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引起的肥胖
自毁式减肥:吸毒的人不都是骨瘦如柴?为什么有些反而变胖?
吸毒能减肥,你信吗?
可能你也觉得,应该不会有人相信这种鬼话吧。我也这么想来着,没想到三秒后,就被顺手打开的搜索引擎piapia打脸。
都2020年了,仍有为减肥吸毒的新闻出现。近期徽省淮南市警方查获一180斤吸毒女子。她为了减肥用尽方法,但均以失败告终,当听说吸毒可以减肥时,求急心切轻信谎言开始尝试吸毒减肥,就此坠入毒窟--染上了毒瘾,体重却没有轻。
“减个P!!!是谣言!千万不要信!”现在的她悔不当初
吸毒的人不都是骨瘦如柴,为什么有些吸毒的人反而变胖?无独有偶,据黑龙江电视台报道,一女子想通过吸毒减肥,却从原先的100斤,不断发胖长到了140斤!
毒品的特殊化学成分,对人的大脑会产生兴奋,和抑制食欲的作用。使用后,人会长时间感觉不到身体的疲劳和饥饿。但当毒品在人体内消耗完了,伴随着发慌、无力、出冷汗这些副作用,骨子里的饥饿感会加倍煎熬!如果想要暂时缓解,这种非人的痛苦,只能靠不断摄入食物和毒品,在恶性循环中越来越胖!
“如果能重来,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吸第一口。”这是所有戒毒人员的心声。当毒品彻底破坏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抑制胃酸,胆汁和胰液分泌,使胃肠道蠕动减慢,体内食物排空时间延长,最终人体丧失正常机能,像一具没有任何感觉的行尸走肉,自然也不会再饿了,因为生命力被耗完了。这个时候其实不是瘦,是成了奄奄一息的活骷髅。
不会上瘾的,不信你可以免费尝尝,明星都是靠吸毒减肥的……一方面,不法分子挖空心思诱骗他人,抓住人们迫切想瘦下来的心理,竭力宣传所谓的”减肥秘方“。
另一方面,经历减肥失败的打击后,很多人会失去自信,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急于通过减肥来重新获得肯定。”减肥这么难,那些瘦下来的人是不是有捷径?“这样的想法非常危险!太急于成功,以至于许多人愿意选择眼前能够看到的任何一条捷径。但事实上,捷径通往的常常是失败,而不是即刻的成功。
我们见证了很多胖子的蜕变,减肥成功不仅是外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和心理上的改变。
肥胖和吸毒其实还挺像的:能够带走人的健康,摧毁人的自信。如果内心不够坚强,即使理智告诉你捷径是骗局,也很容易因为渴望,而沦陷于自我怀疑。
然而哪有这么多所谓的捷径,世界上公认的减肥方法只有一个:少吃多动,制造热量缺口。这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而真正能坚持,管住嘴迈开腿的人却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还是把时间浪费在了逃避、犹豫和寻找捷径的路上。
用15年专业经验告诉你,减肥真的没有捷径,很多人瘦不下来,只是因为缺乏自信!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如梦似锦,却如青松雪压不倒。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坚持到底,成功改变自己!
参考文献:
http://sft.gd.gov.cn/sfw/news/sfxz/content/post_3019195.html
https://k.sina.com.cn/article_1815141783_v6c30dd9701900x7cf.htm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8751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390399
https://zhuanlan.zhihu.com/p/68322598
https://k.sina.cn/article_5703799536_v153f912f001900rhue.html">
引起肥胖、让人上瘾?这些关于献血的真相你应该知道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采血量连续二十年持续增长,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大约是30万,到了2018年接近1500万人次。1998年全国采血量不足500万单位,到2018年达到了2500万单位,增长超过4倍。
但一提起献血,很多人会有抗拒心理,这是由于对献血的认识有误区造成的。其实经常献血的人可以提高血管的健康,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一些心血管的疾病是对身体非常有害处的,而且也会是一些生活得到一定的混乱性,所以说经常献血的话对血管堵塞一些都会有所提高的,而且如果是经常献血的话,对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献血可以使身体内的铁元素达到一定的平衡,所以就会减少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有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问题,所以说献血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那么,还有哪些误区是常见的呢?
献血前不能吃东西
【真相大白】献血一定不能空腹!
【原因解释】平时去医院体检,抽血检查时常常被要求空腹,所以大家误以为献血也应该是空腹,其实不然。因为空腹时体内血液葡萄糖含量相对降低,献血后血容量下降,较容易使献血者出现轻度或重度献血反应。而进食可提高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和血容量,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特别是重症献血反应的发生。
【温馨提示】如果您忘记吃早餐了,我们的各大献血车(屋)都是给您准备了饼干和糖果的哟。
献血前后不能喝水
【真相大白】献血前后要适当多喝水!
【原因解释】献血前半个小时可以喝一些糖水,因为糖水更容易进入血液,另外,喝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管充盈,对献血者来说也有安全、舒适的感觉,从而使得采血过程顺利进行。献血后,需要对血容量进行补充,而补充血容量最快的方法是补充水分。通过大量补充水分,可使血容量在1-2小时内恢复正常。
【温馨提示】献血前一定不要喝浓盐水,这样会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变少,而血浆变多,这对由于贫血而需要输血的病人来说,血液质量就打了折扣。对于献血者本人来说,也会增加胃肠负担。
献血后会引起肥胖
【真相大白】肥胖的原因一定是摄入过多!
【原因解释】正常情况下,献血是不会直接导致人体发胖的,因为造血并不是造脂肪,不能简单将二者对等起来。献血后,人体会在120天内完成全身所有血液的一个循环和补充,在此期间,如无特殊情况,人体会加大对营养的需求。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会经常感觉到饥饿,食量也会变大,如果不加以控制,是很容造成肥胖问题的。
【温馨提示】献完血后,补充营养要讲究方式方法哟,不要食用高热量、高油分的食物,清淡饮食才是对身体最好的呢。
献血可能感染疾病
【真相大白】无偿献血一定不会感染疾病!
【原因解释】无偿献血采血工作人员均为经过采血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采供血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国家《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对采血过程使用的关键物料:如血袋、试剂、消毒液、辅料等有严格的进货质控环节,对采血过程中的消毒有严格的时间及范围要求,献血者所用的采血物料均为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没有任何获得感染的机会。因此,参加无偿献血是非常安全的。
献血会让人上瘾
【真相大白】无稽之谈!
【原因解释】献血不是吸烟,更不是吸毒,当然不会“上瘾”。献血后人体会以正常的速度再生血液,不会因血液“产生过多”而迫使献血者不停地献血。或许还是有人会问,那些献血多次的献血者,他们是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来献血呢?小编回答你,因为爱。
献血会造成气血虚弱
【真相大白】你小看了人体的调节机能!
【原因解释】献血不会使人“虚亏”、“伤元气”。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60公斤重的人总血量约为4800毫升,其中80%的血液参与外周循环,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脏和脾脏中。一个人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存储在肝脏、脾脏的血液会被动员出来,保证参与循环的血量不会减少。科学证明,健康人一次失血10%,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会引起不适。血液每时每刻都在吐故纳新,人体对血量的调节机能也十分健全,献完血后绝不会产生气血虚等情况。事实上,献血者在离开献血现场时,机体已经开始对献出的血液进行补充。数小时后,血容量即可达到正常水平,不会感到不适。献血者当天仍可从事非强体力性日常工作。
【温馨提示】献血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是不宜做剧烈运动的哟,请您好好休息。
献血会贫血晕倒
【真相大白】血液会新生。
【原因解释】不少人以为,献血后需要补血,否则容易贫血。其实,献血者按规定间隔日期献血,不会引起贫血。每次献出的少量血液通过机体调节,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并不影响血液再生功能。
【温馨提示】贫血是种疾病,贫血的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献血会导致血压异常
【真相大白】正常人的血压异常多为紧张所致!
【原因解释】献血不会引起高血压或低血压。有些献血者献血后,可能会出现暂时血压偏高或偏低的症状,这是由于献血时精神紧张所致。健康人献血是不会出现血压浮动的现象,更不会使人患上高血压或低血压疾病。一些人看到血液流动就会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或者本身有晕血现象的人都有可能出现昏厥的情况。专家指出,有这样情况的人不适合献血。
献血会影响生育功能
【真相大白】献血和生殖系统关系不大!
【原因解释】民间素有“一滴精,十滴血"的传言,然而,生育能力取决于人体生殖系统的发育是否正常,取决于受精卵生长发育的条件与否,而与是否献血没有直接关系。
胖子酒量更大?错!胖子+酒=更容易伤肝
“胖子酒量更大”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
事实上,与这种传言相反,胖子拼酒量赢不过瘦子。
这是因为,决定一个人酒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这个人大脑对酒精抑制作用的耐受性;
另一个是身体内酒精的分布容积。
就前一个因素而言,这种耐受性受遗传和“酒精考验”双重作用的影响。
有些人天生对酒精敏感,喝很少量的酒大脑就会受到显著抑制而醉酒;相反,另一些人天生对酒精耐受性高,可以喝更多的酒而不醉。
就后者而言,我们知道更好地适应环境是生物生存和进化的基础。对于所暴露环境物质的耐受就是这种适应性的体现。
不要说是酒精,即使是像海洛因,可卡因这样的强力毒王,人脑对其作用也有很强大的适应耐受性,变现为吸毒量越来越大。
同样的,经常喝酒,特别是经常大量喝酒,人的大脑对酒精也会产生强大的耐受性,变现为酒量越来越大。
就后一个因素而言,酒精在体内的分布容量指的是一个人的体液总量。
因为,我们知道,酒精具有极高的水溶性,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相对而言,酒精的脂溶性却极差。
这样,酒精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与体内的水分(体液)成比例地分布到体内任何空间,包括所有细胞内。
这样,一个人的体液量越大,酒精的分布容积也就越大,喝同样多的酒,体液内酒精的浓度就会越低。
在大脑对酒精的耐受性相同的情况下,就越不容易醉。
而一个人身体酒精分布容积取决于这个人的瘦体重,而不是总体重——肌肉含水量大,而脂肪组织几乎不含水分。
因此,如果两个人的体重相同,体型越瘦,身体体液量就越大,自然酒量也就越大。
相反,一个人越胖,瘦体重也就越低,酒量则会越小。
肥胖大大加重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胖子不仅酒量小,最新的研究还显示,肥胖可以显著加重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我们知道,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因而肝脏是体内最容易受酒精伤害的器官。
酒精对肝脏的伤害主要包括可导致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脂肪肝。
在世界上病毒性肝炎被控制的地区,酒精是造成肝脏伤害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除了病毒性肝炎和酒精,肥胖是导致损伤的又一大因素。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率的急剧升高,肥胖大有超越病毒性肝炎和酒精,跃升为人类肝脏第一杀手的趋势。
这样,从理论上讲,酒精 肥胖组合在一起,则会对肝脏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来自悉尼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银行近50万40至69岁之间参与者的医学数据,在平均10.5年内收集了参与者在医疗和健康方面的详细信息。
通过对参与者体重指数(BMI)和腰围,根据英国酒精指南自我报告的饮酒量,以及肝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分析表明,体重超标和肥胖的人喝酒更容易造成肝脏伤害。
我们知道,BMI是基于体重和身高的一个衡量肥胖度的指标。
体重指数超过25表示超重,超过30表示肥胖。
对于腰围,研究人员使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分为正常(女性< 80厘米,男性< 94厘米),超重(女性> 80厘米,男性> 94厘米),肥胖(女性> 88厘米,男性> 102厘米)。
结果显示,与英国饮酒指南建议的低风险饮酒者相比,饮酒超量的人:
- 被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高出近6倍;
- 因酒精性脂肪肝导致的死亡风险高出近7倍。
- 重要的是,不论饮酒量是否超过饮酒指南的标准,喝同样多的酒,超重或肥胖者患肝病的风险高出50%以上。
2016年修订的英国饮酒指南强调,饮酒没有最低安全剂量,只要饮酒就会造成健康危害。如果非得饮酒,每周无论男女,不超过14个“英国标准杯”风险较低,属于“低风险饮酒”;超过这个标准,就属于超量饮酒。
14个“英国标准杯”是多少酒呢?
英国的“标准杯”是指含有8克纯酒精的任何含酒饮料。
那么,14个“英国标准杯”含有112克纯酒精,相当于不到4两半50度白酒。
就是说,每周喝酒超过4两半50度白酒,患上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就增加6倍;而胖子喝酒损害肝脏的风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