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体检有肥胖纹(体检肥胖纹尴尬)

家庭医生报 0
文章目录:

体检报告上写“肺纹理增多、增粗”是不是病?

“大夫,我胸片的结果写着肺纹理增多,这个有问题吗?”“大夫,我体检结果有个肺纹理增多,我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吗?”拍过胸片的患者解读影像学报告时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疑惑,“肺纹理增多、增粗”是不是病?是什么病?需要怎么处置?

要想回答如上的问题,我们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肺纹理”。“肺纹理”其实是一个医学影像学的术语,是指在胸部X线平片上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像。其解剖基础包括了各级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和少量的肺间质结构。

导致“肺纹理增多”的原因非常多,凡是肺纹理组成结构的病变,都可以造成肺纹理的变化。总结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01 支气管性肺纹理增多

常见于急性支气管炎的支气管壁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壁的炎性增厚及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出现柱状、囊状扩张,以及多种原因导致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

02 血管性肺纹理增多

主要见于各类肺充血、肺淤血的疾病,肺充血多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心脏病,因肺血流量增加,导致肺动脉及其分支扩张。肺淤血多见于左心功能衰竭,出现肺静脉及其属支的扩张。

03 淋巴性肺纹理增多

主要见于肺癌、尘肺等疾病所致的淋巴管炎。

04 肺间质病变所致肺纹理增多

是由于原发或继发肺间质性疾病所致支气管血管束的间质支持结构增厚,出现炎性反应及纤维化,导致肺纹理增多、增粗。

05 假性肺纹理增多

因肺纹理增多、增粗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应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史紧密结合,单纯的无临床支持的肺纹理增粗,无需紧张,临床意义有限。再有,胸片拍摄要求患者在吸气末进行屏气,老年患者、肥胖患者、小儿有时会因吸气不足或配合屏气不良,使肺纹理不清晰或重叠,产生增多、增粗的假象。

对于X线胸片中“肺纹理增多、增粗”的影像描述该如何处置?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与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综合所有医学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肺纹理增多、增粗的原因,如果确有发现,根据临床需要可以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

作者: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副主任医师 潘振宇

编辑:熊恕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

关注

关注我们

13岁女生肚子隆起爬满“妊娠纹”,照完CT妈妈当场吓懵

“孩子月经正常吗?最近有没有来?”

“她肚子是一直这样,还是最近这样?”

诊室内,医生看着小雪(化名)隆起的肚子,脸色有点凝重。

一个刚上初中的小女孩,肚皮拱起这么高,还长出了密密麻麻的深色纹路,跟山体断裂带一样:

这不是典型的妊娠纹吗?

小雪的肚子

听医生这么一问,小雪妈妈也咯噔了一下。

来医院之前,她完全没想到这一层。

她只是觉得女儿奶茶喝太多,长胖了。

这段时间,邻居也是这么说的。

“老板娘,你女儿又胖了一圈啊?不能再胖啦~”

小雪才13岁,已经145斤了。

起初,肚子只是微微隆起,后来慢慢变成水桶粗。

街坊们路上碰见了调侃一句,雪妈也没往心里去。她自己就是一个肥胖的老阿姨,孩子胖一点,不是很正常吗?

变化出现在那天早上8点。

小雪起来上洗手间时,突然感觉肚子右下方有点痛。

去诊所开了药吃,但不管用,腹痛一直持续到晚上,越来越严重。

妈妈赶紧带她去了附近的社区医院,挂急诊。

听医生问出那2个问题时,她才心里一惊:

孩子不会是怀孕了吧?

如果是真的话,看肚子大小,起码有七八个月了。

等一下,别胡思乱想。

她强行定了定神,脑海迅速回忆起过去一年女儿的行踪:每天早上7点出门,在楼下坐几个站的公交去学校,晚上下了课就回家。印象中,每天都在家里睡……不太可能啊。

去做检查的路上,女儿也极力否认。但雪妈心里还是七上八下。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的表情更加复杂了:

“孩子肚子里有东西!可能,比怀了双胞胎还严重!”

医生建议,立即去区医院进一步检查。

这下,雪妈吓懵了,赶紧打电话催老公过来。

到了区医院,女儿已经疼得说不出话来。站着疼、坐着疼,躺着也疼。急诊医生看了片子后,表情也很凝重。

小雪的ct检查

CT检查提示,小雪并不是怀孕,肚子里的也不是什么双胞胎,而是:

超 大 卵 巢 囊 肿 !

对于女性来说,卵巢囊肿就跟痔疮一样常见。

简单说,就是卵巢上长了内含液体的肿物。这些液体,可能是水状物、血液或者脓液等。

但是,像“怀胎十月”这么大的卵巢囊肿却很罕见,也相当凶险。区医院建议:赶紧去深圳市儿童医院。

巨大囊肿像“炸弹”!

搞不好孩子下不了手术台

进一步检查后,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小雪的腹腔内,有一个约40cm × 30cm × 20cm 的巨大囊肿!

小雪的肚子

这就像,肚子里塞了一个威力巨大的“炸弹”。

它不仅随时可能爆炸,还压迫着内部脏器、肠道,导致孩子腹痛、呕吐、呼吸不畅。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肠坏死,会有生命危险。

必须手术!马上!!

然而,想拆掉这颗“炸弹”,难度可不小:

• “水”太深

小雪的腹腔囊肿非常巨大,预计腹腔囊肿里面的囊液超过10000毫升!

如果放腹水太多会使腹压下降过快,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心慌、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等,孩子可能撑不住。

• “爆破口”难找

对巨大囊中进行穿刺抽液的时候,要避开大血管,否则出现了大出血,孩子很快就没命了。而囊袋上血管丰富,这就需要找好“爆破口”。

小雪的肚子

• 变数大

手术之前,这个巨大囊肿的类型还不明确,要准备不同的应变方案。

如果是肠系膜囊肿,就要切除病变肠道;是大网膜囊肿,就要切囊肿。如果大量的抽液导致血压下降明显,就要考虑多次手术,分次放出囊液。

抽出的绿色液体像桶装水

手术后女生轻了30多斤

当天下午1点20分,手术开始。

第一步,是“放水”。

也就是,把囊液引出来,让囊肿慢慢缩小。这可急不得。手术团队一边抽液,一边还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随时准备抢救。

手术中

10ml、50ml、200ml……一个多小时后,墨绿色的囊液才被抽干净。

总共抽出了16000ml囊液!

大概就是一瓶桶装水那么多!

术中抽出的囊液

接下来,就要解决囊肿了。

术中确定,是左侧卵巢囊肿。这就考验医生的功底了:既要切除囊肿,还要尽量减少对卵巢的影响,为这个13岁的孩子保留生育希望。

抽液后,囊皮就变得很小。开了一个小切口后,医生小心地取出囊皮,一点点地剥离囊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3个小时后,“拆弹”才终于完成,手术团队长舒了一口气:

囊肿完整切除!

孩子保住了大部分的生育及激素功能!

拆掉“炸弹”后,小雪一身轻松,只有115斤了。比手术前,足足轻了30多斤!

术后,小雪恢复良好,各项指标正常。病理报告提示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一周后,她就顺利出了院。

手术后即将出院的小雪

突然变胖减不下来?

可能“中招”卵巢囊肿!

一个初中女生,怎么就得卵巢囊肿了呢?

医生说,卵巢囊肿就是这样,脾气难以捉摸,“下手”也不分年龄段:

01

任何年龄段都可能中招!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占所有卵巢疾病的20%。该病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但少女患病的可能性不能忽略。

和13岁小雪的经历类似,广州25岁的单身女孩晓丽(化名),一年前发现自己肚子变大,还以为是长胖了,几度减肥无效。最后检查出也是卵巢囊肿“在搞鬼”。手术中医生抽出15升液体,晓丽一下子瘦身20多斤!

02

症状不明显!难早发现

由于卵巢深居盆腔,患病初期多无明显不适,有的仅稍感腹胀,也可能盆腔部位疼痛,或者出现压迫性症状,比如尿频、尿急等。

很多患者,都是在肿瘤长大、腹部明显隆起后,或肿瘤破裂出现腹痛后才就医。这个时候,往往延误了早期最佳治疗时间。

如果囊肿破裂、卵巢扭转,会出现下腹部剧痛或呕吐等异常,或者引起盆腔出血等问题,甚至导致死亡!

03

病因不明!难预防

卵巢囊肿的病因不明。个体的基因因素被认为起到主导作用,也可能与环境、饮食、感染、激素等因素有关,可为单一因素所致,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发生。

卵巢囊肿(包括其他类型肿瘤)与个体基因因素关系密切,难以预防,只能通过定期体检,尽量早发现,早治疗。

家有女娃,我该怎么办?

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儿童肿瘤并不罕见。

医生建议:广大的家长朋友,在小孩睡觉或安静时偶尔可以摸摸小孩肚子,自己检查一下是否有一些“异常的包块”,或者,如果发现小孩肚子胀、突发的腹痛、体重突增或突减等异常,要及时就医,不要轻视。

另外,儿童的体检项目很少包括超声检查,所以容易漏诊很多腹部及盆腔疾病,定期做超声检查(每1-2年检查一次),就可以及早发现许多问题。

即便是良性肿瘤,也可能出现扭转、坏死等严重问题。

来源: 扬子名医团

脸上长出黄斑纹?医生:也许是健康亮起的预警红灯,绝不能轻视!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不知你是否察觉,近期自己的面部悄然冒出了黄色或者棕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当它们在眼睛周围出现,或者是位于脸部颧骨、额头相近区域时,可能会让你产生是长了 “黄斑纹” 的错觉。

部分人或许会觉得这仅仅是衰老所表现出的特征,又或是诸如肝斑、雀斑这类寻常的皮肤状况。

但是,你可知道,这些黄斑纹的出现,实际上可能是健康出问题的信号,甚至是某些疾病的预警。

在我的临床经验中,曾有大量患者因对自身身体信号的疏忽,致使最佳治疗契机被错过。

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在脸上出现黄斑纹时,往往只是当作正常的皮肤变化,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这些黄斑纹可能不只是皮肤老化的体现,肝脏、胆囊或者心血管等部位存在问题时,也可能通过黄斑纹表现出来。

肝脏问题的预警信号

脸上的黄斑纹,尤其是位于眼睛下方或颧骨两侧,很多时候和肝脏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我们时常听闻 “肝脏不佳,面色欠佳”,但你知道吗?

肝脏的功能障碍,特别是脂肪肝,往往通过黄斑纹或肝斑的形式在面部表现出来。

脂肪肝即肝脏之中积聚了过量脂肪,进而致使肝脏难以正常开展代谢工作。

有些人可能并不在意这些脂肪的积聚,但实际上,脂肪肝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直到皮肤开始出现变化时,才引起注意。

这时候,如果脸上开始出现像黄斑纹一样的斑点,很可能就是肝脏开始出现了问题。

我曾接诊过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她平时饮食较为油腻,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

她脸上的黄斑纹并没有引起她的警觉,直到她做了一次体检,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且伴有脂肪肝的迹象。

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发现她的肝脏已经积累了较多的脂肪,导致了肝脏代谢功能的下降。

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结合药物治疗,她的黄斑纹逐渐有所改善。

黄斑纹是肝脏代谢异常的“信号灯”,如果你在脸部发现类似的斑点,并伴随着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不妨关注一下肝脏的健康,及时就医检查。

胆囊问题的提示

脸上黄斑纹的出现,可能是肝脏有问题,也可能源于胆囊功能障碍,胆囊的核心功能为储存及浓缩肝脏所产胆汁,以便于脂肪的消化运作。

而胆结石或胆囊炎等疾病,往往会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消化系统的健康。

胆结石的形成与不良食习惯紧密相连,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这类不良习惯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胆结石在初期阶段,症状相当隐匿,而病情逐步发展时,黄斑纹有可能会显现。

曾经有一位 60 岁上下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他体型肥胖,且饮食方面既不规律又喜爱油腻食物。

几年前,他发现自己的脸上开始出现了黄色的斑点,尤其是在眼部周围。

这让他一度以为是皮肤老化所致。然而,体检结果显示他患有胆结石,胆囊已经出现炎症。

经过治疗后,他的病情得到了缓解,脸上的黄斑纹也逐渐消退。

如果你也有高脂饮食、不规律作息的生活习惯,而且脸上出现了黄斑纹或黄色斑点,尤其是在眼部下方,可能是胆囊出现了问题。

胆结石或胆囊炎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问题,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心血管问题的警告

有些人可能会惊讶,脸上的黄斑纹和心血管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黄斑纹的出现也可能是动脉硬化或高血脂等心血管问题的征兆。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肪的含量过高,长期的高血脂会加速动脉硬化,进而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供血。

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体中,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的问题非常常见,而这些问题往往会通过皮肤的变化,如黄斑纹,首先表现出来。

我以前接诊过一位70多岁的男性患者,长期高血压、高血脂,且没有规律运动。

他的脸部皮肤逐渐变得暗沉,并且出现了明显的黄斑纹,尤其是在眼角附近。

经过检查,发现他的动脉硬化情况较为严重,血脂偏高。

我告诫他,若不尽早改善生活方式,心血管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疾病。

通过积极治疗和改善饮食,他的症状逐渐缓解,黄斑纹也有所改善。

如果你平时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并且脸上出现了黄斑纹,应该及时进行检查,排查动脉硬化、心血管问题等可能。

糖尿病的潜在提示

对于糖尿病而言,长时间血糖控制不理想,往往会波及皮肤的健康状况,许多糖尿病患者在身体一些部位会有色素沉着现象,脸部也在其列。

脸上的黄斑纹,有时并非单纯的皮肤衰老,而是糖尿病引起的血糖不稳的表现。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通常较为干燥,且易发生色素沉着现象,当血糖升高之际,皮肤里的糖分便会在表面沉积,进而促使黄斑形成。

我曾接待过一位七十岁的糖尿病病患,因其长期血糖管控不力,致使皮肤上出现若干黄斑纹,特别是在脸部两侧与眼角周遭。

经过血糖控制和饮食调理,他的症状有所改善,黄斑纹也逐渐淡化。

因此,如果你有糖尿病史,而且脸上出现了不明的黄斑纹,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血糖,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

脸上的黄斑纹可能并非单纯的皮肤问题,很多时候,它们是身体健康出问题的早期信号。

肝脏问题、胆囊疾病、心血管问题、甚至糖尿病,都可能通过黄斑纹表现出来。

如果你发现自己脸上有黄斑纹,尤其是伴随着其他身体不适时,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及时就医,检查相关器官的健康状况,才能在早期发现问题,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脸上的黄斑纹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李明,郝艳洁,刘文文.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ANGPTL4及HIF-1α水平对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预测效能[J].国际眼科杂志,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