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素肥胖(辣椒素真的能燃烧脂肪吗)
医药前沿:辣椒素能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血压
当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已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我国有近2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高血压是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致病因素。与血压正常者相比,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将增高3倍,脑卒中的危险性也要增高2倍。
高血压治疗难点长期以来困扰着医学界,“钠泵抑制假说”是国际上常用于解释高血压发病机制的传统理论。这一假说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内源性钠泵抑制因子的增加有关,这种因子可通过抑制细胞膜钠泵,增加细胞内钠离子,并进而激活钠、钙交换,引起细胞内的钙离子增加,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增高。但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祝之明教授在临床中观察到,这种改变并非存在于所有患者中。有的患者体内的钠泵抑制因子增加了,有的反而下降了,有的却是正常的,而且细胞膜上的钠泵活性也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情况。
在临床观察和缜密实验后,祝之明提出钠泵抑制因子引起血压升高的关键环节是直接激活钙通道,而非传统认为的激活钠钙交换;高血压患者的膜离子变化分为钠钙泵抑制和非抑制两种形式,所以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一观点丰富了对高血压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从而改写了“钠泵抑制假说”的传统理论。
祝之明带领的科研团队还发现,西南地区高血压和肥胖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北方,这和北方居民膳食较咸、摄盐量较高,而西南地区居民喜爱吃辣椒有很大关系。从2003年开始,科研团队开始侧重研究辣椒中的辣椒素对心血管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2014年,他们发现辣椒素是影响高血压和肥胖的关键因子,并找到了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调控代谢性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
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表明,长期辣椒素干预可作用于脂肪组织的辣椒素受体,抑制脂肪合成和预防肥胖;长期膳食辣椒素干预能显著增强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反应,抑制脂肪合成和预防肥胖。这也解释了嗜辣人群高血压、冠心病和肥胖发病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为膳食因子预防重大慢性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日前,由祝之明领衔的“辣椒素能有效改善血管功能以及降低血压”这一创新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2014年度全军获得的唯一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李燕燕、朱广平、张国圣)
吃辣致癌实锤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辣椒素或增加癌症转移风险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酸甜苦辣咸每个味道都能做出独特的美食。
其中辣味是很多年轻人所爱的,网上经常有哪个地方的人最能吃辣的评选,川渝、贵州、云南等地方的人都不服对方,到底哪里的人最能吃辣呢?
不同地区的人,吃辣其实有不同的侧重点,跟随小艾一起来具体了解这个问题!
1、四川:麻辣
川菜的特点就是麻辣,但口味吃起来比较柔和,辣而不燥。因为烹饪的过程中除了会加辣椒外,还会添加葱姜蒜、香辛料、白糖、蜂蜜等调味料。除了麻辣外,川菜还有酸辣、红油、陈皮等味,口感和层次都不太一样。
2、陕西:醋辣
陕西地区并不是所有都吃辣,陕北气候比较干燥一般不吃辣,陕南与四川相邻,气候温暖潮湿,所以吃辣比较多。口味与四川的麻辣较为接近,但主要还是酸辣,辣度中等偏上。
3、湖南:香辣
湖南地区的人爱吃辣,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湖南省营养学会理事长胡敏予表示,古代盐是被国家垄断的重要资源,湖南不靠海也不靠井,吃不起盐只能靠辣椒提味,慢慢地吃辣就流传了下来。湖南地区的人是真切的将辣椒当成蔬菜来吃,经常吃的有二金条、朝天椒、小米椒,烹饪时会将三种辣椒综合,形成独特的香辣味。
4、云南:酸辣
云南也是国内吃辣首屈一指的地方,虽说各个地区的辣味有所不同,但都少不了酸味。尤其是受到东南亚饮食影响,导致云南菜的酸辣带有异国特地。
5、湖北:卤辣
湖北人的口味相对复杂,靠近哪个地方就会受到哪方的影响,如恩施/宜昌靠近重庆、鄂西南靠近湖南,口味都会偏辣一些。但湖北有个统一的点,家家户户都会弄卤菜,这种卤菜会辣的让人泪流满面,但是一吃就停不下来。
6、贵州:糟辣
贵州当地的气候潮湿,所以人们会吃辣来提神祛湿,更偏爱辛辣味。贵州特色的糟辣椒是红辣椒腌制而来,会添加腌菜、泡菜、凉拌菜等,也会制成蘸水。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药理研究》上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称辣椒素会影响肠道菌群组成、肠屏障完整性、胆汁酸代谢,进而影响T细胞募集,会增加癌症转移的风险。
研究人员连续给小鼠喂食辣椒素饮食(300mg/kg),发现了促进肝脏转移前小生境的生成,从而促进了结直肠癌细胞转移。除了会改善肠道菌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辣椒素会改变粘液蛋白相关细菌的丰度以及参与胆汁酸代谢细菌的丰度,这会影响NKT细胞在肝脏内的募集,也会促进癌症转移。
那是否说明吃辣真的会致癌呢?辣椒还能不能吃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肿瘤学博士李忠表示,上述研究是基于小鼠身上进行的,在人类身上是否有同样的作用尚不明确,还需要更多的明确性研究来佐证。对于普通人来说,日常适当食用辣椒,不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对此无需过多担心。
《美国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经常吃辣的人寿命可能会更长,死于心血管疾病、癌症、中风的风险会有所下降。
对此,研究人员认为与辣椒内独有的抗氧化剂辣椒素相关。该物质可促进脂肪代谢、能量消耗,还能改善血糖控制,对改善身体的代谢综合征、肥胖风险均有好处,从而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关于吃辣椒对人体好处的研究有许多,有研究发现吃辣椒对预防高血压、去除湿气、降低癌症风险、保护心血管、改善肥胖/脂肪肝、保护肠道菌群等均有好处。
想要健康吃辣,一定要注意三点。
不要吃过度吃辣:吃辣椒要注意适量即可,吃的时候可以去掉辣椒籽、辣椒筋,可以很大程度减少辣椒的辣度。
尽量不要空腹时吃辣椒:空腹吃辣椒会给胃黏膜带来较强的刺激性,容易引起胃肠道受损。
这几类人不宜吃辣:
- 口腔溃疡患者,吃辣会加重溃疡的疼痛感,也不利于恢复。
- 胆囊炎/胰腺炎患者:吃辣椒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胆囊收缩,引起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让胆汁排出困难,会加重炎症表现。
- 胃肠道疾病患者:辣椒会刺激胃肠道,本身罹患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会加重病情。
- 孕妇/老人/儿童:这几类人群的肠道较为脆弱,吃辣椒容易出现不适。
吃辣这件事,虽说与癌症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但也要注意适量即可,凡事过尤而不及。
参考资料:
[1]《全国吃辣图鉴:在“吃辣”这件事儿上,这6个省谁也不服谁》.生命时报.2019年06月05日
[2]《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长期食用辣椒素会调节肠道菌群,增加癌转移风险!》.转化医学网.2023年01月17日
[3]《吃辣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降低胃癌风险,还能减肥?但有一个问题…》.科普中国.2022年05月22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吃辣致癌实锤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辣椒素或可增加癌转移风险
刘大哥是四川人,从小就养成了吃辣的习惯,每顿饭都离不开辣椒。
大约在3年前,他身上出现了胃痛症状,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慢性胃炎,医生建议他要保持清淡饮食、定期复查。
但刘大哥没有太大回事,让他戒掉辣椒比登天还难。再加上吃了药后症状有所缓解,所以他更加肆无忌惮的吃辣、喝酒,也没有去医院复查。
上个月,他突然出现了呕血症状,去医院一查竟被确诊为胃癌。
对此他十分懊悔,不禁联想到自己患癌是不是跟长期吃辣有关?
一、吃辣致癌还是防癌,研究给出答案现阶段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饮食与多种肿瘤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被大家所熟知。
关于辣椒这个食物,大家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它会促进癌症发生,也有人说会预防癌症发生,到底孰是孰非呢?
《药理研究》上发表过一项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的研究,研究人员长期给小鼠喂食辣椒素饮食(300mg/kg),结果发现辣椒素可促进肝脏转移前小生境的形成,进而促进结肠癌细胞转移。
辣椒素进入体内后,会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令肠道屏障通透性加强、破坏肠道血管屏障,最终起到促进癌症转移的作用。
爱吃辣的人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瑟瑟发抖?
但与之相反的是,北京大学联合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51.2万余名年龄30~79岁的国人进行了为期10年的随访,结果发现相较于不吃辣的人群,吃辣会让受试者罹患食管癌、胃癌以及结直肠癌的风险下降。
具体来看,相较于不吃辣的人群,偶尔吃辣的人罹患食管癌的风险下降了12%、胃癌风险下降了3%;每周吃1~2天辣,三种癌症的风险分别下降了24%、5%、5%;每周吃辣3~5天,可让三种癌症风险分别下降16%、8%、11%;每周6~7天吃辣的,则会让风险下降19%、11%、10%。
可见,吃辣是个具有双面性的事情,日常吃辣要做到适量,过度吃辣会给胃肠道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健康。
《美国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共纳入57万名年龄18~79岁的成年人数据,受试者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分别对他们的辣椒摄入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54.6%的受试者每月吃辣<1次。
通过分析发现,相较于很少吃辣的受试者,经常吃辣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下降了13%、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了17%、癌症死亡风险下降了8%、中风死亡风险下降了20%。
对此,研究人员认为与辣椒内含有的辣椒素相关。该物质对促进脂肪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以及改善血糖控制均有好处,而这些均可帮助降低死亡风险。
关于辣椒的研究数不胜数,还有研究发现其对预防高血压、降低癌症风险、保护心血管、改善肥胖/脂肪肝以及肠道菌群均有一定的好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黄佳提醒,吃辣也不全是好处,长期吃辣可能会给健康带来这些负担。
很多辣的食物都是高油盐的,且都喜欢吃刚出锅的,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口腔黏膜被灼伤,且容易让舌头失去分辨味觉的能力。且辣椒会起到促进食欲的作用,不知不觉间很容易吃多,会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硕士付淑芳指出,这几类人不建议吃辣。
胃肠道疾病患者:辣椒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本身罹患食管炎、胃溃疡等病的患者,吃辣会加重病情。
口腔溃疡患者:辣椒会对创面带来较大的刺激,导致恢复时间延长。
孕妇、老人、儿童:这几类人群的肠胃较为脆弱,在吃辣椒之后很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一些不适症状出现。
胆囊炎、胰腺炎患者:辣椒进入体内后会促进胃酸分泌、胆囊收缩,进而让胆汁排出困难,会加重本身的炎症。
如果吃了较辣的食物,可以尝试喝点牛奶来解辣,牛奶内的酪蛋白、脂肪可以包裹辣椒素,对口腔黏膜和胃粘膜都能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减轻辣椒带来的灼热感。
对于普通人来说,日常适量吃辣不会给健康带来威胁,但要注意控制量哦。
参考资料:
[1]《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长期食用辣椒素会调节肠道菌群,增加癌转移风险!》.转化医学网.2023-01-17
[2]《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吃辣竟有这么多好处,这几条你肯定不知道!》.健康时报.2021-12-11
[3]《吓傻!爱吃辣竟会产生这种"可怕"的后果!很多人都不知道…》.科普中国.2019-07-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