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徐文兵(徐文兵收费)
- 1、《字里藏医》之——软肋
- 2、徐文兵谈“富贵病”
- 3、提阳气驱阴寒对抗过敏
《字里藏医》之——软肋
前几期说过,脊柱胸骨和肋巴条如同上天精心编织的筐,装载了人体重要的藏器,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肋间肌肉有伸展扩张和收缩功能,满足适应了心肺的呼吸和搏动的功能。人体的十二对肋骨,从脊柱分出,前七对附着在胸骨,第八九十对肋骨依次附着在自己上面的肋骨,只有最后两对肋骨没有附着点,在腹腔呈游离状态,被称为浮肋,俗称软肋。
天造地设,腹部没有肋骨保护,可以说是因为腹腔内的藏器相比胸腔不是很重要,击打腹部可能伤及胃肠,不会致命,也不会达到快速使人丧失战斗力的目的。所以在实战中,打肚子和打屁股一样没有意义。
软肋位于胸腔和腹腔的结合部,软肋存在的意义首先是为了保护右侧的肝和左侧的脾,以及背后的肾脏。其次是满足藏腑功能需要,正常人除非病态,在肋骨边缘外都不应当触及到肝和脾,但是人吃五谷杂粮谁都难免生病,肝和脾在代偿和失代偿的状态下很容易出现肿大,这时候如果最后两对肋骨是固定的,那就会出现鱼死网破的结果,不是肋骨开裂崩断,就是藏器被压迫出现坏死。
在实战格斗中,一般都要攻击头面和胸腔。出于本能,人会用双手和双臂保护头面和前胸,而暴露两侧的软肋。胸腔肋骨固定,抗击打能力强,而软肋肋骨不固定,抗击打能力就差。攻击软肋,一则剧烈疼痛可以通过肋间神经直达脊髓和大脑,造成巨大的难以忍受的痛苦,使对手丧失战斗意志。再则可以震荡波及肝、脾、肾脏,轻的会产生剧痛,严重的会造成藏器破裂,危及生命。无论古今还是中外,软肋一词多被用来形容身体和心理的弱点。
都在研究了解人体,有的人目的是比凶斗狠、置人于死地。而中医则是想替天行道,治病救人。中医发现人身上这两对游离的肋骨有特殊的属性和利用价值。换成通俗的话说,打击这些部位会造成人身伤害,但是适当地刺激这两对肋骨的端头,比如说点按、针刺和艾灸可以影响刺激内在藏腑的功能。
中医把胸腔比喻成宫殿,五藏在宫城中各司其职。心是君主之官,内藏神明。肺是相傅之官主治节,肝是将军之出谋虑、肾是作强之官出技巧,而脾有两个功能,一个是“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脾主后天意识,辅佐先天本神,保证圆满周到。第二个是“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吸收储存营养,化生后天气血。
五藏深居宫闱,想刺激影响到它们没有门径是不行的。中医发现了人身上有这样的敏感点和传播途径,就是腧穴和经络。
第十一肋骨的游离端头,叫章门穴。它是有三个身份,首先是足厥阴肝经的第十三个穴,对肝脏的疏泄、藏血功能有影响。肝经从足大趾沿腿的内侧上行,经腹股沟环绕外生殖器官,入小腹潜行,在这里冒头。刺激章门上能影响肝脏,下能影响内外生殖器。
其次它是脾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藏器体表投影所在,从人身左侧章门穴直刺下去就能触及脾脏。章门穴的主要功能在于影响人体的吸收储存营养和后天意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不都是专制独裁,皇权要受制于神权和臣权,君命没有内阁的联署盖章是无效的。章门的命名源于此意。脾代表后天意识,会对先天本能提出谏议,比如啬精节欲、持满御神。所以人吸收太多营养、过度肥胖或后天意识太强、活得太刻意的话,可以通过泄章门气血来让他减肥、放松。而吸收功能不好,极度消瘦的人,或后天意识不强,没有自我约束的人,则可以通过补益章门气血、恢复增强意识。
最后章门穴是藏会穴,也就是五藏经气汇聚之地。中医有八会穴,出自《难经·四十五难》 :“腑会太仓 ,藏会季胁。”季胁、季肋都是章门穴的别名。也就是说,刺激章门穴,最终能够影响五藏功能,无论是过亢还是过分低迷。
第十二对肋骨很短,它的的游离端前面摸不到,就在侧面几乎就在腋中线,这个穴位叫京门,它是胆经的第二十五个穴,首先它能够影响到胆功能,特别是胆汁的储存和分泌。很多有胆囊疾病的人会感到两胁憋胀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针刺和按压相关穴位能缓解症状。
其次,京门穴是肾的募穴,从解剖来讲,从人身侧面京门穴向内直刺可以触及肾脏。从气血来讲,京门穴是肾气募集汇聚的地方,刺激京门穴可以影响肾的功能。艾灸,按压京门可以补益肾气,针刺京门可以清泻肾的实证,无论寒热,比如可以促进肾结石化解和排出。有叉腰习惯的人大多有肾虚或类似问题。
徐文兵
2015年12月17日星期四
北京镇海寺
徐文兵谈“富贵病”
主讲人:徐文兵
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师从裴永清教授,研修《伤寒杂病论》及临床应用;师从周稔丰教授,学习五禽戏、病气诊断;师从苏有余先生,学习研修内丹功法;师从马世琦先生,研修形意拳。
熟悉中药、经络、腧穴的形、气、性、用,以及组方配伍。多次受邀在北京电视台讲授健康知识;担任中国气象频道《四季养生堂》栏目长期主讲嘉宾;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说是富贵病,其实有点用词不当,应该是富人病,而不是贵人病。现在很多人是“富而不贵”。富是指有钱,而贵是指有品味,孔子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身心状况,了解食物的寒热温凉,了解天时,了解自己所处的地域环境,调整自己的饮食、作息、起居,这才叫贵。
现在人们生活逐渐富裕,有钱了,但是有钱也给纵欲、妄想提供了条件,这也是富贵病的原因。我提倡有钱以后去掌握一些科学、哲学、医学知识,中医讲“上工治未病”,就是人为保健,不得病,才是最理想状态;或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选择正确的方向治疗,才是最佳的途径。
造成富贵病的一大起因就是放纵自己的欲望,首先就是放纵自己的食欲。以前人们没东西吃,或者吃一些粗粮、杂粮,这是一个极端。营养不良会造成疾病,同样营养过剩也会造成疾病。所以当人有钱以后,有机会、有条件就不在家里吃饭了,而且也不再吃粗粮了,有条件去吃到不属于自己地域出产的各种食物,吃反季节的蔬菜水果,人为制造水土不服。
正常人的食欲,吃饱了就不饥了,吃好了就不饿了,但是现在,人吃饱了,还要通过加辛辣、增加食物盐分,激发和刺激食欲,使人吃饱了还去吃。再或者用冰镇饮料、食品,麻痹人的感官知觉,使人吃饱了也不觉得撑,吃多了也不觉得胀,最后全都壅塞到体内。
另外,人们还盲目地追求一种心理的满足,去“猎奇”,去吃山珍海味,去吃一些难得的、价格昂贵的、稀奇古怪的东西。这就给自己平素消化普通食物的胃肠功能增加额外的负担,严重地伤了自己的身体。《黄帝内经》讲养生之道的时候,总是要提“食饮有节”,要有节制,要有节奏。现在的人们往往就是食饮无节。
第二个造成富贵病的原因就是放纵自己去纵酒、酗酒。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酒历史和酒文化,但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非常不好的习俗,就是“无酒不成席,无醉不成欢”,借敬酒之名且行罚酒之能,在酒桌上,半梦半醒之间去沟通关系,联络感情。所以,酒成了许多人每天必喝的东西,时间长了,很多人纵酒、酗酒。殊不知酒性辛散,能鼓舞肝气肝火,克伐伤害脾胃,于是这些人很多先是喝得胃出血,再喝喝成肝硬化,最终落下病根,直接或间接死在酒桌上。
第三就是放纵性欲和情欲。人在穷的时候没机会没条件这么做,有钱的时候如果就此放肆胡来,最后就是“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丧失自身的元气和肾精,等于自毁长城,自己破坏自身的免疫系统。《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些人正好是相反,所以百病丛生。
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早被称为富贵病的一种病,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病人早期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但是体重在急剧减少。现代医学发现糖尿病分两种,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高血压、高血脂都有关联。
《黄帝内经》就提到了这种病,管它叫作“消渴”,就是消谷善饥,容易口渴。唐朝医学家甄立言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而且会有一种水果味。唐代另一位名医王焘发现他父亲出现口渴,饮量增加,身上出疖疮等症状,他亲口尝过父亲的小便,证实了这种消渴症病人的小便就像麸片一样甜,他把这一点记载在自己的著作《外台秘要》里边。
中医认为,糖尿病发病的机理是一种典型的土克水,也就是说脾土太过,而肾水不足。熟悉中医五行理论的人都知道,五行五脏是相生相克的,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告诉大家,如果你突然增强某一个脏器的功能,貌似它的功能提高了,但是你要记住,同时就会有另一个脏器功能被削弱。从脾和肾的关系上来看,叫“土克水”,所以饮食过多,饮食过量,饮食过于辛辣、燥热的人,会突然增强脾胃土的功能,或者多吃甜的人,脾胃功能提高以后,会削弱肾水,肾主封藏,能不能憋住尿,能不能憋住精血,这都是肾的功能。所以得糖尿病的首要原因就是饮食不节。
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说的那个“化”字,血液里面为什么会出现过高的血糖?因为它化不了。这个化不了是因为胰腺,胰腺既是个内分泌器官也是个外分泌器官。内分泌是它分泌胰岛素到血液里,胰腺功能的衰弱也就是我们讲的三焦功能的衰弱,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另外,中医也观察到,情绪情感的问题也会间接影响到三焦功能,因为中医讲三焦和心包互为表里,心包主管人的情绪,情志不遂的人就是心包功能出现了问题,进而会导致它的内分泌系统出问题。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胰岛素依赖型要天天打胰岛素;非胰岛素依赖型我们先要吃西药降糖药,然后逐渐改善五脏之间的关系。中医就是削弱脾土,少吃,控制饮食,然后补肾固精,让他不再漏精,不再那么多尿,把尿里的血糖给消掉。第二个办法就是要提高三焦,也就是胰腺的“化”的功能,鼓舞三焦的元气。
三焦有个穴位对应在我们前面,叫石门,就在肚脐下两寸的地方,要经常艾灸这里;三焦在背后有个穴位叫三焦俞,经常艾灸这儿,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另外,我们要改善糖尿病病人的性格,按揉膻中穴,很多糖尿病病人都有一种猜疑和负面、阴沉的性格,要慢慢地改善。
治疗糖尿病,我们坚决要记住,早期应该控制血糖,否则会引起很多并发症,比如说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就是肾虚到一定程度以后,肾精遗失太过。另外就是要防止糖尿病容易出现的感染和血管病。
从具体中药来讲,糖尿病早期、中期和晚期,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早期糖尿病病人会出现热证,大渴、大热、好饮水,身上会起红肿热痛的疖疮,这时候需要用一些苦寒的药物,比如生地黄、玄参或者麦冬、天花粉来清热、滋阴、降火、补肾。糖尿病中期病人会消瘦、中气不足,会需要用热性药物,比如附子、干姜、肉桂等。糖尿病晚期病人会出现瘀血内停、周围血管病、眼底疾病,要用一些动物药或植物药,活血化瘀。
当然,用药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指望说吃某个偏方或者吃某味药就能治疗糖尿病的,那都是幻想。
高血脂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同时会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血液黏稠度高,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进而会导致众多相关疾病,比如冠心病。严重的会出现乳糜微粒血症,就是血液中出现微小的血脂颗粒,会导致急性坏死性的胰腺炎,是一种致命的疾病。
另外,现代医学发现,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病、糖耐量异常、糖尿病都是并发的或者是相关的。高脂血症还会进一步导致脂肪肝,甚至会导致肝硬化、胆石症,进而导致一系列的比如说眼底病、周围血管疾病、痛风等疾病。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成因主要是与饮食不当、情绪失常有关。我们经常说消化两个字,高脂血症是典型的不化,也就是人体不能有效地把血液中的脂蛋白转化成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不能把一些废物排出体外。
高脂血症早期会出现中医所说的“痰湿蒙蔽”,就是不清醒,头晕、乏力、疲倦、胸闷。当然,有的人会伴有体型的改变,比如说体重超重,明显肥胖。但是要注意,很多瘦的人也会有高脂血症。
第二,严重的高脂血症会导致痰阻经络,痰迷心窍,引发一系列的神经或精神症状,比如说人会出现口眼歪斜,说话痰声辘辘、含含糊糊,肢体麻木,甚至会出现半身不遂等脑梗、中风症状。有的人还会表现出神志性的迷乱。长期的高脂血症,脂质会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疾病,比如说冠状动脉硬化,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冠心病、心梗,还有周围血管病、脑血管病等。老年的高脂血症,能导致眼底的病变,也就是说一些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
预防高脂血症,一定要首先控制冷的、寒凉性质的食物摄入,比如说我们要忌生冷。一定要少喝绿茶,甚至是不喝绿茶,不喝牛奶,少吃水果,不喝冷饮。
这是因为想提高身体转化血脂的功能,一定要提高小肠的温度,另外要促进三焦的功能。三焦相当于我们的胰腺,大家都知道洗油腻的时候,我们以前用的是“胰子”,这个胰子就是动物的胰腺,它有很好的化油、去脂功能。动物和人的活体胰腺,也有这种功能,它既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又是一个外分泌器官。所谓外分泌就是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到肠道里面去化食物、油脂,所以胰腺功能是否正常,和高脂血症有一定关系。高血脂病人一定要晚饭少吃,睡觉要提前到九点,因为胰腺的工作时间,也就是三焦的工作时间是在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高血压
很多人说自己有高血压遗传基因,因为自己的父亲母亲或者爷爷奶奶是高血压,所以自己得了高血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遗传只是个因,有因不见得有果。给你一颗种子,不见得就能开花结果。这还取决于缘,就是后天提供的土壤、水分、肥料、温度、湿度等。所以即便我们有高血压的遗传基因,如果后天能调养自己的起居、饮食、情绪等方面,不给发病、作病创造条件,我们这辈子也不一定得高血压。
预防高血压,我们要关注高血压早期几个症状:
首先是头痛,这种疼痛是沉闷的、闷重的,部位一般都在后脑勺,发作时还伴有恶心、想吐。偶尔出现这种头痛,可能是受寒、着凉了;长期、反复发作,就要测测自己的血压。
还有一个症状就是眩晕。眩是眼前发黑,晕是指旋转,就像坐在车、船中,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感觉。很多人脚下像踩了棉花一样,发飘,头重脚轻。有的人在起床或是下蹲站起时症状加重。
另外就是耳鸣,这种耳鸣一般都在两侧,声音都比较大,有人说像打雷,有人说像车轱辘在转,有些人在生气、激动的时候症状会加重,持续时间还比较长。
有些人还会感觉自觉的心跳,中医管它叫心悸。正常人的心都在跳,但是你感觉不到,只有不正常的情况下,才会感觉到心跳,有时候会出现心律失常、早搏甚至是间歇或停跳。
还有人的表现是气短,就是在心悸发作的时候,会觉得憋气,喘不上气儿。另外一些人长期熬夜,导致睡眠困难;有些人早醒、不踏实,老做噩梦、惊醒。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人,他在睡梦中憋气,出现呼吸暂停和心跳骤停,这时候他的血压都是非常高。长期打呼噜的人,最终会出现高血压,或者说出现高血压以后,会加重他的打鼾。
还有高血压患者会觉得手指、足趾末端或皮肤有麻木感,或者有蚂蚁走的感觉,手指捏东西不太灵活,做一些精细的动作也不太灵便,有的人还会觉得半身麻木、口齿不清,出现走路的异常。
所以,早期发现高血压很重要,要监测。一旦已经被确诊患有高血压,我们建议急则治标,通过服用降压药先控制血压。西医的专科大夫,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很多人害怕会终身服药,所以就吃吃停停,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因为血压忽高忽低,会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产生危险。我推荐的方法是先服降压药,然后通过中医治疗慢慢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出现高血压和人发高烧的道理是一样的,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是本能的反应。所以血压升高有它的道理。道理在哪呢?就像我们往高楼上供水一样,如果你的输水管道通畅,一般的压力就能轻松把水送到顶层,而如果管道壁中间出现了壅滞或者堵塞,输送的水浓度变大,变黏稠,这时候就要提高压力才能把水送到顶层。所以出现高血压的时候,一味地降压并不是治疗的根本,当你把管道清理通了,把输送的液体黏稠度给它降低了,当人能轻松地把血送上去的时候,压力自己就下来了。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人大多存在着痰浊和瘀血的问题。所谓痰浊就是指身体水液代谢不好,血液黏稠度高,平常总是痰声辘辘,痰总是堵塞在呼吸道、消化道,甚至散布在细胞中间。中医把这种体质称为痰饮体质,用化痰的方法稀释它。这时候从血管里面往细胞间输送和渗透受到的阻力就会变小,人的血压就会降低。另外,很多高血压病人会有瘀血,就是在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里面出现血流不畅,身体局部会出现冷、硬、闷、痛,当我们用活血化瘀药提高了血液的循环能力,人的血压也会逐渐降下来。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朋友,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有什么需要注意呢?
第一,不要吃得太咸。中医认为咸能入血,能够助心火,这样会人为地升高血压,不利于我们降血压的治疗。
第二,要少吃辛辣,辛能够升压,能够扩散,能够升阳气,所以高血压病人要少吃辛辣。我看到一些高血压病人还在喝白酒,喝得量还很大。他们的借口是,喝酒以后血压反而会降下来。事实也的确如此,喝酒能暂时扩张血管,使血容量相对减少,导致血压暂时下降。但是远期效果则会加速血管硬化,导致血压恶性上升不能恢复。这就像是反复拉扯一个猴皮筋,早晚会使它失去弹性。白酒的特点就是先阳后阴,刚刚喝口酒,感觉全身发热,过了一会儿就会发凉。所以喝白酒先降压后升压就是饮鸩止渴。
第三,高血压病人属于我们中医讲的“阳有余而阴不足”,所以高血压病人一定要记住早睡觉。哪怕睡不着,也应该早点躺下,这样借助于自然的力量去平衡自己的血压。我看到很多中青年人,疯狂熬夜打游戏,最终导致自己血压升高。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还不改正坏习惯,就是有再好的药物和医生也不管用。
高血压病人可以适当饮一些中药制成的饮料,比如说槐花、莲子、山楂、荷叶、何首乌、葛根、决明子,具体怎么喝、喝什么还是因人而异。
痛风
痛风在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我们代谢下来的核酸会成为嘌呤,嘌呤变成尿酸排出体外;不正常情况下出现代谢紊乱就会导致尿酸过多,或者排出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这种血的尿酸浓度过高,尿酸就会以钠盐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甚至是肾脏周围,引起由异物导致的炎症反应,这种反应就叫痛风。
痛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尿酸血症期,血里面的尿酸突然增高,这时候可能没有什么太多的症状。
第二阶段就是痛风早期,血尿酸持续性增高,突然某一天就会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首发部位一般都是大脚趾,大脚趾是中医讲的足太阴脾经的起点,大脚趾表面会出现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碰,也不能盖被子,脚伸在外边,稍微有风吹草动或稍有触碰,立马就疼得钻心。但是这种疼痛会在几天或几周之内自动消失,“来去如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自限性”。疼完之后呢,关节炎的症状没了,表面和正常人一样,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事实上我分析由尿酸导致的这种结晶体并没有消失,它还会伺机“犯上作乱”,关节会变得僵硬肿胀、屈伸不利。
第三阶段是痛风中期,由开始发病时的一个脚趾关节,发展到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逐渐波及手指、脚趾、手腕、脚踝、膝关节,甚至全身关节,进而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功能障碍,人体的尿酸会不断结晶,不断沉积,慢慢会形成结石样“痛风石”,这时候,肾脏功能也会衰退。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痛风的晚期,患者的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日趋严重,痛风石会增多,体积也会增大,还会破溃流出自色尿酸盐结晶。由于这种关节永久的畸形,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尿酸盐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进而伤害到肾功能,会出现浮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等一系列症状。有的还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痛风主要是足太阴脾吸收了太多的阴寒之气,湿浊痰瘀凝结在血内,人有了不该有的东西,即阴寒太过。
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这种阴性物质的特点就是易成形,然后阻遏气血的运行。痛风的原因,从根上讲,还是要去控制饮食。很多痛风病人早期焦躁,口干舌燥,就会贪食冷饮,老吃冷饮或者寒性食物就导致体内增加了很多阴寒的东西,使人不容易消化掉它。人们老是吃海鲜、火锅、卤煮、鸭肠,然后喝点冷啤酒,是导致痛风的最大原因。
痛风急性发作或者已经出现结晶石的时候,一定要用秋水仙碱或者西医相关的透析方法去解毒。用一些大热、大毒的热性药物去化阴寒的凝结。我们中医会用到毒性比较强的乌头、细辛、附子、麻黄等中药。
从预防来讲,要少吃阴寒、难以消化的东西。因为食物代谢形成尿酸嘌呤类化合物有两种:一个是自身代谢形成的核酸代谢成为嘌呤,嘌呤形成尿酸;另外,外源性的嘌呤,来源于海产品,或者是一些豆腐类食品。身体自身细胞代谢出来的这种嘌呤,我们叫内源性尿酸,这是不可抑制的;但是可以控制食物减少摄人外源性尿酸。我们想影响内源性蛋白质分解的话,就要很好地把它化掉,比如刚才讲的用些辛温有毒的药物。
另外我们发现女性的痛风发病率比男性低,女性体内的一些雌激素能促进尿酸的外排。我自己治疗痛风的病人,本着先治身后治体,先驱散他凝结在肠胃腹腔内阴寒的瘀血、痰浊,肚子热了以后提高他的消化功能,然后再引导他的气血走向关节和末梢去治疗他的关节。
* 来源:《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养 生 有 术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痛风等,它们都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富贵病”,可能单独存在,也很可能相互关联。如: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症,而高血脂又是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加剧血压升高。
“富贵病”的产生,前文提到,首要原因是放纵自己的食欲,往往食饮无节。所以,从“饮食”入手。脾主运化,我们所摄入食物,要通过脾进行运化,脾功能差,就会导致运化不利,食物所蕴含之精华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而精华物质又是生成气血的主力军,如果脾胃功能下降,就会导致气血不足,人体失去气血的濡养,抵抗力也会下降。
胃主要的功能是接受和容纳食物,进步初步的消化,并向下传输。中医说胃腑以降为顺,人吃了东西要向下排,如果胃功能差,摄入的食物不能顺利“下行”,就会出现胃胀等症状。
中医调理脾胃功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调理气机升降入手,让该升的清升起来,才不会出现拉肚子,该降的浊气降下去,就不会出现便秘。脾胃好,身体循环也会更好,所以有“得脾胃者,得天下”一说。
小 贴 士
五指毛桃,味甘,性平,归脾、肺、肝经,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经活络之效。国医大师邓铁涛喜用五指毛桃,“五爪龙即五指毛桃根,有南芪之称,此药性味和平,益气而不提气,扶正而不碍邪”,是药食同源佳品。
纪录中医✖️承山堂
臻选广东五指毛桃
搜 小程序 “格物知味”
合作 | 联系我们:13824461112
- THE END -
《纪录中医》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版权归徐文兵老师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取授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所涉及所有处方及操作作为学习参考之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使用,《纪录中医》不对任何人进行模仿学习、使用时引发任何不良后果负责。
提阳气驱阴寒对抗过敏
刚入秋,气候宜人,一种恼人的不适却粉墨登场了,它就是过敏。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把人折腾得难受不已。高级中医讲师、中医教育家徐文兵说,过敏主要有花粉过敏和食物过敏两种,它们都源于体内阳气不足、阴寒蓄积。
徐文兵表示,所谓过敏,是由于人体阳气衰微或阴寒内盛,不足以抗衡、消化外来的寒气和寒凉食物所引起,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很多人喜欢喝冷饮,时间久了胃会渐渐丧失知觉,人慢慢就会不知饥饱而变得肥胖。另外,喝冷饮相当于把寒气放入体内,使胃变成一个“冰水袋”。寒气通过食管影响气管、肺,导致呼吸系统气血循环不畅、衰退,出现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的局面。大量寒痰蓄积体内,就会留在气管而阻塞气道。中医理论认为,消化酶靠胆和三焦分泌,但其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低时消化酶就会停止工作,所以当一个人小肠温度低时就容易过敏。如果提高小肠温度,使消化酶得以正常工作,过敏症状就会渐渐好转。
过敏虽然难缠,但我们的机体也不是任其欺负的。当自然界阳气旺盛及身体阳气升发时,这种潜藏的“正气”会试图把身体里的风邪和寒邪驱逐到体外。所以,花粉症是“正气”驱逐“邪气”的一种表现,就像人感冒会出现发烧一样,不应该去遏制它,而应帮助它把风寒驱逐出体外,过敏才能从根上解除。
过敏治疗初期,中医建议患者应避免食用冷饮。除关注食物温度,还要学会看食物本性,即食物是温的但本性是凉的,例如牛奶。在大家的印象中,喝牛奶能强身健体,但喝多了也可能得病,因为牛奶属阴寒食物。鼓励孩子喝,是因为他们是纯阳之体,两者一结合正好,而成人大量喝牛奶会消耗阳气。徐文兵建议,成年人喝牛奶最好加热一下,里面同时放点干姜、肉桂等热性中药。
徐文兵表示,中医治疗过敏,原则在于“提阳气、驱阴寒”。一方面,补益阳气。人体阳气最足的经脉是督脉,其次是膀胱经。想要阳气旺,就要疏通、温暖这两条经脉。具体做法是:阳光明媚的午后,关好门窗坐在屋里,背对阳光,根据屋里温度增减衣服,让阳光照晒在后背上,晒1~2个小时,直到鼻尖出汗。另一方面,“病痰饮者,当用温药和之”。可以用一些辛温、辛热、发散的药,把体内的寒气散出来,比如辛夷花、麻黄、桂枝、细辛、苍耳子等。花粉症患者,在春秋容易发病的季节,可将桂枝、肉桂、干姜、生姜煎汤后加入红糖饮用。同时,用细辛、苍术、白芷煎汤熏蒸口鼻、眼睛。另外,建议大家吃海鲜时随身带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由辛温的中药用酒精提炼而成,虽喝起来辛辣,但正好能改善脾胃寒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