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参(肥胖参苓白术散能减肥吗)

南方日报 0
文章目录:

缓解失眠可用药膳调理

南方日报讯 (记者/廖钰娴 通讯员/程秋伊)不少人体会过失眠的痛苦——整夜辗转反侧,翻来覆去或噩梦连连,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学习状态。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失眠的发生率38.2%,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更达70%之多,而且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长期失眠会导致人精神不济,记忆力下降,甚至还会诱发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癌症、糖尿病等疾病。”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养生药膳志愿服务工作室负责人陈文滨介绍,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多为精神类药物,停药后加重甚至容易产生药物依赖。

“中医将失眠也称为‘不寐’‘不得卧’等,究其病因病机,可将其分为痰热扰心型、心脾两虚型、肝郁化火型和阴虚火旺型四种证型”,对此,陈文滨推荐了4款中医药膳。

川贝百合雪梨饮

▶▶适应症

可用于因暴饮暴食、肥甘厚味、烟酒过度引起的痰热扰心型的不寐症;表现为失眠多梦、心烦气躁、口干口苦、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

▶▶材料

川贝3克,百合15克,雪耳5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

(1)将雪梨洗净,切成小块备用;

(2)将川贝、百合、雪耳和雪梨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

(3)大火煲沸后,转小火隔水炖1.5小时,加入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佛手首乌瘦肉汤

▶▶适应症

可用于焦虑抑郁、情绪不佳引起的肝郁化火型不寐症;表现为失眠多梦、叹气、头晕目眩、口干口苦、胸胁胀闷等症。

▶▶材料

佛手10克,首乌藤10克,合欢花6克,夏枯草5克,瘦肉50克。

▶▶做法

(1)将瘦肉洗净,切成小块备用;

(2)将佛手、首乌藤、合欢花、夏枯草和瘦肉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3)大火煲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龙眼党参炖猪心

▶▶适应症

可用于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劳心伤神引起的心脾两虚型不寐症;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慌心悸、记忆力下降、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等症状。

▶▶材料

龙眼肉10克,党参15克,酸枣仁6克,莲子10克,茯苓10克,猪心1个。

▶▶做法

(1)将猪心洗净,切成小块备用;

(2)将龙眼肉、党参、酸枣仁、莲子、茯苓和猪心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3)大火煲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黄精人参汤

▶▶适应症

可用于常由劳累伤阴、熬夜、纵欲过度等因素引起阴虚火旺型不寐症;表现为腰酸腿软、心烦多梦、头晕、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症状。

▶▶材料

黄精10克,生晒参6克、熟地10克,百合10克、麦冬10克、陈皮3克,鸭肉100克。

▶▶做法

(1)将鸭肉洗净,切成小块备用;

(2)将黄精、生晒参、熟地10克、百合、麦冬、陈皮和鸭肉。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3)大火煲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春困”湿气重,靓汤保健康

很多人一到春天就会感觉头脑不清楚、身体困重、肌肉酸胀、乏力,伸舌头一看,舌苔厚腻,这就是“春困”的表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春困”呢?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有“春困”的表现呢?当然不是,这是一个内外因素叠加造成的结果,从内因来说,这部分人肯定脾胃不好,外因来说,就是春天湿气重,刚刚从干燥的冬季过来的人不适应这种湿气导致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脾胃功能变好,把湿气赶走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湿气是怎么致病的、我们又是怎么治疗的。

湿为邪气,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大多是因为气候潮湿、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湿邪侵入人体导致,急性发作就会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脑胀、浮肿、身体沉重疼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湿邪侵犯了人体经络;内湿,则是人体的一种病理产物,若素体脾肾阳虚,水液的运化能力就会下降,即所谓的运化失职,水液停滞体内,久停不行,则会内生湿邪,这种情况多表现为浮肿、面黄、食欲差、腹胀、尿少、腹泻,舌淡苔水滑等。

春季肝经当令,肝气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则脾胃运化水湿能力下降,则易生内湿;加之春季气候潮湿,外湿容易内困脾阳,导致气血不通、经脉不畅。内外湿邪叠加,容易出现乏力、四肢沉重、头昏脑胀等症状。而湿性黏腻,湿邪做病,往往迁延难、反复发作。

另外,湿邪还容易跟寒邪或者热邪结合,出现寒湿或者湿热的症状。寒湿致病,多发生在初春,或者发生在素体脾肾阳虚的人身上,寒湿困脾,损伤脾阳,除了会出现上述水湿内停的症状外,还会伴有舌苔白厚腻和小便清长的表现;而湿热多出现在春末夏初,或者发生在身体被湿邪困扰不除,久而化热的人身上,除了会出现上述水湿内停的症状外,湿热还会伴有舌苔黄厚腻、小便短赤、湿疹或皮肤瘙痒的表现。

那么我们一般怎么治疗湿邪呢?中医讲湿邪在上在外困于头面、上半身者,宜以汗解之;湿邪在中困于脾胃者,宜健脾除湿或芳香化湿;湿邪在下困于下半身者,宜利水渗湿;湿热者宜清热利湿;寒湿者,宜温化水湿。

两类人更容易为湿邪所困:

一是偏肥胖者,中医讲“瘦人多火、肥人多湿”,体型肥胖的人往往更容易湿邪治病,肥胖之人春困的表现往往更典型,更容易出现乏力、嗜睡、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烦躁易怒等临床表现。如果出现轻度不适,我们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调节。饮食方面要清淡饮食,避免煎炸油腻、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同时要吃七分饱,避免过饱伤脾。天气晴好的日子要多运动,有助于驱除湿气,提高抵抗力。

二是骨关节病患者,春天湿气大,湿为阴邪,容易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所以一到春天或者阴雨天气,骨关节病患者也是最难受的人群。另外,伏案工作、久坐或久立的人群,颈椎、腰椎、四肢关节也容易出现沉重乏力、周身不畅的症状。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要尽量保持运动。症状较重无法缓解者,建议多做针灸拔罐治疗,可以祛湿散寒、疏经活血。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款祛湿的靓汤,用料温和,老少皆宜

1、红豆冬瓜汤:健脾利水消肿。

原料:红小豆50g,冬瓜100g,茯苓15g,白术15d。

做法:将红小豆洗净浸泡1小时,茯苓、白术洗净,冬瓜带皮切块。加适量水煲1个半小时后放少许盐调味。

2、参苓白术汤:补气健脾、利水消肿。

原料:白术、猪苓、茯苓各15g,黄芪、党参、北芪20g、泽泻10g。

做法:上料洗净浸泡20分钟,加适量水煲1个小时即可。

3、白扁豆茯苓汤:补气健脾、驱风除湿。

原料:扁豆15g,,生薏米30g,白术、防风各10g,生黄芪、茯苓各15g。

做法:上料洗净,加适量水煲1小时放少许盐调味即可。

除了喝祛湿汤,饮食上我们还要建议少酸多甘,因为酸性食物容易造成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而甘味食物则可以滋补脾胃。请注意:甜食并不等同于甘味食物。分辨方法可参考以下文章:脾胃不好的人饮食要注意两多三少

肥胖伴有三高怎么办? 中医专家来教您

红网时刻新闻9月1日讯(通讯员 仇永妹 谭娣娣)中年发福——形容人一到中年身体日渐圆润,身材逐渐走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肥胖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肥胖常常伴随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可以说肥胖是百病之源,但是,只要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肥胖与“三高”也会远离我们。

近期,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主任医师郭志华教授接诊的一位患者罗先生,商人,平时应酬多,三十余岁,身体发福,头发油腻且减少,精神欠佳,特到我院来就诊。郭教授详细询问病情之后,完善相关检查,发现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均升高,这下可把罗先生急坏了,没想到自己年纪轻轻除了肥胖之外,血压、血脂、血糖竟然也异常,这可怎么办?郭教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为肥胖之肝郁脾虚湿阻证,予以疏肝健脾,燥湿化痰之法,自拟养肝健脾减脂方治疗,嘱患者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服药半月后复诊,头发油腻减轻,精神好转,患者连服一个月中药后复查,体重减轻12斤,血压、血脂、血糖均有所降低,继续服用中药半个月,三高已恢复正常。

几个指标,测测你有没有肥胖与“三高?

世界卫生组织以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或腰围/臀围男性> 1.0,女性> 0.9时称为肥胖(又称中心性或腹型肥胖),临床上常用体重指数(BMI)来诊断,能很好地反应肥胖程度。

“三高”是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总称。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30mmHg,或者舒张压≧80mmHg;高血糖是指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高血脂是指总胆固醇≧5.72mmol/L,甘油三脂≥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3.64mmol/L ,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

肥胖与“三高”的危害

超重或肥胖不仅影响形象,还容易引起高血压和高血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影响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加糖尿病和癌症发生的危险性。此外,还会导致关节软组织损伤、生殖能力下降、心理障碍、脂肪肝、胆结石、痛风等。

高血压容易引起心肌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出现胸痛、气促、猝死;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造成肾功能衰竭;引起脑出血或脑梗死出现偏瘫、甚至昏迷或死亡;增加眼底视网膜动脉病变风险,出现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高血脂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粥样斑块,闭阻血管,造成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发生冠心病或脑卒中;还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胆结石、老年痴呆症、关节炎等。

高血糖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主要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竭;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引起肢端坏死,导致截肢;增加神经病变、酮症酸中毒、皮肤感染等风险。

中医治疗有方法

中医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各司其职,纳运相成,升清降浊,保证精微物质的输布,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脾胃功能失常,则会导致一系列疾病。

李杲《脾胃论》中说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郭志华教授认为,脾胃功能失常是引起肥胖和“三高”的主要原因,“食甘美而多肥”,喜食肥甘厚味,久坐少动,导致胃纳太过,壅滞脾土,脾虚失运。中焦脾胃功能失职,气化不利,气机及水液运行停滞,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瘀互结积于体内而致肥胖,引起“三高”,出现肢体困重,神疲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脾虚失运,痰瘀互结是发病的主要机理,故临床运用要宣畅气机,健脾和胃,燥湿化痰。同时,郭教授也非常重视患者情志的调理,部分肥胖患者常因自身外形容易产生低落、消沉、自卑的心理。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百病丛生,故在调理脾胃之时,常佐以疏肝理气之法,在使用山楂、麦芽、茯苓、薏苡仁、陈皮等健脾除湿之药外,还佐以柴胡、佛手等疏肝理气药,临床疗效显著。

另外,肥胖和“三高”患者最重要的还是“管住嘴、张开腿”。食物以果蔬、豆制品、鱼类为主,不暴饮暴食,避免咖啡、饮料、浓茶及烧烤等食物;可以适当参加慢跑、瑜伽、爬山等户外运动,有助消耗热量、减轻体重、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遵守医生开的降压、降糖、调血脂药物的用法用量,按医嘱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