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肥胖
高血压妈妈冒险怀二孩,生下1斤1两重宝宝,皮肤薄得像一层纸
26周出生只有成人巴掌大,可能是目前广州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早产儿。这个宝宝命真大!
才26周就早早降临人间,出生时仅540克,重量和一瓶矿泉水差不多,只有成年人的巴掌那么大,皮肤薄得像一层纸,连血管都清晰可见。
小宝宝连闯几道生死关,在出生后的第88天,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体重达到2205克,顺利出院,刷新了广医三院成功救治早产儿最低体重纪录,可能也是目前广州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早产儿。
出生第二天,宝宝只有成年人巴掌大。
//高血压妈妈冒险怀二胎宝宝26周出生仅540克//
月月(化名)的妈妈是一位有十年病史的高血压妈妈,怀孕于她而言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尽管孕期一直小心翼翼,但状况还是发生了。
5月19日,月月妈妈因头晕到广医三院产检,医生发现她尿蛋白升高,随时有可能进展为子痫发生抽搐。
由于她血压控制不理想且合并糖尿病、前置胎盘等,出于对母婴安全的考虑,广医三院多学科会诊后出决定为她提前剖宫产。
于是,2019年5月24日,才26周的月月提前降临人世。
出生时,她体重540克,也就一斤多一点儿,个儿只有成人巴掌大,胳膊大小与成人手指相当,脚丫子还没有成人拇指长,全身皮肤“吹弹可破”,血管隐约可见,属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宝宝出生时的脚印,比成年人的拇指还短
//住进“宝马”箱接受特别救护//
月月出生时呼吸微弱、全身器官发育极不成熟,等候在旁的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马上展开一系列复苏抢救工作,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崔其亮教授亲自指挥抢救:保鲜膜包裹保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静脉置管……
随后,这个孱弱幼小的生命,被迅速转运到广医三院NICU病房里,“住进”一个特殊的保温箱——“宝马箱”(一款高档婴儿培育保温箱,由于价格高达50万,与一辆宝马汽车价格相当,所以被医护人员称为“宝马箱”)里进行下一步的救治。
//88天精心守护,宝宝化险为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月月连闯几道生死关——
第一道生死关:呼吸关
26周便生下来,月月肺部发育极不成熟,面对的第一大难题就是“保命”——维持呼吸。
进入新生儿科后,月月立即接受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并在气管插管下予以呼吸机治疗,但这是一种创伤性较大的治疗方式,容易导致肺部感染。
为此,医护人员精心做好肺部疾病的治疗和呼吸机管路维护,仅在她出生9天就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出生37天就顺利脱离了氧疗实现自主呼吸,拔管和撤机速度与救治效果可谓“神速”。
宝宝肺部发育极不成熟,面对的第一大难题就是“保命”——维持呼吸。
第二道生死关:颅内出血
闯过呼吸关,月月还面临着颅内出血的威胁。
“超早产儿极其容易出现脑出血,严重的脑出血会导致脑瘫,这也是很多早产儿被放弃治疗的重要原因。”广医三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繁介绍。在月月出生后,新生儿科便启动了一系列的护脑计划,包括镇痛镇静、集束化护理、减少刺激和减少血氧波动等。
当月月出生第三天发生轻微颅内出血时,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的心都悬了起来。幸亏干预及时,月月的颅内出血没有进一步加重,避开了早产儿脑瘫的风险。
第三道生死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的救治中有一个老大难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这是一种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进展快、死亡率高、手术机率高的严重并发症,对幼儿以后的人生有严重影响,如营养不良、腹泻、无法进食等。
所以,积极的营养策略对于月月来说非常重要。根据最新欧洲的早产儿营养管理理念,崔其亮教授和吴繁主任医师为月月制定了详细的营养治疗方案,从她出生当天就开始接受肠内微量喂养以促进胃肠道发育,并辅以静脉营养,保证足量的热卡的同时,还要保证液体补充得不偏不倚。
为了让月月能尽快喝到“黄金液”——妈妈的奶水,从第五天开始,医护人员便从1ml开始逐日增加月月的奶量。到她出生17天时不再需要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实现了母乳喂养。
在88天的救治中,尽管月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但在广医三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护下,一一化险为夷。8月20日,月月体重达到2205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终于可以出院了。
“出生胎龄这么小、体重这么低的早产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在这么短的时间救治成功,可以说是奇迹。”广医三院新生儿科黄小霞医生感叹道。
在广医三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护下,月月闯过一道道生死关,化险为夷。
9月9日上午,月月回到广医三院做儿保,妈妈说她挺能吃的,一天吃八次,一次能吃60-65ml的奶。出生时身高只有30厘米长、540克重的她如今已长到47.5厘米,体重3080克,头围34.7cm,纠正胎龄42周 2,发育得越来越好。
宝宝回广医三院做儿保
//有救治系统工程护航早产儿存活率逐步提高//
实际上,在相关文献中,这类超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成功哺育的报道亦很少。
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崔其亮说,广医三院每年救治危重症新生儿接近2000例,其中早产儿占60%-70%,为提高救治成功率,该院构建了早产儿救治系统工程,包括产前的管理、出生时的复苏、NICU的积极救治和出院后的随访管理等多方面。
“我们不仅把早产的宝宝救活,还要让他们活得健康、活得有质量”据广医三院主任医师吴繁介绍,我国的超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存活越来越多。
广医三院新生儿科研究显示,接受救治的超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在逐年增多,由2008年的不足120例增加至2017年的600余例,整体存活率也由2008年的42.9%上升至2017年64.5%。这说明早期的积极干预和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对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具有积极意义。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黄小霞、白恬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翁淑贤、黄宏斌 通讯员黄小霞、白恬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石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全脂牛奶和脱脂牛奶哪个适合肥胖人士喝?
现代人的生活几乎是离不开牛奶的,不论是什么年龄,都可以通过牛奶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当然这也代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近几年,市面上出现了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而不同的各种牛奶。其中,全脂牛奶和脱脂牛奶是人们所比较关注的。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都有一些肥胖的症状,而人的肥胖就是因为体内的脂肪物质太多了而引起的。所以,脂肪在现代人的大脑里总是一个不太好的印象,那么是不是就是说,脱脂牛奶要比全脂牛奶更好呢?
全脂牛奶就是市面上的普通牛奶,其成分比较接近纯牛奶,含乳脂肪一般在3.1%以上,其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过一些操作之后灌装制成。而脱脂牛奶则是指以生鲜牛乳为主要原料,经过多一个脱脂的步骤后冷却得到的产品,其脂肪含量一般在在0.5%以下。
脱脂牛奶确实会比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更低一点,但是这并不就代表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好,更适合所有人。这两种牛奶都有其适合的人群。
现代人以痩为美,对于体重偏高的人人来说,确实可以选择脂肪含量更低的脱脂牛奶。研究证明,同质量的脱脂牛奶热量比全脂牛奶降低 45%,胆固醇含量比全脂牛奶降低70%以上。另外,脱脂牛奶相对于全脂牛奶在蛋白质、乳糖、钙、钠、钾以及B族维生素等方面,也只有微弱的差异。脱脂牛奶的维生素 A、D、E和类胡萝卜素等物质的含量比全脂牛奶低很多,甚至是被全部去除了。
脱脂牛奶的优势在于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但是与全脂牛奶相比,脱脂牛奶在口感、风味方面也略有逊色。因此,消费者在牛奶的选择上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
鲸鱼喷射式喂奶,宝宝吃一天能胖100斤,为什么却没人吃鲸鱼奶?
生活在海里的巨型哺乳动物鲸鱼,喂奶的时候居然是把乳汁像高压水枪一样喷射出去的!
近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放出去年拍摄到的罕见画面:座头鲸妈妈在水下,通过将乳汁喷射到座头鲸宝宝嘴中完成哺乳。
在整一个过程中,座头鲸妈妈表现出了与她的庞然体型截然不同的温柔,而座头鲸宝宝在水中吮吸完乳汁后游走,画面还显示了在海洋中仍有残余的乳汁。
这一珍贵的画面不仅让世人感慨母亲的温柔,引来了科学家的关注和研究:这样一个喂奶过程,是如何做到的?座头鲸宝宝一天要吃多少奶才能填饱肚子?
你知道动物都是怎么交配的吗?
到底有多少动物是牢底坐穿兽?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点点关注↑
万物灵熊探长
每天带你看最奇怪最有趣的动物知识!
▊ 鲸鱼喂奶不容易?没关系,鲸鱼妈妈自有妙招
这个视频中的主角正是“海洋中的百灵鸟”——座头鲸,由于它们的背鳍小而短,且不平整,像曲线一般弯曲,因此这也是它们名字的来由。
说它们是“海中的百灵鸟”可谓是名不虚传,因为科学家曾对它们的嗓音进行观察,发现它们歌声抑扬顿挫,甚至是很有规律地反复交错,可以将它们作为乐曲来欣赏。这也是它们在鲸群里显得与众不同的一个地方。
座头鲸虽然不是鲸鱼界中最大的种类,但也是个庞然大物。座头鲸一般长达13~14米左右,体重约25~30吨,雌性座头鲸要比雄性鲸稍大。
有记录表明,最大的座头鲸甚至可以长达18米,体重可达40吨。
那么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要怎么给自己的孩子喂奶呢?
座头鲸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有三大特点:哺乳、恒温、有体毛,这就意味着,虽然座头鲸没有体毛,但幼崽出生后有一段时间只能吃母乳。
那么问题来了,鲸鱼常年生活在海洋里,如果要喝奶,奶水不会因混入海水而稀释,甚至变得又咸又难喝吗?
而且,鲸鱼的表面光滑,没有乳头,鲸鱼宝宝又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喝奶呢?
其实,座头鲸也是有乳头的,只是并不明显。在它们的身体下方,有一道生殖裂,而在这裂口的两边各有一条细缝,这就是乳头所在的地方。
产生粮食的乳头便隐匿于此,是用来哺乳座头鲸宝宝的一个重要器官。
中间长的是生殖裂,两边的小细缝是乳头
由于座头鲸在海水里活动,要喂奶很不方便。因此座头鲸妈妈会在要喂奶的时候靠近水面,缓慢游动,而小座头鲸宝宝会跟在妈妈身后,用它的舌头卷住从乳沟里凸出的乳头,形成一个封闭的状态。
等到小座头鲸宝宝准备就绪后,座头鲸妈妈便会往座头鲸宝宝的嘴里喷出乳汁,这时候的座头鲸宝宝便可以大口吸奶了。
据说座头鲸妈妈一次可以喷出约10升左右的乳汁,让座头鲸宝宝一次性喝个够。
由于座头鲸宝宝在幼年时期体型小,能获取的营养成分较少,很容易成为被捕猎的对象。这时候的它需要赶紧多喝奶,赶紧长大免受攻击。
而座头鲸妈妈的乳汁还有大量元素,是世上最有营养的物质之一。因此座头鲸宝宝需要大量补充妈妈提供的乳汁才能茁壮成长,据说一天要喝600升乳汁才能补充好营养。
▊ 既然营养丰富,为何没能在市场上看到鲸奶?
座头鲸妈妈的乳汁营养有多丰富呢?光是脂肪含量就可以达到40%以上,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平时喝的牛奶,所含的脂肪量也才4%~7%左右。即使是看起来肥得油腻的五花肉,脂肪含量也才10~30%左右。
除此之外,鲸鱼的乳汁所含的蛋白质高达10.9%,而乳糖只有2%。
牛奶的营养成分表
有些吃货肯定会在想:既然鲸鱼的奶营养这么丰富,为什么并没有在市场上看到它?市场上都有羊奶、驼奶了,怎么就没有鲸奶的影子?不知道有没有人尝试过它,好不好喝?
实际上,还真有人喝过鲸鱼奶!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个日本的捕鲸船捕获了处在哺乳期最后阶段的长须鲸,从它身上获取了100多克乳汁,事后将这份鲸鱼乳汁交与东京鲸鱼研究所的一位博士。
这位博士对这份来之不易的乳汁进行观察和调研,在外观上,它与一团浓稠的奶油并无差异,还略显一点浅红色。
在进行品尝后,这位日本博士表示这份乳汁有腥味、口感略涩,还带有我们平时所吃的鱼肝油的味道。
鱼肝油胶囊
在后续对这份鲸奶的进一步调研后,发现其中蛋白质含量十分丰富,大概是人乳的八倍,牛乳的四倍;而脂肪含量则高达30%以上,是全脂牛奶的十倍左右。
有这么多的营养物质,毫不意外的,鲸奶也是妥妥的高热量:每100克就有320~350的卡路里,而牛乳与人乳的热量也才不过60~65卡路里左右。
你甚至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鲸奶内含的大脂肪球和小脂肪球,以及其他一些成分。
也正是因为这些大量丰富的营养物质,才能导致鲸奶如同奶油一般厚实浓稠,不容易与海水相融。这也让它在水中可以保持如同丝绸一般的样子几分钟而不容易被水稀释。
在2006年就有科学家在夏威夷对鲸鱼进行观察,发现它们的乳汁可以在水中保持90秒左右而不被冲散。
海里的鲸鱼奶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喝呢?在前文所提到的,就算是一块肥腻的五花肉,光是10%左右的脂肪含量就已经让人难以下咽了,更不要说有着40%脂肪的鲸奶。而且,就像这位日本博士所说的,它的口感并不好。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要潜入海水,从活的鲸鱼身上取奶已经不是易事,况且它还带有保质期。若好不容易从活鲸鱼身上取到乳汁,等送到你面前,它应该早就馊掉了。
因此,这样一个含有大量丰富的乳汁,还是适合小鲸鱼宝宝食用。据说当小鲸宝宝喝这样含有大量脂肪的奶,一天可以增重100公斤。
所以啊,我们还是别打鲸鱼奶的主意了。
▊ 万物有灵,母爱的伟大
为了能把孩子抚养长大,座头鲸妈妈也是牺牲了很多。
在哺乳之前,座头鲸妈妈会不吃不喝,长达几个月的时间不会进食,却要不断输出乳汁,使得它体重大下降,可真是为伊消得“鲸”憔悴。
等到座头鲸宝宝再大一些,有一定的长途旅行的能力后,座头鲸妈妈为了及时补充营养,会带着它去遥远的北冰洋去寻找粮食。
先不说这趟旅程长达4500公里左右,会是一个非常疲惫的旅行。最危险的是,在这趟旅途途中还会遇到一些天敌,和其他一些处于发情期中的雄鲸。
虽然说座头鲸妈妈有着自我保护能力,但这对于年幼的座头鲸宝宝来说,是一件麻烦事。
座头鲸施行一夫一妻制,因此遇到那些雄性的求偶者,座头鲸妈妈自然是不予理会。但这些雄鲸会通过甩动巨尾来展示自己的力量,一尾下去可是有好几吨的力道,若座头鲸宝宝不幸被拍到就会遭殃。
尽管座头鲸宝宝会聪明地躲在妈妈背上,但一路逃避下来,即使侥幸远离危险,但也会筋疲力尽。
最坏的情况就是,小鲸鱼宝宝会因为精力消耗而无法浮上水面进行换气呼吸。虽然座头鲸妈妈会尽她最大的努力把它撑起来让它自由呼吸,但这也成为了它们最脆弱的时刻。
若是在这时遇上它们的天敌——虎鲸、鲨鱼,那么座头鲸妈妈可能就会无法两头兼顾,导致无法撑起座头鲸宝宝,而它也就难逃淹死的命运。
而鲸鱼妈妈是一定会尽自己全力,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它自己的孩子。
看来,世间万物有灵,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不分物种。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辛苦且伟大的,它们对自己的孩子的爱要远远超过我们对它们的想象。
↑点点关注↑——————↓点点赞↓
万物灵熊探长
每天带你看最奇怪最有趣的动物知识!
参考文献:
【1】西南渔业网 鲸鱼不是鱼是哺乳动物:在海里究竟怎么哺乳?有独特的吃奶姿势!
【2】怪罗科普 鲸奶产量大,营养物质丰富,为什么没有和牛奶一样普及?
【3】知乎 鲸的乳汁人类可以喝吗,味道怎么样?
【4】科普Room 作为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鲸鱼连乳头都没有,如何给新生儿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