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肥胖(疫情宅家引发)
疫情防控“宅”到发胖?不存在的!特警教你在家锻炼小妙招
1月27日下午,由中国警察网统筹的全国公安政务新媒体春节直播活动第七场来到了安徽省亳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亳州公安在线主播和特警支队民警围绕“特警生活大揭秘 网络体验特警生活”直播主题向广大网友介绍了春节期间特警勤务模式、特警训练科目、居家室内健身增强免疫力、安全防范小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截至记者发稿时,本次直播共有 79万人(次)在线观看。
直播中,针对目前疫情防控需要,大多数人都“宅”在家里的情况,特警队员通过直播镜头向大家介绍了加强俯卧撑、平板支撑、健腹轮、普通深蹲和负重深蹲等几种室内的锻炼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我们特警负责春节期间的巡逻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我们把大部分警力都投入到街面上去了。”亳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贾良辰通过镜头向网友介绍春节期间特警支队的勤务模式。
特警主要担负着反恐防爆、应急处突等方面职责,平时训练显得格外重要。在直播过程中,主播邀请到了亳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刘红兵,为广大网友讲解了特警的日常训练内容。
“我们队员从低桩网下爬过去,翻越过高板墙,再通过空中软网,完成高架速降和斜绳摆渡,再完成爱尔兰高板、高低栏和弓形肋木才算一次完整训练。”刘红兵介绍到,通过这些训练,提高了特警队员的四肢协调性、攀爬能力等综合能力。
“我们队员对于每种攀爬方式、索降方式都必须掌握,以便应对不同的情况”,在训练场综合攀登楼前,刘红兵向广大网友介绍说,针对不同的攀爬方式,民警都一一做了演示,这番“硬核”演示也引来了网友纷纷点赞。
在直播的最后,主播和民警又向网友介绍了财务安全防范知识,“大家一定把手机放在视野范围内,背包也要放在胸前”特警支队民警贾良辰介绍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疫情期间宅在家,长胖200斤!武汉556斤男子搭货车到医院
武汉的周先生从小就有些胖,后来体重就在150公斤。今年初疫情暴发,周先生楼也不下了,家人给他送了些肉作为补给。几个月下来,他发现自己快速长胖,身体越来越笨重,长到了278公斤。不能躺下,无法睡眠,呼吸困难……
6月1日晚,他拨打医生电话求救,因为“太难受了”,由于120急救车无法转运,大家最终在消防帮助下找了一辆货车,将周先生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急诊。经过10天治疗,他才终于脱险。院方介绍,周先生是目前武汉市接受治疗的体重最大的肥胖症患者,随后他还将接受一系列治疗,再根据身体恢复情况接受减重手术。
网友评论
网友:应该是有疾病吧,不然体重不可能增长这么快。
延伸阅读:
前“山东第一胖”已瘦到228斤 “山东第二胖”也要退出“胖友圈”
2019年10月, “一度出现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的并发症,甚至都不能正常走路。”体重高达620斤的山东第二胖高谷(化名),因严重影响到生活,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寻求帮助。在经过2个月的前期治疗,他已成功减掉140斤,心肺等功能都已达到减重手术的标准。2019年10月24日,高谷就要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手术了,“心情既紧张又期待,希望一年内体重降至250斤左右。”他说。
灰暗 6年从170斤升至620斤
26岁的高谷是聊城的一位肥胖症患者,因为肥胖,高谷一度出现过心脏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在当地医院的介绍下,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减重治疗。
“20岁时体重还算正常,1.76米的身高,170斤左右。”为什么短短6年的时间,体重就长到了620斤?高谷将其归因于饮食、生活的不规律。“平日里大鱼大肉,天天喝酒,运动基本为零……”由于工作应酬、朋友聚会等,高谷说自己基本不在家吃饭。
“睡觉也睡不好,不能平躺,只能侧卧。”肥胖不仅严重影响到了高谷的生活和工作,也给他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高谷说自己心理上觉得很自卑。
光明 希望一年瘦回250斤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病房里,经过前期两个月的治疗,已成功减掉了140斤的高谷说明显感到身体轻松了很多。
“目前来看,高谷是山东排名第二位的肥胖症患者,刚来时,高谷合并有心脏衰竭、呼吸衰竭等症状,正常走路都很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少壮介绍说,当时是用轮椅把高谷推到病房的,根本不能进行手术,因此,高谷先在医院呼吸科接受了一周的治疗。出院回家后,加上专门为其制定的减重方案,两个月高谷已减掉了140斤。
上个周末,高谷再次来到医院,准备进行减重手术。“给他做了全面评估,现在他的心脏、肺功能明显好转,符合手术指征。”刘少壮说,经过全面会诊,也针对高谷的病情和手术方案做了讨论,24日就为高谷做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手术。
高谷说,前“山东第一胖”王浩楠是他的榜样,他希望能通过手术和一系列治疗,一年内体重将减至250斤以内。
记者获悉,国内有记录的体重曾超过600斤的肥胖症患者有三个,都在山东,除了其中一位已因病去世,另外两位便是王浩楠和高谷。2018年7月,体重高达668斤的“山东第一胖”王浩楠,经过减重手术治疗后,体重已经降至228斤。瘦下来后,王浩楠还如愿收获了爱情。如今,高谷也即将通过治疗达到减重目标,如此,国内“600斤级选手”即将成为历史了。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头条新闻 网友评论 济南时报
流程编辑:TF021
世界肥胖日:宅家两年胖了两百斤,真的没有躺着变瘦一说
躺在家里做游戏代练两年时间,广东小伙小梁增重了近两百斤。即便每天三顿只吃蔬菜、不吃碳水化合物,小伙子都没能从根本上遏制住体重暴涨的趋势。小梁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在减肥失业中,真的没有躺着变瘦一说。
在3月4日这个“奇奇怪怪”还不放假的节日——世界肥胖日来临之际。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存川表示: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数据显示,有90%的肥胖患者宅在家躺着减肥失败。“世界肥胖日旨在提醒我们没有一个胖子是健康的,肥胖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远离肥胖,重在预防,希望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管住嘴,迈开腿,动起来。”
世界肥胖日的存在,就是要提醒大家肥胖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九成肥胖人士宅家减肥失败
新冠疫情加剧全球肥胖问题
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 ,能引发50多种疾病,包括十几种癌症。更值得警惕的是,我国肥胖人群正逐年递增。据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率已超过50%,即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正遭受超重或肥胖的困扰。按照绝对人口计算,中国超重和肥胖人数已在全球排名第一。
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肥胖问题更为突出和严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存川表示: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数据显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肥胖患者,有90%宅在家躺着减肥失败。近两年我们医院的临床案例也表明,很多患者都是因为疫情宅家,运动减少,从而加剧了自身的肥胖问题。
35岁的肥胖患者小梁,2年间就胖了近两百斤。
家住广东清远,今年35岁的小梁(化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从小肥胖,工作后体重维持在240斤左右。疫情发生后,他宅家以游戏代练为职业。刚开始每天点外卖,自快速增重后决定自己做饭,每顿吃三斤青菜,几乎不碰碳水,体重不减反而一直增加。疫情两年时间,他长胖近200斤,体重高达433.2斤,臀围205cm,走路都成问题。接受减重手术一个月后,小梁体重减少80斤,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也得到一定的缓解。
躺着就能瘦?
事实告诉你这真是梦
国人发胖速度令人担忧,2021年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的专题文章指出,过去40年中国肥胖数量增加4倍。而更令人揪心的是,很多人对肥胖存在巨大误区。
都说要“管住嘴”,可连吃东西都不自由,那活着还有什么乐趣?让咱们“迈开腿”,不急,先把健身视频收藏了,什么时间找到同伴我再去。或者,花钱请别人动手,拔罐、针灸,有的是中医减肥法帮我们减肥,大不了手术切胃,轻轻松松瘦70、80斤,这些“躺瘦”的豪言壮语,你听着熟悉吗?
王存川向记者坦言,在日常工作中碰到过不少极端案例。有一名36岁,体重500多斤的超级胖友,日常走路都气喘,随时可能发生心功能衰竭,但无论父母如何劝解,他都坚决不减肥,除非“父母给我100万”。
对于超级肥胖而言,手术减重成了最主要的干预方案。但减重手术不能网红化,不能超范围使用。
而近几年大热的减重手术,也存在被过度“神话”的倾向。王存川教授表示,减重手术是专业手术,并非“网红手术”,它有严格的手术指南,术后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保持理想体重的目的。
动起来,管住嘴迈开腿
除了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肥胖外,作为第七届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亚太区(IFSO-APC)的主席,王存川呼吁所有减重医护人员行动起来,推动国家在政策层面扩大肥胖疾病的医保报销覆盖范围。在学科建设上,推动手术术式创新,在手术操作的标准化培训、医疗机构的资质认证、患者长期随访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和不断改进提升。再者,在减重科研建设上,对标国际一流,中国减重科研整体仍有一定差距,中国减重学者需钻坚研微、精益求精,全力提升中国减重研究水平,尽早走进国际舞台正中央。
而被问及个人如何才能实现躺着也能瘦的目标时,王存川表示,祖宗留下来的至理名言“少吃多动,健康饮食,管住嘴迈开腿”句句是真理,我们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少吃垃圾食品和高热量食物,多吃新鲜瓜果蔬菜,适当减少每天的总热量摄入,低脂低盐低糖,注意饮食营养均衡,还要增加运动量,戒掉平时久坐的坏毛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提高身体代谢水平,从而保持旺盛的体能,远离发胖的困扰。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陈笑梅 张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