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卡(肥胖卡车司机)
科普生活知识——孕妇或肥胖者异物卡喉急救法
症状识别
气道被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常导致患者无法进行呼吸,因缺氧窒息而意外死亡。当孕妇或肥胖者进食时突然出现面色潮红、剧烈咳嗽或憋气时,应立即进行以下识别判断:
1、症状表现
立即观察患者是否有口唇、甲床青紫,不能呼吸以及用双手抓住颈部等气道梗阻窘迫表现;
2、询问病情
同时询问患者是否被异物噎住,如果患者点头,继续询问其能否说话。(若为异物卡喉,施救者需征得患者同意后而后再对其进行施救)
完成上述检查后,立即指定一名现场人员拨打急救电话120。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请按照以下方法对患者进行施救。
救治方法1、不完全梗阻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有咳嗽且呼吸时,说明异物阻塞气道为不完全梗阻,可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并让患者弯腰,施救者一只手放在患者前胸部,以便扶住患者,另一只手拍打患者背部,协助其排出异物。
2、完全梗阻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不能说话、咳嗽,且没有呼吸时,说明异物阻塞气道为完全梗阻,应让患者站立,弯腰、低头、张嘴,以便异物吐出。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条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条腿在后伸直。施救者双臂环抱患者胸部,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另一只手包住拳头,然后突然、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胸部后方冲击,直到异物吐出。当患者意识不清,卧倒在地或站立位不便于施救时,让患者平躺。首先,开放患者呼吸道,然后,施救者骑跨在患者大腿外侧,一手掌根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另一手掌覆盖在其上,并连续、快速、用力、垂直向患者的后方冲击,每冲击5次,检查1次患者口腔内是否有异物,如有异物及时取出。
3、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意识丧失,且无呼吸及心跳,应立即对其行心肺复苏术。(具体心肺复苏操作请参照心脏骤停急救法)
1、进餐时确保注意力集中,禁止进餐时说话和大笑。
2、进餐时,不要着急,细嚼慢咽。
3、醉酒时应避免吃带骨头的肉类,建议选择软食食用。
特别提示对异物卡喉者进行施救时,请注意:
1、不管异物是否取出,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不要给患者喂食任何东西,尤其是希望用水将异物顺下去的做法是错误的。
你是怎么发胖的?纠正4个生活习惯,远离肥胖的困扰
原创内容,擅自搬运者必究!
你是怎么发胖的,你知道吗?发胖不是无缘无故的!脂肪不是一天两天堆积起来的,而是长时间热量过剩导致的。
这几个常见的生活习惯,会让你堆积更多的热量,或许这就是你发胖的主因。只有纠正,才能远离肥胖的困扰!
1、不爱喝水,喜欢喝饮料
平时不喝水总是喝饮料解渴的人,肾脏负担会比较大,可乐、雪碧、奶茶等,饮料中富含糖分跟各种添加剂,身体分解代谢压力会比较大,不利于身体健康,而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堆积,你就会更容易发胖。
如果你总是饭后一罐饮料,每天一罐可乐的话,相比于不喝饮料,只喝水的人来说,你就会比别人多摄入180大卡的热量,一个月就会比别人多摄入5400大卡的热量。而一公斤脂肪的热量是7700大卡,54000大卡相当于是1.4斤脂肪的热量了。现在你知道自己是怎么发胖了吗?
2、喜欢吃肥肉
肥肉跟瘦肉的热量差别还是有的,100g五花肉的热量是350大卡左右,而100g瘦肉的热量只有140大卡,二者相差了2倍多。
平时喜欢吃红烧肉的人,热量也会翻倍。100g红烧肉的热量高达550大卡,而清炒肉丝的热量只有230大卡左右,如果你平时总喜欢吃红烧、煎炸的做法,并且喜欢吃肥肉,那么你的热量摄入就容易过剩,脂肪也容易堆积起来,发胖几率也会飙升。
3、久坐不动
不管是工作还是平时休息状态,你都喜欢坐着,不喜欢动起来。每天的步行数量低于6000步,每次出门都是打车、坐地铁,不愿意走路,更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人活动量是不达标的。
平时久坐不动的人,身体活动代谢低于健康的标准水平,容易诱发各种健康疾病。长期以往你的身体机能就会老化,身体缺乏运动锻炼灵活性跟运动能力也会下降,久而久之你也会慢慢胖起来。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走路步数保持在6000步为健康,减肥的人需要达到1万步以上,才能提高身体的卡路里消耗,所以,我们需要动起来,培养运锻炼的爱好,才能降低发胖几率。
4、总喜欢吃宵夜
那些喜欢吃宵夜的人,身材很难是苗条的。当你平时没有吃宵夜习惯的时候,连续吃2天,第三天你就会吃宵夜成瘾,不吃就会感到饿,睡不着了。
临睡觉前吃宵夜,你的热量摄入就会过剩,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而宵夜下肚,身体氧气供应消化系统,会影响你的睡眠时间,你的身体机能无法及时休息,睡眠质量也会下降,影响第二天精神状态。
第二天早上你的肠胃食物一消化空,这个时候饥饿感就会异常强烈,你就会迫切进食。如此恶性循环,你的身材就会快速胖起来。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真相没那么简单
4月10日,
“0卡0糖饮料是否健康”登上百度热搜,
而#专家建议每天保证1.5升以上饮水量#的
话题在微博阅读量达到2.1亿。
两者关联在一起,就是——为了健康,
#专家建议每天保证1.5升以上饮水量#,
0卡0糖饮料别多喝。
0卡0糖饮料
为什么喝起来却是甜甜的?
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0糖饮品等同于不甜。No,No,No!为了还原饮料口感,企业多用甜菊糖苷、安赛蜜、赤藓糖醇等甜味剂或者代糖来代替蔗糖、白砂糖等,如,零度可乐主要使用阿斯巴甜、元气森林则使用了赤藓糖醇等甜味剂。
甜味剂本身是安全的,可以分成带热卡的甜味剂和不带热卡的甜味剂,那么它能够产生更多的甜味儿,甚至比蔗糖要甜两百到三百倍,如三氯蔗糖的甜度最高为蔗糖的600倍。由于是甜味剂,并且没有能量值,所以它确实从这个程度来说比高糖分的饮料来说有更低的能量,不容易让人发胖。
奶茶店推出0糖茶饮走红背后
“一杯奶茶=14颗方糖”的旧闻
2020年3月,某网红奶茶店正式推出“0卡糖”,消费者可在该店的茶小程序下单时按需求自行选择添加。据了解,“0卡糖”适用于除部分宝藏茶外的茶饮产品。而早在2年前,有就其他奶茶店做过低糖茶饮的尝试,他们使用的是低卡甜菊糖。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约有15%的消费者在选购茶饮时主动选择添加0卡糖,有人表示,健康茶饮一定是新式茶饮的未来趋势之一,因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
《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中也提到,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已有近6成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其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
而奶茶店推出0糖茶饮走红的背后也正是因为“一杯奶茶=14颗方糖”的旧闻:2017年7月24号,上海市消保委通过27家奶茶铺、51家样品的现调茶饮(奶茶)进行糖分、脂肪、反式脂肪酸、咖啡因等进行检测。检测报告称,27件正常甜度奶茶,含糖量介于每杯11克至62克之间,平均含糖量为每杯34克。而其中一杯丝袜奶茶含糖量相当于“14块方糖”,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规定的“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的建议。
就是这份报道,让不少消费者记住了“一杯奶茶等于14颗方糖”的描述,但忽略了27件正常甜度奶茶中,还有仅11克糖,平均34克糖的客观现实。
0卡0糖饮料是否健康?
更容易产生饥饿感更伤牙齿
如果和单纯的含糖的饮料对比,它确实是一个低卡低糖的饮料,对于防治肥胖是有帮助的,但它如果拿水来对比,由于一些甜味剂在大脑中会产生兴奋的作用,接收了甜味信号后,容易产生饥饿感,反而使人的食欲更强,所以无糖饮料并不利于健康。
而标榜“0卡路里”“无糖”的无糖饮料,并不是就真的一点热量都没有,也并不是含糖量为0,只是量非常低而已。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当食品中的能量低于17千焦/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时,就可以声称0能量。当含糖量低于0.5克/100克(固体)或0.5克/100毫升(液体)时,就可以声称含糖量为0。
因0糖饮料含有一些食品添加剂,人体器官同样需要“工作”,参与代谢,从而增加肝肾负担,国际上已发现,摄入甜味剂会对人体的糖耐量及血脂代谢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另外,无糖饮料更伤牙齿。无论含糖还是无糖软饮料(包括调味矿泉水)都可以对牙齿产生严重腐蚀。无糖饮料可以导致30%~50%的牙釉质软化,无糖的苏打水和糖果的危害更甚于真正的饮料和糖果。
所以说,最安全的饮品就是白开水,要想避免这些危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喝饮料,多喝白开水。
最全能又最敷衍的一句话——“多喝水”
喝水不足,病痛就会找上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多喝水”变成了最全能又似乎是最敷衍的一句话……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缺水会让身体慢慢发生质的变化。
身体内正常含水量约为60%~70%。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丢失水分,再加上出汗、小便时的水分流失,只有摄入足够水分,人体水分平衡,让身体时刻保持好状态。喝水不足,病痛就会找上门:当水分丢失量为体重的1%时,人就会感到口渴,身体机能开始受到影响;当水分丢失量为体重的2%时,运动机能受到影响,并伴有食欲降低、压抑感等;当水分丢失量为体重的4%~8%时,会出现皮肤干燥、声音嘶哑、全身软弱无力等;当水分丢失量为体重的10%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1.5升以上饮水量。
今天,你喝水达标了吗?
来源: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