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肠(肥胖肠癌发病率)
肠道菌群紊乱了,喝水都胖
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刊登我国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喝水都胖”的奥秘。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证实,一种名为“阴沟肠杆菌”的肠道细菌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研究人员从病态肥胖者的肠道中分离出一种产生内毒素的细菌阴沟肠杆菌B29,并将其注射至无菌小鼠体内,观察小鼠身体反应及变化。结果显示,该菌可诱导小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只出现在高脂饮食组小鼠中,在正常饮食的对照组小鼠中,未发现相同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阴沟肠杆菌可导致肥胖小鼠血清内毒素复合增加,炎症加重。研究人员还发现,当产生内毒素的肠杆菌相对丰度从35%下降到检测不到时,体重下降很快。经过饮食控制,23周后血糖血压恢复正常。
对于已经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却依然肥胖的人群来说,应对肠道菌群紊乱才是防治肥胖的关键。(徐澄)
来源:生命时报
路边摊的炸香肠,到底是什么肉做的?实测6款,结果很颠覆
无论有多少新奇的小吃出现,炸淀粉肠都牢牢占据着路边摊王者的地位,经久不衰。
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是吃一根校门口小摊上的淀粉肠;长大后,不过是校门口换成了公司楼下。
今年,淀粉肠又一次大火,很多朋友叫嚣着:「我就要吃纯淀粉肠,有一点肉我都不吃!」
那么,淀粉肠里真的一点肉都没有吗?炸淀粉肠外脆里嫩全靠淀粉多吗?
为了 实现淀粉肠自由 把淀粉肠研究透,我们购买了 6 款淀粉肠,1~4 号是购自线上平台、未经加工的淀粉肠;5 号、6 号分别是从路边摊和外卖平台购买的、油炸好的淀粉肠。
拿好手里的炸淀粉肠,我们一起往下看——
一、纯淀粉肠:有多少淀粉?
在很多朋友心里,淀粉肠里哪有什么肉,应该是 90% 淀粉,剩下的就是香精色素之类的。
为了验证肠里的淀粉含量,我们委托实验室检测了淀粉含量。
结果出乎意料——
没想到淀粉含量最高的也只有 11.4%,1 号双H、5 号小摊和 6 号外卖的淀粉含量甚至比优级火腿肠的淀粉含量(8%)还低。
不知道大家伙有没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它们不配叫淀粉肠!
没多少淀粉,那几毛钱一根的「淀粉肠」里到底是啥?下面我们就请食品研究员小姐姐来揭秘。
观察我们网购的 4 款有外包装的淀粉肠,它们的配料表是这样的——
先小小科普一下,食品的配料表是按添加量多少,从前往后排的。
也就是说,这 4 款淀粉肠里加的最多的东西竟然是肉和水,淀粉都要往后排排。
看到这里不少小伙伴可能会有点担心了,几毛钱一根的淀粉肠里面竟然还有那么多肉,不会有什么猫腻吧?
对此,我们咨询了业内人士,淀粉肠里很可能是用了比较廉价的鸡皮、鸭皮、鸡架泥、鸡脖泥等边角肉。
浅算一笔账,假设一根淀粉肠里含 60% 的肉,如果使用的是鸡架泥 鸡皮,那么一根 50 克的淀粉肠肉的成本也就一毛钱左右,所以即使卖 5 毛钱也还是很赚(仅计算物料成本,人工及其它成本未计入)。
说实话,因为淀粉肠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用高速斩拌机将肉类绞碎,再混合水、淀粉和添加剂,所以用的无论是鸡皮、鸡架泥,还是鸡胸肉,我们也都吃不出来了。
不过,大家也无需畏惧边角肉,只要来源规范,食品安全方面是无需担心的。只是吃多了会胖而已。
解决了主要矛盾——肉是什么肉。我们再来看看在配料表里写了长长一串的各种食品添加剂。
01 亚硝酸盐
在这繁多的添加剂中,我们最为关注的是亚硝酸盐。过量食用会中毒、致癌,让大家对亚硝酸盐避之不及。
但火腿肠、淀粉肠以及其它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一般都会添加亚硝酸盐,因为它是目前为止对付肉毒杆菌最高效的防腐剂。
4 款有包装的淀粉肠里的配料表里,都有亚硝酸盐的身影。
实验室也检测了这 6 款淀粉肠里的亚硝酸盐含量:
结果均远小于国标允许的残留量(30 mg/kg),我们可以放心不少了。
02 其它添加剂
至于其它添加剂,它们也承担着让淀粉肠更好吃、颜色更好看、不变质的责任。
GB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只要依照国标使用添加剂,都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我们想说,炸淀粉肠不算健康食品,嘴馋偶尔吃一次就好了。
编辑小姐姐就希望,阳康之后,马上来一根公司楼下的炸淀粉肠!
如果你想吃得更省钱、健康一些,也可以试着空气炸锅淀粉肠。
不过,对很多人来说,吃淀粉肠乐趣大概就是,在小摊前排队,听油锅沸腾,看热气升腾,闻油脂香气。
转发给你爱吃炸淀粉肠的朋友吧,尤其是那些叫嚣着淀粉肠里有一点肉都不吃的朋友!
除了淀粉肠,还有哪些路边摊承载着你的美好回忆,也欢迎评论区聊一聊~
这个方子,健脾胜过参苓白术散,润肠不输麻子仁丸,专治肠息肉
大家好,我是中医杜医生。 有很多肠息肉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选用参苓白术散来健脾益气,麻子仁丸来润肠通便,但实际上,这两种中成药作用比较单一,也不能兼顾疏肝,治疗效果欠佳。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中药方,健脾胜过参苓白术散,润肠不输麻子仁丸,还能疏肝理气,更适合治疗肠息肉。
临床来看,肠息肉患者大多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的体质。常常伴有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舌象多为苔黄腻,舌胖大有齿痕,脉象弦滑。
从中医角度来看,肠与肝、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情绪不畅,如焦虑、生气等等,会导致肝气郁结。脾主运化,如果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会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水湿内生,与热邪相互胶结,形成湿热。湿热下行肠道,就可能引发肠息肉。
同时,肠道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当湿热阻滞肠道时,就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肠道的气机通畅。
今天分享的这个方子是由槐角丸加减组成的。方中槐角清热凉血、祛风止血。槟榔疏肝理气,调理气机。炒五灵脂、川芎、延胡索、没药、干姜、当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白扁豆、山药、莲子肉、桔梗、炙甘草、人参、白术健脾祛湿。以上诸药合用,兼顾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是治疗肠息肉功效较为全面的方子。临床使用,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随方加减,以保证安全有效。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