、饼干等食物,在加热到120℃以上时,都有可能产生丙烯酰胺。

另外,食品中丙烯酰胺还与烹饪方式、食物状态密切相关。

有研究发现,就食物而言,在油炸或烤制时,食物越薄、受热温度越高、受热时间越长,食物加工时的美拉德反应就会越剧烈,产生的丙烯酰胺也就越多。

而大蒜在煎炒后会微微变得焦黄,有时甚至会“黑煳”,其中过程也包括美拉德反应,自然也会产生少量的丙烯酰胺。

不能简单地将“少量食用和接触丙烯酰胺”与“致癌”画等号

那么,第二个关键的问题来了:丙烯酰胺真的致癌吗?不一定。

首先我们看一下丙烯酰胺为什么会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它并不是一种安全物质,而是一种中等毒性的亲神经毒物,在人群和动物中都已被证实可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应尽量避免暴露在高浓度丙烯酰胺环境中。

至于致癌性,在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丙烯酰胺致癌性的研究证据比较充分。但在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人群致癌研究中发现,丙烯酰胺与某些癌症可能有正向关联,但与某些类型癌症甚至出现了负向关联。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将丙烯酰胺的少量食用、少量接触和致癌画等号。

另外,来自瑞典和美国的研究学者对部分癌症病人和健康人食谱中的丙烯酰胺进行了对比,未发现含有丙烯酰胺的食品会增加患癌风险的显著性差异。

这也就是为什么丙烯酰胺是2A级致癌物。2A级致癌物是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的物质。听起来有一点点可怕对不对?但是如果告诉你,其实猪、牛、羊肉和腌制蔬菜也在2A级致癌物列表中是不是瞬间就不怕了?

虽然没有安全问题但高温的煎炸和漂烫的确会损失大蒜的营养

所以,大蒜炝锅到底会不会致癌呢?很难。

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基于此,我们来看看国际标准和致死量。

假设同质量的炝锅蒜产生的丙烯酰胺和饼干一样多,一位体重50公斤的普通人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界限量需短时间内摄取炝锅蒜32.7公斤,达到致死量最低限则需一次性食用9092.2 公斤炝锅蒜。

且不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否吃掉9吨多的蒜,就算一下子吃完32.7公斤炝锅蒜,普通人也根本做不到啊。就算大胃王吃得完,那大概得是没有感情的吃蒜机器。

大蒜炝锅没事是不是可以放心吃了呢?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问题了,但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仍有不足之处。

大家都知道,大蒜的杀菌作用和其特殊风味来源主要是大蒜素。但新鲜大蒜中并不含有大蒜素,只含有产生大蒜素所必需的蒜氨酸和蒜氨酸酶。这两种物质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相互接触,才能产生大蒜素。但如何才能让大蒜产生更多的大蒜素呢?

有国内的实验室研究显示,与蒜末和蒜片相比,蒜泥最有利于大蒜素的合成。随着时间的增加大蒜素的合成量也有所增加,在室温下1至2 小时左右蒜片、蒜末和蒜泥的大蒜素含量会达到峰值。另外,高温的煎炸和漂烫会对大蒜素产生破坏。

所以,如果只是追求风味,将大蒜煎炸炝锅是没有太大的安全隐患的。但是如果想摄入更多的大蒜素,还是建议尽量将蒜捣碎并放置一段时间后食用。

虽然拿蒜炝锅并不是好的摄取大蒜中有益物质的方法,但区区几瓣儿炝锅蒜也远远达不到使人得癌症的效果。

如果真的畏惧丙烯酰胺带来的潜在危险,那就更应该提醒自己少吃薯片、饼干、炸鸡之类的食物,毕竟这不仅能大大降低丙烯酰胺的摄入量,还能免于发胖。(亢涵)

吃这4道素菜,好比直接“喝油”!每一口都在让你长胖

很多慢性病患者,

不敢碰油脂含量高的肉食,

素菜便成了他们的心头好。

但餐桌上有些素菜也是含油“大户”,每吃一口都相当于喝油。

吸油厉害的4道素菜

“没有不健康的食物,只有不健康的吃法。”这是营养专家公认的一句用餐信条。再有营养的食物,吃错了也会伤身体。

1地三鲜

这道菜很多家庭都会做,三种食材土豆、茄子和青椒,经过油炸和红烧工序后,味道绵软香浓。

茄子中富含的维生素P,有助于帮助降血脂,可经过油炸后,茄子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油,几乎完全损失了健康益处。

土豆、青椒和茄子中都含有无机盐——钾,但经过高温油炸,会大量丢失。

青椒和土豆中本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在油炸后也几乎损失殆尽。

健康改良法:

这道菜可改进为少油、低盐的做法,即将锅留底油、炝香蒜片后,加水淀粉,用盐、老抽调味。

再按易熟的程度依次放入土豆、茄子和青椒,不但减少了脂肪的摄入,还能保证营养素少流失。

2干煸豆角

干煸豆角也是超能吸油的一道菜,做这道菜需用油将豆角皮炸至呈“虎皮”状。

除热量超标、损失了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外,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因为油炸时,豆角可能外焦里生,没有彻底做熟,其中含有的氰苷没能在高温烹煮时挥发出来,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健康改良法:

将豆角除筋、切好沥干后,用微波炉加热1~1.5分钟,取出时豆角和油炸、干煸的效果是一样的。

再加少量油,与葱、姜末、肉馅、虾米末、榨菜末一起翻炒,至汁干即可。这样就能做出用油少、营养保留多的干煸豆角。

3西红柿炒鸡蛋

多数家庭在做番茄炒蛋时会放两次油:炒鸡蛋放一次;然后捞出鸡蛋,炒番茄时再放一次油。

要想让鸡蛋达到略显蓬松的效果,来吸足番茄汁,最少也需25克油。要明显膨大,则需30~40克油。炒番茄的油,通常也不可能少于10克。这样,炒个番茄炒蛋,加入40克油简直是家常便饭。

健康改良法:

在蛋液里加入一汤匙清水和一茶匙料酒,这样炒鸡蛋不但能少放油,还能让鸡蛋更加嫩滑,味道更鲜美。

打鸡蛋时,把清水和鸡蛋加到一起,打匀,放入锅中小火慢炒,一般炒1个鸡蛋,加水10克左右,料酒5克左右。

4干锅菜

干锅发源于四川。干锅菜花、干锅藕片、干锅千叶豆腐等,是我们常点的干锅素菜。

干锅菜一般都需要持续加热,最后大部分油脂都会被菜吸收。相比火锅,干锅的汤汁相对较少,但油脂更多。

健康改良法:

干锅小火慢烧的时间最好不超过15分钟,看到底菜出现发黑、变焦时,就赶紧关火。

爱吃干锅的人,要注意搭配其他新鲜蔬菜。干锅里的辅料也要尽量选择红辣椒、白萝卜、四季豆、干笋、黄豆芽、蒜苗、洋葱、大葱、韭菜等,能起到口感互补的作用。

烹调方式决定油脂含量

中国菜做法多样,不同烹饪方法,健康等级不同,油脂含量也不一样。

第一等级

凉 拌

最健康的是凉拌菜,如凉拌木耳、凉拌菠菜等。食材只经过水焯等简单加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营养,原汁原味。

第二等级

清 蒸

蒸的做法其次,营养损失较少。在餐厅里,越是高品质的食材,越会选择清蒸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本味,比如清蒸鲈鱼等。

第三等级

炖、焖、煨

炖、焖、煨处于健康第三档,一般用小火或微火,烹制时间较长,不少营养溶于了汤中,如茶树菇炖鸡汤、排骨煨藕汤等。

第四等级

炒、爆、熘

炒、爆、熘以油为传热介质,操作迅速,加热时间很短,营养流失不多,但油脂含量往往较多。

电烤也是一种比较健康的烹饪方法,精确控制温度,食材中大量油脂被烤出,而其他营养损失不多,比如锡纸烤鱼、锡纸烤肉等。

但若用柴、碳、煤等明火烤,因火力分散,烤制时间长,营养损失就会很大。

有些餐厅说是烤,但为了快捷,通常先炸一遍再烤,不利健康。不少饭馆的巫山烤鱼都是先炸后烤。点菜时问问店家,究竟是如何烤的。

第五等级

油 炸

油炸是最不健康的做法。炸制过程中,食材中所有营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如果油温过高或炸油使用次数过多,还可能生成致癌物。

有些菜名虽没有“炸”字,但也是炸的,比如香酥鸡等带有“酥”字的菜肴,一般先裹淀粉再炸,含油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